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大马屁精,让春秋五霸之首,活活饿死!

四大马屁精,让春秋五霸之首,活活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06 更新时间:2024/1/25 1:22:25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管仲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好像要不久于人世似的,国君桓公小白来府上探望他,问道:仲父病成这个样子,有什么话要和寡人说吗?

[var1]

管仲说:今儿个,我是个行将入墓的人啦,有什么好问的呢?桓公见管仲不肯开口似有难言之隐,又紧接着做他的工作,说:只求仲父不要客气,有话尽管说,经桓公一再追问,管仲这才轻牙端,回答道:希望主君离易牙竖刁、常之巫这帮人远点。

[var1]

桓公闻听此言,大惑不解,说:易牙把自己的宝贝儿子煮熟了让我尝鲜,这么忠心耿耿的人还值得怀疑吗?管仲解释说:按人之常情来看,没有不疼爱自己亲生儿子的。能忍心杀他儿子,那么对国君又有什么下不得手的呢?

[var1]

桓公又问道:竖刁把自己阉了以亲近寡人,这样的人也值得怀疑吗?管仲回答道:按人之常情来看,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能下狠心把身体弄残了,那么对国君又什么下不得手的呢?

[var1]

桓公又问道:常之巫知道人的生死,能治重病,这样的人也值得怀疑吗?管仲回答道:死生,是有一定的;疾病,是人体失常所致。主君不顺其自然,守护根本,却完全依赖于常之巫,那他将国君无所不为了。

[var1]

桓公又问道:卫公子启方,事奉寡人十五个年头了,他父亲死时都不肯离开寡人回去奔丧,这样的人也值得怀疑吗?管仲回答道:按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不爱自己生身父亲的。他父亲死了都不肯回去,那对国君又将如何呢?桓公无话可说了,沉吟半天才说:可也是。

[var1]

管仲在临终之际,在桓公一再追问下,才说出问题的要害,可见事情之严重。 那么竖刁等四人是干什么的?为人如何呢? 二、四大马屁精

先说竖刁。

[var1]

竖刁是齐国人,做齐桓公的侍人。此人身无长技,但他聪明机灵,脑瓜来的快,善于揣摸人的心理,极尽阿谀迎之能事,你得意什么他来什么,你说鸡蛋带柄,他说是树上结的。为了能接近桓公,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自个儿把自个儿阉了去掉那累赘,试想,在医术不高明的古代,这需要下多大的狠心哪!有志者事竟成。

[var1]

他进宫做了桓公的生活秘书,整天围着桓公屁股后转,把桓公侍候得服服贴贴、舒舒服服,对他言听计从。

[var1]

易牙,是齐国雍邑人,名巫,也称雍巫或狄牙。他会颠大马勺,烧得一手好菜。有一回,桓公最得意的爱妾长卫姬闹病,口中乏味,茶饭不思,易牙拿出看家本领,精心制作拿手菜献上。长卫姬吃了,很合口味,精神为之一振,病也好了。有了这个过码,易牙和长卫姬搭上了关系,一来二去,两人打得火热,关系非同一般。长卫姬经常吹枕头风,替易牙说话,桓公对易牙自当另眼相看。 如此一来,再加上竖刁的力荐,齐桓公知道了易牙的好手艺,不觉兴致大发,召见易牙亲自问他:听说你善烹调,山珍海味我都吃腻了,就是没尝过人肉啥滋味。

[var1]

桓公随便一个玩笑话,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易牙暗暗记在心里,琢磨来琢磨去,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桓公没有没吃过的,反正豁出去了,舍不出孩子套不住狼,一不做二不休,就将自已的亲生儿子杀死,挑那好地方做了一盘蒸肉敬献给桓公。

[var1]

端上桌来一看,那肉鲜嫩无比,酷似乳羊而胜过乳羊,不由得令人馋涎欲滴,胃口大开。桓公狼吞虎咽,转眼间把那盘肉吃个净光。食罢赞不绝口,问易牙:这是什么肉,味道这么鲜美?

[var1]

易牙不敢欺君,只得实话实说:这是人肉,桓公一听傻了眼:这是从哪里弄来的人肉?易牙立即表忠心说:这是臣小儿身上的肉。臣听说过,忠君的人,不顾其家。心想主公尚未尝过人肉的滋味,所以把儿子杀了,献给主公品尝。

[var1]

桓公听罢,心里很不得劲儿,半天没言语,示意让易牙退下。易牙走后,桓公直反胃,又转念一想,易牙这么干,虽然太不近人情,太缺德了,但他为了寡君肯于杀死自己的亲骨肉,表明他爱寡人胜过他的亲生儿子,这样的人绝对可靠!于是将易牙调到身边,担任内侍总管,相当于秘书长。

[var1]

管仲死后,手握大权的竖刁和易牙等人开始作乱,他们关闭宫门,以国君齐桓公的名义发号施令。齐桓公被扔进一间小屋子里,没吃没喝,活活饿死。

当太子昭平定判乱,前来解救国君时,齐桓公已经死去二个多月,尸体上爬满了蛆虫。

更多文章

  • 精于谋算的阴丽华:坚辞皇后之位,却得刘秀真爱,不愧是管仲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阴丽华刘秀大结局

