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42 更新时间:2024/1/21 6:53:18

看过汉武大帝的人应该都知道,当年汉匈战争进入到攻守易形阶段的时候,汉武帝手下出现了很多能臣名将,而汉武帝本人更是通过卓越的指挥才能把匈奴狠狠的做趴下。

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意外的收获,例如张骞出使西域,还有后来汉武帝经营西域。

但是,在这辉煌的过程中,汉武帝似乎却也留下了一个污点,那就是进攻大宛。很多史书借此指责,汉武帝劳师远征导致国库空虚,更是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可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次颇具战略的远征行动,甚至此举奠定了西域的归属。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大宛国,在电视剧里面出现频率极多,而且多是以汗血宝马和美女著称。其实,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这个国家可不仅仅只有美女,他的国力也是相当强悍的。这个国家从兵力上来看,有户6万,口30万,胜兵6万。在西域50个国家之中,除开乌孙国以外,此国为最强。

本来这个国家距离汉朝天差地远,两者之间不会有太大的纠葛。但事情就是这么巧妙,当年汉武帝与匈奴进行血战,两边打的不可开交,而汉武大帝则非常的聪明,在卫青等人还没出现之前就开始准备远交近攻。这一过程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张骞出塞凿空西域。

也正是张骞来到了大宛国,因此这个国家迫切的想要与汉朝做生意,而张骞也带回了这里有汗血宝马的消息。

虽然张骞归来的时候已经是10余年之后了,但是这时候汉武帝已经凭借着手下的几大名将,稳稳的抓住了战场的主动权。当得知西域有那么多国家以后,汉武大帝赶紧进行了两手准备,一手准备就是进一步的打击匈奴,使汉朝彻底与西域各国接触。另一方面就是搞丝绸之路,疯狂的赚钱和加强与周边国家联系。

后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卫青和霍去病把匈奴王庭都打得远离,而西域地区则慢慢的被汉朝掌控。

等到老一代将军去世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基本上把西域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附属区。但这时候还是有问题,因为汉朝的将军已经只剩下李广利了,而匈奴方面却依旧在西域地区有颇大的影响,经常破坏汉朝的丝绸之路。

这就好像是一只老虎出现了问题,同时又害怕他的对手再一次与其竞争,所以他需要以极强悍的力量彻底降服西域来遏制匈奴。相当于是为了恐惧战争而要发动一场战争。

最开始的时候,汉武帝还没想攻打西域哪个国家,但是,由于匈奴的影响,西域的几个国家却如同打了激素一般,个个跳出来抢劫汉朝的丝绸。

然后然后汉武帝借题发挥,元封三年(前108年)虏楼兰王、破姑师一战,打的西域众人瑟瑟发抖。其实理论上来说,杀鸡给猴看的目标已经达成了,西域将会更好地团结在汉朝身边,维持丝绸之路。

可万万没有想到,也许是山高皇帝远,也许是吃多的激素昏了头,西域诸国中排行第二的大宛国却突然跳出来造反。

具体的表现很简单,汉武帝想起了这里的汗血宝马,于是打算把这里当成一个战略马匹储备基地,从这里大量的调取汗血马。本来按照以往的传统,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汉朝一道命令,大宛国都应该听从。

但是,这一次大宛国的贵族拒绝将汗血宝马送出,而且还杀死了汉朝使者。汉武帝好不容易在西域建立起的威望,被这只跳梁小丑砸了个干净,同时匈奴的阴影再一次在他的头上徘徊。

怎么办?是和气生财,还是跟他干一架?刚开始的时候汉武帝想要靠着拿钱解决问题,想要找他们赎买,但人家是蹬鼻子上脸根本不听指挥。

没办法,为了维持汉朝在西域的影响,为了避免匈奴人与西域沟联进攻汉朝,于是汉朝在实力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依旧老是远征。

