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此人坑女儿女婿,还害死亲孙子,做人有多么不堪?

隋朝此人坑女儿女婿,还害死亲孙子,做人有多么不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4/2/7 22:14:27

隋朝的云定兴堪称其中的代表人物,坑女儿、女婿还害死亲孙子,四处献媚巴结,要论墙头草,怕是当世无人能出其右。

云定兴早年经历不明,祖上也仅能根据他玄孙女云氏的墓志大概了解,云氏郡望河南,先祖出自北魏赫连氏。云定兴本是北齐官员,周武帝宇文邕灭齐之后举家移居至长安。有关他生平的记载主要开始在女儿嫁给杨广哥哥杨勇的时候。据史书记载云定兴的女儿长得十分漂亮,杨勇还未当上太子时与其结识,之后诞下杨勇的长子杨俨。隋朝建立,杨勇被立为太子后,云定兴的女儿被封为云昭训,也就是太子的妾室。

杨勇身边的女人很多,但是云昭训因为出色的样貌加上不错的头脑,很能讨杨勇欢心,所以她的待遇和太子妃不相上下。杨勇的这些举动引起了独孤皇后的不满,但是杨勇丝毫没有悔改。云定兴这个“岳父”也不阻止,对杨勇和云昭训没有丝毫劝告,反而几次三番出入东宫献上奇珍异宝或者奇装异服来讨杨勇开心。独孤皇后更加不满,几次三番劝告,杨勇变本加厉。等到家中之事闹大,太子妃郁郁而终,杨勇继续沉迷酒色,荒废政事也更令人不满,此时杨广乘虚而入,摆足了爱护妻子,勤于政事的样子,再加上“几次陷害”,杨勇太子之位被废。

按理说杨勇这个女婿遭此大难,云定兴就算是为了利益也得施以援手,但这个老狐狸没有,反而转头巴结上了别人。隋文帝仁寿四年(604),杨广登基,杨勇被杀,女儿云昭训被废生活惨淡。云定兴丝毫不见悲伤,转头就拿着女儿云昭训从太子那得来的明珠络帐贿赂了重臣宇文述。二人一拍即合,常常会面玩乐。每逢年节,云定兴一定会拿珍宝献给宇文述,并且大摆宴席。宇文述喜欢和常人不同的奇装异服,每每得到就会传出去炫耀,云定兴投其所好,经常制作些小玩意冠以宇文述的名字。比如说他特制了马鞍,在后角上缺三寸,能露出其下的白色垫子。当时的许多纨绔子弟附庸风雅,都用这种马鞍,因为宇文述是许国公,所以这种马鞍又被叫做许公缺势。

后来天气寒冷,云定兴向宇文述说:“入内宿卫,必当耳冷。”宇文述叹了口气说确实是这样,但是挨冻也没办法。云定兴默默想了想,回去就制作了一种能护住耳朵的头巾献给宇文述,宇文述大喜,戴上后又引领一股风潮,这种头巾就被称为述许公袙势。宇文述每次见到云定兴造出来的这些东西都会惊叹,:“云兄所作,必能变俗。我闻作事可法,故不虚也。”后来隋炀帝打算征战四方要大造兵器的时候,宇文述毫不犹豫就推荐了云定兴。云定兴不负众望,杨广很是满意他主持制造的兵器,经常称赞,但云定兴不满意,称赞有什么用,他更想要实际的,升官加爵这些才是目的。宇文述当然明白他的心思,但这件是也不好办,他向云定兴明说:“你的那几个外孙,杨勇的儿子现在可好好的,陛下顾虑的是这个,所以你不能加官进爵。”一般人听到涉及自己外孙安危的事情少不得慌张,但是云定兴不同,他毫不犹豫的说:“此无用物,何不劝上杀之。”

就这样,在云定兴和宇文述的劝说下,杨广杀死了杨勇长子杨俨,其他几个孩子被流放,就是这流放的几个云定兴也没放过,他生怕再出什么事妨碍自己,于是派人在流放的途中将自己的外孙杀害。此后云定兴一路高升,十分得意。但隋朝是个短命王朝,大业末年(615),天下大乱,杨广执意游幸江都,禁卫骁果军队中不少人数年离家思乡心切,许多人偷偷溜走想要回家,杨广知道后大怒,处死许多骁果军将士。多年的暴行加上这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军中造反,杀死隋炀帝。

云定兴在早前隋炀帝被围困雁门关的时候不是没有出兵救援,但是他也并没有一直坚定立场。王世充手握重兵,篡位自立后,云定兴毫不犹豫转投他麾下,因是隋室旧臣而被封为太尉。等到李唐势大,他又没有任何留恋转向李唐,在唐朝建立后还被封为了归德公,他的几个儿子也在贞观朝被重用。

纵观云定兴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没有任何坚定的立场,有利可图时大肆献媚,情势有变就转头离开毫不留恋。或许这也是乱世生存之道的一种,但如此毫无底线却实在不值得学习。对于他,我们似乎也只能说,是个心思活络,投机取巧的乱世幸运者。

更多文章

  • 李渊能成功反隋,建立唐朝,离不开背后的两位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渊多大岁数开创唐朝,李渊与唐朝的关系,唐朝李渊怎么退位的

