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马打匈奴,下马治天下,读书人楷模,李膺为何冤死东汉宦官之手

上马打匈奴,下马治天下,读书人楷模,李膺为何冤死东汉宦官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3 更新时间:2023/12/18 11:48:19

李膺(公元110—169年),字元礼,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祖父李修,安帝时为太尉。父李益,赵国相。?初举孝廉,曾任度辽将军、河南尹、司隶校尉,是个文武全才。李膺生性高傲,交结不甚广,只是和同郡的荀淑、陈寔等人往来。但他却是后汉政局混乱时期,一个敢于同违法乱纪斗争的人。

他任青州刺史,地方长官怕他严明,多望风弃官而去。后为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来骚拢时,他常亲自率军迎击。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鲜卑寇掠云中郡,李膺任为度辽将军,担任抵御任务。由于他抵御得力,寇掠者惧怕,放还一些被掠的人口,边郡得以稍稍安宁。?

桓帝在位时,太监专权,贪污贿赂公行。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李膺任河南尹,当时有个叫羊元群的人任满回家,此人在北海郡为官时,声名狼藉,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李膺即上奏参了他本。羊元群得知李膺参了他,便到宦官处行贿,朝廷一纸命令说李膺诬告,反将李罢官系狱。

另外,还有一个刚正不阿之士叫陈蕃,当时任太尉,可谓官居极品了,但他不思持盈保泰,仍冒死进言。他曾说:“文武兼资,臣不如李膺。”见李膺遭受冤屈,不止次地进言李膺应官复原职,但桓帝置之不理。司隶校尉应奉乃独自上疏为李膺等鸣冤,出人意料地得到批准,于是李膺等被赦免出狱。

李膺遇赦后,被任为司隶校尉,负有督察官员责任。他虽遭遇过挫折,坐过牢,但仍一身正气。会有小黄门张让的弟弟张朔横行不法,因畏罪躲在哥哥家中,尽管他是宦官的弟弟,李膺亲率吏卒前往张让家捉拿,遍搜不得最后在一处夹墙中将张朔搜出,押解回衙,经审讯后,按律论罪,即将张朔正法。待张让派人前来说情,为时已晚。

张让闻知张朔已被处死便到桓帝处哭诉,说李膺擅权枉法。桓帝召见李膺责问,李膺历数张罪状,言明自己职责所在,桓帝无奈只好令李膺退出,张让亦无可奈何,不过“深仇”已经结下。经过李膺一番整治,不可一世的宦臣们竟然人人自危,不敢随意出入宫禁,桓帝问故,太监们说:“怕李校尉”。

后汉末年,太学生们对当时宦官专权、贪赃枉法异常不满,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抨击宦官形成“清议”。太学生们见李膺为人刚直,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称之谓“天下楷模”,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人纷纷主动与李膺相结交,以能面见一次为荣,称为“登龙门”。当时还有太尉陈蕃字仲举,尚书王畅字叔茂,都是刚直之士,与李膺齐名,数万太学生都钦佩他们,称他们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这种情况的出现,被宦官们诬为“结党”。

这时,河内有个术士叫张成的,纵子行凶杀人,被李膺逮捕下狱,适逢朝廷大赦,李膺以该犯作恶多端,杀人应该抵命,将其处死。张成原与宦官们有来往,此时遂与张让勾结,暗中收人上疏说李膺交给太学生,成为一党,诽谤朝廷,图谋不轨。桓帝看了此疏,大为震怒,遂下令逮捕“党人”,先后将李膺等二百余人下狱。史称“党锢之祸”。

太尉陈蕃看到这种情况乃上疏为李膺等人辩护,疏中说:“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这是说桓帝听信谗言。又说:“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

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兴也勃焉。”这是要桓帝反躬自省,最后要求桓帝“除妖去孽”,矛头直指宦官。桓帝见疏当然不快,怀疑陈蕃是“党”中魁首,加上张让等宦官从中挑拨,遂将陈蕃免职。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桓帝死,刘宏即位,是为灵帝,改元建宁。这时,党锢问题有缓解,由窦太后作主,起复陈蕃为太傅,与外戚窦武共同主持朝政,辅佐少年皇帝。此时李膺亦免除“禁锢终(音zhong)身”之罪,得到赦免,出任长乐少府。

这时朝廷中再次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局势,一派以陈蕃、窦武、李膺等为一方,一派以曹节、王甫等宦官为方。李膺等谋诛宦官,但宦官曹节、王甫等却先来发制人,他们先是劫持太后,抢去印信,然后去提陈蕃、窦武,窦武自杀,陈蕃被捕,在囚禁中被害死。李膺因陈蕃、窦武事件被连坐,再遭禁锢,但在民间,却声誉日隆,被称为八俊之一。针对此情况,阉党复在灵帝面前重申党(音dang)禁之事,灵帝时年十四,便糊里糊涂地下诏惩治。有人向李膺告知此消息,劝他逃避,李叹息说:“我年已六十,还能逃到哪去?”便“投案自首”,终被杀害。

“党锢之祸”是东汉行将灭亡,从而出现天下大乱的标志,此后东汉业已名存实亡,从此军阀豪强割据,整个社会剧烈动荡,人民处于深重灾难之中。开始进入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三国时期。号称“天下楷模”的李元礼,即便是有心清政,也无力回天了。

一代名士李膺,因为仗义执言,产出奸贼,遭受极刑。是更是读书人的损失,更是东汉朝廷的损失。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正气渐渐被消耗殆尽,一批批乱臣贼子登上舞台,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搞得朝堂混乱不堪,百姓苦难深重。

综上所述,关键时候还是需要涌现出一大批李膺像一样的读书人,需要一大批有识之士勇敢站出来,负担起天下兴亡的责任,拯救国家于危亡,匡扶社稷于灾难,挽救民众于水火,真正做到能够力挽狂澜,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实现造福于国家,造福于社稷,造福于泱泱中华民族,造福于千千万万人民。您看了本文对文中的人物事迹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记得点赞哦!

