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口铁锅引发一场国家战争,50万人为此断送性命

一口铁锅引发一场国家战争,50万人为此断送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33 更新时间:2023/12/8 13:28:17

北宋时期冶铁锻造技术已非常成熟,炼铁技术进步、产铁量大增,不论是制作武器,还是打成锅具都是非常了得,铁锅和炒菜也从此大范围推广。后来中原易主,蒙古族统治中国,元世祖忽必烈成立元朝,却没有get到中原人的冶炼金属技能。

明朝建立后,皇帝朱元璋朱棣都打压蒙古,一刻也没停过削弱蒙元的战斗力,也一直控制着铁锅的出口,担忧蒙古将明朝的铁锅买回去后熔化铸成武器。可是蒙古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于是朱棣想出个办法,将分裂的蒙古,瓦剌和鞑靼分别封藩王,让蒙古自己人打起来,没空再打中原的主意。

而这边,尝到了煎炒烹炸美味的蒙古人民被迫回到北方草原,因为自己没有铁矿也没有冶炼铁的技术,没法做出铁锅,又回到从前“以皮贮水煮肉为食”的日子,只能依靠从中原王朝的“进口”,于是每年一次的朝贡就变得异常重要。蒙古每年向大明朝廷进贡马匹和毛皮,然后必须按使者人头换购大量生活用品(当然铁锅必不可少)。

到了明朝第六任皇帝朱祁镇统治时,瓦剌私自把一年一次的朝贡频率变成一年两次,还增加了使者数量,以换取更多铁锅等。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是朱祁镇的宠信,他看不过这种情况,私自做主削减马价、减少赏赐。蒙古瓦剌不干了,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北京。22岁的皇帝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50万大军的部队从北京城出发,浩浩荡荡讨伐瓦剌,却在土木堡遭到伏击,几乎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还被瓦剌俘虏了,这就是史上的“土木之变”。

本来瓦剌是想通过明帝向明朝索要财物,可是明朝却将朱祁镇的弟弟拥立为皇帝,瓦剌又打不过明军,一年后派人南下求和,新帝派出都御史杨善出使漠北。杨善这个人历史评价不算高,没什么文化,《明史》评论他是“无学术,滑稽”。滑稽的意思是能言善辩、言辞流利。杨善大吹牛皮,忽悠瓦剌人:

“此铁锅出在广东,到京师万余里,一锅卖绢二疋,使臣去买,止与一疋,以此争闹。卖锅者闭门不卖。皇帝如何得知?”

杨善直接将锅甩给商人,他说道:“出口”给你们瓦剌的可是质量好且耐用的广东铁锅,广东距离北京万里,光是运费都不低。你们不愿意出高价买锅,卖方就赚不回成本,当然不可能降价,只好关门不卖锅给你们,这些小问题,我们皇上哪里知道。

这场谈判的结果是朱祁镇没多久就被释放回国,而瓦剌人最后也没争取到便宜的铁锅。瓦剌人比较文明,以正常买卖手段获得铁锅,而其他野蛮的民族就不这样做了,当时明朝边境时不时就要遭受一番烧杀洗劫,都是因为少数民族抢夺铁锅引起的。

卖锅给少数民族,皇帝担忧国家安全,不卖锅呢又让边境百姓遭受不幸,后来有人煞费苦心、排除万难终于研发出一种既能满足其烹饪需求,又不能铸造武器的“安全”铁锅。这种锅产自广东,生铁造的,不受炒炼,而且“毁则不可复为兵”,即不能回炉重造,从此这种广东铁锅大量出口,成为了MADE IN CHINA的招牌。

标签: 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被曹操穷追,当地的老百姓为什么非要跟着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说起刘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当时三国时期的一位霸主。当初在曹操准备南下荆州的时候,当时驻扎在新野的刘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惶恐。因为早年的时候,他去投靠过曹操,还在曹操的背后给他捅了几刀,若是此时曹操带兵南下拿下荆州的话,那恐

  • 曹丕真的喜欢玩欲擒故纵吗 为何曹丕会三次拒绝登基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丕,三国,历史解密

