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中,文武双全的十三爷胤祥为何不夺嫡?胤禛会真心辅佐吗

雍正王朝中,文武双全的十三爷胤祥为何不夺嫡?胤禛会真心辅佐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69 更新时间:2024/2/8 14:54:12

比如说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就是为了支持八阿哥胤禩的,而十三阿哥胤祥则是支持四阿哥胤禛的。十四阿哥胤禵最初支持的是八阿哥胤禩,后来自己想着独当一面了。

这一票人里面,十三阿哥胤祥,相对来说是比较单纯善良的一个。小说里给他的设定,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不光知书达理,而且能文能武,这样的人不夺嫡,实在是太可惜了。

从历史角度来说,文武双全的,其实是三阿哥胤祉。这位老兄可不是小说里光知道编书的书生,他是康熙皇帝的诸位儿子中,为数不多文武双全的人杰。胤祥去世的时候,因为胤祉没有表现得比较悲伤,所以被雍正一撸到底,囚禁在了景山永安亭,一直到死。

那么胤祥既然如此优秀,为什么没有夺嫡呢?他一心辅佐四阿哥胤禛,跟他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如果十三阿哥胤祥夺嫡成功,四阿哥胤禛会一心辅佐他吗?

胤禛的城府太深,不是胤祥能斗得过的。

如果康熙看中了胤祥的仁义孝顺,将皇位传给了胤祥。那么胤祥大概率能够成为唐高宗那样的皇帝,不可能再有更大的成就了,因为这个人的心眼太实在。

那么夺嫡失败的胤禛呢?他根本不可能真心实意辅佐胤祥,这是可以肯定的。别看夺嫡之前两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这世上的事情,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一个变字。

再好的关系,如果触碰到了利益的关键点,那么也会分崩离析。胤祥本不打算做皇帝,而胤禛一心想着做皇帝,这两个人都是知根知底的。

如果胤祥做了皇帝,那么胤禛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造反。因为胤祥早晚会忌惮胤禛,而胤禛也知道,自己早晚会被怀疑。胤祥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对胤禛发难,毕竟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可是胤禛却不一样,他的城府足够深,做事相当干练,他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向胤祥发起进攻。胤禛这么做无可厚非,这不仅是为了皇位,也是为了自保。毕竟胤祥知道胤禛想做皇帝,换别人早就把胤禛大卸八块了。当年汉宣帝刘询那么一个仁义之君,在处理汉废帝刘贺的时候,依旧小心翼翼,没事儿就叫人盯着刘贺,防止刘贺有动静,这就是帝王之道,谁都担心自己的皇位被人家给抢了。

李世民李建成这两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在皇位面前,依旧能够做到手足相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胤祥和胤禛换个位置,那么他们的兄弟情义也就算走到头了。

胤祥对胤禛是真的掏心窝子了。

胤祥是个善良的人,是个相对单纯的人。他为了兄弟情义,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十年的光阴,而且他丝毫不怨恨任何人。

早在他们知道太子胤礽不是明主以后,胤祥就已经向胤禛提出请求,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出来夺嫡?其实这正是胤禛想要做的事情,辅佐太子是假,找个避风港是真的。

此后但凡是带有危机性的事情,胤禛都让胤祥出头,因为胤祥出头出了事,至少能够保全胤禛。只要胤禛能够成为皇帝,那胤祥什么事儿都不会有。

这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让你平白无故去背锅,你愿意吗?当然不会愿意,可是胤祥偏偏就是愿意这么干。

原本胤祥就没有帮助太子谋反,康熙也当然知道这一点,可是康熙还是把胤祥给囚禁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康熙要保住胤祥。

胤祥这孩子实在是太单纯了,再跟这帮人这么搅合下去,早晚是政治的牺牲品。既然康熙早就是操盘手了,那么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囚禁胤祥则是为了保护胤祥。等到胤禛上台以后,胤祥自然就没事了。

在夺嫡的当天晚上,胤祥被胤禛派人放了出来,在胤祥的努力下,他们这一派很快掌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马,这是雍正夺嫡的关键。

因为隆科多是个墙头草,不管传位诏书上写了是谁,都是他说了算。他当然要支持实力强大的,在听说胤祥夺取了兵权以后,隆科多立刻前来宣召了。

胤祥临死前,都在为胤禛做努力。

胤禛如愿登基称帝以后,也给了胤祥丰厚的回报,将他封为铁帽子王,世代可以世袭下去。这可是天大的赏赐了,毕竟之前的铁帽子王都是开国功臣,像胤祥这样的是独一份。

为此胤祥就更加努力了,为胤禛的事业不遗余力。当胤禩带着一帮关外的王爷们前来搞什么八王议政的时候,眼看着就要把朝局给搅乱了。

雍正这个时候一个劲儿地在擦汗,他心里也捏着一股劲儿,多亏了胤祥在关键时刻,解除了隆科多的兵权,这才让事情化险为夷。

这个时候的胤祥已经是瘫坐在轿子上的人了,可是他还是想着为雍正办事。他对雍正的感情,真的是比山高比海深了。

也正因为如此,雍正在剪除那些夺嫡功臣的时候,逼走了邬思道,杀掉了年羹,幽禁了隆科多,毒死了府中那些知情人等,唯独放过了胤祥。或许在帝王之道以外,雍正还存有一点点兄弟情义吧。

总结:胤祥的性格,不适合做一把手。

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一把手的。胤祥的性格就是个辅佐人,不适合被人辅佐。尤其是跟胤祥比起来,胤禛实在是一只老狐狸了。

