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韩国“疲秦政策”
韩国派出的这名间谍名为“郑国”,是当时韩国都城新郑人,韩国优秀的水利专家,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韩王为了阻止秦国东征,消灭山东六国,决定实行“疲秦”计划。派郑国到秦国兴修水利,让秦国将注意力都放到水利上。秦始皇元年,郑国奉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以此疲劳秦人,勿使其伐韩。
秦始皇认为这个建议对秦有利,便命郑国负责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为了实施韩王的“疲秦”政策,郑国在施工过程中一直磨洋工,浪费了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秦始皇很快便看出了郑国的意图,打算杀掉他泄愤。郑国对秦始皇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var1]
秦始皇想了一下,如果现在杀掉郑国,那真的是前功尽弃,鸡飞蛋打。还不如留着他,让他为秦国完成这一伟大的工程。况且,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秦国真的因此变得富饶,收拾掉韩国是迟早的事。于是,秦始皇命郑国继续负责修渠的事,但不能再懒懒散散。郑国认为他已经为韩国拖延了几年,完成了韩王交代的任务,所以便决定之后全心全意地去做修渠的事。
[var1]
郑国渠的作用
在郑国的组织下,这条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达到了4万顷。关中沼泽盐碱之地在泾河泥水的灌溉下,成为肥美良田,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由于后勤得到了保障,所以秦国的实力大增,粮食产量极大保证了秦国对六国的统一战争。韩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一个被秦所灭。
[var1]
为了纪念郑国为秦国作出的功绩,当时的人们便将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而郑国渠修成后,与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将山东六国都笼罩其阴影之下。最终,秦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对于韩国来说,郑国属于背叛。但对于后世子孙来说,郑国却属于英雄。而郑国渠在2016年已经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