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繁荣昌盛,却为何发生了433起农民起义?此项政策是元凶

宋朝繁荣昌盛,却为何发生了433起农民起义?此项政策是元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78 更新时间:2024/1/19 8:03:34

同时朝也是起义发生最多的朝代,在我国古代,起义事件稀疏平常,这基本上是任一个朝代都经历过的,但是除宋朝之外,其他朝代发生的起义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般发生在朝末年,通常王朝建立之初政治清明,刚刚结束了战乱的人民得到安定,是不会发生武装起义的。

但是宋朝是个例外,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朝建立开始第三年就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而后起义事件频繁爆发,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的320年中,前后有史料记载的起义事件就有433起,还有许多规模较小的没有被记载,也就是说宋朝几乎每年都会爆发一起或多起武装起义。除了起义的次数多,宋朝的武装起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短,范围小。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宋朝成为这么一矛盾的朝代呢?其罪魁祸首应该是宋朝对待武装起义的政策——招安。

一、初尝甜头,宋朝的第一次招安

要说宋朝非正式招安,在宋太宗统治年间就发生了,执行这一政策的是宋朝名臣柳开,史书是这样记载这一过程的:

柳开用重金诱降常州、润州的武装起义分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适逢宋太宗征河东,高效快速的平息的叛乱的柳开的到了宋太宗的赞赏,而这一先河为宋朝后面处理起义事件起了带头作用,柳开之所以想到这样的对策,有两点原因。

其一、

柳开乃是臣,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处理武装起义没有使用宋朝精兵直接镇压的能力,所以对待此类事件的第一想法就是招安。

其二、

正值宋太宗征河东,必须要快速的处理好这件事情,使用武力镇压有太多不确定性,为了快速平定叛乱,使用重金及官爵诱惑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快速平定叛乱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为了自己的仕途,招安是不二之选。

以上招安只是臣子自己的行动,而宋朝官方的第一次下令招安,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派遣使者呈谕招安造反者王钧:"如能递相劝率,效顺革新,当赐生全,别加录用。"宋真宗为了尽快平息叛乱,许诺如能归顺朝廷,不但免其罪过,还能加官进爵,结果如愿,此次叛乱不费一兵一卒得以平息。

宋朝初年对叛军实行的政策让朝廷尝到了招安之法的甜头,此后该项政策的实施便越发不可收拾,《续资治通鉴》记载道:

二、重文轻武,宋朝招安一发不可收拾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及宋朝期间另外一项重要政策——重文轻武,占据朝廷重要职位的官员都是文官,甚至掌握军事的最高长官也是文官。这就造成不到万不得已,宋朝根本不可能派遣军队镇压叛乱。

文臣是看不起武将的,同时他们也是害怕武将的,他们害怕武将建功立业,危机到自己的地位,而自身有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所以每当朝廷问及如何处理叛乱的时候,他们只能上述阐述招安的种种好处:

通过招安平定叛乱,然后利用招安的叛军去攻打其他叛军,如果赢了,朝廷就坐享其成,如果输了,那么朝廷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这一条锦囊妙计让朝廷坐山观虎斗,屡试不爽的政策最终影响到了整个朝代对叛军的态度,就是对于武装起义,朝廷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镇压,而是招安。据考究,宋朝433起起义事件,其中有超过一半是使用的招安的政策。

三、"要高官,受招安",民众思想的改变

宋朝招安的首要待遇就是免除罪责、加官进爵,对待有一定气候的反叛军,宋朝往往是以重金及官爵诱惑,而民间的群众看到这一现象,再对比自己的生活,大都产生了羡慕的情绪。

于是一些有胆识的人为了升官发财就以此为契机,振臂一呼开始造反,随后就被朝廷招安,升官发财,而更多的人有了先例,也便开始效仿这一行为,就这样民间起义多如牛,这也是433起武装起义的由来。

宋代民间流传着一句民谣:

"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

通过造反就能当上高官,通过胡作非为就能得到财富,这一观点开始深入民心。《鸡肋编》又云:

"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讲述的也正是这一社会现象,自此,宋朝当官的途径又多了一条,就是造反——招安——做官。

总的来说,招安政策让大多武装起义在短时间内便会得到平定,不会发展到形成对朝廷统治有威胁的武装起义,这一点也为为何宋朝武装起义频发,但是却没有被起义军推翻提供了解释。

同时,武装起义军中一部分人的目的不是为了反抗朝廷,他们是带着加官进爵的目的拿起武器,以此为筹码接受朝廷的招安,而这一部分人的存在也是宋代起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年都要发生一起或者多起起义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论盗》

更多文章

  • 诗中李杜,词称苏辛——苏轼的坎坷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对仕途坎坷的态度,苏轼人生坎坷经历,李杜苏辛是谁

    北宋年间,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词人,便是苏轼,号东坡居士。与南宋那位天才辛弃疾遥相呼应,并领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人物。苏家父子在唐宋八大家里占了三位,古龙作品《小李飞刀》有幅对联:“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以形容家族中文采之盛,用在苏门这里,倒是十分贴切。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早年随父进京赶考,主考官是当时

