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惠文王统治时期重用张仪,实行连横策略,击败赵、燕、韩、楚、魏五国合纵军队,运用军事与外交手段,拆散齐楚联盟,迫使魏国献河西之地与上郡十五县,自立为王,秦国势力发展达到鼎盛。惠文王在位31年,去世以后由武王即位。
武王是位好大喜功,嗜武成性的人,他十分向往周天子的宝座,对手下人讲“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为了实现这一夙愿,秦武王在公元前308年,派左丞相甘茂率军攻打韩国的宜阳(今属河南),第二年拿下宜阳,又夺取了河对岸的武遂(今山西垣曲附近),在武遂筑城。这样,秦国通往周王畿的道路被打开了。
[var1]
攻下宜阳以后,武王派右丞相樗里疾率领一百辆车组成的队伍前去觐见周天子。周天子见秦国的势力日渐强盛,很是无奈,表面上只能曲意逢迎。秦军在周王室面前耀武扬威,显示武力,出尽风头。然而好景不长,武王凭借一身的蛮力气,喜欢与力士较劲,常举鼎为戏,公元前307年,他在与力士孟说举鼎比赛时,折胫而死。
这个野心勃勃的秦武王,因好勇逞能,仅当了四年国君便一命呜呼了。
秦武王猝死,而身后无子,武王诸弟纷纷争立。武王生母早逝,庶母芈八子有两个弟弟,同父弟芈戎,同母异父弟魏冉。芈八子生有三子,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魏冉在这些人中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惠文王、武王时期身居要职,所以武王诸弟争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魏冉。他与芈八子联手,将嬴稷推上了国君的宝座,是为昭襄王,芈八子则进为宣太后。
[var1]
昭王即位之时,年仅20岁,宣太后主政,朝廷大政均掌握在宣太后与魏冉手中。宣太后任用外族,以及与昭王“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以听事等,满期文武均对此表示不满。
宣太后依靠魏冉的势力将昭王扶上台,但昭王诸兄弟大多不满。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庶长壮与诸公子发动武装叛乱,魏冉依赖国中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叛乱很快平定下去,凡参与叛乱和与昭王关系不睦的兄弟均被杀。秦国的统治权彻底把持在了宣太后与魏冉的手中。魏冉把持朝政,前后五次任宰相,达25年之久,是秦国历史上担任丞相时间最长之人。
[var1]
在魏冉专权的阶段,秦国的内政十分混乱,他将本家族之人不断安插进朝廷之中执掌大权,而将秦国一向重用客卿的作法进行改变,“恶纳诸侯客”。昭王的同母弟高陵君、泾阳君均身居要职,芈戎任左丞相,政治上的专权又使他们进一步进行经济上的扩张,占有大片封地,不断引起人们的不满与反抗。公元前268年,魏国人范雎人秦,与昭王谈论国中政事,逐渐受到昭王的重用,长期以来魏冉专权所引起的上上下下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var1]
昭王重用范雎,也对魏冉的专权不满,终于在昭襄王41年以范雎取代魏冉为相。魏冉罢相以后,被逐回到自己的封邑—陶,高陵、华阳、泾阳君也被赶回自己的封邑,此时宣太后已死,魏冉家族在秦国的专权被彻底清除。
自昭襄王以历孝文王、庄襄王(子楚)、始皇帝,秦国大一统的伟业已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