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长达三年之久为什么没有国家出兵援助赵国

长平之战长达三年之久为什么没有国家出兵援助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46 更新时间:2024/1/4 6:55:42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野王并占领了野王,韩王被迫献出上党之地于秦以求秦国撤兵。然而上党军民不愿意投降秦国,于是上党郡守冯亭擅自将上党十七城献给赵国,赵孝成王听从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接收上党,并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土地,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防备秦国来攻。秦国攻打韩国的战略意图本来就是占领上党,现在到嘴的肥肉被赵国抢走了秦国怎么可能不出兵伐赵夺取上党。于是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率兵攻打上党并占领了上党,随即向驻守在长平的赵军发起了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秦军,但是秦将王龁攻破了赵军阵地击败了廉颇,于是廉颇修城筑垒拒不出战,和秦军对峙于长平长达三年之久。

长平之战时距离秦国一统天下还有四十年,秦国灭亡六国一统天下的野心已经世人皆知,那么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对峙长达三年之久为什么就没有其他国家出兵援助赵国,难道列国不知道唇亡齿寒吗?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出兵援助赵国。

[var1]

秦国的外交麻痹

秦国是十分擅长使用外交手段的,其中代表作就是远交近攻。这里秦国使用外交手段麻痹其他五国让他们不出兵援助赵国还是不困难的。怎样才能麻痹其他国家让他们不出兵援助赵国?其实就一点,就是秦赵两国要议和,秦赵两国不打了。这样的话其他国家还出兵援助赵国干嘛,难道送上门让秦国去打自己?很显然只要秦赵两国要议和,其他国家就不会出兵援助赵国了。但是这一点秦国看出来了而赵王没有看出来,并且赵孝成王还派人去秦国议和。

其实在赵孝成王派人去秦国议和之前赵国大臣卿就对赵王说了如果派人去秦国议和,在秦国的炒作之下列国肯定会以为秦赵两国要议和了,肯定没有国家敢出兵援助赵国。赵国应该派使者去楚国,魏国求援,然后计划合纵攻秦,这样才可以解决赵国的危机。然而赵孝成王并没有听从虞卿的建议,结果果真像虞卿说的那样,秦国为了麻痹列国防止列国合纵攻秦,以高规格礼节对待赵国议和使者,并大肆宣传秦赵议和的事情,向外界释放了秦赵和解的假信号。其他国家以为秦赵两国要议和,如果出兵援助赵国不是要得罪秦国吗?所以在秦赵两军长平对峙之际没有国家敢出兵援助赵国,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秦国和赵国会不会打,因此没有国家敢出兵援助赵国。

[var1]

秦赵两国都是大国,其他国家更愿意看到秦赵相互消耗

毫无疑问在战国晚期秦国一家独霸实力超群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然而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国力迅速提升一跃成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号大国,此时的天下不是秦国的就是赵国的,但是其他国家想保持现状不想被秦国灭掉也不想被赵国灭掉。所以其他国家更愿意看到秦赵两国在长平互相消耗,最好是两国都伤亡惨重,天下格局再回到战国初年那样大家实力都差不多,谁也灭不了谁。就算秦国把赵国给打残了其他国家再出兵帮赵国打秦国也不晚,毕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然而令其他国家没有想到的是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居然全军覆没。其他国家不去援助赵国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列国想看的秦赵两国互相消耗。

[var1]

其他国家还没反应过来长平之战就结束了

长平之战不是历时三年吗,这么长的时间其他国家怎么可能没反应过来?其实长平之战是三年不假,但是三年的时间是从秦国攻打韩国,赵国接收上党开始的。其实秦赵两军交战的时间只要半年左右,但是这半年又有好几个阶段。公元前260年四月秦赵两军在长平交战,同年六月秦将王龁攻破赵军阵地,于是廉颇修城筑垒拒不出战,七月赵孝成王派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军主将,秦昭襄王得知赵国换将后秘密派白起担任秦军主将。同年九月赵军主力被围46天后向秦军投降。也就是说长平之战秦赵两国交战一共五个月,而赵国换赵括为将到赵军全军覆没只有短短两个月。之前其他国家并没有做准备,在短短两个月,列国从得到赵军被围困的消息到集中兵力合纵攻秦,这么短的时间根本就做不到。也就是说其他国家还没反应过来长平之战就结束了。

[var1]

总的来说长平之战其他国家并不是不想出兵援助赵国,首先在秦国的外交麻痹下让列国产生了秦赵议和的假象,并且在列国希望看到秦赵两国相互消耗的心理下秦将白起又在极短的时间里结束了战争。所以说长平之战其他国家并不是不想出兵援助赵国,而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奇妙的错过了援助赵国。

更多文章

  • 《山海经》十大知识点,你可能不相信,却带来满满的收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二、上古时代人种是多元化的虽然今天的人种也是多元化的,但是数量只有四种,分别是蒙古利亚人、欧罗巴人、尼格罗人和棕色人种。有人把棕色人种划入黄色人种,这样就只有三个人种。而在上古时代,是无法按照肤色来划分人种的,因为《山海经》很少记载这些人的肤色,而是对外形记载很多。《山海经》一共记载了一

