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围攻北京,除袁崇焕外,为何还有位年过半百的女将赶回来

皇太极围攻北京,除袁崇焕外,为何还有位年过半百的女将赶回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84 更新时间:2024/1/8 17:46:12

(秦良玉剧照)

她就是秦良玉。

出生于巴蜀大地的秦良玉,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明末女将军。她一生戎马倥偬,在平定土司叛乱,抗清勤王中功勋卓著,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立下赫赫战功,堪称巾帼英雄。

大文豪郭沫若曾赋诗一首咏赞这位奇女子:“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同名忌杀当时左,只解屠民意气高。”

那么,秦良玉究竟有哪些传奇之事,让后人对她如此推崇?

一、书香之家,能文能武,崭露头角。

1574年,秦良玉出生于四川忠州,其父秦葵,是一位有着浓厚儒家思想的岁贡生。他自幼熟读兵书,能文能武,尤其精通阵法。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秦良玉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对排兵布阵,沙场指挥兴趣浓厚。同时,她饱读诗书,“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及至秦良玉长大成人后,她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自愿嫁到偏远蛮荒的地区石砫,和宣抚使马千乘成婚。

马千乘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也算“系出名门”。他为人正直,颇有将门之风,善骑射,有谋略,是一位忠勇豪杰。夫妻俩婚后相敬如宾,互相扶持。

身为宣抚使的马千乘旦夕不敢忘却自己的责任。他对妻子说:“今四海多故,石砫界楚、黔之交,不可亡备。”秦良玉十分赞同,夫妻俩便在乡里招募了一批勇士,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将这支部队打造成了一支血性之师,“行军发令, 戎伍肃然”。

这支队伍的武器最为奇特,皆手持一柄长矛,矛端有钩,矛尾有环,遇上险峻之路不易攀越时,士卒们就把矛端和矛尾相连,借此攀缘而上,捷如猿猴,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因其矛杆为白木制成,而且没有任何的装饰,因此称其为“白杆军”。

杨应龙剧照)

二、亲率部众,平乱土司,立下奇功。

这支“白杆军”在第一次平定土司之乱中便大显神威,立下奇功。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宣尉使杨应龙突然发动叛乱,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重庆、泸州等地,直至围困成都。巴蜀大地岌岌可危,明廷派出李化龙任督军,兵分八路讨伐杨应龙。马千乘率3000人马,担任南路先行军。秦良玉则亲率“白杆军”500人,自筹粮草,与副将周国柱在邓坎阻击叛军。

战斗中,秦良玉一马当先,率领手下奋勇杀敌,打得叛军节节败退,配合戡乱大军取得平乱战役的首胜。李化龙听闻秦良玉事迹后,异常感动,特地打造银牌一面,上书“女中丈夫”四字,对她的义举予以旌表。

万历二十八年春节,平叛大军齐聚一堂,欢庆新春佳节和平叛首胜。将士们推杯换盏,欢歌宴饮,马千乘也应邀前往,喝得酩酊大醉。唯独秦良玉高度警觉,反而吩咐手下的“白杆军”严加防备杨应龙部偷袭。果然,叛军在打听到明军放松警惕后,兵分数路前来劫营,宴席上的明军将士仓皇逃窜,唯有秦良玉率“白杆军”3000余人奋勇反击,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

其后,秦良玉乘胜追击,连克叛军数个山寨,直抵桑木关下。桑木关山高林密,沟深崖悬,“白杆军”发挥了武器的优势,一举拿下桑木关,为大军其后的征剿扫清了障碍。

几个月后,明廷重新集结部队,攻入叛军老巢海龙囤。杨应龙见大势已去,不愿被官兵活捉,自缢谢罪。其手下士卒或被擒、或逃走、或被杀,播州平叛大获全胜。

在庆功会上,天帝御赐“忠义可嘉”匾额一方,以表彰秦良玉的平叛之功。秦良玉和白杆兵也凭此一役,威名远扬。

(崇祯皇帝剧照)