更多文章

  • 宋徽宗铸造的五十名珍之一,几十万一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徽宗铸造的钱有哪些,宋徽宗铸造七种钱币,宋徽宗在位期间铸造的钱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当了俘虏,后宫嫔妃宫女和宗室贵族也没能幸免于难,一路上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嫔妃被羞辱,看着自己的女儿谷道破裂而死,却不敢吱一声,更是不敢殉国,作为皇帝的他还被当作俘虏祭拜金国祖先,丢尽颜面。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到了如此地步还在苟

  • “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5个字,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对贪官说的最狠的话,朱元璋铁腕治贪结果,朱元璋处理的贪腐案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取不义之财的贪官都是重罚,因为过度的贪污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其中,从草根出来的皇帝朱元璋对于贪污的惩治最是严厉,因为元朝时期的统治者就是因为贪污,政治腐败,才导致民不聊生。所以他在痛恨的同时,还出了严格的治贪污法令,没有法不责众的余地。曾经,他在治贪的过程中就遇到一个人质问:“天

  • 此人是朱元璋之子,明朝建立后远离朱元璋,并一生未见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后人评价朱元璋,朱元璋的义父为啥要囚禁朱元璋,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长子

    这里就要从沐英的过去说起了,话说他并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那个时候的朱元璋也并没有掌握权力,两个人的相遇是从一次战争开始。沐英还是一个弱不轻风的流浪儿,他意外被朱元璋发现并且勾起了朱元璋小时候的回忆,也许是带有惺惺相惜的想法,最后沐英就被带到了军营之中。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沐英身上那种军人的锋芒之气

  • 此人是明朝最苦逼的叛将,率10万大军投奔新主子,结果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最惨的三位将军,历史上明朝最可惜的将领,明朝后期最可惜的将军

    宫门深深刘泽清,山东曹县人,因其颇有将才,故被明廷十分看重,先后担任辽东的宁远、前卫防备,后又升任山东都司佥书、山东总兵。遗憾的是,明廷的青睐并未换来刘泽清的忠诚,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大顺军向京城进发时,崇祯曾多次要求他扼守保定,保护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但他先是假装从马上摔下不能行走,后又

  • 大明王朝的灭亡,不是亡于李自成,而是不为人知的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而人我们也忽略了明朝末年持续时间长达20余年的西南土司叛乱。这场战争对明朝最后的命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朝云贵川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采取世袭土官制度,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地方长官管理所辖区域,朝廷一般不干预其人事变动,只负责收税边防等事宜。不少地方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种特殊的地方自治

  • 他若不早早夭折,朱棣可能根本不敢发动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怎么赢的靖难,朱棣靖难不成功会怎么样,朱棣靖难之役时多大岁数

    我们知道,朱棣是造了侄子朱允文的反才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允文这人不用多说,傻帽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如果是嫡长孙朱雄英登机的话,朱棣能造反成功吗?或者说他敢造反吗?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继位的是朱雄英,大将蓝玉不会被朱元璋扒皮处死,为啥?因为朱雄英的母亲常氏乃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而舅舅正是蓝

  • 宋代一农夫,失足跌入深洞,于洞中所见景象,让人无不称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代十大奇人异事,宋代民间真实故事,宋代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在古代但凡一件事情无法用科学解释,那就会被归结为鬼神之说。在宋代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未解之谜,有一农夫偶然坠入深洞,而他在洞中所见,令人惊奇不已。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他究竟看见了什么呢? 寻仙问道、长生不老 其实宋代男子的离奇经历能够广为流传,主要得益于当时封建迷信的社会背景。底层人民寻仙问道的例子犹如

  • 孙传庭,明朝大将,几乎无一败绩,却为何打不过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自成和孙传庭谁厉害,孙传庭大破李自成,孙传庭打得过李自成么

    每个王朝灭亡时,权贵手中都有大量财富,明亡时,东林党掌握巨量财富,魏在的时候知道怎么让他们掏钱,所以有军费,没了魏,他们肆无忌惮的敛财,很快就把明王朝吸死了。崇祯就是典型的希特勒式人物,什么都要亲自管问题是又管不好,猜疑心又重活生生把手下一票能臣干将逼的死的死降的降!活该上煤山屌脖子。《大明劫》里孙

  •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北宋和契丹的关系,契丹和北宋哪个厉害

    对于中国古代许多统治者来说,如何平衡好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的部落关系,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难题。中华上下五千年,有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就比如我们的元朝和清朝,然而还有一部分政权没有称霸中原,却依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说,我们看古装剧时经常听到的“契丹族”,就是一股强劲的少数民族势力。尤其是在北宋时

  • 在宋朝之前,辽国曾有一个好机会,建立第一个非汉族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辽国最新消息,辽国与宋朝谁是正统,辽国在宋朝哪里

    不过,辽国同样不好过,虽然一直都想南下,但有北宋在那里挡着,总也不能如愿。其实,辽国在北宋之前,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南下,甚至有可能统一中原,建立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的王朝。要说这件事,就要先说一下辽国与后晋的恩怨纠葛。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向辽太宗耶律德光求救,以割让幽州(今北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