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有一人流下了眼泪!

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有一人流下了眼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09 更新时间:2024/1/19 23:20:54

三人你来我往平分了中国的天下,成就历史上著名的“三国鼎立”之势。他们手底下的能人武将更是众多,在他们身上也展现出了什么叫君臣忠义。

刘备的仁德也是他人愿意追随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至于他死后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其中还有一个曹魏的大臣,他叫黄权。因曾经追随过刘备而深感他的仁义美名。

力荐刘璋

黄权是巴西郡阆中县人,曾在益州刘璋麾下任职,后又归顺于刘备,最后投降于曹魏。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虽然多次易主,但他却是个有仁有义之士。

黄权年轻时候曾为巴西郡的守官,当时巴西郡隶属于益州,当地最高长官为刘璋。益州在三国时期是最大的州,囊括了今四川省、重庆全境和陕西南部以及云南北部等地。

赤壁之战后,刘备屯兵在荆州休养生息,虽然他兵力弱小,但却不曾放弃扩张领土的想法。公元211年,刘璋身边的官员张松谏言说要邀请刘备入益州共同讨伐张鲁

张鲁是镇守在汉中一带的军阀,他与刘璋之间的仇怨已久。刘璋生性多疑,而张鲁却个性骄纵,一直不肯听从刘璋的号令。为了给张鲁教训,刘璋命人斩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两人从此结仇。

随后刘璋命人攻打张鲁,没想到战败。此时又恰逢益州内乱,旁边的曹操又蠢蠢欲动,三面受敌的刘璋一时间毫无头绪。最后张松才建议联合刘备一起去攻打张鲁,这样胜算就大很多。

此时黄权已经被刘璋招为主簿,即负责掌管文书的官吏。对于张松的意见,他一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刘备兵力强盛可以与刘璋抗衡,如果轻易将他迎接进益州,恐怕有朝一日会取刘璋而代之。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刘璋,但刘璋并没有听。他说刘备以仁爱著称,断然不会干出那种事情。随后他便派人去请刘备入蜀,然后把黄权外放到广汉任县令。

但事实证明黄权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就在刘备入蜀不到一年之后,他与刘璋就反目成仇了。随后刘备派兵攻打益州,他与法正里应外合,直取成都。随后刘璋为了全城百姓开城门投降。

刘璋投降后,被刘备封为振威将军迁居到荆州。黄权在刘备兴兵来犯之时一直关闭着城门坚守阵地,其他郡县已经纷纷投降,但他直到刘璋投降之后才开城门归顺刘备。

刘备也从黄权此举看出他为人忠义的一面,因此入住益州牧之后就将黄权提拔为偏将军。

辅佐刘备

就在刘备刚刚拿下蜀地的时候,旁边的曹操开始坐不住了,也开始盘算着关中地区。因此张鲁成为了曹操拿来开刀的第一人。

而曹魏大军奔赴关中的消息不胫而走,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对于刚刚换了新主人的蜀地人民来说,这无疑又要进入一场恶战之中。

本来这事刘备可以先静观其变的,可这张鲁还真是不经打,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给打败了。张鲁败逃到巴中地区,汉中岌岌可危。

黄权此时向刘备进言说:“如果我们失去汉中的话,就等于割掉了蜀地的大腿和臂膀,对巴蜀是个莫大的威胁”。刘备听从了黄权的话,随即任命黄权为护军,调兵前往巴中地区。

与此同时张鲁已经投降了曹操,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随即击败了西南倭人首领杜濩,发动了“汉中之战”。但后来曹操因为后方发生叛乱,不得不回去平叛,将夏侯渊留下镇守汉中。

这一仗一打就是两年,双方战力不分胜负。公元219年,定军山一战中刘备大将黄忠斩杀了曹魏的夏侯渊、赵颙之后,曹军中开始军心不稳,曹营损失惨重。

后来随着曹方将领王平投降刘备,汉中也正式纳入蜀汉之地。拿下汉中使得刘备的领土得以扩张,他随后自封为“汉中王”,并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即刘备的幕僚。

