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439 更新时间:2024/1/23 10:34:13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秦国会在战乱四起的战国时期,秦朝凭什么能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统一六国呢?

其实秦朝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秦国国君秦穆公时,他就广纳贤士,采用"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的方法去看人,使当时的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var1]

之后,又有秦孝公重用商鞅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秦朝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又奋斗了六代人,才有了大一统的局面。

不过,秦朝的成功看似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但在汉朝司马迁的史书中却几次提及到了一个真实到可怕的预言。

看到这个语言之后,让人不禁怀疑,秦朝的成功是几代人的努力还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呢?

秦朝的前世

秦兵马俑让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有一个秦朝,然而因为秦朝的光环太大,慢慢就掩盖了秦朝的前身秦国。

秦国在周孝王以前,还不能被称之为一个国家,只能被称作一个部,在周孝王以前,嬴部是专门给周朝养马的。

[var1]

由于嬴部分布在周朝的边境,有时候外敌入侵嬴部还得被迫抗敌,所以嬴部生活得并不好。

但是可能也是由于这一段抗敌的历史,让秦国在打仗方面比其他国家更有经验一些,而且之后秦穆公采用"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相马的方法挑选人才。

这就告诉我们:你学习的知识现在看似没用,但在此之后的某一天一定会有用的,说不定还是关键性的作用,不过这是后话。

之后,秦国的始祖秦子非由于养马有功,嬴姓部族就被周孝王封为了周朝的附属国。

再然后秦庄公在边境打败了入侵者,被周宣王封为了“西陲大夫”,最后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又从入侵者手中夺回了已经被占领的土地被封为诸侯,终于嬴姓部族有了自己的国家—秦国。

[var1]

只是,这一切似乎都在秦襄公的计谋之内,因为刚刚立国的秦襄公就大肆与其他诸侯建立外交,另外在当时秦国封地内举办了一场远超过诸侯礼仪标准的祭祀仪式。

要知道在当时,祭祀仪式也是权力的象征,秦襄公用超过诸侯标准的礼仪去祭祀不轨之心昭然若揭。

现在看来秦朝的崛起像是一个人的励志成功史,从一个养马的小兵,经过前期大量的算计努力,最终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周朝的灭亡

周朝在周穆王以后由于周围戎狄的不断骚扰,周朝不堪其苦,国力就逐渐衰微,又在周穆王之后出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也许是上天觉得周朝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于是自然灾害频发,地震、山崩、河水枯竭,内忧外患实在难以招架,周平王只得东迁,给了秦国建国的机会。

[var1]

至此,东周时期开始,西周灭亡。其实周平王的东迁也只是周朝的苟延残喘,东周本身就是由诸侯国扶持起来,诸侯国的权利已经远大于周天子之上。

权利被架空,各诸侯国实力强盛,谁又甘心臣服于别人脚下?这样的天下哪有不乱的道理。于是到了周赧王当政时期,周朝已经徒有其表,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

不过,在当时还没有人敢进攻周天子,因为只要这个象征还在,诸侯国就只能是诸侯国,周朝不在了就会出现乱世的局面,虽说各国都已蠢蠢欲动,但都怕点燃这把火。

说来有趣的是,最后是秦国捅破了这最后一层窗户纸,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自此不复存在。就这么被之前养马的小弟灭了。

[var1]

一个神秘的预言

上文所说的历史,其实都被汉朝的司马迁记录在《史记》之中,撰写《史记》可谓是呕心沥血。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入狱遭受宫刑,这对一个文人来说是极大的耻辱,但是他想到没有写完的史书坚持活了下来,写完了这部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传世的史书之中却连续四次提到了一个预言,该预言称秦朝会统一六国,为何会有这么一个预言呢?

[var1]

这个预言是周朝的司马儋提出的,当时并没有人注意,但是在史记之中却反反复复提了4次,这在文采斐然、惜字如金的司马迁手里是非常少见的,这也说明了这个预言准确到司马迁都感到震撼。

预言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始周与秦合而别”此中和就是“合在一起”的意思,别就是“分开”的意思。

这就对应上了我们前文书所说,嬴姓部族本来只是为周天子养马的,是周朝的附属国,之后却在周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之时建立了秦国,与周朝分离。

第二部分是“别五百载复和”前文也说过,周朝被自己多年以前养马的小弟秦国打败灭亡,这就对应了这一部分的预言。

在秦国建国五百年之后,周朝被秦国所灭,周朝不存在了,与秦国融为体,就是“和”之一字。

[var1]

第三部分:“和十七岁而霸王出焉”,这个霸王想必不用说也能够猜出来是秦始皇了。

查阅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秦灭周是公元前256年,恰巧就是十七年之后秦王嬴政亲政,这个预言的准确程度让人大跌眼镜,当时没有发现这个预言可能真的也是周朝的命数罢。

古代人信奉神灵,所以预言也有很多的帝王相信,司马迁记载的“秦国一统”的预言,着实神秘感十足。

不过,在历史洪流大浪淘沙中,预言也只是预言。五百年沧海桑田,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即使没有秦国也会有赵国,卫国、楚国等,历史的走向无人可以预料。

一个没有好的统治者的国家终究是要走向灭亡的,周朝如此,秦朝亦是如此,或许“秦国一统”的预言仅仅是根据事实情况推测而来的。

[var1]

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至今都有人津津乐道,但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又哪会想到,自己的王朝仅仅只存在了两世便灭亡了。

