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得罪朱元璋的清官就是曾任陕西参政的曾秉正。洪武初年,天下初定,朱元璋为更好的治理国家而要求各地举荐人才。曾秉正就因品学兼优而被南昌地区举荐,后朝廷授予他海州学正的职位。这海州距南昌有千里之遥,但曾秉正为了实现自己报国的愿望,还是欣然赴任。在海州学政这个岗位上,曾秉正一干就是七八年。后来直到朱元璋召集群臣开了个以“天变”为主题的讨论会,曾秉正才有了出头之日。
所谓“天变”,主要就是指天生异象,如日食、月食、陨石雨等。朱元璋虽然自称受命于天,但他毕竟也是凡夫俗子,对于上天的旨意还是很在意的。在中国古代社会,每当发生天灾人祸,群臣便会认为是皇帝不修德政造成的。为了消除灾祸,大臣们便会要求皇帝下罪己诏,或斋戒沐浴等。朱元璋就是为了弄清这个“天变”究竟和自己有无关系,所以才召集群臣开了这个讨论会。
曾秉正虽地位不高,但朱元璋这个讨论会是面向全国的,所以他也有权利参与。他在给朱元璋的上书中说:“古代的明君不会因天无灾异而感到欣喜,只会担心受到上天的谴责。如今陛下圣文神武,统一天下,上天对您还是满怀期待的。天下动乱了20余年,百姓才刚刚得以休息。上天对太平期望久已,百姓对您的统治也渴望久已!”不得不说,曾秉正这篇文章写得很对朱元璋的胃口,他也借这篇文章迎来了升迁的机会。
不久,朱元璋就提拔曾秉正为思文监丞,之后又改任刑部主事。洪武十年,曾秉正被提拔为陕西参政。朱元璋设立通政司后,又以他为使。由此可见,曾秉正初期还是圣宠优渥的。曾秉正也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所以便不断给朱元璋上书言事,对朱元璋进行各种规劝。别说朱元璋那么大个皇帝,就是一个脾气再好的普通人,每天有人在你耳朵跟前叨叨个没完,你也会感到厌烦。终于有一天,朱元璋忍受不了曾秉正的唠叨,以他“忤旨”为由将他罢免了。
曾秉正被罢官后,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只好返回老家南昌。但因为他为官清廉,明朝官员工资又低,所以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出来。没办法,曾秉正只好将女儿卖掉来换路费。朱元璋听闻此事大怒,愤怒地指责道:“曾秉正好歹是朝廷三品大员,居然做出卖儿鬻女这样的荒唐事,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于是朱元璋将曾秉正处以腐刑。而腐刑大家都知道,司马迁当年就是受了这种刑罚的害。曾秉正一个正常男人接受这样的惩罚,自然会感觉屈辱,后来他渐渐地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