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界军事战争史-051》魏国霸业

《世界军事战争史-051》魏国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4/2/7 3:22:24

[var1]

1.战国七雄与变法强兵

经过近300年的春秋争霸战争,见于经传的160余国,至战国初仅剩40余国(含20余个少数民族国家)。其中,以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为强大,史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许多国家新兴地主阶级夺取了政权,登上了政治舞台。

为巩固封建统治,消除奴隶制度残余,健全封建制度;同时,为保卫自己,消灭他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各国都先后展开变法运动。

魏文侯(公元前445—前396)用李悝(kuī亏)为相,废除官爵世袭制,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选拔官吏;"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推行"平籴法","取有余以补不足",平衡粮价;制订《法经》,以法治国;用吴起( —前381)改革军事,创"武卒制",使魏成为战国初期的最大强国。

秦孝公(公元前361—前318)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建军功爵制,论功行赏;推行县制,实行连坐法,加强中央集权等。于是"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奠定了统一六国之基业。

赵国变法始于赵烈侯(公元前408—前387),在人事上"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财政上"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史记.赵世家》)。至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前299)时,又改革军事,"胡服骑射",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

齐用邹忌为相,"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任用贤才;用孙膑训练军队,加强武备,创"击技"精卒。

楚用吴起(此时已从魏逃到楚),实行了类似魏的变法。韩燕两国,也实行了一些诸如选贤用能、因功行赏等方面的政治改革。

各国经过变法,至战国中期,国力均大为增强,兵员大增。据统计,魏有武卒20万,苍头(头裹青巾士兵)20万,奋击20万,厮徒(杂务兵)20万,车600乘,骑5000匹(《战国策.魏策一》);秦、楚皆"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秦策一》《楚策一》)。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赵策二》);韩兵卒30万(《韩策一》);齐"带甲数十万"(《齐策一》);燕"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燕策一》)。足见改革富国强兵之效。

2.魏国霸业之兴衰

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专权,至战国初,韩、赵、魏三氏联合,先后灭范、中行、知三氏,公元前453年,成三家分晋之局,以魏最强。

(1)魏霸中原

战国初,三晋联合,取得诸多胜利。魏文侯变法图强后,便连年征战扩张。西派吴起夺秦5城,占其河西之地,逼秦退守洛水(陕西北部);北使乐羊灭中山(河北西部);东联韩赵,三次伐齐;在南方,三晋从公元前400年至前371年间,五次与楚交兵,将楚势力逼出中原。三晋声威大振,均被周王封为诸侯。此时魏国,独霸中原,历时50载而不衰。

但三晋间利同而合,不同则离。三晋联合,魏获利最多,韩赵不满,故相互间也有攻伐。魏武侯继位(公元前395)次年,因干涉赵君废立而构怨于赵,此后十年,两国迭连交兵,三晋联合遂告瓦解。加之武侯听信谗言,逼吴起奔楚、商鞅奔秦,自毁长城,一时势孤。同时,秦、齐国势日旺,周显王五年(公元前364),秦破魏军于石门,斩首6万,两年后又败魏于少梁,占领庞城;而齐在东方,亦开始与魏争夺对淮泗诸侯之领导权。遂陷魏于东西夹击之中。魏惠王即位后,虽采取迁都大梁(河南开封)、缓和与韩赵关系等一系列措施,维持了霸主地位,但终未摆脱四面受敌之窘境。

[var1]

(2)桂陵之战

在魏巩固霸业之时,齐秦先后变法,国力不断增强。

齐为争霸中原,于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与赵联盟,次年魏为摆脱两面受敌,与秦妥协,以便全力对付东方。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赵兵伐卫,魏王令庞涓率兵攻赵,兵围赵都邯郸。次年,赵求援于齐楚。齐许以援军,却不直接兵发邯郸,反攻魏之襄陵,直待其两败俱伤之时,方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领兵救赵。田忌用孙膑避实击虚之谋:"魏赵相攻,轻兵精锐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不如乘魏后方空虚,"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袭其国都,魏军必然回救,可一举解赵之围,并可乘其疲敝而击之。田忌依计而行。庞涓闻齐军直奔大梁,仓皇率军回救。田忌诱其追至桂陵(河南长垣南),以逸待劳,大破魏军。此战为战国时代的著名战役,是魏为巩固霸权,齐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大战,也是赵联齐反魏的战争。是役,孙膑运用避实击虚、以逸待劳、"攻其所必救"等战略战术,成功地创造了"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