关于这一次远征,历史上有很多的说法,因为司马迁明确记载汉武帝连年战争,人口已经减半,所以攻打大宛国的过程中,军队人数居然实在凑不齐,还需要解放囚犯才能凑齐军队。

这里面透露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汉朝人口减少,另一个就是汉朝囚犯数量很多。所以,此时的汉朝之遭遇可见一斑。

但没别的汉武帝就是这么霸气,他知道,这一仗不打汉朝遭到的损失可能更大,所以他只能咬着牙坚持下去。正如史书记载,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

但大宛国实在隔得太遥远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周围的西域国家宛如在看汉朝笑话,一般拒绝提供粮食和水源。结果汉朝军队还没出战,损失就十分严重。史书记载,氏族因为饥渴致死的军队人数有十之七八。

于是第1次远征行动被迫停止,但这只疲惫的军队归来的时候,惹得汉武帝勃然大怒,严令不得李广利不得撤退,只能暂停,然后进一步调集军队再一次发动战争。于是,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橐它以万数。

这一次远征过程中,汉武帝严令,各路国家必须提供援助,如果不给援助直接灭了他们。正是在如此规模之下,西域小国纷纷归附,而大宛国更是被吓得自己人内讧干掉了原先的主战派,选择投降。这时候战争才终于结束。

而回顾这两次远征,汉朝军队居然跨越沙漠戈壁一万五千里,损耗钱粮无数,士兵更是遭遇大量死亡。

正因为如此,所以后来很多学者拿这件事情抨击汉武帝。可是我们看一下事件后来的影响,就会发现汉武帝此举还是做对了。从此以后,汉朝的马匹有了改良,而且从此以后,西域以及丝绸之路成为了汉朝的专属。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在享受丝绸之路的红利,而且还将复兴这条道路。个人以为汉武帝还是做对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刘邦病重,吕后恳求他为妻子儿女出征,英雄暮年实在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临终和吕后的对话,刘邦晚年的事迹,刘邦与吕后的感情

    刘盈的母亲就是吕后,刘邦几次三番和文武大臣商议要废掉刘盈,这让吕后万分惊恐,她想方设法要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但是,刘邦最宠爱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对陪伴自己大半生的吕后并不待见,吕后要用什么办法才能保全儿子,从而保全母子二人的尊贵地位呢?1、戚夫人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刘邦当上汉王之

  • 蒙恬是不是傻?手握30万重兵,为何甘愿被赐死,也不敢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蒙恬死前说了哪两句话,蒙恬有多强大,蒙恬在历史上是干什么的

    自古以来,皇帝都害怕自己的臣子功高盖主,为了稳固江山甚至可以处死多次救自己与水火的兄弟。按理来说能够建功立业,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肯定有一定的政治嗅觉,能察觉到将要到来的危机。可是,他们为什么都选择慷慨赴死而不谋反为自己谋一个出路呢?秦朝大将蒙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年,蒙恬明明远离京城,坐拥30

  • 韩信临死前,喊了“三个字”,现在是许多人酒桌上的常用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临死后说的话,韩信死前说的三个字,韩信之死视频完整版

    成也萧何韩信这人受过胯下之辱,当过项羽的执戟郎中,他的前半生过得不如意,但内心的火焰一直燃烧,想要绽放在这历史的舞台,直到遇见萧何和刘邦,才让他的才能有了展示的平台。刘邦任命韩信做了一个治粟都尉,这是个管粮草的官,看着不断逃跑的士兵,韩信内心很是悲凉,也跟着那些人逃走了,这事传到萧何的耳朵里,萧何一

  • 司马家族为何能轻易夺取曹魏政权?分析后发现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家族如何架空了曹魏政权,曹魏司马家族现状,司马家族和曹魏政权的关系

