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用岳飞性命换来的《绍兴和议》,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投降条约”?

用岳飞性命换来的《绍兴和议》,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投降条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14 更新时间:2024/1/23 3:44:08

宋高宗原本想要与金国再次和谈,可是这一次金兀术意图灭亡南宋,并不理会宋高宗的请求,无奈之下,宋高宗命令驻守鄂州的岳飞率部北上,救援重镇顺昌。

在短短月余的时间里,岳飞率部先后克复蔡州、鲁山等城池,又取得了颍昌大捷、郾城大捷,重创金军主力,迫使金兀术不得不退守开封。

不久,岳飞在与北方义军取得联系后,率领岳家军全线出击,意图直捣黄龙。同年七月中旬,张宪与徐庆率领岳家军主力从临颍,王贵率领岳家军右军自颍昌,与牛皋率领的岳家军左军三路齐头并进,直扑故都开封。

金兀术企图负隅顽抗,结果在与岳家军的大战中一触即溃,金兀术准备北逃。就在这个时候,秦桧先后撤回了保护岳家军侧翼以及后方的韩世忠张俊以及杨沂中三名大将所属部队,使得岳家军陷入了孤军冒进、腹背受敌的窘境。

在秦桧的教唆下,宋高宗又连下十二道金牌,严令岳飞班师还朝,这个时候,岳家军前锋已经兵临故都开封。

收复失地就在眼前,岳飞已经能够看到开封府巍峨的城墙,看到十多年前开封府的惨剧,可是,一生秉持着“精忠报国”的岳飞,只能在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后,率军南撤。

在南撤途中,得知金兀术重整旗鼓,率军收复了河南地区之后,这位戎马一生的抗金名将老泪纵横,只能发出“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的悲叹。还朝之后,心灰意冷的岳飞主动交出兵权,请求辞官,宋高宗不许。

次年正月,金兀术再度南下,岳飞再次临危受命,率军驰援两淮,这也是岳飞参与的最后一场战斗。金兀术未建寸功,不得不主动抛出求和的橄榄枝。

这个时候,一场针对岳飞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金兀术在和谈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提出要将南宋军方的三大支柱——岳飞、韩世忠、张俊调离军队,并且提出“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宋高宗与秦桧应金兀术要求,在公元1141年四月,解除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兵权,调入枢密院,随后便捏造证据,将岳飞父子以及部将张宪下狱。得知这一消息,如名将韩世忠、如名臣李若朴、如布衣刘允升等人据理力争,为岳飞伸冤,结果皆或死或贬。

公元1142年一月,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岳云、张宪被斩首。而金兀术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开始执行此前达成的《绍兴和议》。

那么,用岳飞的生命换来的《绍兴和议》,为什么被称之为“投降条约”呢?

我们先来看看,《绍兴和议》的那些主要条款:

一、金国放归宋徽宗灵柩以及宋高宗生母韦太后。

二、宋向金称臣,金主册封宋高宗赵构为帝。

三、以大散关至淮河一线为国界,北属金,南属宋。

四、宋每年需向金缴纳岁币,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五、南自南,北自北。

这一协议虽然为南宋带来了将近二十年的和平时间,可是,南宋是战胜国,大部分条款对南宋的伤害有大多,你知道吗?

第一条没什么说的,我们从第二条开始分析。

宋向金称臣,战胜国向战败国称臣,何其可笑?像极了后世那位“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著名太后。还有后半句,金主册封宋高宗为帝,这代表什么?这代表着南宋的法统取自于金,而非北宋,屈辱至此!

第三条:以大散关至淮河一线为国界。这代表着此前岳飞率部收复的唐州、邓州、商州、秦州大部皆要交给金国,不胜而胜,不败而败,真有意思。而且,从此之后北宋失去了最后一个养马场——关中,当年岳家军中的万人骑兵——背嵬军成为绝响!此后南宋的数次北伐,以步兵抵抗骑兵,连战连败,皆因此条。

第四条:缴纳岁币,虽说这是有宋一朝的常规操作——花钱买平安嘛,还是那句话,不胜而胜,不败而败,沉重的打击了南宋军民的战心。

第五条:南自南,北自北,这也是在这些条款之中,对南宋打击最大的一条。这是早年金国重臣完颜昌提出,秦桧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顾名思义,也就是南边的人回南边,北边的人回北边,换句话说,就是原籍在大散关至淮河一线以南的,属于南宋百姓,以北的,属于金国百姓。从此之后,北方汉人被南宋朝廷抛弃,没有选择地成为了金国的臣民,一旦南逃到南宋,南宋必须遣返,这也是后来南宋在“隆兴北伐”、“开禧北伐”中得不到北方百姓支持的主要原因。

你说,这样的条约算不算是“投降条约”?

