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统一后,那么多六国后人造反,汉朝统一后,为何没人造反了

秦朝统一后,那么多六国后人造反,汉朝统一后,为何没人造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234 更新时间:2024/1/16 20:57:43

[var1]

之所以这样,与两个朝代建国时期的境遇是不一样的。秦朝是灭了六国以后建国的,虽然秦朝也杀了不少六国的君王和贵族,或者把六国的君王和贵族迁移到边远贫困封闭的地方去生活,但也并不是把他们全部杀光。就算把六国的君王和贵族杀得差不多了,但是六国的老百姓们,还有家国情怀,还存在丧家失国的感觉。他们心里面充满怨恨,一直在想着有什么办法能够复仇,光复自己的国家。

秦朝末年,当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尽管那些六国后代们都是非常没落的,但他们依然有巨大的号召力,老百姓依然怀念他们,感激他们。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打着项燕这个楚国贵族的旗号,这就是怀念楚国贵族的表现。再比如项梁项羽造反的时候,又把原来楚王的后代熊心拥立起来。尽管熊心只是个放羊的孩子,但是他还是被拥戴起来,可见,因为怨恨没有消除,因此,一旦有风吹草动,六国后人必然会寻找机会起兵反叛。

[var1]

汉朝初年的情况不一样,汉朝实际上只是灭掉了秦朝一个国家,秦朝对汉朝的怨恨,并没有那么强烈。而且,就算汉朝灭掉秦朝,其实秦朝的皇室贵族对汉朝也没有那么怨恨。为什么呢?一是在刘邦打进咸阳灭掉秦朝之前,秦朝已经因为内乱,先把自己皇室成员几乎给杀光了。这就是秦二世当了皇帝以后,杀掉了扶苏以及其他的那些兄弟们。二是刘邦虽然打进了咸阳,但是并没有杀皇室成员,反而约法三章,保护了秦朝宫殿和皇室成员。但是后来项羽打进咸阳的时候,却把秦王子婴等皇室成员给杀光了,还把秦朝宫殿一把火烧了。这样一来,秦朝皇室就算要怨恨,也只是怨恨秦二世,怨恨项羽,不会怨恨刘邦,不会怨恨汉朝了。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两个朝代建国初期所执行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

秦朝建国后,大量劳役老百姓,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修秦直道等等。同时,还组织发动了对匈奴和百越的连年累月的大型战争,再加上秦朝各种严酷的法律,可以说,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最后因此引发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大爆发。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大爆发以后,那些被灭掉的诸侯王的后代们,也就找到了机会,跟着农民起义军举兵造反,纷纷掀起复国运动。

[var1]

汉朝初年所采用的政策,和秦朝是完全相反的。汉朝初年最重要的政策特点就是“休养生息”,基本上不搞任何大型修建工程。比如汉文帝时期,原本看见皇宫比较简陋,也想修一下。但是预算一下来,他立马就否定了这样的方案。同时,西汉初年也不进行大量的对外战争,除了建国时期的一系列战争以外,此后几乎没有打过什么仗。尤其是对待匈奴,采用的办法就是能忍则忍。匈奴单于冒顿污辱吕后,但是吕后并没有因此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西汉的前几代皇帝对待匈奴,采用的都是和亲的办法,或者委屈地拉拢的办法。汉景帝时期,有几个匈奴将领投奔过来,汉景帝立刻给他们封侯。以至于周亚夫都看不下去了,觉得汉景帝这样做,实在太丢脸了。但是汉景帝却觉得,这样可以确保老百姓休养生息,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显然,汉景帝的做法是正确的。

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身边有很多辞赋家,这些辞赋家写了辞赋,对当时汉朝的富裕程度给予了精彩的描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通过休养生息后,汉朝的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已经非常舒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汉朝的老百姓为什么还要造反呢?汉朝老百姓不愿意造反,其他王公贵族想造反,又有什么用呢?汉景帝时期曾爆发了“七国之乱”,但很快就平定了。显然,这就是因为老百姓不愿意造反的缘故。

总之,统治者如果关心老百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拥护统治者。统治者要是劳役老百姓,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老百姓就会发动起义。老百姓一旦起义,王公贵族们就有了机会。这是王朝社会颠扑不破的规律,

(参考资料:《史记》等)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败,为何到了汉朝,却打了1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国灭匈奴,匈奴和赵国的关系,秦赵打仗抗击匈奴要不要帮忙

    如今人回溯这段历史,仿佛当时世界上就只有秦楚燕韩赵魏齐这几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的北方边患此时好像根本不用像后世那一般在意,但其实,让大汉王朝举国剿灭的匈奴,此时就已经存在了。不过此匈奴非彼匈奴,此时的匈奴还是一个七国之中随便拎出来一个就能给他扁一顿的国家,是李牧率领几十万人就能吓得匈奴不敢南进,是蒙

  • “柏举之战”吴国五战五胜,性格急躁的夫概背后应该有高人指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柏举之战有什么启示,柏举之战对吴国影响,吴军大战柏举之战视频

