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上齐国国君后姜子牙变得心狠手辣,对不为所用的人才赶尽杀绝

当上齐国国君后姜子牙变得心狠手辣,对不为所用的人才赶尽杀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32 更新时间:2024/3/4 9:23:08

(仙风道骨的蓝天野老师,我一直固执地相信历史上的姜子牙就是这个样子,慈祥,睿智)

一说到姜子牙,我们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封神榜》里那个兴周灭商、代天封神的白胡子老头,作为《封神榜》的第一主角,姜子牙同志在神魔小说中堪称第一“窝囊废”。这位大爷在昆仑山修行几十年依然道术低微,最后还被师傅打发下山,好不容易给了个代天封神的拉风任务,结果连九龙岛四圣这样的菜鸡都刚不过,作为二代弟子能力比起三代弟子还不如,即便是元始天尊给了打神鞭也依然被截教弟子各种捶爆。最惨的就是他主持封神,可到最后自己啥好处都没捞着,只能去当个普通国君,虽说也能够享受人间富贵,不过就算再长命也不过数十年的安逸,哪有当神仙与天地同寿来的快活!

[var1]

(72岁的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开创了一番事业)

当然,这只是小说里的姜子牙,在真实的历史上人家可比小说里要厉害得多,他是齐国开国君主,兵家祖师,更是关羽之前的武圣,受到历朝历代帝王将相的膜拜!他的人生如同开了挂一般,七十几岁以前穷困潦倒,72岁时垂钓于磻溪(和神话故事里差不多)时遇明主姬昌,随后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兴周灭商,立下盖世奇功。这样看来姜太公老先生也是个励志偶像,毕竟七十多岁开始创业,谁能比得上?

[var1]

(灭商后姜子牙受封齐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始祖)

但不管是小说还是历史,我们熟悉的姜太公或是独自垂钓的老者,或是辅佐君主的贤相,对“齐国始祖”、“一国之君”这个头衔下的他却很陌生。灭商之后武王分封诸侯,因为功勋卓著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国君,太公展现了自己高超的治国才能,他选贤举能,兴修水利,很快就将齐国发展成为雄踞东方的大国。

[var1]

不过这篇文章可不是赞赏姜太公的丰功伟绩,而是将他作为“统治阶级”来分析批判,姜子牙不再是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长者前辈,而是一个冷酷、睿智,端坐高堂的一国之君,他不但深通权谋之道,更有极强的君主心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甚至杀死品性高杰,德高望重的名士!

[var1]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首先介绍一下咱们这篇文章的倒霉蛋:华士,这位兄弟是居住在齐国的贤者,他才华出众,名声传遍四海,不过作为一个被百姓们交口称赞的道德名士,他既不向周天子称臣,也不和其他诸侯国君主来往,每日只是辛勤劳作,躬耕陇亩。

这种隐士在古代并不少见,比如庄子、许由、严子陵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都有着无人能及的才华却对功名利禄并不感兴趣,反倒愿意当农夫除草种地,他们蔑视权贵,甚至还将高官厚禄视为耻辱。

[var1]

(逍遥游,庄子一生追求的就是自由自在,逍遥自得)

面对楚国国相的诱惑,庄子只是懒洋洋的说:“相比起被放在庙堂上供起来,我还是愿意当一只在污泥里打滚的乌龟。”许由三番五次拒绝让位给他的请求,尧在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我不让你当首领了,要不你当九州长官咋样?”

[var1]

(许由洗耳朵,结果被巢父指责把水源给搞脏了,牵着牛到上游饮水)

许由却认为自己干净的耳朵受到了污染,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正好遇上了另一个隐士巢父(当年尧也想让位给他,不过巢父直接逃了)牵着牛过来喝水,当知道这个事后赶忙说:“你在这洗耳朵,岂不是要脏了牛的嘴!”于是牵着牛到上游去喝水了,您看看,高官厚禄反而被他们当成了肮脏污秽的东西!严子陵作为汉光武帝的老同学想当个官易如反掌,当面对光武帝的邀请,他却表现得很任性“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老子就是不愿意当官,你管我啊!古代有首《击壤歌》就能够很好地形容隐士们的日常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我自己自足,自食其力,虽然日子过得清苦艰难,但是我精神上很愉悦,逍遥快活的很,鬼才羡慕那些个帝王呢!这就是古代的隐士,他们热爱自由,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用西方的诗歌来说就是“不自由,毋宁死!”

