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创浅析袁崇焕死因,其实另有隐情,历史的背后真相让人惊诧

原创浅析袁崇焕死因,其实另有隐情,历史的背后真相让人惊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62 更新时间:2024/2/8 21:22:28

看过很多关于袁崇焕的历史文章,大部分都是在解释为什么袁崇焕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一个打败了努尔哈赤的大将,一个曾经获得宁锦大捷的一方诸侯,带领军队,前往北京救驾,竟然会弄得一个凌迟处死。

各种解释都有,有的说是袁崇焕自身的问题,说他刚愎自用,搞不好团结,人际关系很差。

也有的说,其实是有人想弄钱龙锡,结果反而是袁崇焕躺枪。最后还有人说,袁崇焕的悲剧其实和孙传庭卢象升很想,因为遇到了一个患有精神病的老大崇祯。

毕竟从现在的各种资料来看,崇祯的人际关系弄得更差,在位十七年,就换了五十多个首辅。杀了两三个首辅大臣,被贬和杖刑而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那么袁崇焕死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究竟那段是真实的,那段只是道听途说,那段又是雾里看花和水中望月。

要清楚一个人命运,就要先知道这个人的性格。

在历史的记录中,袁崇焕是一个耿直和一根筋,在专业技能上非常拔尖,特别是对火器的应用,已经渐入化境。

那么有本事的人,自然而然脾气就会差点,就不会拍马屁。那么袁崇焕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在历史上的袁崇焕其实并没有像人们刻板印象中那样,耿直和一根筋。前朝嘉靖年间的名将戚继光不但是一个天才的战术技巧专家,同时,在搞关系上,当时也是无人企及。

每次打了胜仗,除了把一部分战利品分发给士兵之外,还要将大部分的战利品放在车上,送京城里去。

北京的六部,和督察院以及各衙门,戚继关都会拜会,其最主要的,就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很多主流的历史学者对于张居正和戚继光的这段描写,总是描述为张居正是英雄惜英雄,只不过有点爱财。

但是你怎么解释,戚继光给张居正送了十五个貌美如花的江南歌姬,以及在张居正回老家的时候,戚继光特意派遣自己的火枪仪仗队,一路上跟随在张首辅的轿队后面,用来撑场面。

真是因为有张居正这样的后台靠山,才使得戚继关在前方可以安心打仗,而不必理会朝中的暗箭伤人,否则,戚继关恐怕早就进了监狱,毁誉参半了。

因此可以说,同样作为民族英雄的袁崇焕绝对不像书上说的那样,是一个一根筋,毕竟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上头总要有个靠山吧!

那么是谁,成为幕后帮助袁崇焕升迁的推手呢?

很多人都把袁崇焕归结为东林党人,因为他的老师韩櫎生就是东林党人。可是此时,九千岁魏忠贤已经主宰了朝政,东林党人已经大部分被排除在外,大部分的东林党人,要么不在其职,要么被贬。所以可以说袁崇焕老师这边的关系对于他的升迁几乎是没有一点作用。

在明史中,袁崇焕在东北的老领导孙承宗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两人深相结而欲互相犄角,实互相生也”。这里的两人一个指的是袁崇焕,另一个人就是阎鸣泰。

在天六年,袁崇焕也接到了新得旨意,升为督察员右监督御史,专理军务。驻扎宁元城。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当时也几乎是火箭似的。

天启六年,到天启七年,阎鸣泰从南京刑部右侍郎(知道明史的人应该知道,南京六部中,除了兵部,都是虚职)升到了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北京兵部尚书。

从以上的资料就可以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袁崇焕之所以可以升职,就是他的好兄弟阎鸣泰从暗中替袁崇焕打点。而阎鸣泰的身份在当时的朝廷路人皆知,他是一个标准的阉党,是魏忠贤的人。

大家都知道,袁崇焕一炮把努尔哈赤轰死,在努尔哈赤的葬礼时,袁崇焕也去了。而这次极具风险的事情,也是通过魏忠贤的点头才行动的。这段历史记载于《明熹宗实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

所以从以上的种种的资料来看,袁崇焕其实在天启年间是属于阉党一派,这点在当时的朝臣几乎都是这么看的。而到了崇祯即位以后,清除阉党。

因为袁崇焕守在边关,所以就没有及时的处理。等到崇祯二年,满清侵扰北京,袁崇焕带兵入京勤王,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判凌迟。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袁崇焕已经没有了靠山,而且似乎有人也在拿袁崇焕为诱饵,企图搬出另一部分人。搞来搞去,一个民族英雄,就这样被自己人给凌迟处死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和明朝有没有可比性?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和宋朝谁厉害,明朝和宋朝之间的相差,宋朝和明朝是什么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肯定会有许多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是,如果你仔细些,就会看出,无论是王朝的更替,还是其兴衰的过程,还是有许多相似性的。传位皇帝多,享国时间长宋朝从太祖赵匡胤“黄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开始,两宋共历18帝,享国320年,在时间上是相当长了。人们常以宋