    司马懿仅仅凭借一场政变,为何就能轻易控制曹魏的政权呢?让人感觉司马懿篡权太过简单,想想当年曹魏政权开创者曹操打了三十多年战争才勉强统一北方,司马懿仅仅凭借一场政变,拿下了曹爽,就拿下了整个曹魏,这多少让人感觉不服气。司马懿能成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曹魏的政治权力过于集中,没有其他政治权力牵制。想要

  • 五虎将中实力最差的一位,连关羽都瞧不起他,可知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虎上将关羽看不起谁,关羽在五虎将中的地位,关羽和五虎将谁强

    关羽是刘备营中重要的一员大将,不管是正史中,还是小说中,对关羽的描写较多,这里不再详细叙述。实际在“五虎”中,有一位大将实力并不强悍,关羽也对他有着一定的“鄙视”。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下面就和大家伙去了解一下。他就是黄忠,熟悉小说的朋友可能还记得,黄忠是在“五虎”大将中,最后出现的人,是刘备阵营的真正

  • 董卓、吕布死后,赤兔马没事,为何关羽死后赤兔马绝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有句话说得好,“宝剑赠英雄,骏马配豪杰”。在名著《三国演义》中,除了关羽、张飞、吕布、赵云、马超、典韦等猛将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人的坐骑也相当出名。一匹好马,不但有助于猛将攻城杀敌,关键时候甚至还能救命。比如刘备的坐骑的卢马,在刘备困于檀溪的时候,的卢马直接从水中飞出,惊呆了蔡瑁,救了刘备一命。赵云的

  • 张飞逃命忘了刘备妻女,刘备扶他起来说了2句话,现在成黑帮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飞死后刘备说了哪4个字,张飞死后原著中刘备说了什么话,张飞死前和刘备的谈话

    而在这不计其数的关系中,桃园三兄弟是一直被人所记住且深受其喜爱及欣赏的,而他们这段家喻户晓的情谊也逐渐被人们传成了佳话。在这段关系中,作为三弟的张飞是刘备极为器重的人物,刘备还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都会告与张飞,甚至于张飞将自己的妻儿遗忘抛弃也没有责怪过他,这可见张飞的受宠程度有多深。现在就让我们来

  • 两度丧夫的平阳公主,与卫青的不解之缘,竟是卫子夫的报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卫子夫卫青死因,平阳公主与卫青的感情,平阳公主和卫青的爱情故事

    此时的平阳公主深陷人生低谷,她的第二任丈夫因为不忠,遭到弟弟刘彻的恐吓后,畏罪自杀。而她与第一任丈夫的儿子刚刚过世,孙子又与她分居两处,心情难免不快。当有人将当朝赫赫有名的卫青大将军介绍给平阳公主时,身为皇家长公主,她依然保持着固有的骄傲。毕竟,她年长卫青十多岁不说,还曾是卫青的主人,如果真的嫁给他

  • 若法正不死,能不能帮助刘备打赢夷陵之战?曹操的评价很公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法正不死真能劝刘备不伐吴吗,曹操对刘备的评价,法正和刘备关系好吗

    对于夷陵之战,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刘备不管怎么打,都是打不赢的,因为这就是个死局!然而事实上,这是很多人低估了法正的能力,不知道法正的逆天之处!当年汉中之战,曹操也认为刘备打不赢,结果法正出手,直接帮助刘备击败曹操,把曹操惊得一愣一愣的!夷陵之战和汉中之战非常相似,曹操不信邪,结果在汉中之战被暴打一顿,

  • 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引出一件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死后吴皇后怎么样,史上刘备的真正死因,刘备跟刘禅的故事

    刘琰就是一个用自身性命印证了这句话的人。在《智囊全集》上记载了一个有关刘琰的故事,他凭一己之力,将敦厚老实的刘禅气得跳脚,一声令下,判处刘琰弃市之刑。众所周知,刘禅虽是刘备之子,却无虎父无犬子的气势,很是懦弱无能,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在这样温厚的君主面前做事,只要不是犯特别过分的错误,一般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