[var1]

(庄子拒绝楚国聘用还好好地活着,不过要是在齐国可就没这么好的命了)

不过这一套到姜子牙这可就不好使了,老姜知道华士的名声,也欣赏他的能力,于是派人邀请他出来做官,而华士通通拒绝,姜子牙请了几次后见华士还推三阻四,你跟我说自由?到地狱去自由吧!直接派人把华士给杀了,得,齐国高士华士成了姜子牙的刀下冤魂—“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但华士的名声实在太大,姜子牙这样的行为不但让本国子民议论纷纷,就连周公也责备姜子牙说:“华士是你们齐国的高士,他要是不愿意为你效力就算了,为啥还要杀了他呢?”

[var1]

(姜子牙表示:帝力于你何有哉?帝力能要你的命!)

姜子牙则振振有词的辩解道:“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意思就是说这小子既不向天子称臣,又不结交诸侯,这样的人我难道还能指望他给我效力,尊我为国君不成?这样的人就是被老天爷抛弃的弃民,我已经再三邀请他出来做官,结果他拒绝,违拗君主的意愿算是逆民,这样的人就应该杀掉,让齐国的人都来看看谁才是真的统治者!

很明显,姜子牙杀华士就是在立威,在杀鸡给齐国上下(尤其是那些隐士们)看:隐居是行不通的,甭管你道德多么高,名声多么好,要么为我所用,要么就人头落地!

[var1]

(华士这样的隐士也是韩非子大力谴责,认为一定要将他们从重处理)

为什么要采用这么极端的方法?因为姜子牙初到齐国威望尚且不足,这时候跳出来一个三番两次以拒绝君主征辟为荣的华士,你该咋整?这小子要是默默无闻也就罢了,偏偏在齐国又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要是就这样放过他,齐国上下会怎么看待自己?其他隐士会不会效仿他形成风气,以不做天子之臣做榜样?自己的政令还怎么推行?所以当华士拒绝姜子牙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已经上了黑名单,非死不可。

华士也许不是第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韩非子·外储说上》就给我们介绍了另一个倒霉蛋狂矞—“太公望东封于齐。海上有贤者狂矞,太公望闻之往请焉,三却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太公望诛之。”姜子牙想请狂矞出来做官,礼数依然很周到,他亲自登门拜访三次在狂矞门口停下马车,结果狂矞避而不见,姜太公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杀!

[var1]

(赵威后见齐使)

韩非子还借用姜子牙之口表达了君主对隐士们的普遍看法:他们不臣服天子,那就是不把我当主子;他们不结交诸侯,那我就没办法分派任务;他们要是连官都不愿做,自给自足不求他们,那我更不能依靠赏罚来命令、约束他们。你说这样的人吧偏偏名声又不小,还被老百姓当成偶像来膜拜,要都学他们,那我们这些做君主的岂不是要喝西北风?就算是一匹好马不跑,那比差马还要不如,这样的人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还不如除之。

战国时期的赵威后就深刻认同姜太公的做法,当她面见齐国使臣时就对齐国的人才做了一番点评:对好人模范钟离子、叶阳子,孝顺标兵婴儿子(这姑娘姓北宫,叫婴儿子)大力称赞,而对隐士於陵子仲,老太太是这么评价的:“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这人既不能替君主效忠,也不能带领百姓发家致富,还不和君主交往,这样一个有着好名声却无所作为的家伙为什么不杀了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只要在我的土地上就算我的子民,老子让你干啥就干啥,想当一个无所事事的闲汉天天混日子?不行!

所以您看看和古人相比咱们现代人是不是幸福多了?华士这样不想当官,就想当个普通百姓在现代社会没有一点问题,但在姜太公看来有能力不做官就是得杀!而咱们只要不打扰到别人,不违背法律和道德,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优势所在,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并尊重各自的价值观,真要回到古代,真要回到古代,估计咱们这些个“宅男”、“宅女”都得成为姜太公批判讨伐的对象,想在家里窝着当咸鱼?没门!