其他诸侯国趁魏惨败之机,纷纷攻魏,楚取其睢水间地,秦占其河西重镇少梁及旧都安邑。但魏毕竟实力雄厚,周显王十七年(公元前352)于襄阳一战,败齐、卫、宋联军,迫齐求和。次年向秦反攻,收复失地。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再主盟"逢泽(河南开封附近)之会"。不过,其霸业已如夕阳西坠了。

[var1]

(3)马陵之战

逢泽之会,韩未参加,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魏为惩罚并欲灭之以图自固,命庞涓领兵伐韩,直攻韩都,韩向齐求援。

齐威王听从孙膑建议:"韩魏之兵未敝(疲劳)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不如晚救,"可受重利而得尊名"(《资治通鉴.卷二.周显王28年》)。

韩自恃有齐相救,倾全力抗魏,五战五败,乃委国听命于齐。次年,齐威王始令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援韩,采用类似桂陵的策略,进兵大梁。庞涓闻之,离韩而返。魏王鉴于桂陵之败,愤于齐一再干预三晋之事,遂命庞涓率倾国之兵迎敌,以求决战,孙膑闻魏军将至,向田忌建议:"彼三晋之师,素悍勇而轻敌,齐号为怯(认为齐军胆怯),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从之,向后撤退,以减灶之法诱敌深入,并命齐军先为10万灶(10万人造饭用的军灶),明日为5万灶,又明日为2万灶,以迷惑魏军。庞涓追击齐军三日,大喜:"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逃走)者过半矣",遂弃其步兵,仅率精锐轻装,昼夜兼程追击。孙膑预计其行程,日暮当至马陵(河南范县西南)。此地道狭且旁多阻隘,乃伏兵以待,并于道旁砍白一大树而书:"庞涓死此树下"。同时命善射者万人,夹道埋伏,并预定暗号:日暮见大树下有火,即一齐发箭。庞涓率兵,当晚果至马陵道,见道旁大树有字,乃举火读之,读未毕,齐师万箭齐发,魏军遭此袭击,自相践踏,乱作一团,庞涓自杀。齐军乘胜反击,遇太子申所率魏军主力,复大败之,全歼魏军10万,俘太子申。是役,孙膑因势利导,减灶诱敌,马陵伏击,环环相扣,全歼魏军,再创造了一个伏击歼敌的战略绝作。魏王愤而致战,庞涓又好大喜功,骄矜狂妄,轻敌冒进,以致丧师辱国。

魏经此败,一蹶不振,此后在齐秦楚三强夹击之下,四处礼拜,苟延残喘,失大国之风。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三国争霸之时,只有曹魏政权,才是三国时期的“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曹魏是正统吗,三国曹魏政权在现在哪些地方,三国时期魏国详细介绍

    在研究历史之前,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自然是刘皇叔所建立的蜀汉最具正统性。但遗憾的是,说出这个答案的朋友,无不陷入了《三国演义》造就的历史误区,把除了蜀汉之外的所有军阀都视作“汉贼”。实际上,只有曹魏政权,才是三国时期的“正统”。[var1]每个开国皇帝,都曾为“正统”二字大费周章。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

  • 秦始皇灭掉六国,是怎么处置这六国的国王的?他到底是不是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扫六国统一了哪六国,秦始皇是暴君吗小视频,秦始皇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var1]很多人可能永远想不到,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人,但始皇帝嬴政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位历史的开创者,所以面临的问题和麻烦更为复杂,也致使他死后的名声也毁誉参半。[var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历时10年他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

