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宋朝才出现后半句

大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宋朝才出现后半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85 更新时间:2023/12/17 2:39:44

天若有情天亦老。”

配图

金铜仙人是当年汉武帝命人在长安铸造的铜像,铜像手托着用来汲取“仙露”的承露盘。汉武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神仙沟通,饮下“仙露”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到三国年间,魏明帝曹叡下令把铜像移到皇宫的前殿。据《汉晋春秋》记载,开工的时候,铜像竟然流泪了,魏明帝只好把铜像移到了霸城。

所以李贺在诗中说“忆君清泪如铅水”。后面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流传千古的佳句,就算有人不知道李贺写过什么诗,肯定也知道这句话。

配图

唐朝中晚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很严重,叛乱此起彼伏,天下动荡,民不聊生。唐宪宗在位时,东征西讨,短暂实现了中兴,却也无力挽救大唐的衰落。据说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

那一年,李贺因病辞职、离开长安的时候,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名作。诗中讽刺帝王追求长生不老,叹息大唐雄风不再,也为自己的命运感伤。

后人总结的唐代大诗人有“三李”之称,即李白、李商隐和李贺。比起前两位,李贺的命运最惨淡,可以说是唐代诗人里最悲情的一个。李贺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名字叫“晋肃”,被荒唐的“避名讳”规矩排除在外,不得进入考场。

配图

《新唐书》说李贺活了27岁,郁郁而终。按《旧唐书》的记载,他才活了24岁,总之都很短命。

李贺字长吉,河南宜阳人。从李商隐执笔的《李贺小传》可知,李贺身材细瘦、双手细长,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18岁的时候,李贺赴长安赶考,先是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访了韩愈。当时的韩愈已经名满天下,李贺希望能得到对方的肯定。

说起来,韩愈和李贺早有一面之缘。《新唐书》记载,李贺幼年时就颇有奇才,闻名乡里。韩愈曾和自己的得意门生皇甫湜一起登门拜访这个神童。那时李贺才七岁,气度从容,在客人面前当场作了一首诗《高轩过》,写得颇有章法,韩愈和皇甫湜大为赞赏。李贺也因此名扬京洛。

李贺骑驴觅诗图

李贺拜访韩愈时,他的一首诗《雁门太守行》开篇写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忙碌一天正准备睡觉的韩愈看罢吃了一惊,腾地站起来,困意顿消,赞叹不已。

《旧唐书》对记载李贺有这样一段话,“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意思是李贺作诗的文思气势,如同万丈高山直出云霄,天下文人争相模仿却学不来。《新唐书》对李贺的文才也不吝赞美之词。

李贺写下的名句还有不少,诸如“雄鸡一声天下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等,而“天若有情天亦老”几乎击中了古往今来所有人的心弦,不论男女都喜欢这句话。若干年前还有一部电影以此命名。

配图

从这个诗句诞生之时,就有不少文人试图引用,接一个句子。《历代词话》等诗词评论著作记载,李贺这句话被认为“奇绝无对”。情况还真是这样,直到唐朝灭亡,也没人对得上来。

200年后,在诗词的另一个鼎盛期宋朝,不少文人钟爱“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佳句,纷纷在自己的作品里引用。那么谁对的句子最好呢?

先看看大文豪欧阳修的一首词《减字木兰花》,其中有这样一句,“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把“伤怀离抱”放在李贺的句子之前,感伤人生的离别;南宋词人万俟咏的《忆秦娥》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接得朴实无华。

配图

一个名叫孙洙的北宋词人接得也不错,“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有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

欧阳修有个好友叫石曼卿,就是北宋文人石延年,曾在诗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此句一出,一些诗词论著纷纷点评道,“人以为勍敌”,也就是说石曼卿的句子接得最好,与李贺平分秋色。

从对仗角度而言,石曼卿的确接得最好,以“月”对“天”,“无恨”对“有情”,堪称千古绝对。

然而,李贺的诗大都凄冷、哀伤,后人续接“天若有情天亦老”,基于原句子,不可避免地徘徊于感伤之情。千载之后,毛主席也对了一句,一扫其中愁绪,变得磅礴大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参考文献:《全宋词》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时期中国盛行的昆仑奴究竟是怎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昆仑奴磨勒真实身份,昆仑奴的悲惨生活,唐朝的昆仑奴

    昆仑有黑色之意,昆仑人因皮肤黝黑,他们移居唐朝,成为黑奴。唐代《咏昆仑奴》写到:指头十颞墨,耳朵两张匙,意思是:那个黑皮肤的长工,十个指头,又黑又粗就象十根墨棒,两只耳朵长得象两把小瓢勺。唐代的文学作品,不但有昆仑奴的外貌描写,还有敢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据说,南海洲岛中夷人也。甚黑,裸形,能驯伏猛兽犀

