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国争锋时,小国如何自保?看看春秋时期宋国牵线的“弭兵运动”

大国争锋时,小国如何自保?看看春秋时期宋国牵线的“弭兵运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99 更新时间:2024/2/18 14:00:20

那商灭亡了吗?并没有,有人觉得这怎么回事?一个朝代建立了,另一个朝代怎么能没灭亡呢?是这样,商朝灭了,但商文明并没有灭绝,中国人习惯性的那种“改朝换代”的历史叙事逻辑其实是大一统王朝秦朝之后才有的。秦朝之前,所谓“华夏”更多是个文化地理概念,所谓“朝代”实际有点类似多部落的联盟。

商部族衰落了,周人代之,所以就有了所谓的“周朝”(其实夏商周时期是没啥朝代概念的,它们的朝代名是后世根据后世的叙事方式给它们加上去的),而且,按照分封制的礼法,朝代虽然灭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所谓“兴灭国,继绝世”。做人留一线,下次好相见嘛。

[var1]

那商部族的残留势力是哪里呢?当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帝辛之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东征而杀死(另一说武庚北逃),另立帝辛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

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可以看作是商王朝的继承者。

宋国实力不算弱,由于其所处的地方富庶,属于膏腴之地(这是肯定的啊,毕竟是商王朝的核心区),面积差不多十万平方公里,农业发达,而且商业也兴盛(商族人本就擅长做生意,汉语“商人”一次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宋朝比较富庶。

[var1]

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齐、楚、秦、晋)称霸时都有强大的实力,召集各国会盟较为有成效。宋襄公只是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想代齐作为盟主,但没有军事实力。历史记载宋襄公于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时,在严谨军事作战的战场上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结果宋国衰落。

这下子宋国就很尴尬了,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其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但北边也有横的,那就是晋国,晋文公率领晋国崛起后,楚国的扩张才被遏制。

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晋国和楚国频繁约架,宋国日子非常难过,从公元前632年救宋的城濮之战,到公元前546年晋楚弭兵,宋国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苦不堪言。

[var1]

晋楚之战,周边一堆小国遭殃

宋国当然想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国小力弱,只能中立,宋国没办法,只能从外交上下手,宋国的利益就是:晋国,楚国不要再打了。正巧,宋国大夫华元不但与晋国执政卿栾武子是好朋友,也和楚国令尹子重交好。凭借这个特殊关系,宋国开始纵横捭阖。

晋国和楚国本来打得也累了,需要调节力量,宋国正合适,华元奔走于晋、楚之间,以调解两国的关系,促成晋楚和平相处。

在宋国的努力下,晋国和楚国竟然合盟了,周简王七年(鲁成公十二年、晋厉公二年、宋共公十年、楚共王十二年,前579年),在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卿士燮与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会盟。签订的合约是:“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var1]

晋国和楚国也知道,再打下去大家都不好,只能让别人占便宜,还不如联盟呢,共谋天下。

这就是第一次弭兵之盟,弭兵意思为平息战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许。”

但是理论归理论,打了几十年的仗,晋国和楚国对立情绪很重,晋楚双方在形势不利于己时,都希望靠着暂时的休战而得以调整;但是,当形势好转时,就会把盟约抛在脑后,发起新的攻击。签订合约后不久,就爆发了鄢陵之战,楚国被打败;不过晋国国内也发生内乱,秦国又在晋国内乱的时候,经常袭击晋国……

无奈的宋国只能继续努力,而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春秋时期的强国此时也想休息一下,都想再一次弭兵。于是,宋国大夫向戌为第二次弭兵积极进行外交活动。鲁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年),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14国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

[var1]

这个盟约签订的过程也是杀气腾腾,后来楚国坚持在盟会时,先进行“歃血”。而楚国达到目的之后,在载书上写名时,先写上晋国,以示平等。

签订的盟约是:“晋、楚之从,交相见也。”意思是:“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而楚的仆从国要朝贡晋国。”(小国挺可怜的),与会14国中,齐国作为晋的盟国,不朝拜楚国;秦国为楚国的盟国,亦不朝于晋国。邾国为齐国的附庸,滕国为宋国的附庸,不参与盟会。

会盟后,春秋争霸战争暂时停止。战争减少使得中原小国承受的战争灾难与负担减轻很多。但是,小国凭空多了老大,受剥削更重了。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几个大国觉得打仗的话暂时对大家都没好处,还是联合起来当老大吧,各小国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这两大佬平分霸权。

不过对于宋国来说,这算是重大外交胜利,因为几位爷不打仗了,对它是很有利的,这也给一些弱国如何在强国之间周旋提供了参考。

更多文章

  • 一代贤相却并没有大肚量,事事睚眦必报,孔子后人都中了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四贤,孔子识人四法图解,孔子眼中的五个恶人