    阴丽华严格说来是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其后代之后迁至楚国,被封为阴大夫,因而以阴为姓。管仲的智谋自不必说,他的后人虽然没有他那样厉害,家学、家风还是很严谨的。阴丽华虽然是女子,却能够深谋远虑。别的不说,至少在推辞皇后之位这一点上,足可见她对于汉朝的大局、对于人性的精准把握。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 历史上五大经典遗言,屈原的太愤世嫉俗,只有他的称得上为国为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屈原的经典名句,屈原跳江视频,屈原的事迹及评价

    中国历史总是很精彩,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在大浪淘沙当中,总有很多一世俊杰但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志,最终郁郁而终。在他们临终的遗言中,有五句最经典,你知道哪几句呢?排名第五:“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才,年轻时就以才华过人著称,二十余岁就做上了吴国的大都督,执掌东吴水陆大军,可谓少年得志

  • 原创你知道对战国格局影响最大的战役是哪一场吗?不是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赵长平之战完整版,长平之战详细过程,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

    [var1]五国伐齐,是在战国中后期发生的一场大战,当时齐国的君王是齐湣王。齐湣王倚仗自齐威王以来积累下来的国力,称雄于天下,曾经作为战国首强的魏国已然衰败,横强于南方的楚国又在淮泗之地被齐国打的落花流水,已经不再是齐国的威胁,只有那个远在崤山以西的西陲虎狼之国——秦,还能与齐国一较长短。可是,秦国

  • 商鞅之死的原因,和汉文帝诛杀晁错如出一辙,君王的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鞅死得冤不冤,商鞅之死具体分析,关于商鞅的历史事件

    商鞅这个人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从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到最终用惊世变法改变战国时代的格局,从最初的游历魏国而不得志,到后来成为了秦国发展的根基,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也正是因为商鞅的存在,秦国的发展才能够顺风顺水,秦国才能够在战国时代崛起,才能够有与各大诸侯国进行争霸的机会,秦国之所以能够在最后一统

  • 作为足利义政的正室,日野富子能力出众,为何被称为战国第一恶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日野富子实力,足利富子,日野富子足利义政

    日野富子是朝廷内大臣日野政光的女儿,日野家的家世可以追溯至平安贵族藤原家,并从第三代足利义满之后,世代都将女儿嫁进将军府。因此,富子从小就被当作未来将军的媳妇培养,施以各种英才教育。[var1]富子 16 岁时,嫁给 20 岁的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由于义政的生母重子,也是出身日野家,这门婚事

  • 历史上的圣人,孔子是文圣,王羲之是书圣,他与李白齐名是剑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羲之书圣,古代名人孔子简介,历史上的孔子的故事

    [var1]在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人之一,就要是孔子了。当代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的存在,可见他对后人的影响有多大了。他是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他名下有七十二个很出名的弟子。为了宣扬他的学说,周游了各国却没被接受,但是汉代却认可了他的思想。因此后各朝都以他的思想为准,他被称为是文圣。[var1]毛笔是

  • 孔子后人被同学举报造谣,有关部门奉旨办案,因惧怕民意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孔子后人现状,孔子现在传承多少代了,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但也有不少人讲得是真话,却被当成谣言处理。今天,大鹏就讲一个孔子后人因言获罪而后被平反的故事。[var1]鲁国人孔僖是孔子的十九代孙,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太学读书,专门研究他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编写的《春秋》。年轻人嘛!没事就爱喝喝酒,聊聊天,吹吹牛,顺便指点一下江山、激扬一下文字,畅想一下粪土当年万户

  • 嫪毐举兵谋反,李斯设计力敌吕不韦赵姬,太后秘密暴露秦王震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秦赋》中秦王嬴政的上位是非常艰难的,不仅面对挡在面前的秦国权贵势力还要当心外敌入侵,所以在秦王嬴政上位的过程中就不得不说到其中一位关键的人物角色,这就是李斯。李斯作为嬴政继位的支持者,可以说一直是赢政的心腹,但是在一些时候李斯的一些举动让赢政感到难以琢磨,比如在嫪毐出现后,赢政一直在找机会收拾

  • 孔子为万世师表,姓氏却被错传2500多年,甚至教科书都写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真实姓什么,孔子姓氏记载,孔子是如何成为万世师表的

    [var1]就像诸葛亮,一般的人都认为他是姓诸葛的,其实诸葛亮姓葛。而他的祖上生活在一个叫诸县的地方,在诸葛亮一家搬家之后,当地已经有了葛姓。于是为了方便区分,就将他们葛姓的前面,加上了诸地名,这才有了后来的诸葛。还有花木兰其实也不姓花,因为花木兰是在北魏时候的人物,在北魏过后几百年时间,唐朝时候,

  • 怎样才能在争论中取胜?两千多年前,孟子总结出了这四大杀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子辩论最好的方法,孟子的智慧深度解析,孟子解决矛盾争执的办法是什么

    他也与孔夫子一样周游列国,不过规模差得多。孔子大概两三台车,几十个人,一路穷困潦倒,但我们的孟轲兄可是后面十几台车,带着几百人,相对风光气派。[var1]他自认肩负圣人传道的责任,于是在当时百家争鸣,善恶难辩的时刻,揭起一场又一场的辩论,无论是路上、行馆或朝堂,地位越高的人他骂得越凶,挑战者也都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