更多文章

  • 古代士兵打仗,是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勾践想出一个方法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勾践尝粪辨疾,古代士兵作战方式,越王勾践如何训练士兵

    在生产力尚且低下的先秦时期,军队出征,一去便是数月数年,常有入军尚且为少年,归来已是白叟翁的情况出现。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古代军队向来不征收女子参军,《木兰诗》中描写的花木兰,也是以男子身份混入军中。那么,在军中无女子的情况下,士兵们要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呢?曾经,越王勾践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那个办法着

  • 士兵得了毒疮,吴起帮他吸了出来,士兵母亲听说后为何嚎啕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起给士兵吸脓血的故事,吴起毒疮讲的是什么,吴起刘天才视频完整版

    [var1]这位爱兵如子的将军便是名将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出身豪门,家累万金。为了能当官,他曾四处花钱找门路。结果找的人不靠谱,钱花了,事没办,吴起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当地人都讥笑他不自量力,吴起一气之下就杀掉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人。成了杀人犯后,吴起逃出卫国。临走前,他对母亲说:“不当卿相,决不

  • 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统一的预言,关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司马迁谈秦国历史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秦国会在战乱四起的战国时期,秦朝凭什么能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统一六国呢?其实秦朝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秦国国君秦穆公时,他就广纳贤士,采用"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的方法去看人,使当时的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var1]之后,又有秦孝公重用商鞅使秦国国力大

  • 大国争锋时,小国如何自保?看看春秋时期宋国牵线的“弭兵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国主导的弭兵之盟,弭兵会盟对春秋局势的影响,春秋时期郑国和宋军

    那商灭亡了吗?并没有,有人觉得这怎么回事?一个朝代建立了,另一个朝代怎么能没灭亡呢?是这样,商朝灭了,但商文明并没有灭绝,中国人习惯性的那种“改朝换代”的历史叙事逻辑其实是大一统王朝秦朝之后才有的。秦朝之前,所谓“华夏”更多是个文化地理概念,所谓“朝代”实际有点类似多部落的联盟。商部族衰落了,周人代

  • 一代贤相却并没有大肚量,事事睚眦必报,孔子后人都中了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四贤,孔子识人四法图解,孔子眼中的五个恶人

    [var1]王曾,字孝先,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他八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又才思敏捷,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才名。咸平五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由于他在之前的发解试和省试中也是第一名,所以便成为了传说中“连中三元”者。这种难度,比现在考博士还困难。中国科举1400多年

  • 长平之战战败只是因为赵括吗?其实最大责任在另外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长平之战赵括的真正实力

    [var1]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之子,将门氏族,身世显赫,自幼习读兵法,司马迁《史记》中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然而这位言兵事天下莫能当的狂傲少年却在长平战场中失败,四十万赵军遭秦军坑杀,赵国自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失去了与秦国争雄天下的资本。很多人谈论起赵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他

  • 孔子画像为何总露出两颗门牙?不是因为丑,背后有深刻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最真实的画像,孔子动态画像,孔子画像为什么露一个手指

    [var1]孔子出生于贵族家庭,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武王伐纣后,他的祖先在宋国当贵族。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则为躲避宋国战乱定居鲁国,在鲁国担任陬邑大夫一职。叔梁纥的正妻施氏一连为叔梁纥生了九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小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孟皮还有足疾,无法继承家业。于是叔梁纥又向鲁国颜氏一族求亲,希望颜

  • 孔子怒斥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学生后来怎样?成就让孔子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子弟子做了好事反而被孔子批评,孔子是怎样告诫弟子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训

    [var1]孔子共有三千弟子,但成才的只有72人,史称“七十二贤人”。在这些弟子中,最令孔子头疼的便是宰予。宰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据《大成通志》记载,宰予比孔子小29岁,最初因能言善辩,颇得孔子喜爱。他曾随孔子周游列国,还被孔子派遣出使齐国和楚国,可以说是很受孔子器重。那后来宰予为何又让孔子

  •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么概念,六国君主被他熬死了15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昭襄王实际掌权多少年,秦昭襄王是哪位皇帝,秦昭襄王时期的各国君主

    [var1]齐国:3个[var1]秦昭襄王继位的时候,齐国是齐宣王在位。齐宣王去世后齐闵王继位,齐闵王去世后齐襄王继位,齐襄王去世后齐废王继位。齐废王就是田健,就是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位君主。从齐宣王到齐废王,齐国有三个国君去世,换个四个国君。楚国:2个[var1]秦昭襄王继位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楚

  • 他在位3年,因举鼎而死成笑话,却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被鼎压死的秦国国君,秦国哪位君主举鼎死了,历史上秦国的功臣之死

    [var1]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君主,却没有以上这些人有名,他在位的时间也只有三年。更可笑的,他不是死于战争,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因举鼎力竭而死,他就是秦武王嬴荡。关于他的死亡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但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却也立下过一些功劳,具体他做了什么事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第一件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