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也是一种威胁,为何朱元璋让汤和得善终?

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也是一种威胁,为何朱元璋让汤和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679 更新时间:2024/1/23 6:48:35

老朱杀功的板子不能全打在他一个人的屁股上,实事求是的讲有老朱残忍和猜疑的原因,也有功臣为非作歹以及老朱为儿子清除障碍等诸多因素。

不管怎样讲,一些功高至伟的功臣最终难逃厄运。比如老朱曾经的红人、新锐宰相胡惟庸,还有把北元小朝廷赶到漠北的蓝玉、冯胜、宋濂、傅友德等人无一幸免。

然而开国元勋中汤和却是个例外,他是活下来为数不多的功臣之一,汤和为何能善终呢?

古语云“不遭人妒是庸才”,胡惟庸、蓝玉、刘伯温、傅有德等人都是人中精英,是不是汤和能力不够,功劳不高成不了气候,老朱拿他不当一回事呢?

答案是否定的。

汤和(1326~1395)是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是同乡,并且两家住的很近。

小的时候,汤和、朱元璋、徐达、周德兴等小伙伴一起为地主放牛,朱元璋等小伙伴把地主家的小牛犊煮着吃了其中就有汤和。

汤和比老朱大三岁,汤在26岁时带领十几个发小参加了红巾军,过了两年,他给当时还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写信,让他也来加入红巾军,朱元璋接到信后也参加了起义军。

也就是说,汤和是朱元璋参加“革命”的引路人。

汤和从朱元璋加入队伍开始,就认定朱非池中之物,极力拥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所以朱元璋上位很快,反超汤和做了副元帅,汤和心甘情愿在他手下效力。

可以这样说,汤和在跟随老朱15年的反元战争中,始终以朱元璋马首是瞻。无论是在平定方国珍还是击败陈友谅,都有汤和的身影。

老朱南京称帝后,赐封52岁的汤和为信国公、左丞相。后汤主要担任沿海打击倭寇的职务,保护一方平安。

到现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节,永强(浙江温州)一带的群众都举行祭奠明朝抗倭名将汤和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全民公祭的“汤和信俗”。

1389年(洪武十二年)汤和致仕还乡。

1395年(洪武十八年),70岁的汤和因病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命人前往祭祀。过了三年后,朱元璋也去世了。

汤和之所以能够善终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

史书记载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为人谨慎”说的是汤和有功劳但不拉帮结派。

当时朝廷中淮西派的大哥大胡惟庸和浙西派的大哥大刘伯温相争不下,汤和本来和淮西派的领军人物胡惟庸是老乡,但他没有加入淮西派,这也是他有幸躲过老朱清洗胡惟庸一派的原因。

汤和哪个派系也不参加,这让老朱很放心。拉帮结派都没有好下场,胡惟庸和刘伯温都被老朱杀了,汤和幸免于难是谨慎多智的结果。

二、

为官低调是汤和保命的法宝。史书记载,汤和晚年更加恭敬谨慎。这正是汤和机敏的表现。当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后,汤和能不总结经验吗?

这些人为什么被皇上杀了?还不就是太招摇、太狂妄了!还不是自以为是、眼中无人所致!

比如蓝玉,自恃功高,在带兵过关时,当时皇上有规定,夜晚不许为任何人开城门,蓝玉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竟然纵兵砸城门强行进关,消息传到老朱的耳朵里,从此种下了被老朱杀死的祸根。

汤和的举动和胡惟庸、蓝玉等人恰恰相反,越到老越谨慎。

汤和从不在外议论国家大事,他教育家人奉公守法。朝廷赐给他的赏赐,大多分给了家乡父老。

他没有官架子,每逢见到发小和乡亲遗老都显得非常高兴。汤和有亲和力,在地方口碑很好,这也是老朱不轻易动汤和的原因之一。

三、

汤和和老朱关系很铁,当初是汤和把老朱领进了“革命”队伍,可以这样说,没有汤和就没有老朱的今天,你说老朱还好意思杀汤和吗?

况且汤和是一个谨小慎微之人。他在追寻朱元璋反元战争中,就有一次喝醉酒埋怨了老朱几句:“我镇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右为难”。

就这样一句话,事后汤和还向老朱做了检讨。

四、

汤和淡漠名利,不计较,不嫉妒,不眼红,随遇而安淡然处之。当初封功勋的时候,一开始封了六位公爵:即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而汤和只封了一个侯爵,比这些人低了一个档次。

如果论功劳和资历,汤和并不在这些人之下。

当有些人因此怨天尤人愤愤不平时,汤和没有任何怨言,依然战斗在追赶北元残余的第一线。

后来老朱加封汤和为信国公,汤和很平淡,也没因此欣喜若狂,可见其内心波澜不惊,视名利为身外之物,这也是老朱敬重汤和的原因之一。

汤和能够做到急流勇退,到了晚年,主动请辞回家养老,这正和老朱之意,无形之中避免了老朱为儿子清除障碍之祸,汤和择机而退实在是明智之举。

文/秉烛读夏秋

更多文章

  • 原创清官被免职回乡,穷到卖女儿来凑路费,朱元璋闻讯把他阉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阉了没钱回家的清官,朱元璋手下清官下场,朱元璋最信任的清官

