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国伐齐时,乐毅打下齐国72座城池,为何5年也打不下莒城和即墨

五国伐齐时,乐毅打下齐国72座城池,为何5年也打不下莒城和即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197 更新时间:2024/2/8 20:07:58

这场战争,乐毅领导五国联军,一口气打下了齐国72座城池。吓得齐闵王立刻从临淄城出逃,先后辗转到了卫国、邹国和鲁国。

由于齐闵王本人过于傲慢,导致这几个小国家一个都不愿意接纳他。最终无奈之下,他只好逃亡到了齐国仅剩的两个城池之一的莒城。

结果在莒城,齐闵王被楚国大将淖齿所杀。盘踞在莒城的齐国贵族们,将齐闵王的儿子齐襄王扶植为王。此后5年时间,齐国长期占有莒城和即墨这两座城池,而田单更是在即墨练兵,在5年后赶跑了燕国大军。

那么问题来了,乐毅一口气拿下了齐国72城,甚至连临淄城都是旦夕之间就攻破了。为啥莒城和即墨却能坚守5年之久呢?

[var1]

一、燕惠王和乐毅之间的矛盾爆发。

乐毅带走的是燕国的精锐,如果燕昭王还活着,那么他自然对乐毅十分放心。可惜在乐毅功成名就,即将灭亡齐国的时候,燕昭王去世了!

燕昭王的儿子燕惠王,本身就跟乐毅有些不对付。等到他上台以后,就非常担心一件事,那就是乐毅会利用手里的兵权,在齐国自己称王。

这件事完全是可以实施的,而且燕惠王当时也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毕竟乐毅是老爹燕昭王的亲信,不是他燕惠王的亲信。

田单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立刻开始四处造谣,表示齐国就剩下了两座城池,乐毅之所以迟迟不肯攻下,就是为了拖延时日,好长期手握兵权,方便自己将来在齐国称王。

这个过程中,乐毅和燕惠王之间肯定是闹了不少小矛盾。因此乐毅的军队没有进攻莒城和即墨的心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直到后来燕惠王索性将乐毅给换了,替换成了名不经传的骑劫。结果好了,乐毅担心自己被燕惠王谋害,所以索性就逃跑到了赵国。

这么一来齐国的军心可就大乱了,不光乐毅的心腹们不干了,其他那些过去跟乐毅一直打胜仗的将领们,也觉得前途迷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打不下莒城和即墨,也就在所难免了。

[var1]

二、灭国之战,是诸侯们最反感的一件事。

战国七雄的格局奠定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灭国之战了。过去小国家被灭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些小国家也会选择大靠山。

因此战国七雄各自称霸的时期,还是有不少小国家存在的。他们依附于战国七雄当中的某一些,从而得以存活。

所以说你可以揍这些小国家,但是真正要灭掉这些国家,那战国七雄里的任何一方都不会答应。你比如说为啥会出现五国伐齐?

原因很简单,因为齐闵王这哥们仗着齐国强盛,所以非要把宋国给灭了。打败对方也就算了,非要把人家给灭了,这在战国七雄看来,是一种想要一家独大的行为。

[var1]

一家独大,这是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想看到的。秦国强大了,其他几个国家就联合起来收拾秦国。魏国强大了也被胖揍过好几顿。

因此这个时候燕国在乐毅的带领下,居然有灭亡齐国的意思,你觉得其他几个诸侯国会答应吗?

他们完全没想到,齐国会败退得如此之快。估摸着本打算在打到临淄城的时候,去找齐闵王谈判的,结果乐毅这家伙虎得很,打仗从来不刹车。

所以在齐国剩下了最后两座城池莒城和即墨的时候,其他几个国家自然都不干了。他们开始收缩兵力,去向不明。

这是啥意思?等到乐毅灭了齐国,那么其他几个诸侯国,便有机会去灭了燕国。燕惠王又不是傻子,自然是自保更加重要。

[var1]

三、齐国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

谁也没想到,不可一世的齐国,战斗力居然如此之差。连续被乐毅攻破72座城池,真可谓是耻辱。

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伴随着齐国国土的收缩,齐国的有生力量,其实都集中在了一起。

当时齐国的所有国防力量,都集中在了莒城和即墨。这可不是一股不起眼的力量,因为一国之力,集中在两座城池,你觉得防守会差吗?