    夫概从楚国令尹囊瓦临阵脱逃的行为中,看出了他是胆小怕事之辈,因为楚国将领和士兵都不想为国捐躯,所以楚军不足为惧。在夫概看来,如果派出少许精兵立马快攻过去,这些贪生怕死之辈一定会逃跑,之后吴军再以主力部队为后盾进攻,就可以轻松地取得胜利。[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犹记得,“鸡父之战”

  • 从吴王寿梦的外交计划中,可以看出吴国想要融合进中原的诚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王寿梦简介,吴国灭楚吴王做了什么,吴王寿梦是吴国第几任国君

    会盟可以暂时停止纷争,如弭兵之盟。但当会盟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引发战争。战争结束时,盟主仍然会举行会盟,以达成协议。也正因如此,成为盟主的国家便有了话语权。春秋时期战争频仍,且周天子王权旁落,由诸侯争先会盟的激烈程度就可以看出端倪。从这些会盟中,也可以观察出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var1]诸

  • 庞涓在魏国得势以后,为何没有斩草除根,直接将孙膑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历史,孙膑杀了庞涓后去哪里了,庞涓与孙膑

    [var1]回头来看,没有直接杀死孙膑,是庞涓的一大败笔。那么,心狠手辣的庞涓,既然如此嫉恨孙膑,选择暗害于他,为何不斩草除根,直接将孙膑杀掉呢,难道是因为恻隐之心和同窗之情吗?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因素,抛开和孙膑的冤仇,庞涓不是一位性格残暴的人,在魏国军中,士兵将领们对庞涓十分尊敬,往往会为他视

  • 曹叡:矛盾中的魏国皇帝,没杀司马懿是他最大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叡死在了司马懿背上,曹叡当皇帝多亏了司马懿吗,曹叡司马懿关系

    甄氏与曹植的故事,在民间被传得沸沸扬扬。但是这仅仅是民间故事,当不得真,没有证据证明甄氏与曹植之间有过男女私情。不过甄氏原来是袁绍的儿媳妇,想当年曹丕可是在攻破冀州后,从父亲手中抢来了甄氏,最开始的时候,曹丕对甄氏还是非常好的。只不过花无百日红,后来的曹丕宠爱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以及郭美人,甄氏失宠并颇

  • 楚国逐渐衰弱,吴国方兴未艾;楚国不思进取,吴国君臣一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国为什么灭不掉吴国,楚国被吴国打败的原因,战国吴国与楚国

    年幼而势弱的楚昭王,又恰逢立志图霸的雄主阖闾;楚国有贪婪暴戾的令尹囊瓦,而吴国有一代雄杰伍子胥、孙武。吴国“入郢之战”,其背景是吴国君臣一心,国力强盛相对于楚国的奢靡,令尹亦不进取,渐进地让吴国取得大胜。[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伍子胥剧照楚昭王得位的过程,先就受到了囊瓦的阻挠,从中可以得知,

  • 战国四名将,谁能与白起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名将白起简历,战国最厉害的名将是李牧还是白起,战国时期抗韩名将白起

    这几句话说的是,战国时期四个能征善战的四位名将。千字文这东西,要求的标准是字不能重复。所以在介绍战国史的时候,很可能就挑了这几个字出来,把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并列,后人再把这四个人叫作战国四大名将。我个人其实是同意这种说法的。虽然千字文误打误撞,但找出来的这四个人确实都是十分合适的“战国四大名将”人选。

  • “柏举之战”起因——楚国囊瓦贪婪、晋国见死不救、吴国拔刀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吴国,关于柏举之战的资料,吴国和柏举之战

    此乃“天相”。另一边,自吴王阖闾即位后,吴人不断侵楚,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建议下,在作战中基本都是到达楚国边境之后,等到楚军来救,然后就打道回府——“吴师还”,他们并不和楚国正面作战。不仅如此,吴王阖闾还讨伐了越国,借此稳定了自己的后方,其后开始积极谋划破楚。此乃“人事”。由此可见,楚强吴弱的局面,马

  • 春秋末期形势:晋国很忙、吴国走下坡、楚国逐渐复苏将面临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国晋国,春秋时期晋国与吴国谁强,春秋期的晋国和吴国

    晋国在春秋晚期,从楚昭王十九年起晋国大乱,起先范氏、中行氏联合攻打赵氏。随后,韩氏、魏氏、知氏又以晋侯之命,联合讨伐范氏和中行氏,二氏退保朝歌。齐国、郑国等支持范氏,齐国以粟千车接济范氏,郑国以武力护送。结果在铁地被赵氏击败。此后,赵简子又连续击败范氏和中行氏,二氏被迫出逃。楚惠王三十一年,知氏、赵

  • 都是名相,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不比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和管仲,诸葛亮和管仲乐毅名气谁大,诸葛亮与管仲什么关系

    先说管仲,作为齐桓公称霸的最得力助手,实际上管仲完全掌管了军国大事,齐桓公基本上就是负责吃喝玩乐,偶尔出去耀武扬威的外交一下。齐国的政治、军事、经济这三个国家最重要的职能均由管仲负责,并且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