  • 同样都是建立的政权都是宋 赵宋和刘宋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宋和赵宋,刘宋和赵宋哪个在前,为什么有刘宋而没有赵宋

    第一、刘裕本是北府兵出身,讲究建功立业的大道理。北府兵可以说是东晋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物,因为它的出现,使得东晋王朝只有贵族做官的传统被打破了。谢玄创立了北府兵以后,告诉众人,只要是有军功的人,都能够被提拔。这其中最出色也是最优秀的一位将领就是刘牢之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建立战功,最终成为北府兵的

  • 古代中西方怎么继承家族遗产?以唐朝与古罗马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皇位继承表,唐朝遗嘱继承制度,古代欧洲继承制度

    中国唐朝和古罗马的继承制度各有侧重,前者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法定继承,体现了浓厚的宗法思想;后者注重逝者意愿的遗嘱继承,体现了理性自然法。虽有差异,却都体现了中国唐代和古罗马身份等级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中国唐代的继承制度中,身份地位是继承的主要条件,尤其是王侯将相的继承,一般依据血缘,采用嫡长子继

  • 唐朝故事一则:法术再高,也怕菜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法术奇事,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出自哪里,武功再好也怕菜刀

    《三水小牍》记载:上党郡铜鞮[ dī]县(位于今山西沁县南)有个叫侯元的人,原本是小山村的樵夫,家境贫寒,靠着砍柴背到城里换点散碎的银子维持生计,没啥别的本事。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某一天,侯元到县城西北的山中砍柴,返回途中,坐在山谷歇息。身边有一块巨石,如同高大的楼宇一般。侯元就对着巨石唉

  • 唐高宗李治宠幸一对母女,上演不伦大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高宗李治的相关资料,唐高宗李治,李治因吃醋宠幸萧淑妃是哪集

    李治在位期间一直与武则天一夫一妻的生活,李治被武则天伺候的太舒服,没想找别的女人的想法;武则天心机深,有手腕,后宫没人敢反驳武则天的,她们根本就不敢起那些心思。天天都吃一个菜,是人都会吃腻的,何况是皇帝呢?李治单调日子过的久了,就想多找几个美女换换口味。这个时候恰巧武则天怀孕了,就专心的照顾自己肚子

  • 古代送快递除马外,还用一种牲畜,杨贵妃曾用它给安禄山快送荔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安禄山杨贵妃情史,古代运送荔枝,历史上谁给杨贵妃送荔枝

    本文作者 倪方六本文来说一种动物,内地网友少见的骆驼。大家对骆驼印象可能是“沙漠之舟”,骆驼一直是沙漠、戈壁上的交通运输工具,古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就是驼队的最真实写照。其实,在古代骆驼很重要,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比如,古代的加急快递,在很多时候就是由骆驼来执行的。在人们的印象中,马的骑行是最快的

  • 唐朝究竟为何由盛转衰?其转折点是什么?安史之乱究竟由谁领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

    “安史之乱”指的是安禄山、史思明反叛唐玄宗的一次内乱。安禄山是混血胡人,通晓6种蕃语,史思明是他的同乡,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安禄山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他费尽心机博得了杨玉环的欢心,进而获得了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的心思果然没有白费。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这是唐朝开国以来封给

  • 唐朝有名的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历史上的事件,唐朝重大事件有哪些,日本申遗唐朝历史资料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

  • 唐朝真的很“潮”吗?单纯从穿着打扮和男女思想方面,就足以看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的穿着,唐朝女人打扮图,唐朝女性穿着变化

    有人说唐朝很“潮”,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呢?我想单纯从唐朝人们对穿着打扮以及思想的开放程度而言,就足以说明唐朝确实不一样,可是至于怎么不一样,又怎么潮呢?还是让我继续为你分析!穿着打扮十分“潮”唐朝的穿着打扮,绝对可以说是在古代各个朝代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因为确实足够潮,当时的主要穿着有襦裙装、胡服、女着

  • 唐朝边关名将,身长两米,手持一把“陌刀”无人敢挡,威震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十大陌刀猛将,唐朝精锐部队陌刀队,唐朝塞外名将

    此人堪称超级猛将,人称“神通大将”,他的主要战绩有:打败十姓苏禄、小勃律国、石国、大食国等国,安史之乱中又多次击败叛军,收复两京及河南、河东两道郡县,最后血洒战场、马革裹尸。李嗣业家世不详,只知道此人“长七尺,膂力绝众”,身长七尺,按唐尺约30公分计算,李嗣业身高在两米,绝对是一个大个子,跟项羽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