当时楚国也想来分一杯羹,但是我们会发现,楚国没有强攻这两座城池。而是让淖齿佯装成帮助齐闵王来的人,这才灭了齐闵王。

而且淖齿也没有攻下莒城,因此我们姑且可以认为齐国的有生力量都还在。而且齐国到了濒临灭亡的时候,背水一战在所难免。

因此齐国的有生力量聚集在一起,而且士气高涨,锐不可当。在这种情况下,乐毅想要攻城,也未必能达成目的。

[var1]

四、齐闵王已死,没理由再灭齐国了。

打下了人家这么多城池,还把人家的国君给逼死了。你觉得就没人为齐国说两句公道话嘛!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够了。

齐国好歹当年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实力雄厚。结果却落得这样的下场,为何还要把人家祭祀祖宗的最后两城给灭了呢?

任何一个诸侯国,都需要考虑一种情况,那就是将来某一天,自己是否也会遭遇这种情况?所以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之所以出现战国连年征战,却依旧保持基本格局的情况,就是因为大家默认了这种行为,适可而止。你们看,秦国不守规矩,非要灭了六国的宗庙祭祀,结果秦国自己的宗庙祭祀,也被楚国的军队给灭了,这就是不守规矩的下场。

[var1]

总结:灭六国者五国也。

苏洵老爷子觉得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实际上我们仔细去看,灭六国的只有五国,齐国压根就不作数。

齐国被五国联军胖揍了一顿,结果楚国还把齐闵王给宰了。这么一来六国跟齐国都结仇了。所以后来不管秦国怎么收拾其他五国,齐国就是不出手。

为啥?秦国在收拾这几个国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给齐国报仇。齐国当初被欺负惨了。所以直到最后,一直都处于沉默状态。因为齐国明白,六国没一个好东西。但凡当初乐毅能留下临淄,或者楚国不杀害齐闵王,那齐国也不会如此冷漠。

参考资料:《史记》

读历史,第一部最好读《史记》,不仅文采风流,而且史料详实。这套《史记》是无删减版,可以反复读。

更多文章

  • 铁血宰相武元衡,为何得罪了各地节度使?晋鄙被锤改变了战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元衡当过几次宰相,历史上的武元衡,铁血宰相武元衡

    武元衡这个人最不沾光的地方,那就是他生在了中晚唐时期。因此相对于其他明相来说,武元衡的名声就太小了。不过这个人,如果当时没有被刺杀的话,可能唐朝会有一番新的模样。至少不会像后来那样,逐渐受制于地方节度使。[var1]1、武元衡是状元宰相。考上状元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了,武元衡不光考上了状元,而且

  • 战神白起为何执意在长平之战灭赵,之后却不愿攻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死后秦国现状,长平之战白起有多厉害,长平之战白起为何撤兵

    赵国失败是因为以赵括轻兵冒险出击,被秦军围困,赵军断绝粮食四十余天,赵括突围战死。秦国主帅白起为绝后患,屠杀赵军降卒,并执意借机灭赵。只是历史觉得秦赵两国历史太精彩了,想要赵国多呆会历史的舞台。 赵国用了秦国的反间计来反将白起 大家都知道,白起赢了长平之战之前是用了反间计就是在秦赵对峙的关键时

  • 周武王分封了71个诸侯国,为何没有秦国?秦国是如何壮大起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国与秦国关系,历史上周国和秦国是同一个国家吗,周国和秦国是一个国家吗

    从这句话里,我们就能知道秦国的由来了,因为秦国的祖先给周王室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一块封地,也就是秦国最初的基业。早年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53个都是他们姬姓门人。其他的诸侯国,大多也都是跟着周武王一起伐纣的功臣,比如说姜子牙的齐国。可是这71个诸侯国里,并没有秦国。[var

  • 皓镧传之赢异人:这一生,最幸福的日子竟然是在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皓镧传赵国公主提议杀异人,皓镧传的嬴异人,皓镧传嬴异人第几集舍弃妻儿