    [var1]王曾,字孝先,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他八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又才思敏捷,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才名。咸平五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由于他在之前的发解试和省试中也是第一名,所以便成为了传说中“连中三元”者。这种难度,比现在考博士还困难。中国科举1400多年

  • 长平之战战败只是因为赵括吗?其实最大责任在另外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长平之战赵括的真正实力

    [var1]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之子,将门氏族,身世显赫,自幼习读兵法,司马迁《史记》中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然而这位言兵事天下莫能当的狂傲少年却在长平战场中失败,四十万赵军遭秦军坑杀,赵国自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失去了与秦国争雄天下的资本。很多人谈论起赵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他

  • 孔子画像为何总露出两颗门牙?不是因为丑,背后有深刻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最真实的画像,孔子动态画像,孔子画像为什么露一个手指

    [var1]孔子出生于贵族家庭,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武王伐纣后,他的祖先在宋国当贵族。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则为躲避宋国战乱定居鲁国,在鲁国担任陬邑大夫一职。叔梁纥的正妻施氏一连为叔梁纥生了九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小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孟皮还有足疾,无法继承家业。于是叔梁纥又向鲁国颜氏一族求亲,希望颜

  • 孔子怒斥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学生后来怎样?成就让孔子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子弟子做了好事反而被孔子批评,孔子是怎样告诫弟子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训

    [var1]孔子共有三千弟子,但成才的只有72人,史称“七十二贤人”。在这些弟子中,最令孔子头疼的便是宰予。宰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据《大成通志》记载,宰予比孔子小29岁,最初因能言善辩,颇得孔子喜爱。他曾随孔子周游列国,还被孔子派遣出使齐国和楚国,可以说是很受孔子器重。那后来宰予为何又让孔子

  •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么概念,六国君主被他熬死了15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昭襄王实际掌权多少年,秦昭襄王是哪位皇帝,秦昭襄王时期的各国君主

    [var1]齐国:3个[var1]秦昭襄王继位的时候,齐国是齐宣王在位。齐宣王去世后齐闵王继位,齐闵王去世后齐襄王继位,齐襄王去世后齐废王继位。齐废王就是田健,就是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位君主。从齐宣王到齐废王,齐国有三个国君去世,换个四个国君。楚国:2个[var1]秦昭襄王继位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楚

  • 他在位3年,因举鼎而死成笑话,却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被鼎压死的秦国国君,秦国哪位君主举鼎死了,历史上秦国的功臣之死

    [var1]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君主,却没有以上这些人有名,他在位的时间也只有三年。更可笑的,他不是死于战争,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因举鼎力竭而死,他就是秦武王嬴荡。关于他的死亡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但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却也立下过一些功劳,具体他做了什么事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第一件事就是

  • 蔺相如将和氏璧完璧归赵,和氏璧后来去了哪?为何不再听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完璧归赵蔺相如获得了什么,蔺相如完璧归赵简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var1]据相关史料记载,和氏璧最早在历史上出现,是在东周春秋时期。当时楚人卞和在青山见凤凰落在青石之上,便赶快把这块青石献给了楚厉王。因为在古人的印象中,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既然凤凰在青石上栖息,那这块青石肯定是宝贝。楚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只是普通的石头,楚厉王便以欺君之罪砍了卞和的左脚。楚武王

  • 商鞅变法为何要大量招请移民,没有这项制度,秦国无法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商鞅变法为何能使秦国富国强兵,商鞅在秦国是什么地位

    [var1]所谓徕民政策,就是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移民到秦国。商鞅变法的时候,对徕民政策做了很详细的规定。大致就是如果其他国家人民移民到秦国的话,会有很多好处。比如一个成年男子会赏赐百亩的土地,而且还免除税收九年。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有很大的诱惑。秦国也正是凭借徕民政策吸引大量的移民。我们看一下秦国

  • 一场因为过度卖萌引发的离婚战争,齐桓公冲冠一怒暴揍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桓公为什么最后撤兵攻打楚国,齐桓公和楚国战争,老梁讲齐桓公

    这还不算奇葩,真正奇葩的是引起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一个女人改嫁了。要说女人改嫁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怎么就闹到刀兵相见了呢?[var1]首先介绍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蔡国。蔡国名副其实,是个比较“菜”的国家,蔡国位于河南的上蔡一带,与其他的啥管国啦,霍国啦,毛国啦等小国做邻居,您别看蔡国小,但人家也是正正经经的

  • 秦灭六国为何第一个灭韩国,主要因为韩国做了这件事惹到秦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如何灭韩国的,为什么秦灭六国最先灭韩国,秦国灭六国的过程时间

    [var1]韩国当时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很难,毕竟国家弱小,而且处于四战之地。于是韩国的韩桓王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来保全自己。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郑国来到秦国提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