投降曹操

刘备称帝后不久准备走水路发兵攻打孙权,黄权说:“东吴人勇猛善战,水路易进难退,不如先带领小部队前去探探虚实”。

刘备应允,命黄权为镇北大将军率领江北防范曹魏的攻击,自己则前往江南的前线。

至此消停了多年的蜀汉和东吴正式开战,孙权派出吴国大都督陆逊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突破蜀汉的包围,刘备见势撤退。此时的黄权想要前往蜀地去支援刘备,但奈何道路已经被东吴给截断。

他过不去,同时曹魏大军又在眼前虎视眈眈,腹背受敌的黄权当即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即投降曹魏。蜀汉人知道黄权叛逃之后,将他在蜀地的家人都抓了起来,并上奏刘备要处死他的家人。

然而刘备却说:“黄权没有对不起我,是我对不起他”,于是命人将黄权的家人都释放了。本来黄权已经做好家人被处死的准备,没想到消息传来,知道刘备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让他心生内疚。

魏文帝曹丕也曾问他:“为何要顶着叛徒的罪名前来投降呢?”黄权说:“刘备有恩于我,我不能向东吴投降,但现在又回不去蜀地,只能投降于曹魏了。”曹丕很欣赏他的坦诚,于是任命他为镇南将军。

此时吃了败仗的刘备退居到白帝城之后就一病不起,临终之前将军国大事托付给了诸葛亮等人,让他们辅佐刘禅管理国家。

不久后,刘备病逝,整个蜀汉大为震动,但整个曹魏都在欢呼,唯独黄权留下了眼泪。

虽然他投降了曹魏,但心中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却未减分毫,不仅是因为在蜀地时刘备对他的重用,更是他叛逃之后刘备对他家人的优待,刘备的仁义之风让他铭记一生。

黄权与刘备、诸葛亮都是推心置腹之人,刘备死后,黄权被封为益州刺史进驻河南,并得到了司马懿的重用。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多次信件中还提及到黄权,说他是个心情耿直的人,经常赞美你。

虽然他们已经各为其主,但心中那份情义却一直没有改变。而黄权滞留在蜀地的儿子黄崇也一度得到重用,官拜尚书郎。这也许是三人最好的结局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增添灶台大摆酒席,为何司马懿却死活不肯领情赴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气死诸葛亮视频,司马懿女装吸引诸葛亮,诸葛亮跟司马懿斗阵超长视频

    两军一阵较量,魏军虽然人多,却不敌蜀军精锐强健,更兼阵法森严,不久便被蜀军击退而逃。可魏军统帅曹真百般不甘,不听司马懿劝告,苦苦与诸葛亮缠斗,屡战屡败,损兵折将,颜面尽丧,不想一病不起,不久又得到诸葛亮亲笔书信一封,展开一看尽是羞辱之词,曹真悲恨交加,病情更重,居然就这样被诸葛亮一纸文书给活活气死了

  • 诸葛亮在世时,曹叡、司马懿为何每逢“处暑”时节就心惊肉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这与蜀汉丞相诸葛亮连年伐魏颇有渊源,《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北伐,实际总计有五次,五次出兵也并非像《三国演义》中讲的那样“六出祁山”,他每次出兵也是多方位,多路线的。善于用兵的诸葛亮每次出征,都让强大蜀国数倍的魏国上下惊慌失措,鸡犬不宁。也就难怪魏明帝在位时会有如此焦躁不安的情绪。然而魏国“畏蜀”

  • 为何很多人怀疑王莽是穿越者?看他夫人平时穿的啥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是历史上的穿越者吗,王莽穿越史,正史怎么评价王莽

