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诗坛高手,又是绝美男子,卢谌十首诗,情感百感交集,触动了

西晋诗坛高手,又是绝美男子,卢谌十首诗,情感百感交集,触动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8 更新时间:2024/1/26 6:09:16

卢谌的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大儒卢毓,他的祖父是魏晋时期大臣卢珽,他的父亲是西晋时期,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谋士卢志,看看他的家庭情况,背景可谓“闪耀”。所以,卢谌的前半生还是比较潇洒的,而且他有受到家庭熏陶,能写一手好文章,据记载又是一位非常英俊的青年,备受达官贵族的青睐。

据说,卢谌的才华与英俊的外表被晋武帝司马炎看重,并将女儿荥阳公主嫁给卢谌,结果婚礼正在紧罗密布的准备的时候,荥阳公主却死了,真是造化弄人。后来因为才气,他被举荐为秀才,走上仕途之路。不过,混乱时代即将来临,卢谌的好日子也就要到头了,历史的永嘉之乱,让其和父亲投奔他的姨夫刘琨,接下来就开了漂泊生活,直至到襄国后被杀。

早期作品,卢谌以对恬静的生活状态描写为主,但后来流落他乡,经历流亡生涯,思想和心态均发生变化。他通过视觉、听觉感受时节变化,将浩瀚的宇宙的变迁聚焦在周围事物上,并将自己的思想变化投注于身边凄凉事物中,借助事物对宇宙思考,让精神超脱,欲寻求一个内心所向的精神家园。

哀愁情调是其诗的主要基调,当然与其所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而时代造就其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因此在其诗作中洋溢着时光飘忽和人生短暂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是与哀愁基调相辅相成。他的部分诗寄寓玄意,因为他所处时代和事让其内心备受煎熬,因而他寻求玄理,欲求从精神层面去超脱。

在卢谌的存世之作中,刘琨的名字出现极为频繁,不论是赠诗还是答诗,以追忆往事和抒发思念之情为主。由于刘琨收留了卢谌父子,而后者在诗文中不忘故主,对刘琨充满感激之情,同时对昔日情景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字里行间无法掩盖悲凉与感激,可谓百感交集。另外,卢谌的其他赠答诗中,充满家国之思,爱国之情,感激之情等,均是发自肺腑,也是诗人的亲身经历,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

咏史诗也是卢谌较为擅长的,借古抒发情感,表达对古代贤人的崇敬,同时通过古人的事迹,来寄托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以死来捍卫国家尊严与荣耀。这种情感是乱世时期,一大部分文人的内心写照,同时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诗文中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尴尬窘境。

总体来讲,卢谌所处的西晋时期,诗歌还未发展到顶峰,但其诗歌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的最高水平。卢谌善于营造意境,情感与意境和谐融合,从而让情感无限放大。再有,由于其后半生丰富的阅历,随着阅历不断丰富,感受更加真实,情感更加丰满。还有,他又极为注重炼字造句,诗句形式上又极具美感。多重修辞方法的运用,让其诗歌在西晋时期独领风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位西晋时期诗坛名家卢谌的十首诗,体会其诗文的意境、深厚情感与思想,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赠刘琨诗·爰造异论

[魏晋]卢谌

爰造异论。肝胆楚越。

惟同大观。万涂一辙。

死生既齐。荣辱奚别。

处其玄根。廓焉靡结。

答刘琨诗

[魏晋]卢谌

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

谁言繁菜实。振藻耀芳春。

百炼或致屈。绕指所以伸。

赠刘琨诗·纤质实微

[魏晋]卢谌

纤质实微。冲飙斯值。

谁谓言精。致在赏意。

不见得鱼。亦忘厥饵。

遗其形骸。寄之深识。

赠刘琨诗·长徽已缨

[魏晋]卢谌

长徽已缨。逝将徙举。

收迹西践。衔哀东顾。

曷云涂辽。曾不咫步。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赠刘琨诗·涂炭既济

[魏晋]卢谌

涂炭既济。寇挫民阜。

谬其疲隶。授之朝右。

上惧任大。下欣施厚。

实祗高明。敢忘所守。

赠刘琨诗·昔在暇日

[魏晋]卢谌

昔在暇日。妙寻通理。

尤彼意气。狭是节士。

情以体生。感以情起。

趣舍同要。穷达斯已。

诗·遐举游名山

[魏晋]卢谌

遐举游名山。松乔共相追。

层崖成崇馆。岩阿结重闱。

赠刘琨诗·由余片言

[魏晋]卢谌

由余片言。秦人是惮。

日磾效忠。飞声有汉。

桓桓抚军。古贤作冠。

来牧幽都。济厥涂炭。

赠刘琨诗·五臣奚与

[魏晋]卢谌

五臣奚与。契阔百罹。

身经险阻。足蹈幽遐。

义由恩深。分随昵加。

绸缪委心。自同匪他。

赠刘琨诗·绵绵女萝

[魏晋]卢谌

绵绵女萝。施于松标。

禀泽洪干。晞阳丰条。

根浅难固。茎弱易雕。

操彼纤质。承此冲飙。

更多文章

  • 李建成手中的王牌大将,李世民都忌惮不已,却被一神婆给忽悠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斗争的白热化,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如何,李建成和李世民兵力