更多文章

  • 宋朝国土面积不如辽金,还向金进贡称臣,后世为何仍尊宋朝为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和辽金时期隔多少年,宋朝领土扩张史,宋朝最大的时候比辽金小多少

    宋朝土地面积不如辽国和金国,还要向辽国进贡,向金国称臣,我们现在却普遍承认宋朝是正统,这是为何?一、文化方面代表华夏传承宋朝虽说军事实力不行,但是在文化方面对华夏文明的发扬达到了巅峰之势,中国一直一来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项(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完成于宋朝,更有千古流传的宋词,深深影响了后

  • 仅存的明朝状元考卷,字迹让现代人自卑,书法家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代状元试卷内容,明朝状元试卷图片大全,明代状元试卷100题

    赵秉忠的来头可不小,他是明朝青州有名的大学士,赵秉忠的读书天赋非常高,他15岁的时候已经在青州府闯出了名声。他的父亲就是礼部侍郎,殿试成绩很好,天赋加上优越的家庭,赵秉忠的考试之路非常顺利。等到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参加殿试,25岁那一年, 赵秉忠到达了人生的顶点,他取得了状元的名次。可惜赵秉忠的命

  • 朱元璋和朱棣都为了她开了明朝的首例,但是她的婚姻却十分的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有多宠朱棣,朱元璋对朱棣真实感情,历史上朱棣跟朱元璋关系好吗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遵循了之前被废除的一个制度,殉葬。在他死之前,他要求后宫所有女人,都必须随他一起走,跟着他陪葬,这个制度非常的残忍,有的女人可能见都没见过朱元璋就要陪葬了,大部分年轻的女孩都无一幸免,除了一个女人,没有殉葬,这个女人就是张玄妙。因为张玄妙给朱元璋生了一个闺女,被朱元璋封为了安庆公主

  • 申时行作为万历的宰辅,为何张居正被清算,他能够寿终正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申时行和张居正的关系,张居正是寿终正寝吗,万历皇帝最后如何对待张居正

    张居正张居正被清算后,张四维接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此时,万历皇帝经受了张居正的“擅权”,对部下十分不信任,张四维接任后,为了向万历皇帝表忠心,当即弹劾张居正及其门生,导致六阁所剩能臣寥寥无几,很多官吏都因为受到牵连被贬黜,张居正新政也被废除。后来张四维因为丁忧回乡,就由申时行接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申

  • 原创浅析袁崇焕死因,其实另有隐情,历史的背后真相让人惊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很多关于袁崇焕的历史文章,大部分都是在解释为什么袁崇焕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一个打败了努尔哈赤的大将,一个曾经获得宁锦大捷的一方诸侯,带领军队,前往北京救驾,竟然会弄得一个凌迟处死。各种解释都有,有的说是袁崇焕自身的问题,说他刚愎自用,搞不好团结,人际关系很差。也有的说,其实是有人想弄钱龙锡,结果反

  • 宋朝和明朝有没有可比性?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和宋朝谁厉害,明朝和宋朝之间的相差,宋朝和明朝是什么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肯定会有许多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是,如果你仔细些,就会看出,无论是王朝的更替,还是其兴衰的过程,还是有许多相似性的。传位皇帝多,享国时间长宋朝从太祖赵匡胤“黄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开始,两宋共历18帝,享国320年,在时间上是相当长了。人们常以宋

  • 朱元璋:你叫什么?农民回答2个字,朱元璋立即封官,世代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的霸气的话,朱元璋九字方针,朱元璋都干过哪些职位

    关于孝陵卫,历史上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位普通老实巴交的农民,因自己的姓氏被朱元璋封官,子子孙孙世袭该官职,他们负责在孝陵卫做事,究竟是什么官职呢?明孝陵建好后,朱元璋发现这地方环境极佳,周围有不少鹿出没,说明这里的草料肥沃,最适合养马了,朱元璋下令禁止猎人闯入明孝陵捕鹿,朱元璋还设置了牧马千户所,

  • 有子嗣的朱元璋竟收养了“10”个儿子!是善心大发还是别有用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古代,一代帝王要想成就自己的霸业,除了自身要由宏图大志之外,还要有能人异士来辅佐自己,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创立出属于自己的大业。而我国古代拉拢人的办法有很多种。诸葛亮有的是用洁白的方式来拉拢有能力的人为自己所用,就像三国里的刘备与关羽和张飞结拜一样。有的

  • 宋朝推行“高薪养廉”,为何仍然滋生出众多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高薪养廉,宋朝大贪官有哪些,宋朝高薪养廉什么时候开始的

    包拯月薪12万如果还不够形象的话,我们可以拿北宋的名官包拯做例子。包拯最多的时候一人曾经同时担任了三份职位,其中单单是龙图阁学士一职的月工资,就是138贯!从《宋史》来看,在当时400文钱就可以购买一石米,按照同等购买了来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包拯任龙图阁学士一职的月收入,就是12万元!这个收入对于当时

  • 现在看到的长城,为什么多是明长城?明朝为什么要拼命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修长城的真实原因,明朝修长城死了多少人,明朝是怎么修长城的

    都知道,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特别是从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会修筑长城。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不是从秦朝开始的,以前挨着北面的那些诸侯国,都会或长或短地筑起一道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