  • 宋朝屡战屡败,那些被俘百姓还有机会重返故土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二帝被俘,宋朝最残酷的战争,宋朝十大战争详解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徽、钦二帝并不值得同情,毕竟他们身居高位,有义务为自己的软弱无能负责。最无辜的其实是那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平民,被俘后,他们往往妻离子散,几代人的积蓄化为乌有,在敌国过着猪狗不如的为奴生活。由于被俘后的生活太过凄惨,再加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故土情节,宋朝被劫掠走的平民基本上都日思夜想

  • 秦桧的后人高中状元,乾隆借意刁难,但他用七个字解脱了困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桧的状元是怎么来的,秦桧为了自己孙子中状元有多拼,秦桧的后人考上状元祭拜岳飞墓

    封建社会,千古罪名都不足为奇,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才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嘛。这个状况一直维持到了乾隆时期,直到了一位名叫秦大士的人出现,后人的阴影才是得以解脱。秦大士是安徽人,出生于1715年,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十岁的时候已经是能够自己写诗,而且自己还练就了一手好的书法,所以等秦大士还是

  • 用岳飞性命换来的《绍兴和议》,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投降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飞死于绍兴几年,绍兴条约,绍兴与岳飞关系

    宋高宗原本想要与金国再次和谈,可是这一次金兀术意图灭亡南宋,并不理会宋高宗的请求,无奈之下,宋高宗命令驻守鄂州的岳飞率部北上,救援重镇顺昌。在短短月余的时间里,岳飞率部先后克复蔡州、鲁山等城池,又取得了颍昌大捷、郾城大捷,重创金军主力,迫使金兀术不得不退守开封。不久,岳飞在与北方义军取得联系后,率领

  • 宋朝国土面积不如辽金,还向金进贡称臣,后世为何仍尊宋朝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和辽金时期隔多少年,宋朝领土扩张史,宋朝最大的时候比辽金小多少

    宋朝土地面积不如辽国和金国,还要向辽国进贡,向金国称臣,我们现在却普遍承认宋朝是正统,这是为何?一、文化方面代表华夏传承宋朝虽说军事实力不行,但是在文化方面对华夏文明的发扬达到了巅峰之势,中国一直一来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项(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完成于宋朝,更有千古流传的宋词,深深影响了后

  • 仅存的明朝状元考卷,字迹让现代人自卑,书法家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代状元试卷内容,明朝状元试卷图片大全,明代状元试卷100题

    赵秉忠的来头可不小,他是明朝青州有名的大学士,赵秉忠的读书天赋非常高,他15岁的时候已经在青州府闯出了名声。他的父亲就是礼部侍郎,殿试成绩很好,天赋加上优越的家庭,赵秉忠的考试之路非常顺利。等到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参加殿试,25岁那一年, 赵秉忠到达了人生的顶点,他取得了状元的名次。可惜赵秉忠的命

  • 朱元璋和朱棣都为了她开了明朝的首例,但是她的婚姻却十分的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有多宠朱棣,朱元璋对朱棣真实感情,历史上朱棣跟朱元璋关系好吗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遵循了之前被废除的一个制度,殉葬。在他死之前,他要求后宫所有女人,都必须随他一起走,跟着他陪葬,这个制度非常的残忍,有的女人可能见都没见过朱元璋就要陪葬了,大部分年轻的女孩都无一幸免,除了一个女人,没有殉葬,这个女人就是张玄妙。因为张玄妙给朱元璋生了一个闺女,被朱元璋封为了安庆公主

  • 申时行作为万历的宰辅,为何张居正被清算,他能够寿终正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申时行和张居正的关系,张居正是寿终正寝吗,万历皇帝最后如何对待张居正

    张居正张居正被清算后,张四维接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此时,万历皇帝经受了张居正的“擅权”,对部下十分不信任,张四维接任后,为了向万历皇帝表忠心,当即弹劾张居正及其门生,导致六阁所剩能臣寥寥无几,很多官吏都因为受到牵连被贬黜,张居正新政也被废除。后来张四维因为丁忧回乡,就由申时行接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申

  • 原创浅析袁崇焕死因,其实另有隐情,历史的背后真相让人惊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很多关于袁崇焕的历史文章,大部分都是在解释为什么袁崇焕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一个打败了努尔哈赤的大将,一个曾经获得宁锦大捷的一方诸侯,带领军队,前往北京救驾,竟然会弄得一个凌迟处死。各种解释都有,有的说是袁崇焕自身的问题,说他刚愎自用,搞不好团结,人际关系很差。也有的说,其实是有人想弄钱龙锡,结果反

  • 宋朝和明朝有没有可比性?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和宋朝谁厉害,明朝和宋朝之间的相差,宋朝和明朝是什么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肯定会有许多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是,如果你仔细些,就会看出,无论是王朝的更替,还是其兴衰的过程,还是有许多相似性的。传位皇帝多,享国时间长宋朝从太祖赵匡胤“黄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开始,两宋共历18帝,享国320年,在时间上是相当长了。人们常以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