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从继位到去世,为何两大疑团缠身?

雍正从继位到去世,为何两大疑团缠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33 更新时间:2024/1/17 17:26:57

雍正从继位到去世,为何两大疑团缠身?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凌晨,雍正即皇帝突然在北京圆明园去世。原本皇帝死了也不是奇怪的事情,然而雍正的离世却充满了疑云。疑云在哪呢?正是其死的突然。

根据《世宗实录》的编撰者张廷玉记载,雍正病亡之前没有任何的预兆,二十日只是偶尔违和,雍正依旧是听政如常。十八日和二十日雍正还处理了重要的军机要务。到了二十一日他都能够照常办公,可到了二十二日深夜,雍正突然就召见了一干大臣和皇子到场,随后便撒手而去。在去世前,雍正已经是口不能言,甚至传位之事和传位圣旨都来不及交代。对此张廷玉都表示惊世骇绝,可见雍正之死是有多么异常了。

正是因为他的暴毙异常,朝野之中乃至民间都流传着各种说法。其中最为可靠的传言就是郑天挺说的中风而死,另一种则是冯尔康认为的中毒而死。中风好理解,但中毒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雍正生前迷恋丹药之术,在还只是皇子的时候,雍正就一直痴迷此道。甚至曾经留下:“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的诗句。所以有部分史学家认为,雍正长期服用丹药,最终导致慢性中毒最后暴毙而亡。根据张廷玉的说法,当时雍正去世后七窍流血,可见这也算是侧面佐证了雍正中毒只说。

但说起最为传奇的说法,那么就和一个女人有关了。此女是侠女,也是一个有着深仇大恨的复仇利剑,她就民间传说中的吕四娘。在传说中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为了报家仇所以刺杀了雍正。说起吕四娘还要从吕留良开始说起,吕留良在历史上却有其人,出自雍正年间的一个重要案件。雍正六年时,湖南有一秀才曾静,他为了反清复明因此写信希望策反当时的岳钟琪。岳钟琪是岳飞后代,想当年岳飞抗金之神勇,作为后代的岳钟琪又怎么不为汉人报仇呢?然而这只是

曾静的

一面猜想。

果然岳钟琪非但没有被信上所说感动,反而是将此事飞奏雍正。谋反大事雍正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因此彻查之下就牵扯出了一系列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吕留良。原来吕留良是一个激进分子,他认为政权之主是夷狄,那么就可以不忠。这显然就是一种谋反行为,所以吕留良一家都死于此难。所以传说中的吕四娘就是侥幸逃离此难,后来得高人指点混进皇宫,刺杀了雍正。

野史之中,对于吕四娘刺杀雍正的过程描写的十分精彩:

“眼下受制于人,本有的一身武功也无法施展,吓得身子象筛糠一样抖个不停。不待他出声,吕四娘已高举起宝剑,带着满腔仇恨,一剑砍下了雍正皇帝的头颅,一切只在瞬息之间就完成了。”

当然不管雍正之死多么离奇,逝者已矣我们也无法去辨别真伪。但是值得讨论的却是,为什么雍正的死亡会有如此之多的传说?是百姓希望他死还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历史学家也是清宗室的昭梿宪曾评价道:“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

豫言

,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足见雍正勤劳肯干,而且从不大兴土木等等,在当政期间国泰民安更是使得人民富庶。所以雍正能力和当皇帝的立场上,还是十分正的,而且他也是清朝列位皇帝中最勤奋的皇帝。

那么百姓为何还对雍正颇有微词呢?原因就在于雍正的皇位来的蹊跷,再加上汉人本身就对满清统治不满。所以哪怕是雍正之死,还要编造一些传说来证明雍正所受的报应。当然像吕四娘这样的侠女之事自然是更大快人心了,毕竟推翻不了想想还是可以的。野史上说雍正的皇位是由篡改而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正史中记载,雍正确实是受到了康熙的亲传,在康熙在位期间康熙就有多次传位于雍正的打算。

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而这个时候整个朝廷内部都开始浮现躁动。那些原本就觊觎帝位的阿哥,一个个都开始浮现水面。也许是太子的急不可耐,整整当了三十三年太子,所以导致太子行为乖张,最终使得康熙震怒。康熙曾说:“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而且太子还对康熙进行监视,如此一来康熙又怎么能坐视不理。

康熙原本让儿子们参政,是因为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康熙认为明朝之所以衰败,很大的原因都是因为其继承者能力不行,因此康熙是允许这些皇子们进行参与政事的。谁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令一干儿子们争夺储位而忘却手足之情。那么雍正为什么能成为皇帝呢?其原因也很简单。

其一,雍正执法严明,压根就不屑于威势。1713年顺治皇帝的淑惠妃去世,然而丧失却办的十分潦草。雍正就被康熙指派去彻查此事,然而这件事牵扯到了皇亲国戚鄂伦岱。他仗着自己的身份,根本就不屑于雍正的查办。对此雍正直接告诉康熙:“此等悖逆之人,何足屡烦圣心,乱臣贼子,自有国法,若交与臣,便可即行诛戮。”可见雍正铁面无私,那怕皇亲国戚也难逃其法。

其二,雍正在争夺储位期间十分低调。他明白自己不具备又是,所以干脆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甚至还摆出参禅礼佛的态度,他曾作诗:“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兴赊。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金尊潦倒春将暮,蕙径葳蕤日又斜。闻道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如此超然世外,也是康熙对他另眼相看的原因。而且在太子被废之时,只有雍正出面劝说康熙,康熙因此还表扬雍正:“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