    而他被怀疑是穿越者的原因是在考古学家开采他的坟墓时,从他皇后的陪葬物中发现了和近代百褶裙一样的裙子,这令考古学家十分震惊,便开始研究他究竟是否是穿越者,他就是新朝的皇帝—王莽。出生显贵,平步青云王莽出生在公元25年河北省大名县,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而贵为皇亲国戚的

  • 轻看霍去病,力战“小霸王”,匡扶六代天子,功盖三朝帝王的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代帝王对霍去病评价,史书上对霍去病的评价,千古名将霍去病武力值

    对于真人史实而言,这实在太过荒诞离奇!今天小编且不说万世崇仰的诸葛丞相,生平究竟如何,却要讲一个和诸葛丞相本无牵扯,反被《演义》强行“加戏”,并篡改人物结局的三国牛人。这位牛人其实就是大家从《三国演义》中都熟悉的王朗王司徒,一提“王朗”先生的名号,恐怕大伙也都会想到“诸葛亮到底有没有骂死王司徒”这一

  • 汉朝困于地产“泡沫”太大,晋朝亡于“移民”政策太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朝,汉代的房子现在还有吗,汉朝灭亡被晋朝取代

    到文景时期,同姓诸侯又盘踞坐大,大大削弱了中央王权,眼看就要走上东周列国的纷乱老路,景帝、武帝强行削藩,将天下土地统归国有,进一步巩固了华夏民族的凝聚力。然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消除北方宿敌匈奴的威胁,武帝以武立国,以武论功,使得大片土地成为官僚和豪强的采邑。宣帝之后,中央王权对地方控制力减弱,人

  • 除了王莽还有哪些穿越者?专家出土明朝石碑,上写:扯淡再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莽在历史上留下的未解之谜,穿越者王莽,考古解密真实明朝历史

    但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存在许多未解之谜,这些谜团违背了自然规律,我们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根本就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比如说在许多野史中,我们能见到许多“穿越者”的身影,这些“穿越者”行为举止与现代人无异,让人不禁质疑,难道他们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吗?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穿越者”的人就是王莽,提起这个人,大

  • 做过曹操替身之人,为何连曹操本人都非常忌惮,最终不得不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让谁当自己的替身,曹操最后被谁赐死的,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地位

    从客观实际来看,曹操统一了北方,消灭了中原所有的军阀割据,打击了东汉朝廷腐朽的官僚集团,又以屯田恢复了各地的农耕和生产,解救了无数生存在饥荒之中的百姓,别外他又向北和向西征讨了周边凶悍的游牧民族,使华夏大地很长一段时期免遭外族侵扰与蹂躏。曹操还以自己的文才笔锋,兴起了华夏民族在古典文化上的升华,所以

  • 诸葛亮北伐,却偷偷留下一万精兵防备一仇敌,蜀汉灭亡都不许回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建树,诸葛亮北伐时有多少人马,诸葛亮真实北伐历史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作为皇室后代也想要匡扶汉室。而此时曹操势力正盛,且抱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因此曹魏便成为东吴和刘备最大的敌人。孙刘联盟,共克曹军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时曹操已经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奉命去

  •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11位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去多少名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损失的大将,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斩杀了哪些名将

    刘备与诸葛亮就是伯乐遇知音的情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让他成为了刘备的智囊团。这也是为何刘备不顾身份地位,还愿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诸葛亮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因此一心想要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到了“国可自取”的地步。为此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发誓一定要将他未了的心愿扛到肩上。

  • 曹操一生自诩“敢负天下人”,为何偏偏对此人相爱相杀不敢相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为什么负了天下人,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也不负我典故,曹操负了天下人唯独不负蔡文姬

    然而曹操一生当中确实也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下,做过许多不被世人理解,又异于常人的大小事,因此在当时和后世都为其树敌无数,不得不说这在历史上也真是一个罕有的奇观。难道曹操真像他自己所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吗?观其一生,难道他真是一个凶残无情之人吗?或许当我们看到吕伯奢、许攸、刘馥、荀彧、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