以史为诫,我们不必去后悔曾经的失败,对曾经的遗憾耿耿于怀,或是想尽办法去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只需要活在当下,脚踏实地地去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情,这样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了,这样也许就是一种成功。

更多文章

  • 大国争锋时,小国如何自保?看看春秋时期宋国牵线的“弭兵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国主导的弭兵之盟,弭兵会盟对春秋局势的影响,春秋时期郑国和宋军

    那商灭亡了吗?并没有,有人觉得这怎么回事?一个朝代建立了,另一个朝代怎么能没灭亡呢?是这样,商朝灭了,但商文明并没有灭绝,中国人习惯性的那种“改朝换代”的历史叙事逻辑其实是大一统王朝秦朝之后才有的。秦朝之前,所谓“华夏”更多是个文化地理概念,所谓“朝代”实际有点类似多部落的联盟。商部族衰落了,周人代

  • 一代贤相却并没有大肚量,事事睚眦必报,孔子后人都中了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四贤,孔子识人四法图解,孔子眼中的五个恶人

    [var1]王曾,字孝先,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他八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又才思敏捷,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才名。咸平五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由于他在之前的发解试和省试中也是第一名,所以便成为了传说中“连中三元”者。这种难度,比现在考博士还困难。中国科举1400多年

  • 长平之战战败只是因为赵括吗?其实最大责任在另外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长平之战赵括的真正实力

    [var1]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之子,将门氏族,身世显赫,自幼习读兵法,司马迁《史记》中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然而这位言兵事天下莫能当的狂傲少年却在长平战场中失败,四十万赵军遭秦军坑杀,赵国自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失去了与秦国争雄天下的资本。很多人谈论起赵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他

  • 孔子画像为何总露出两颗门牙?不是因为丑,背后有深刻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最真实的画像,孔子动态画像,孔子画像为什么露一个手指

    [var1]孔子出生于贵族家庭,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武王伐纣后,他的祖先在宋国当贵族。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则为躲避宋国战乱定居鲁国,在鲁国担任陬邑大夫一职。叔梁纥的正妻施氏一连为叔梁纥生了九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小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孟皮还有足疾,无法继承家业。于是叔梁纥又向鲁国颜氏一族求亲,希望颜

  • 孔子怒斥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学生后来怎样?成就让孔子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子弟子做了好事反而被孔子批评,孔子是怎样告诫弟子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训

    [var1]孔子共有三千弟子,但成才的只有72人,史称“七十二贤人”。在这些弟子中,最令孔子头疼的便是宰予。宰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据《大成通志》记载,宰予比孔子小29岁,最初因能言善辩,颇得孔子喜爱。他曾随孔子周游列国,还被孔子派遣出使齐国和楚国,可以说是很受孔子器重。那后来宰予为何又让孔子

  •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么概念,六国君主被他熬死了15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昭襄王实际掌权多少年,秦昭襄王是哪位皇帝,秦昭襄王时期的各国君主

    [var1]齐国:3个[var1]秦昭襄王继位的时候,齐国是齐宣王在位。齐宣王去世后齐闵王继位,齐闵王去世后齐襄王继位,齐襄王去世后齐废王继位。齐废王就是田健,就是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位君主。从齐宣王到齐废王,齐国有三个国君去世,换个四个国君。楚国:2个[var1]秦昭襄王继位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楚

  • 他在位3年,因举鼎而死成笑话,却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被鼎压死的秦国国君,秦国哪位君主举鼎死了,历史上秦国的功臣之死

    [var1]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君主,却没有以上这些人有名,他在位的时间也只有三年。更可笑的,他不是死于战争,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因举鼎力竭而死,他就是秦武王嬴荡。关于他的死亡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但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却也立下过一些功劳,具体他做了什么事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第一件事就是

  • 蔺相如将和氏璧完璧归赵,和氏璧后来去了哪?为何不再听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完璧归赵蔺相如获得了什么,蔺相如完璧归赵简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var1]据相关史料记载,和氏璧最早在历史上出现,是在东周春秋时期。当时楚人卞和在青山见凤凰落在青石之上,便赶快把这块青石献给了楚厉王。因为在古人的印象中,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既然凤凰在青石上栖息,那这块青石肯定是宝贝。楚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只是普通的石头,楚厉王便以欺君之罪砍了卞和的左脚。楚武王

  • 商鞅变法为何要大量招请移民,没有这项制度,秦国无法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商鞅变法为何能使秦国富国强兵,商鞅在秦国是什么地位

    [var1]所谓徕民政策,就是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移民到秦国。商鞅变法的时候,对徕民政策做了很详细的规定。大致就是如果其他国家人民移民到秦国的话,会有很多好处。比如一个成年男子会赏赐百亩的土地,而且还免除税收九年。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有很大的诱惑。秦国也正是凭借徕民政策吸引大量的移民。我们看一下秦国

  • 一场因为过度卖萌引发的离婚战争,齐桓公冲冠一怒暴揍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桓公为什么最后撤兵攻打楚国,齐桓公和楚国战争,老梁讲齐桓公

    这还不算奇葩,真正奇葩的是引起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一个女人改嫁了。要说女人改嫁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怎么就闹到刀兵相见了呢?[var1]首先介绍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蔡国。蔡国名副其实,是个比较“菜”的国家,蔡国位于河南的上蔡一带,与其他的啥管国啦,霍国啦,毛国啦等小国做邻居,您别看蔡国小,但人家也是正正经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