其三,康熙生前多次重用雍正,充满了信任。1712年以后,康熙对雍正的派遣和任用越来越多。在六十年大庆时,康熙派雍正作为代表前往盛京三大陵祭祀。这可是满清政府真正的皇陵,相当于是让雍正代替自己前往祭祖,可想而知雍正已经在康熙心里地位不低了。而且圆明园就是康熙赐给雍正的园子,后来康熙在1722年时见过雍正的四儿子弘历,喜爱异常还带回宫中亲自教养。所以康熙传位于雍正,是有着足够理由的。

至于大家对于雍正之位来路不正的原因,首先就是因为他的继承大统不是康熙亲自宣布的,而是由隆科多。再加上当时并没有见证人在场,只有隆科多一人,这无疑不是让众人怀疑的原因。虽说雍正自己曾说过,康熙在畅春园时曾接见了允祉、允祐、允禩、允禟、允?、允祥和隆科多,并且口谕:“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然而事情发生后,却无一人出来作证,所以这才让雍正的继位扑朔迷离。

标签: 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的想要谋杀董卓的人,其实并不是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荀攸,历史解密

    演义中虽有“谋刺董卓”的好戏,但正史当中并没有曹操谋杀董卓的记载,他真正刺杀过的大人物,是汉末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张让。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人想要谋杀董卓,而且此人最后还成了曹操的心腹大谋士,一生妙计极多。这个人,便是能力不亚于郭嘉和荀彧的奇才荀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荀攸字公达,出身于世家

  • 明朝末期四位将军,誓死保家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要说到在我国史上那个王朝最刚,很多人会想到汉朝还有唐朝,但要细分下来,说道哪个王朝的臣子最有骨气,最有气节,最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感,就必属大明王朝。明朝自朱元璋建国以来,朱棣天子守国门,而后群臣捍卫报家乡。虽然此朝代的奸臣宦官最多,也最让让咬牙切齿,但具有正义感的英雄大臣也不在少数。特别是明朝末期时,

  • 李成栋屠戮十万同胞,死后为什么还被永历帝追封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成栋,明朝,历史解密

    在明末清初的大变局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舍生忘死、百折不回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迹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值得后世永远称颂。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卖主求荣、臭名昭著的汉奸,他们的行为令世人唾弃。这些大汉奸为了博取功名富贵,不仅甘当清廷的鹰犬、奴才,有些人甚至还对抗清军民大开杀戒,手上沾满同胞的鲜血。其中,

  • 刘裕的却月阵是怎样的?两千步兵大破3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裕,南朝,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古代史,由南方大规模北伐,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半:一个是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另外半个就是建立刘宋政权的刘裕。“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面对北方政权的重骑兵,开创了由步兵、水师组合的却月阵,并以此实现了2000步兵,对30000北魏精锐骑兵的绝地反杀,演绎了全新的步兵克制骑兵的战争法则。那么刘

  • 明代书法家沈度,被朱棣誉为:我朝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沈度,明朝,历史解密

    王羲之、明成祖朱棣、馆阁体、沈度,这几个关键词中流量最小的可能就属沈度了,也不为一般人所知。但恰恰是他,被朱棣成为“我朝羲之”,而他的一手小楷也被后世认为是“馆阁体”的祖师爷。真不知是沈度成就了“馆阁体”,还是“馆阁体”成就了沈度。沈度是谁?沈度(1357-1434)一生仕途也算坎坷,朱元璋在位期间

  • 一根被遗忘的脊梁!历史上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墨家,历史解密

    曾经有一群人,他们信奉的学说足以与儒家相抗衡,搞得儒家传承人孟子相当紧张,对他们的学说进行了无情的攻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一流派几乎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连学识渊博的司马迁对还原那段历史也表示无能为力,仅仅用了24个字为它的创始人留下难得的记录。这群人属于墨家,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团体。创始人

  • 在古代六部指的是什么?职责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省六部制,唐朝,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随着“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六部”开始成为朝廷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朝廷运转的最重要执行部门。那么“六部”都有多少官员呢?唐朝的“六部二十四司”虽然唐朝后“三省六部制”的整体框架得以保留,但各部官员却有所

  • 为什么说明末清初盛产历史谎言?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谎言,明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流传已久的谎言,这些谎言大部分都是根据野史进行编纂的。举一个例子来说,最为人熟悉的就是焚书坑儒,这一点被汉朝史官所诟病,同时这一点对秦始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在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被曲解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将民间的书籍烧毁,可是秦朝官方的书籍是没有烧毁的,同时这些书籍得以流

  • 清朝皇帝为什么狂翻后宫妃子的牌子 其实他们是被逼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皇帝,历史解密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还有曾经热播的 《甄嬛传》,清朝后宫里面的皇后和嫔妃个个美若天仙,千娇百媚,皇上每天晚上都可以狂翻牌子,想和谁“滚床单”都可以。让人感觉当清朝的皇帝好幸福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当皇帝的要维护政权,在选择皇后和贵妃时,首先要以政治联姻为目的的。特别满清

  • 史上最强套路:管仲这小人用一件衣服就将鲁国消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管仲,历史解密

    如果我说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够灭掉一个国家。你们信吗?这怎么可能?不用一兵一卒,就能灭亡一个国家?吹吧?这可不是吹,确有其事。《孙子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么如何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子兵法》已经给了答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以上四策便是战争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