  • 为什么把扁鹊移出课本?专家:看他的病人年纪有多大,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扁鹊为什么会被移出课本,扁鹊真的活了几百年吗,扁鹊是哪年开始治病的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与三国豪杰们一起名垂青史之人还有名医华佗,民间有许多关于华佗的传奇故事,他妙手回春,有拯救苍生的壮志,但可惜的是最后被曹操杀害,最终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医学资料。每个时代都需要医生的救助,他们救死扶伤,治愈病人的身体与心灵。中国的教科书的相关编辑人员,也十分的

  • 为什么说春秋五霸中,真正霸主只有齐国和晋国,其余三个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国vs晋国,春秋五霸谁的实力最强,春秋五霸都有谁最厉害

    由于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很多当年的故事我们都不得而知,只有从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里面能够窥探一二。[var1]在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周王室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各诸侯国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开始不断地互相攻击,为了替周王室统一号令,管理众多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五位强有力的诸

  • 一波三折的韩国太子之争:虽然是韩国内政,却反映出楚国的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国和楚国的战争,历史上秦国和韩国的战争,战国时期韩国如何灭郑国

    [var1]得知此事后,楚怀王怒火中烧,就要治郑强之罪。可郑强却不慌不忙,向楚怀王解释道:“下臣假传王命送几瑟土地,这可是为了楚国!得到新城、阳人后,如果几瑟与公叔争权得胜,那么魏国必将攻打韩国;到时韩国形势危急,就不得不将命运寄托于楚国,又怎么敢索要新城、阳人呢?如果几瑟争权失败,他一定会逃到楚国

  • 长平之战后,赵国被彻底打残,李牧为何还能全歼十万匈奴精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牧对赵国的贡献,李牧打赵国完整版,李牧能灭赵国吗

    这场战争,后世史称赵破匈奴之战。李牧打匈奴的这场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可以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这场大战之后,匈奴十多年不敢再进犯中原,这就给了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原,送了一个好机会。其次,在这场战争当中,李牧是以步骑结合的方式,全歼了匈奴的骑兵军团。这个战法,对后世战争的影响极为深远。后世上千

  • 宋偃王打败齐楚魏三大强国,为何说他反而加速了宋国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资治通鉴》记载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宋国的灭亡。国家灭亡,这是太有资治意义的事情了,司马光仔细叙述亡国的原因,追本溯源,要从一只小鸟说起。宋国发生了一起灵异事件,一只小鸟生出了一只猛禽。遇到怪事,照例由占卜专家进行解释和预测,专家说的是:“小而生巨,必霸天下。”意思是说,

  • 汉高后吕雉死于狂犬病,为何人们认为她是死于赵王刘如意的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王刘如意简历,吕后死因真正的原因,吕后有没有毒杀赵王刘如意

    汉高后吕雉,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皇后,亦称为吕后、吕太后。她是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之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也是当时实际上的女皇帝。[var1]公元前180年,吕后称制的第八年的三月份,吕后在一次祭祀的傍晚,在自己经常走的路上,突然间被一只大狗冲出来,咬伤了左腋下。[var1]

  • 秦始皇灭六国,最难啃的两根“骨头”为何是赵国和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灭六国谁的下场最惨,秦始皇是如何灭六国的,秦始皇灭六国真实纪实

    秦始皇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并且也打了很多艰难的战争,其中六国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很多人认为是赵国和楚国,而这两个国家也是六国当中实力与秦国相当的大国,到底是楚国更强大些,还是赵国略胜一筹呢?哪一个国家才是最艰难的战争呢?[var1]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在此之前,秦国已经有了几代人的积累,并

  • 商鞅有多厉害?推荐人说:如果不用他,就让他在这个世界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商鞅个人简介,商鞅的最大功绩,对商鞅的评价简短

    那个让人扛木头发奖金的事例,也被后人广泛引用,是现在公司兑现承诺,留住人才的杀手锏。如果说商鞅是个伟大的改革家,不如说他是个情商高手。他洞察人性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创造出不为而为的奇迹来。别以为商鞅只是通过变革使秦国取得了强国梦。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哪一个变法改革者不是思想家呢?[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