    汉献帝刘协算是我国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之一了,溥仪跟刘禅也同为末代皇帝,但也好歹正儿八经的当过皇帝。汉献帝一登基,就成了董卓的傀儡,好不容易赶走了董卓,又弄来了更老奸巨猾的曹操。汉献帝的一生都没有当过真正的皇帝,他没有享受过皇权,每日活的屈辱无比,虽然曾策动董承反曹,但却没有成功,导致自己处境更加难堪

  • 雍正从继位到去世,为何两大疑团缠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雍正从继位到去世,为何两大疑团缠身?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凌晨,雍正即皇帝突然在北京圆明园去世。原本皇帝死了也不是奇怪的事情,然而雍正的离世却充满了疑云。疑云在哪呢?正是其死的突然。根据《世宗实录》的编撰者张廷玉记载,雍正病亡之前没有任何的预兆,二十日只是偶尔违和,

  • 历史上真的想要谋杀董卓的人,其实并不是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荀攸,历史解密

    演义中虽有“谋刺董卓”的好戏,但正史当中并没有曹操谋杀董卓的记载,他真正刺杀过的大人物,是汉末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张让。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人想要谋杀董卓,而且此人最后还成了曹操的心腹大谋士,一生妙计极多。这个人,便是能力不亚于郭嘉和荀彧的奇才荀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荀攸字公达,出身于世家

  • 明朝末期四位将军,誓死保家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要说到在我国史上那个王朝最刚,很多人会想到汉朝还有唐朝,但要细分下来,说道哪个王朝的臣子最有骨气,最有气节,最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感,就必属大明王朝。明朝自朱元璋建国以来,朱棣天子守国门,而后群臣捍卫报家乡。虽然此朝代的奸臣宦官最多,也最让让咬牙切齿,但具有正义感的英雄大臣也不在少数。特别是明朝末期时,

  • 李成栋屠戮十万同胞,死后为什么还被永历帝追封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成栋,明朝,历史解密

    在明末清初的大变局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舍生忘死、百折不回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迹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值得后世永远称颂。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卖主求荣、臭名昭著的汉奸,他们的行为令世人唾弃。这些大汉奸为了博取功名富贵,不仅甘当清廷的鹰犬、奴才,有些人甚至还对抗清军民大开杀戒,手上沾满同胞的鲜血。其中,

  • 刘裕的却月阵是怎样的?两千步兵大破3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裕,南朝,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古代史,由南方大规模北伐,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半:一个是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另外半个就是建立刘宋政权的刘裕。“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面对北方政权的重骑兵,开创了由步兵、水师组合的却月阵,并以此实现了2000步兵,对30000北魏精锐骑兵的绝地反杀,演绎了全新的步兵克制骑兵的战争法则。那么刘

  • 明代书法家沈度,被朱棣誉为:我朝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沈度,明朝,历史解密

    王羲之、明成祖朱棣、馆阁体、沈度,这几个关键词中流量最小的可能就属沈度了,也不为一般人所知。但恰恰是他,被朱棣成为“我朝羲之”,而他的一手小楷也被后世认为是“馆阁体”的祖师爷。真不知是沈度成就了“馆阁体”,还是“馆阁体”成就了沈度。沈度是谁?沈度(1357-1434)一生仕途也算坎坷,朱元璋在位期间

  • 一根被遗忘的脊梁!历史上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墨家,历史解密

    曾经有一群人,他们信奉的学说足以与儒家相抗衡,搞得儒家传承人孟子相当紧张,对他们的学说进行了无情的攻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一流派几乎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连学识渊博的司马迁对还原那段历史也表示无能为力,仅仅用了24个字为它的创始人留下难得的记录。这群人属于墨家,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团体。创始人

  • 在古代六部指的是什么?职责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省六部制,唐朝,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随着“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六部”开始成为朝廷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朝廷运转的最重要执行部门。那么“六部”都有多少官员呢?唐朝的“六部二十四司”虽然唐朝后“三省六部制”的整体框架得以保留,但各部官员却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