胤祥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纵然他也是皇子,可他只能辅佐胤禛,不能自己去抢夺皇位。十四阿哥胤禵跟他就不一样,他原先也是觉得自己不能做一把手,所以一直在辅佐八阿哥胤禩。

可是后来他发现自己有做一把手的潜质,于是他也参与到了夺嫡的行列之中。胤禵和胤禛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还搞得不可开交,更别说胤禛和胤祥了。如果胤祥也参与夺嫡,那么对不起,胤禛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参考资料:《雍正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的儿子们上课逃学,乾隆大怒,听到儿子的说辞后,老师被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对儿子的教育,乾隆皇帝的启蒙老师,乾隆皇帝如何对待孩子

    老师朱轼对此有点意见,问:“你为什么不留下来预习明天的功课呢?”弘历不以为然,次日,朱轼又劝道:“另外两位阿哥还没念完功课,你不如陪在一旁多读点书。”弘历觉得有理,开始主动留堂,学业大有进步。弘历偶尔也会叛逆,不服管教时就向雍正告状,雍正对朱轼说:“无论你教或不教,他都是皇子,何必对他如此严苛?”朱

  • 左宗棠究竟立下何等丰功伟绩?连梁启超都直言:没他,中国将缩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左宗棠丰功伟绩,左宗棠的功绩有多高,左宗棠贡献和评价

    清代著名书法家潘祖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而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更是直言道,如果中国没有他的存在,国土面积将会大大缩水。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了,他到底是立下了何等的丰功伟绩,才担的上如此高的赞誉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左宗棠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乡野家庭。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当时的他渴望通过

  • 清朝的灭亡,是不是出现了昏君,是不是“气数已尽”的缘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没一个昏君为何被骂,清朝灭亡后还有昏君吗,清朝是否出现昏君

    比如,它为那些造反者们解决了问题。那些造反者们得以理直气壮地造反,他们不会觉得这是一件谋逆的事情。因为之前的那个王朝“气数已尽”了,江山要换主人了,而且,自己正好就是这个大好河山的新主人。因此,造反者们的腰杆会挺得非常直,脑袋也高高地昂起来。然后,然后,他们就利用这个作为宣传口号,理直气壮地号召天下

  • 她是梁启超无名无分的妻子,养育了6名国家栋梁,晚年却死在草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启超一生有几个妻子,梁启超最后一任妻子,梁启超的婚姻状况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也是束缚着古代女性,对于女子来说,若能嫁个好人家,便是一生幸运,不过王桂荃为梁启超生育了6个孩子,一生却无名无分。王桂荃本名王来喜,四川人,父母给她这个名字是为了讨一些喜头,但这个名字并没有改变她悲苦的命

  • 清朝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英国向清朝支付了多少租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时香港被英国租借了吗,清朝哪一年把香港租给英国的,香港租给英国多少年

    从18世纪到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着“日不落帝国”称号。英国人看中的东西,是一定要抢到手的。于是,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经过两年战争,1842年8月29日,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与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通过这项条

  • 作为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是怎么剿灭反抗它的农民起义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平 天国运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农民大起义,农民陈胜吴广是怎么起义的

    包立身起事后,屡屡杀戮太平军之人,忠王李秀成之子、乡官潘某、乡官姚某均命丧其手。他还指令乡勇捣毁太平军所设乡官局,公然对抗太平天国。太平军曾试图招降包立身,但前来包村的说客均被斩首示众。于是,太平军对包村展开了数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均被包立身联合其他义军击败。同治元年五月,侍王李世贤、戴王黄呈忠、梯

  • 二婚的容妃28岁才入宫,就受到了乾隆的恩宠,多亏了宫中的荔枝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对容妃有多宠,乾隆皇帝对容妃的评价,乾隆容妃简介

    李建群老师饰演的容妃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她又为什么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以至乾隆打破朝廷法制让她跟着一起南巡呢?乾隆皇帝的后宫众多,虽然不及李隆基的三千佳丽的后宫规模,但是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却也是排得上前三名的。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妃子中,有一个与众不同,她来自吐蕃维吾尔族地区,她就是容妃。

  • 大清备受争议商人,死后葬礼由李鸿章主持,1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鸿章葬礼,李鸿章下葬在哪里,历史上李鸿章的下葬

    1832年唐廷枢出身在广东省珠海市,在他少年时曾在香港的马礼逊教会学堂受过6年的教育,因此他自幼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还编译出中国第一部汉英词典,当时会英语的中国人少之又少,唐廷枢一口流利的英语这让外国人十分震惊,因此他得到了当时英国当局的肯定,被聘用为翻译。1858年26岁的唐廷枢转行商业,他不仅在

  • 民国京城做生意千奇百怪,卖掸子为何不吆喝,因为藏着这样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旧布料做掸子的方法,民国市井百姓百态,民国时期的摆摊生意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如今社会,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很多人也都把生意都搬到了“网上”,虽然这让购物变得方便快捷,但是却总感觉少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尤其是听不见了以前的那种吆喝声。在民国时期的老北京城里,一

  •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给了康熙一个“大炮仗”,为何自己却跑到一边听响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什么是“风闻言事”?古代的监察官员可以依据传闻来进谏和弹劾官员,泛指根据传闻检举官员。最有名的风闻言事莫过于唐朝武则天时代周兴与来俊臣的事儿,武则天利用他们严酷的手法,打压异党,可以依据传闻治罪,一时间人人自危,不敢妄动。李光地为什么要建议康熙帝开启“风闻言事”?时值明珠索额图朋党已经严重不堪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