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的想要谋杀董卓的人,其实并不是曹操

历史上真的想要谋杀董卓的人,其实并不是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33 更新时间:2024/1/16 19:42:42

演义中虽有“谋刺董卓”的好戏,但正史当中并没有曹操谋杀董卓的记载,他真正刺杀过的大人物,是汉末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张让。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人想要谋杀董卓,而且此人最后还成了曹操的心腹大谋士,一生妙计极多。这个人,便是能力不亚于郭嘉和荀彧的奇才荀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荀攸字公达,出身于世家大族颍川荀氏,是曹操手下头号谋士荀彧的族侄,年轻时便以见识高远、机警过人闻名,属于早慧型人才(类似于神童)。将军何进秉政后,征辟海内名士二十余人到朝中任职,其中便包括荀攸。荀攸进京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负责传达诏令,属于皇帝身边的近侍之臣。

荀攸是曹操的大谋士,能力不亚于郭嘉

国贼董卓上台后各种倒行逆施,从而招致山东诸侯的声讨。董卓慑于联军的实力,于是焚烧京师洛阳,并胁迫献帝迁都长安。此时,尚在朝中为官的荀攸决定为国除奸,便与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及议郎郑泰、何颙等人合谋,准备刺杀董卓,可惜尚未实施行动便被人告发。案发后,何颙、荀攸被抓捕入狱,何颙因忧惧而自杀,但荀攸却无所畏惧,言语、饮食一如平常,让时人很是惊奇。

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见《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

荀攸谋杀董卓未果,差点儿遇害

荀攸谋杀董卓属于重罪,本来没有生还的希望,可巧赶上国贼不久后伏辜,才使他侥幸脱险。荀攸见天下已乱,为避难一度辞职还乡。然而颍川为四战之地,局势同样凶险,荀攸为保全性命,便想到局势安定、富庶险要的蜀地任职,于是向朝廷自荐为蜀郡太守,并得到批准。然而此时由于战乱的原因,通往蜀中的道路无法通行,迫使荀攸滞留在荆州。

曹操将献帝迁往许都后,便给荀攸写信,征辟他出来做官。荀攸本来就对曹操充满好感,再加上叔父荀彧此时已在曹操处任职,所以接到信后便马上程(《三国演义》中称荀彧、荀攸结伴投靠曹操,此说法有误)。荀攸投曹后,起初担任汝南太守,不久又升为尚书,名义上是朝廷的官,但实际身份却是曹操的谋士。

曹操非常器重荀攸,后者也竭心尽力

曹操久闻荀攸之名,在得到他之后欣喜异常,逢人便说:“公达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够和他一同商议大事,怎么还会忧虑得不到天下呢?”(“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钟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引文同上)。

对于曹操的推崇、器重,荀攸的表现也确实没让他失望。作为曹操的核心谋士之一,荀攸为曹操谋划出诸多妙计,其中包括水淹下邳活捉吕布、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火烧乌巢袁绍军粮,并力主曹操消灭袁绍诸子等等,可谓见识高远、算无遗策。

按照至交好友钟繇的说法,荀攸为人低调,前后设奇策共十二条,唯有曹操和他本人知道。钟繇本想将荀攸所设十二条妙计整理成书,可惜没有整理完就去世了,所有后世对荀攸的计策不甚了了(“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引文同上)。

荀攸足智多谋、心思缜密,而且深谙帝王心术,对于所设计策从来都是守口如瓶,绝不矜功自伐,所以曹操对他非常信任,不止一次的要求曹丕兄弟要礼敬荀攸。曹丕当上魏王太子后,曾去荀攸的府中探望病情,并在他的床下进行叩拜,礼节非常重。

荀攸为曹操谋划一生、建功极多,由此官职、爵位不断得到提升,官至中军师、魏国尚书令,封陵树亭侯。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跟随曹操南征孙权的途中病逝,虚龄五十八岁,谥号为敬。荀攸死后,曹操非常悲痛,每当想起他来便会伤心流泪。