    [var1]可是,这又是个“狠心”的男人。在最后死之前,他竟然没有同意皓镧见他一面。而且命人把自己的遗物尽数焚烧,连睹物思人的机会也不留给她。绝情至此,正是一片良苦用心啊。让李皓镧恨极了他,余生都记得他,这就是异人的目的。有时,恨比爱来的更强烈,更难以忘怀。有爱才有恨,李皓镧是爱异人的。虽然死了,异

  • 秦穆公怎样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来相国百里奚?五位国君又是如何错过这位奇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穆公何时得到百里奚,百里奚帮助秦穆公称霸,百里奚见秦穆公完整版

    [var1]百里奚是虞国人,应该是个没落的贵族后裔。这个出身给他带来两个财富——一是学识,二是游走天下的通行证。别听某些人瞎扯说百里奚是贫苦百姓,这个说法靠不住。周朝是等级社会,平民是没资格读书的,更不可能随意周游列国。百里奚的游宦生涯,则很明显地透露出他没落贵族身份的痕迹。早年百里奚曾经去齐国求仕

  • 孔子被称为圣人,放现在他的文化水平有博士高吗?说了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被尊称为什么圣人,孔子有什么影响力,孔子为什么有享誉世界的影响力

    [var1] 孔子最开始也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公元前549年,孔子生父叔梁纥病逝,孔子和母亲就被叔梁纥的正妻施氏驱逐,母子二人与孔子的异母兄长孟皮便在至曲阜阙里过着相对清贫的生活,此时的孔子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年轻的孔子学习的原因仅仅只是如何重新回到权贵阶级而已。 改变发生在公元前535年时候,鲁国

  • 《大秦赋》中的吕不韦,前期是丞相,后期是相邦,两者区别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秦丞相吕不韦,对比下秦朝时的吕不韦,吕不韦对秦朝统一的贡献

    秦惠文王以前,秦国国君都没有封王,表面上叫公,其实就是个伯爵。公侯伯子男,伯爵排第三,哪里有权力设置百官呢?所以说秦惠文王之前,秦国的官职爵位称呼都是比较奇怪的。比如说最高职位左庶长、最高爵位大良造等等。可是到了秦惠文王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他自己封王了!没错,秦惠文王是自己封王的,因为周天子不愿

  • 长平之战时,将赵括换成李牧,以此对付白起,是否能够帮赵国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起赵括决战长平,长平之战白起对李牧,长平之战后白起能打过赵国吗

    赵括的理论水平,那可以说举世无双。当年他老爹赵奢常常跟他辩论战事,每次都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很没有面子有没有?赵奢好歹也是击败过秦军的名将,在儿子面前却成了理论的矮子。不过赵奢一眼就看得出,赵括这小子,不适合带兵。为啥?因为赵括就知道埋头读书,不肯上战场做实战训练,这哪成呢?人家白起虽然读书少,可是实

  • 商鞅遭受不公待遇,后世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因为他没有价值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面是有名堂的,秦孝公之所以敢放权让商鞅去搞,那是因为秦孝公,本来是有权力的,所以他依旧可以占据最高地位。而秦惠文王刚上台,他什么威信都没有树立,就放手让商鞅去做,岂不是活生生要把自己变成傀儡吗?宁可权力有一个交接的过程,也不能继续让商鞅直接掌权。因此商鞅当时如果没有功成身退的打算,那么他就只有必

  • 庞涓下场凄惨,真的是孙膑在报复吗?或许大家想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庞涓与孙膑是真实的吗,孙膑跟庞涓什么时候死的,春秋战国孙膑与庞涓

    [var1]此后两人便一人在魏国,一人在齐国,而两国又是互相角逐的国家,所以两人也就自然站在了各自的对立面。尽管孙膑已经残疾,但若论起运筹帷幄,依然比庞涓更胜一筹。这点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能完美体现。庞涓以为整垮了孙膑,他就能独大,却没想到善恶有报,最终还是中了孙膑设计的圈套,万箭穿心而亡。庞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