  • 朱元璋:你叫什么?农民回答2个字,朱元璋立即封官,世代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的霸气的话,朱元璋九字方针,朱元璋都干过哪些职位

    关于孝陵卫,历史上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位普通老实巴交的农民,因自己的姓氏被朱元璋封官,子子孙孙世袭该官职,他们负责在孝陵卫做事,究竟是什么官职呢?明孝陵建好后,朱元璋发现这地方环境极佳,周围有不少鹿出没,说明这里的草料肥沃,最适合养马了,朱元璋下令禁止猎人闯入明孝陵捕鹿,朱元璋还设置了牧马千户所,

  • 有子嗣的朱元璋竟收养了“10”个儿子!是善心大发还是别有用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古代,一代帝王要想成就自己的霸业,除了自身要由宏图大志之外,还要有能人异士来辅佐自己,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创立出属于自己的大业。而我国古代拉拢人的办法有很多种。诸葛亮有的是用洁白的方式来拉拢有能力的人为自己所用,就像三国里的刘备与关羽和张飞结拜一样。有的

  • 宋朝推行“高薪养廉”,为何仍然滋生出众多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高薪养廉,宋朝大贪官有哪些,宋朝高薪养廉什么时候开始的

    包拯月薪12万如果还不够形象的话,我们可以拿北宋的名官包拯做例子。包拯最多的时候一人曾经同时担任了三份职位,其中单单是龙图阁学士一职的月工资,就是138贯!从《宋史》来看,在当时400文钱就可以购买一石米,按照同等购买了来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包拯任龙图阁学士一职的月收入,就是12万元!这个收入对于当时

  • 现在看到的长城,为什么多是明长城?明朝为什么要拼命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修长城的真实原因,明朝修长城死了多少人,明朝是怎么修长城的

    都知道,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特别是从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会修筑长城。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不是从秦朝开始的,以前挨着北面的那些诸侯国,都会或长或短地筑起一道墙。这

  • 宋辽澶渊之盟形成的两个关键因素:一个秘密武器和一个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的时间,宋辽澶渊之战历程,宋与辽什么时候订立澶渊之盟的

    雍熙三年,宋太宗赵光义发三路大军北伐,试图一举夺回燕云之地,结果大败而归,最重要的是这次北伐损失了一位最优秀的将领——杨业,这个人我们应该很清楚,他是木万家将的祖宗。经过这次失败,宋朝上下普遍对辽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对收复燕云也显得越来越没有了信。然而,辽国却觉得他们占据燕云是天经地义,这是他们接收

  • 赵匡胤为何定都开封?明知难以防守,宋朝一百多年为何不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为什么不迁都去长安,赵匡胤为何要迁都洛阳,赵匡胤什么时候迁都洛阳

    一、开封:无险可守的尴尬此后的宋王朝一直以开封为都,南宋都城临安名义上都叫行在,并不是正式都城。然而,开封无险可守的尴尬,给北宋带来了极大的军事压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北部的燕云十六州还丢了,因此辽国的骑兵几乎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开封腹地。为了保证首都的安全,北宋不得不保持相当庞大的首都卫戍部队,这也是

  • 清朝二十万人是如何逆风翻盘,最终击败人口上亿的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是如何打败明朝的,清朝战胜明朝的转折点在哪里,清朝推翻明朝是必然还是偶然

    皇太极虽有称帝的野心,但从未想过马踏明朝,做那中原之主。可明朝末年的内部纷争,却给了满清一个从未想过的历史机遇。而满清统治者也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时机,使得满清最终成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之地真正的掌权者。皇太极剧照那么,清朝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呢?明朝末年,知名谋士范文程投靠满清,并向满清献策:“今此之行,非

  • 宋朝执法者权力监管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刑狱司,宋朝执法部门,宋朝的执法部门是什么

    为了让纠察在京刑狱司对各个执法机构能够有效的监管,宋朝主要给予了纠察在京刑狱五个方面的权力。一、录问京师案件之权何为录问,就是在按案件审理完成还没有进行判决的时候,派遣与审讯机构方面没有任何交集的官员对犯人进行询问,并且在询问的过程之中有权查阅所有关于案件记录,核实无误后审讯机构才能对犯人进行下一步

  • 让他当皇帝,他绝食四天,无奈只好答应,当上后又把皇位给了赵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文│小先生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可谓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不仅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更享受无与伦比的荣誉和权力,那些生在帝王家里的皇子们,为了当上皇帝可谓是斗的死去活来,但是笔者今天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在历史上有人让他当皇帝,他先是绝食四天装病拒绝,最终无奈才答应,当了后没多久又把皇位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