标签: 三国荀攸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末期四位将军,誓死保家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要说到在我国史上那个王朝最刚,很多人会想到汉朝还有唐朝,但要细分下来,说道哪个王朝的臣子最有骨气,最有气节,最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感,就必属大明王朝。明朝自朱元璋建国以来,朱棣天子守国门,而后群臣捍卫报家乡。虽然此朝代的奸臣宦官最多,也最让让咬牙切齿,但具有正义感的英雄大臣也不在少数。特别是明朝末期时,

  • 李成栋屠戮十万同胞,死后为什么还被永历帝追封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成栋,明朝,历史解密

    在明末清初的大变局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舍生忘死、百折不回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迹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值得后世永远称颂。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卖主求荣、臭名昭著的汉奸,他们的行为令世人唾弃。这些大汉奸为了博取功名富贵,不仅甘当清廷的鹰犬、奴才,有些人甚至还对抗清军民大开杀戒,手上沾满同胞的鲜血。其中,

  • 刘裕的却月阵是怎样的?两千步兵大破3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裕,南朝,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古代史,由南方大规模北伐,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半:一个是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另外半个就是建立刘宋政权的刘裕。“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面对北方政权的重骑兵,开创了由步兵、水师组合的却月阵,并以此实现了2000步兵,对30000北魏精锐骑兵的绝地反杀,演绎了全新的步兵克制骑兵的战争法则。那么刘

  • 明代书法家沈度,被朱棣誉为:我朝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沈度,明朝,历史解密

    王羲之、明成祖朱棣、馆阁体、沈度,这几个关键词中流量最小的可能就属沈度了,也不为一般人所知。但恰恰是他,被朱棣成为“我朝羲之”,而他的一手小楷也被后世认为是“馆阁体”的祖师爷。真不知是沈度成就了“馆阁体”,还是“馆阁体”成就了沈度。沈度是谁?沈度(1357-1434)一生仕途也算坎坷,朱元璋在位期间

  • 一根被遗忘的脊梁!历史上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墨家,历史解密

    曾经有一群人,他们信奉的学说足以与儒家相抗衡,搞得儒家传承人孟子相当紧张,对他们的学说进行了无情的攻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一流派几乎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连学识渊博的司马迁对还原那段历史也表示无能为力,仅仅用了24个字为它的创始人留下难得的记录。这群人属于墨家,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团体。创始人

  • 在古代六部指的是什么?职责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省六部制,唐朝,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随着“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六部”开始成为朝廷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朝廷运转的最重要执行部门。那么“六部”都有多少官员呢?唐朝的“六部二十四司”虽然唐朝后“三省六部制”的整体框架得以保留,但各部官员却有所

  • 为什么说明末清初盛产历史谎言?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谎言,明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流传已久的谎言,这些谎言大部分都是根据野史进行编纂的。举一个例子来说,最为人熟悉的就是焚书坑儒,这一点被汉朝史官所诟病,同时这一点对秦始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在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被曲解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将民间的书籍烧毁,可是秦朝官方的书籍是没有烧毁的,同时这些书籍得以流

  • 清朝皇帝为什么狂翻后宫妃子的牌子 其实他们是被逼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皇帝,历史解密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还有曾经热播的 《甄嬛传》,清朝后宫里面的皇后和嫔妃个个美若天仙,千娇百媚,皇上每天晚上都可以狂翻牌子,想和谁“滚床单”都可以。让人感觉当清朝的皇帝好幸福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当皇帝的要维护政权,在选择皇后和贵妃时,首先要以政治联姻为目的的。特别满清

  • 史上最强套路:管仲这小人用一件衣服就将鲁国消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管仲,历史解密

    如果我说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够灭掉一个国家。你们信吗?这怎么可能?不用一兵一卒,就能灭亡一个国家?吹吧?这可不是吹,确有其事。《孙子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么如何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子兵法》已经给了答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以上四策便是战争的精髓。

  • 战国时期韩国的实力如何?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国,战国,历史解密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建立之战,指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一统天下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掌握了秦国大军。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