    但是在群雄中胜出并不只需要你的勇猛和才略,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会有很多人起义了,但是还当不了皇帝。这时候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多数人都会找上一个自己认为的大势头投靠上去,这个投靠方向关乎着你以后的命运和荣华富贵。不过难免会有人选错投靠的势力,这一错以后便是步步错,由于这个也让许多有勇有谋的英雄只在历

  •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做了唐朝皇帝,唐朝会更强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唐朝是什么地位,唐朝历史有李建成吗

    李建成本是李唐王朝的嫡长子,也是太子。但却在玄武门之变中被他的二弟李世民干掉了。与李世民光芒万丈的功业相比,李建成似乎毫无建树,甚至在影视中被塑造成酒囊饭袋,甚至是迫害功臣的大奸之臣,比如在《隋唐演义》中,李世民的手下大将罗成就是被李建成害死的,并且对李世民步步紧逼,李世民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发动玄武

  • 兰陵王高长恭,是唐太宗的外公,长孙皇后是他们之间的纽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兰陵王高长恭后裔,北齐高长恭为啥叫兰陵王,兰陵王高长恭出名的一战

    是啊,毕竟对大千世界的一个小人物来说,如果能够拥有祖国的钱财,或者是触手可及的“发财机会”那可实在是人生的幸事一件呐。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不是也常见许多费尽心机的“反派”想要通过攀附豪门而成为下一代豪门的戏码的吗?虽说,这样的角色被设定为了反派,但有时候仔细想想,如果出于发展需要,或是出于当时的现

  • 李白最孤独的一首诗,仅第一句短短的五个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最孤独十首诗,李白孤独到极致的诗,李白最雅致的一首诗

    唐明皇李隆基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但是后期却同样犯了错误,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以至于原本强盛的大唐王朝,最终还是爆发了战乱,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长达数年的战乱,使得百姓颠沛流离,各地战火纷飞,虽然后来平定了战乱,可是整个帝国已经开始摇摇欲坠。李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当时李隆基很欣赏其

  •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至秦灭六国,为何一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一统六国,春秋五霸怎么发展成战国七雄的,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最强

    自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天子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然而周王室已经没有实力来镇压各路诸侯,“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天子明面上还是天下共主,但诸侯纷起,互相伐战吞并。先有春秋五霸,后出战国七雄,及至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秦,可以说统一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是为什

  • 从卫鞅到商鞅:四赌三赢,一个绝世赌徒璀璨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卫鞅真的割了赢虔的鼻子吗,大秦帝国卫鞅,卫鞅是怎么到秦国的

    赌在大家的眼里不是个好字眼,提起赌徒大家往往一副厌恶的表情。然而有一件事情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下过赌注,人生之路漫漫,时时处处都有人下赌注,其实有赌徒心理不是件坏事,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用这种心理,用的好,可以助你功成名就;用的不好不仅自身深受其害还会连累家人。 所谓小赌小赢,大赌大赢。有人的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是异人吗,秦始皇和异人的关系,秦始皇是如何继承王位的

    [var1]这段历史不叫繁琐,所以大概说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子楚夫人第一次相识,并且怀上嬴政而吕不韦却心怀大志所以当时要将其夫人(也算不上夫人,就是妓)送与异人。[var1]吕不韦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也就利用帮助异人送到咸阳,并逐步当上君王(这段历史比较多事,你自己到网上看吧)之前也因某些

  • 秦国人为什么恨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百姓痛恨商鞅吗,商鞅怎么去秦国的,商鞅在秦国经历

    这句话基本代表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人对商鞅的评价。先别惊讶,往下看文章。1、秦国的逆袭秦国,原本边陲小国,一直被中原各国瞧不起,还起了个绰号“秦夷”,诸侯开会都不通知秦国,不带它玩。秦国的逆袭过程,不再赘述,从几张地图就可以看出。[var1]公元前356年,秦国启动商鞅变法,开始一路逆袭。三次进攻魏国

  • 春秋泼来盆冷水:悬羊击鼓、饿马蹄铃,照样可以忽悠你们现代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最震撼预言,春秋故事解读,历史冷知识春秋时期

    友情提示:研究历史,建议看史书。史书也未必是真的,依旧需要自行判断。【序】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不一样;吃了一亏又一亏,亏亏都很美;[var1]大V辛弃疾讲抵抗外辱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身为网络小爬虫的俺,今夜却只能聊一聊内卷、阋墙时的那座空城——倒逼悬羊去击鼓、强制饿马来蹄铃;[var1]

  • 同样的命运:张仪与范睢都在隐退一年后去世,善终还是别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范雎张仪谁最厉害,范雎和张仪谁的贡献大,范雎可以和张仪比较吗

    [var1]对山东六国而言,秦惠王去世意味着一位强大对手就此倒下,心中难免暗自庆幸。可对有些人来说,秦惠王去世却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在这些人当中,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张仪。秦惠王虽然杀死了秦国最大的功臣商鞅,却对以权变闻名于世的张仪异常信任。继位后,正是仰仗张仪的连横之术,秦惠王成功地率秦国踏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