三、不计前嫌,抵御后金,千里勤王。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遭人诬告,惨死狱中,年仅41岁。但秦良玉选择摈弃个人恩怨,按照“子幼则妻袭”的惯例,代领石砫宣抚使之职,继续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

就在秦良玉接任土司之印时,后金军也向苟延残喘的大明朝展开了进攻。在努尔哈赤的强大攻势下,明军溃不成军,先后遭遇几次大败。朝廷只得征调全国兵马,全力投入到对后金军的战斗中,秦良玉的“白杆军”也先后三次远赴辽东,抵御后金的入侵。

天启元年,秦良玉遣长兄秦邦屏、弟秦民屏统率3000“白杆兵”奔赴辽东战场,以解沈阳之围。当秦邦屏等人赶到浑河时,沈阳已失守。兄弟二人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带着“白杆军”渡河决战,最后几乎全军覆没,“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

秦良玉闻听噩耗后,一边派人到前线抚恤生还士兵,一边亲率三千“白杆兵”赶赴前线,奉命扼守榆关。榆关也就是山海关,是清兵南下的必经要道,可见朝廷对秦良玉的倚重。秦良玉果然不负重托,在榆关打退清兵数次进攻,其子虽目中流矢,却依然顽强作战,终让清军不能逾越榆关半步。

崇祯三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明朝面临着亡国之,崇祯帝急诏天下兵马勤王。远在千里之外的秦良玉得知京师岌岌可危,虽已年过半百,却依然慷慨誓师,亲率“白杆兵”昼夜兼程赶赴北京,千里勤王。

秦良玉到京后,在孙承宗的统一指挥下,先后收复滦州四城,逼迫皇太极撤兵北归。崇祯亲自接见了秦良玉,不但对其大肆封赏,还作诗四首,以表其功。

四、抗拒义军,反清守节,美名千古。

秦良玉晚年期间,先后同罗汝才、张献忠进行过数场恶战,互有输赢。但由于明朝气数已尽,仅凭秦良玉一己之力,以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她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张献忠占领四川,但张献忠到死也都没能攻下石砫。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崇祯帝自缢身亡。秦良玉听闻消息后,披麻戴孝恸哭数日,并从此以明朝遗臣自居,拒绝与清廷合作。即便在她弥留之际,也不忘告诫后人,不得归顺清朝。

顺治五年,75岁的秦良玉病死在石砫,一代忠君爱国的巾帼英雄,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参考资料:《明史》《秦良玉轶事》)

更多文章

  •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伯温全集完整版,刘伯温是阳江哪里人,朱元璋刘伯温的地位

    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于异姓功臣并不信任,为了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固,他在位期间,曾多次分封诸子为藩王,以成为互助之势,以此维持大明王朝不倒。但后来藩王们各拥重兵,坐镇一方,还不断觊觎帝位。朱元璋的孙子的朱允炆即位之后,对于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于是,便与重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刚开始,削藩政策比较成功

  • 本来李成梁待努尔哈赤像养子一样,为何努尔哈赤要攻击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努尔哈赤对李成梁评价,李成梁帮了努尔哈赤多少,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什么关系

    《东夷考略》记载:“奴儿哈赤方幼,李成梁直雏视之。”《建夷授官始末》记载:“时奴儿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出入京师,每挟奴儿哈赤与俱。”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努尔哈赤和李成梁的关系非常好,好到李成梁待努尔哈赤如“养子”一般。(努尔哈赤剧照)那么,李成梁为何要待努

  • 李煜亡国后本不至死,只因和旧臣徐铉的一番话,让赵光义陡起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煜是被谁赐死的,赵光义和李煜关系好吗,赵匡胤赵光义李煜

    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曹彬攻克了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灭亡,李煜随之被俘,与皇后小周后一同被押送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赵匡胤作为一个仁慈之君,给李煜封了一个略带羞辱的封号——违命侯,然后就让李煜住在了汴京城内一个华美的庭院,而且赵匡胤知道李煜喜酒,给他的饮食