  • 从地缘格局看,为何晋国以强盛的姿态分裂为赵魏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国如何分成赵魏韩,晋国强盛期有多少兵力,赵魏韩晋国有多强

    [var1]晋国公族衰落源于曲沃代翼,曲沃代翼的发生,源于闻喜(曲沃)的特殊位置春秋各国公室渐衰是通病,卿大夫做大也是趋势,比如鲁国三桓。晋国的特别在于曲沃代翼发生后,晋国小宗取代大宗,晋国君主主动打压公室,加速晋国的公族衰微的进度。而曲沃代翼的发生,源于曲沃(闻喜一带)的特殊地缘位置。曲沃代翼缘起

  • 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像商鞅那样,被秦国人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仪和商鞅谁厉害,苏秦张仪与商鞅,张仪为什么劝秦惠王

    到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已经不那么轰动一时,而合纵连横之说又成为了当时各个国家所喜爱的的外交方式。而张仪就是秦朝有名的外交官,连横一说就是张仪提出的。[var1]而张仪所提出的连横一说在当时并不被人们所信服,当时的人们还是认为苏秦的合纵一说更为有效。直到张仪亲自游说诸王,连横之盟才堪堪成立。而在

  • 楚悼王为什么要重用毫无忠心可言的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悼王为什么喜欢吴起,楚悼王和吴起的关系,齐玉回吴起照片

    中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而如此漫长的历史,如果只能劈一刀分开的话,那这一刀就要劈在秦朝,以秦朝为分水岭,之前的历史就叫先秦。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从秦朝开始,中国无论从政治文化,人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国家体制方面的变化,引发了里里外外所有的变化,百代皆行秦政法,秦朝在历史上开启了诸

  •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为什么被五马分尸,商鞅活了多少岁,孙膑评价商鞅

    秦惠公组织五十万大军,试图夺回河西五百里失地,尽管此前三次收复都很失败,还被魏军趁势冲进关中暴揍。秦国三代乱政以战养国,真要消停点恐怕就散架了,秦公看着扛着撅头把的队伍,寄望于这次可以靠人多取胜。寡人的底线,是以黄河为界!吴起听到这话笑出了声,回家洗洗睡觉梦里啥都有,李悝变法让魏国的实力大增,自己创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是如何对待六国的?大部分较惨,数它结局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啥不扩张边界,秦始皇一统六国,秦始皇为什么只扫了六国

    可自古便有“成王败寇”一说,秦王赢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自将被历史铭记。可那六国的亡国之君,在城破国亡之后,是兵败被杀、国破被囚,还是流放异乡、郁郁而终,亦或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结局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六国国君的结局,其实他们大部分较惨,只有一国的结局算是相对较好。[var1]齐、韩两国——活活

  • 战国时期魏国流失8大顶尖人才:1个战略家,3大名相,4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魏国最厉害的猛将,战国魏国十大名将一览表,战国魏国大将排行

    魏文侯任用贤才,变法图强,成为了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雄的国家,西击秦国,东却齐国,南霸楚地,称雄三晋,魏武卒闻名天下。[var1]魏国更是人才济济,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撑起了魏国的一片天。然而成也人才,败也人才,到了魏惠王之后,魏国的人才流失也是七国之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战略家,三大名相,四大名将,

  • 秦国并非所向无敌,战国七雄中仍有四人,把秦军打到怀疑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内乱100万秦军去哪了,秦国强大的军队秦军,秦国后期为什么秦军那么不经打

    [var1]然而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非常艰难且需要历代君王所坚持的事情,纵观秦国崛起之路可知秦国也并非所向无敌,战国时期曾有四人大败秦国,秦国损失惨重不得以休养生息,从战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吴起与匡章战国时期可谓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每个诸侯国亟需壮大自己的实力,为此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建

  • 杀神白起坑杀赵国45万降兵,赵括“纸上谈兵”是否真的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坑杀40万赵军,白起斩杀了赵国多少人

    在早期我们谈嬴政实行“大一统”的时候,提到过赵国,战国七雄里虽然赵国不是最熊的,但是他是让秦国感情最复杂的一个地方,大概就是双向奔赴的“死仇”。如果不是因为“长平之战”大伤元气,赵国不会亡的这么速度。四十万是什么概念?当年嬴政要攻打楚国,王翦向嬴政要了60万人,差点没要了嬴政的老命,那几乎是秦国全部

  • 扁鹊为何被踢出教科书?原因让你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扁鹊为啥被移出教科书,扁鹊历史资料,扁鹊踢出教科书原因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对长生不老心存幻想,也有人一生都在寻找方法,可是除了神话故事好像从没有人能够成功。[var1]虽然目前最长寿命有记录的是141岁,但我相信在不被记载的历史长河中,一定还有更神奇的存在。而当我们回顾中国历史的时候,也能印证这一想法。有野史记载,在轩辕黄帝时期,人类的寿命竟然有8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