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齐桓公有管仲的辅佐,不仅可以舒服地做甩手掌柜,还可以在诸侯国面前扬眉吐气,自然得意。所以,齐桓公为表示对管仲的信任和感激,也就不称管仲为“管总”,而是亲切地称为“管叔”。管仲在世时,易牙、开方、竖刁、常之巫四个人不敢干涉朝政。但这四个人为了讨好齐桓公,无所不用其极;齐桓公身在蜜罐,不知所以然,还以为这四个人对自己是真心真意。但管仲是个明白人,他治理齐国,提拔、任用了无数的人才,阅人无数,窥破人性,自然能看透易牙、开方、竖刁、常之巫的真面目。管仲知道这四个人是大奸似忠的人物,只是他们迫于自己的压力,所以一直表现得很规矩。管仲很担心,一旦自己死了,这四个人失去制约,就会扰乱齐国。为此,在临终之际,管仲嘱咐齐桓公,要远离这四个人。齐桓公不解,就问管仲缘由。
齐桓公先提起易牙。易牙是一个厨子,因善于调味,烹饪美食,得到齐桓公的宠爱。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
[var1]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齐桓公只是随便一说,但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为了讨好齐桓公,易牙就把自己4岁的儿子杀死,做成一鼎鲜嫩无比的肉羹,献给齐桓公。齐桓公从未喝过这么鲜嫩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出杀子做肉羹的缘由,齐桓公被易牙杀子为自己做食物的行为所感动,他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对易牙信任无二。但管仲却不这么认为,他分析说:“一个人,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这不合人情。”齐桓公再说起开方。开方本是卫国公子,齐桓公称霸伐卫,卫懿公战败就派庶长子开方带着金银珠宝,向齐国求和。不料开方见齐国强盛,就归附齐桓公,一连十五年没回家,就连开方的父母去世,他都不回国奔丧。所以,齐桓公认为开方对自己很忠诚。管仲分析说:“没有人是不关怀自己父母的,开方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行为不合乎天理人情,不能信任。”齐桓公又说起竖刁。竖刁和妻子本来有一子两女,但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竟自行阉割,做了太监。齐桓公为此对竖刁深信不疑,让他做内宫的总管。管仲又分析说:“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也不合人情,难以亲爱、信任。”齐桓公最后问常之巫。常之巫是个巫师,平时负责忽悠齐桓公搞迷信,算命、祛病,驱鬼之类的邪术,而博得宠信。管仲说:“死生,是无法逃避的;疾病,是人体失常所致。君主不顺其自然,守护根本,却完全依赖于常之巫,那这个人就会趁机欺骗君主,无所不为了。”齐桓公将信将疑,管仲死后,先是把四人赶出了皇宫。但过了一段时间,齐桓公没了这四个小人的奉承谄媚,吃不香睡不稳,就又把他们都召了回来,官复原职。
[var1]
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亲信易牙、竖刁等四人,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恶果。桓公四十三年,齐桓公病危时,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王位互相攻打,易牙等人作乱,竖刁砌了一个小屋,只留一个洞,把齐桓公关在小屋内,不给桓公饭菜。最后,一代霸主齐桓公被活活饿死。
《智囊全集》记载,齐桓公临终悔恨地哭道:”圣人所见岂不远哉?“仲父的见识太远了,我真后悔啊!而且齐桓公死后,尸体无人收葬长达六七十天,导致寝室蛆虫遍地,尸臭熏天。一代霸主,落个如此结局,只因他没有窥破人性、人心。自古以来,做领导的都是权谋高手,窥破了人性。所以,我们无论身在官场、职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增长智慧,分析人性的书籍,免得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就如不懂前车之鉴的吴王夫差一样,见勾践亲尝自己的粪便,不仅不怀疑勾践反人性的行为,还信任勾践,导致身死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