  • 朱棣谋反后,朱允炆到底去哪里了?朱棣找了他一生都没有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夺位后朱允炆的下场,朱棣和朱允炆的关系怎样,历史上的朱允炆与朱棣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建文帝在当时的一场大火中丧命,而朱棣还为建文帝举办了丧礼,为他举办丧礼的第一个原因是建文帝是朱棣的侄子,第二个原因是要告知天下人,建文帝已经去世,让那些想要打着建文帝旗号造反的人趁早死心。虽然朱棣亲自为建文帝举办了丧礼,但是在他的心中深深的知道建文帝很可能还活着,因为他并没有找到建

  • 大宋本来可以立威于边疆,因此人此役此举,让大宋一直怂到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正的大宋有多厉害,大宋最后被谁灭了,大宋如何一步步灭亡

    赵光义的哥哥赵匡胤建立大宋,一心想实现统一大业,先后灭了南平、楚、后蜀、南汉、南唐等国。赵匡胤有一个非常深谋远虑的目标,他专门设立了封桩库,用以储蓄钱财布匹,把每年财政结余全部存起来,等积累够50万,然后和契丹谈判,用这些钱物赎回燕云十六州。如果契丹不从,就用这些钱财做军费,讨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 明明张顺水性最好,宋江为什么选李俊做水军大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顺个人简历,张顺和李俊,张顺和宋江谁最亲近

    众所周知,梁山好汉们所在的大本营,是一个非常有地理优势的地方。梁山泊四面环水,中心才是陆地,类似于洲,好汉们吃喝玩乐、练兵、屯兵等都是在水中陆地上。不过,陆地上有山,山下才是忠义堂、断金亭、旱寨、关卡等等。因为占据水泊地利,所以水军在梁山显得尤为重要。在梁山108将中,水性好的人至少有8位,分别是李

  • 本是佛门高僧,却熟谙阴阳术,助朱棣成就千秋伟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生平记录,朱棣传奇霸气的一生,朱棣最大的成就

    所以说,藩王造反,即便一时打了胜仗,也难保住能稳坐皇位,毕竟造反坐上皇位的新帝王,不是老皇帝亲口指派的,会遭到各路勤王大军的轮番围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藩王造反做皇帝,难上加难。但明朝的燕王朱棣,却创造了这份传奇。他不仅夺得了皇位,还一直稳坐到去世,并将皇位传给子孙后代,他统治期间的明朝,经济繁荣,

  • 明朝,一个最想让其延续的朝代,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到底是怎样的朝代,明朝是最不堪的一个朝代吗,明朝是好的朝代还是坏的朝代

    在建国初期,由于国家刚刚建立,人民的负担很重,朱元璋实行了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国策,使国家休养生息,国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那时的明朝在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是顶尖强国了,在朱棣时代,郑和的七下西洋,使更多的国家了解到了中国,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格局初步形成。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国家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

  • 锦衣卫的作用和能力,在古代可以拔为头筹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锦衣卫的作用,古代的帅气锦衣卫,锦衣卫对皇帝统治有什么作用

    但是到了后期,东厂没落,锦衣卫一家独大,再加上人员扩充,有了量没有了质,锦衣卫的作用就慢慢下降了。在明朝覆灭的时候,当时的锦衣卫总指挥使甚至没有进行任何的反抗,就直接投降了。而且还依靠自己投降卖国得以加官进爵,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使命。锦衣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的,刚刚成立的时候锦衣卫并不是一个非常庞大

  • 郑和从西洋带回侍女进献给朱棣,朱棣为什么会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死后郑和的反应,郑和和朱棣的真实故事,朱棣对郑和的态度

    第一,这些美人朱棣欣赏不来。郑和刚开始前几次下西洋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到达西洋,只是到了半路而已,大概是在印度尼西亚附近。所以,那个时候带回来的美人虽然是当地的美人,但是却带有浓浓的异族风情。所以的异族却是朱棣吃不消的,因为这些美人是黑种人。我们国人的审美一直都是停留在肤白貌美,对于这些黑种人,朱棣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