    李渊的母亲与隋文帝的皇后是亲姐妹,这样一来若论起亲戚,李渊和后来登基的隋炀帝则是姨表兄弟。有了这层关系之后,李渊便在隋朝的官场当中平步青云,甚至皇帝都将辽阔富饶的西部疆域留给李渊镇守。然而隋炀帝不曾想到的是,在随着后期一场场农民起义的爆发中,最信任的臣子却成了反叛军中最成功的一个。李渊01李渊犹豫不

  • 李白的粉丝中,地位特别高的是谁?这两位杜甫得罪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厉害还是杜甫厉害,杜甫和李白哪个粉丝多,李白跟杜甫的关系

    话说偶像是让人们仰望的存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把偶像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榜样,有时候把偶像看待得比自己还重要。现在很多明星的粉丝都非常狂热,其实在历史上也有很多明星,他们的粉丝有时候狂热程度也令人惊叹。比如说唐朝的大明星李白,从古至今就一直被追捧,李白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粉丝也有许多等

  • 安史之乱后,长安城曾三度沦陷,为何关中的地理优势不起作用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史之乱前的长安城,安史之乱的长安城是怎样的,唐朝长安城有多繁华

    “渔阳鞞鼓动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长恨歌里的句子。想起安史之乱,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香艳,一个君王为了心爱的女王,葬送了一个盛世王朝的荣华。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杨国忠被哗变的军士所杀,为安军心,李隆基狠心赐死了杨玉环。其实,所谓爱情,都是虚妄的。涉及君王的身家性命,哪里还有感情存在的余地?安

  • 李建成非常不堪吗?当然不是,这三点就能知道他被刻意抹黑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建成公示,李建成容貌复原图,李建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无论是史书还是演义中,李建成的形象总是那么不成器,被李世民的形象按在地上摩擦,给人一种超级负面的形象。李建成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哦,李建成的确是不如李世民那么能干,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是完全对得起皇太子的称号的!1、军事能力上: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就是李建成带兵打下来的!2、处理国事的能力上:《旧唐书.建成

  • 开天盛世:唐王朝声威正隆的时候,它富强基础却在悄悄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盛世的表现及出现的原因,开元盛世唐朝多强,唐朝盛世到底是有多繁荣昌盛

    唐朝政府依靠均田制,对受政府掌握的几百万农户进行剥削,才能建立统一王朝稳定的统治。尤其重要的是,有了关中、河东和大河南北的几百个折冲府,唐朝中央政府才有可靠的武力,巩固它对广土众民的统治。封建国家要保证剥削的来源不断,关键问题在于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正是均田制的实质所在。均田制存在的条件开始瓦解均

  • 老农捡到武则天唯一现世文物,上面的五个字,暴露她晚年真实内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古代男权统治的封建社会,她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足以骄傲一生了。可是,人在高处不胜寒,晚年的武则天的是怎么评判自己的功过得失呢?有人说,晚年的武则天早已看淡一切,乾陵前那块无字碑就是最好的证明,功过是非任人评说。真的是这样?一块金属片上的刻字意外

  • 李建成的葬礼上,李世民是什么表现?史书的回答令人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哪个功劳大,李世民和李建成谁的能力更好,李世民和李建成是啥关系

    可惜,这场明争暗斗的皇位争夺战并没有持续太久,李世民最终率先摊牌,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6月4日清晨,当李建成和李元吉踏入玄武门的那一步,他们的故事都将在此结束。当李世民拿起弓箭,一箭穿心,射杀李建成时,不知心里是何等的滋味?是释然、是兴奋、还是恐惧?当李世民走进武德殿向李渊逼宫时,李渊用哀求的

  • 红楼梦:王熙凤与贾瑞的行为,算不算“养小叔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贾瑞和王熙凤是什么关系,贾瑞王熙凤约会完整版,王熙凤戏贾瑞原文

    王熙凤同时被婆家和娘家抛弃,是她人生的悲剧和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她咎由自取,行事不给自己留后路造成。王熙凤聪明绝顶又能力出众,用之于正必将有一番作为。奈何她生性霸道、淫毒,唯利是图四处受敌,惹得天怒人怨,更是夫妻反目众叛亲离……才有了最后被休的结局。古人休妻要依据“七出之条”,虽说大多是“欲加之罪何患

  • 她与令妃同时被乾隆盛宠,三次怀上龙胎,却母子双亡于宫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宠爱令妃的原因,男主是乾隆女主是令妃的小说,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和令妃

    “尔戴佳氏、秀毓名门。早娴懿范。垂芳型于图史。着媺中闺。叶雅度于珩璜。敬修内职。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忻嫔。”这是乾隆十九年忻贵妃被册封忻嫔时的册文,从文中“秀毓名门”的记载来看,忻贵妃的家世是很不错的,据史料记载,忻贵妃为镶黄旗戴佳氏,其先祖曾是内务府包衣,在清朝初年疆场上立下战功,获得骑都尉

  •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延续多久?和尚说了14字,直到溥仪称帝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皇帝一生有多厉害,历史上的顺治真去当和尚了吗,历史上顺治皇帝是病死还是出家

    无论是在任何朝代,往往都会有某些神秘莫测的高人给后人留下几句讳莫如深的预言和谶语,这些预言谶语往往都是贯穿着整个王朝的始终,直到王朝灭亡后,人们才能明白这些预言谶语的含义。而清朝也不例外,相传顺治帝就曾问过一个高僧关于清朝存续时间的问题,而高僧回答的话语则令顺治和当时的人迷惑不解,直到清朝灭亡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