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位对待百姓都很仁慈的皇帝,在后来却大肆杀戮了很多昔日的伙伴。当年他从一个小小的义军士兵,一路攻城略地打下了整座江山,靠的就是昔日的这些伙伴们。朱元璋曾经跟手下官员说过,自己这个皇帝以及天下的文武百官,都是依靠普通百姓来供养的,所以要官员们善待百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那么,他为何偏偏会对昔日帮助自己打下江山的伙伴们痛下毒手?小编认为,朱元璋大肆杀戮昔日伙伴的这一举动,可以算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待那些昔日里帮助自己打江山的伙伴们,其实是非常不错的。那些开国功臣们,基本上都被封王封侯了。例如李善长、蓝玉这些有功之臣,每个人的地位都非常高,朱元璋待他们也不薄,经常封赏他们。而且他们的子嗣也大多都受到了照顾,得以入朝为官。
朱元璋杀害功臣的过程,实际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公元1375年,刘伯温因病去世。看起来刘伯温好像是病死的,其实是受到了胡惟庸的毒害,而幕后的主使人极有可能是朱元璋。因为刘伯温生病期间,曾经吃了胡惟庸带来的药物,而这个药物却是御医开的。我们都知道,御医是不可能胡乱开药的,能命令御医的也只有皇帝。刘伯温曾经向朱元璋反映过这个问题,说老臣吃了御医的药怎么反而身体越来越差了。但是朱元璋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劝他不要多想。由此,刘伯温就知道了朱元璋的心意,回去之后马上就开始给儿子交代后事。
那么胡惟庸的结局呢?胡惟庸表面上虽然一向跟刘伯温不和,但是刘伯温的死却给他提了个醒。5年后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处死胡惟庸,很多人认为是胡是受冤枉的,其实很难说胡惟庸心里没有谋反的想法。只是他的对手是朱元璋,凭他的能力根本逃不出朱元璋的手掌心。
在查处胡惟庸一案的时候,李善长也受到了波及,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向他下手。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小编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了。当时的太子朱标是一个十分仁慈的人,朱元璋认为在自己去世后,天下就应该由性格仁慈的人来当皇帝,这样天下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所以,论功劳明明是朱棣的最大,可是因为朱棣性格比较暴虐,朱元璋就不太喜欢朱棣。
朱元璋不但不喜欢朱棣,反而还处处提防朱棣。因为他心里知道,朱棣对皇位虎视眈眈。而太子又是一个心地仁慈的人,在自己死后若是朱棣造反,肯定不是朱棣的对手。所以朱元璋就安排了几个人来辅佐太子,成为太子登基后的班底。那么,朱元璋当时不杀李善长就是这个原因。
朱元璋给太子选择的辅佐之人,文臣以李善长为首,武将以蓝玉为首。这两个人的才能,都是非常厉害的。如果朱元璋死后,朱棣敢造反的话,这二人绝对能让朱棣好好的喝一壶。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太子的身体却日渐虚弱,没过几年就病死了。
太子死后,朱元璋不得不考虑新的问题。皇太孙朱允炆年幼,如何能驾驭的了虎狼之臣蓝玉?所以为了保证朱家江山的稳固,在太子死前,朱元璋先杀了李善长,此时距离胡惟庸之死已经过去了10年。等太子死了以后,又杀了蓝玉,这是朱元璋杀戮功臣的第二个阶段。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其实在心里是已经放弃了皇太孙朱允炆。虽然朱允炆当上了皇帝,但是朱元璋却清楚的知道,朱允炆绝不可能是朱棣的对手。
朱棣手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将士,而朱允炆这边李善长和蓝玉都已经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自己死后,如果朱棣造反,蓝玉不但不辅佐朱允炆,甚至可能谋反。这样的话,说不定朱家的天下最终将落入旁人之手。所以小编认为,朱元璋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为儿子朱棣做打算。就算朱元璋再不喜欢朱棣,那也是他儿子。天下落入朱棣之手,总比落在其他人手中要好。
各位网友,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不妨在评论里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