    这位得罪朱元璋的清官就是曾任陕西参政的曾秉正。洪武初年,天下初定,朱元璋为更好的治理国家而要求各地举荐人才。曾秉正就因品学兼优而被南昌地区举荐,后朝廷授予他海州学正的职位。这海州距南昌有千里之遥,但曾秉正为了实现自己报国的愿望,还是欣然赴任。在海州学政这个岗位上,曾秉正一干就是七八年。后来直到朱元璋

  • 秦桧后人抗击女真以死报国,曾祭拜岳飞,为先祖赎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桧生平简历,秦桧害死岳飞的故事150字左右,岳飞死后秦桧活了多久

    话说宋宁宗时期,金国在蒙古的打压下国土面积急剧减少,仅占据河南地区而已,宋宁宗见金国挨打,马上“落井下石”,停止向金国出纳岁币,金国经济上也出现了断条。金国统治者女真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对策,讨论的结果是,蒙古人惹不起,北方可以放弃,宋人落井下石,应该继续南下侵略宋朝,扩大自己的疆土,掠夺他们的财

  • 看似羸弱的宋朝,比起唐朝却是强上不少,更有能打的不败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怎么推翻唐朝的,唐朝和宋朝谁最厉害,宋朝与唐朝的比较

    就连对外战争上,宋朝也并不是一项的软弱怕事,宋朝有一位将领,他是将门之后,父亲是李处耘,是宋朝的一位开国名将宋太祖时期,攻打后唐,他负责粮草的押运工作,面对敌军来袭,他身先士卒斩杀对方一位高级将领。有力的保障了宋军的粮草补给。这位名将不仅勇猛过人,就谋略而言也是更胜一筹。到了赵光义时期,攻打北汉,在

  •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送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临死前才领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岳飞在镇江金山寺,关于岳飞的经典历史故事,岳飞历史上有哪些故事

    对于岳飞的结局,他的挚友道月禅师早已警示他,可惜当时岳飞一心为南宋南征北伐,无暇顾及其他。那么道月禅师究竟对他说了什么呢?为何岳飞最终还是遭了奸人暗算?一、金山会道月,挚友送偈语在岳飞的人生轨迹当中,他的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抗击金军。在金朝方面,他面临的最大敌人是完颜亨,完颜亨虽然强大,但是在岳飞以及

  • 善待百姓的朱元璋,为何要大肆杀戮昔日的伙伴?可怜天下父母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对老百姓有多好,朱元璋成为皇帝后怎么善待家人的,朱元璋对平民的态度

    但是这位对待百姓都很仁慈的皇帝,在后来却大肆杀戮了很多昔日的伙伴。当年他从一个小小的义军士兵,一路攻城略地打下了整座江山,靠的就是昔日的这些伙伴们。朱元璋曾经跟手下官员说过,自己这个皇帝以及天下的文武百官,都是依靠普通百姓来供养的,所以要官员们善待百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那

  • 宋朝繁荣昌盛,却为何发生了433起农民起义?此项政策是元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三次农民起义,宋朝统一战争的背景,宋朝灭亡前的三大军事战争

    同时宋朝也是起义发生最多的朝代,在我国古代,起义事件稀疏平常,这基本上是任何一个朝代都经历过的,但是除宋朝之外,其他朝代发生的起义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般发生在王朝末年,通常王朝建立之初政治清明,刚刚结束了战乱的人民得到安定,是不会发生武装起义的。但是宋朝是个例外,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朝

  • 诗中李杜,词称苏辛——苏轼的坎坷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对仕途坎坷的态度,苏轼人生坎坷经历,李杜苏辛是谁

    北宋年间,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词人,便是苏轼,号东坡居士。与南宋那位天才辛弃疾遥相呼应,并领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人物。苏家父子在唐宋八大家里占了三位,古龙作品《小李飞刀》有幅对联:“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以形容家族中文采之盛,用在苏门这里,倒是十分贴切。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早年随父进京赶考,主考官是当时

  • 宋朝屡战屡败,那些被俘百姓还有机会重返故土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二帝被俘,宋朝最残酷的战争,宋朝十大战争详解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徽、钦二帝并不值得同情,毕竟他们身居高位,有义务为自己的软弱无能负责。最无辜的其实是那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平民,被俘后,他们往往妻离子散,几代人的积蓄化为乌有,在敌国过着猪狗不如的为奴生活。由于被俘后的生活太过凄惨,再加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故土情节,宋朝被劫掠走的平民基本上都日思夜想

  • 秦桧的后人高中状元,乾隆借意刁难,但他用七个字解脱了困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桧的状元是怎么来的,秦桧为了自己孙子中状元有多拼,秦桧的后人考上状元祭拜岳飞墓

    封建社会,千古罪名都不足为奇,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才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嘛。这个状况一直维持到了乾隆时期,直到了一位名叫秦大士的人出现,后人的阴影才是得以解脱。秦大士是安徽人,出生于1715年,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十岁的时候已经是能够自己写诗,而且自己还练就了一手好的书法,所以等秦大士还是

  • 用岳飞性命换来的《绍兴和议》,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投降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飞死于绍兴几年,绍兴条约,绍兴与岳飞关系

    宋高宗原本想要与金国再次和谈,可是这一次金兀术意图灭亡南宋,并不理会宋高宗的请求,无奈之下,宋高宗命令驻守鄂州的岳飞率部北上,救援重镇顺昌。在短短月余的时间里,岳飞率部先后克复蔡州、鲁山等城池,又取得了颍昌大捷、郾城大捷,重创金军主力,迫使金兀术不得不退守开封。不久,岳飞在与北方义军取得联系后,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