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士兵打仗,是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勾践想出一个方法沿用千年

古代士兵打仗,是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勾践想出一个方法沿用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88 更新时间:2024/1/22 9:56:22

在生产力尚且低下的先秦时期,军队出征,一去便是数月数年,常有入军尚且为少年,归来已是白叟翁的情况出现。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古代军队向来不征收女子参军,《木兰诗》中描写的花木兰,也是以男子身份混入军中。

那么,在军中无女子的情况下,士兵们要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呢?曾经,越王勾践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那个办法着实有些缺德。

[var1]

真实的古代军伍构成

要了解士兵如何解决生理问题,首先要对古代军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人们的固有印象一般是古代军队不征收女子参军,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女子参军的现象古已有之,最为著名的应该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不仅参军,还成为了军队的统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没有得到质的提升,这导致各国交战人手奇缺,女子参军也就成了各国常态。

但正式军伍里面的女子,并不是给士兵们解决生理需求的工具,她们受到军法的保护,随军的妇人大多数负责后勤补给。

长时间的战争不能光靠后方的粮草运输,驻守边城的将士在没有仗打的时候会从事农业生产,后世逐渐发展成了屯军制度,但此时,负责生产的还是一些女士兵。

[var1]

洗衣做饭大小事务都需要女子帮忙,血气方刚的男性军卒出于理性不会对军中女子大发兽性,但时不时看到异性在身边晃来晃去。

这就导致了军队中的男性士兵,不仅生理需求没有得到解决,同时还更为严重了,在长年累月的征战之后,士兵的心理状态会受到战争的影响。

他们变得更加敏感不安,本身就容易产生管理问题,加上一队女兵在军队里晃来晃去,军队很容易发生暴动。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各国君主最苦恼的事情。

卒妻制的推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首先是越王勾践。满心复国的勾践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想出了一个缺德的办法。

这个办法便是:把那些失去了丈夫的女子,强行征收到军队里面,给士兵们解决生理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卒妻制度。

[var1]

卒妻制的推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士兵的生理问题,虽然征收的寡妇少,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有急迫的生理需求。

总体而言,被征收到军队里面的女性数量能够满足需求。但对于被征收的女性而言,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她们人权的否定。

被征收到军队的女性大多不得善终,尤其是大多数发泄生理需求的士兵并不将这些寡妇当成人看,许多寡妇在随军数月便横尸荒野。

卒妻制度的推行一直到朱元璋时期才被废止,而在此之前,历代君王曾对卒妻制度进行过数次“改良”。

比如,征收的不再是失去丈夫的普通女子,而是一些罪犯的妻女,许多犯罪株连的高门大户,男性被全数斩首,女性被发配军中。

[var1]

在封建社会,祸不及妻女的情况其实很难出现,很多涉及朝堂的罪名动辄便是连累家族,统治者为了军队战斗力,经常会出现断案失察的情况。

被发配到军中的妻女,其下场比之寡妇更为惨烈,被征收的女子大多数是一些丈夫死去的寡妇,生活困苦,相貌也一般。

但被发配的女子,常常是某一个官僚、地方豪族的女眷,往往拖家带口,一去便是数十人。

这样庞大的人口中,不乏姐妹、母女之流,其姿色也远超平民女子。由于对象是戴罪之身,士兵们少了许多负罪感,其手段也更加粗暴残忍。

再加上某些特殊的癖好,被发配的女子多不堪受辱,纷纷自杀。也有一些女子为了保护晚辈,主动迎合,其中的苦楚,难以为外人道。

[var1]

卒妻制度的弊端

卒妻制度是否真的能够提升军队的战斗力,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古代军伍中,不实行卒妻制度的也不在少数,其战斗力也不见降低。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确可以缓解军队生理的需求。只是,在这之后,卒妻制度却带来了更多弊端。

不论是征收寡妇随军,还是发配罪人妻女,本质上是对军卒个人欲望的纵容,久而久之,军队会形成不正之风。

过度的发泄个人欲望,也严重影响了军卒的战斗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些无处释放精力的士兵,或许在战场上有着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最为重要的一点,那些被征收的寡妇,甚至有些人丈夫就是战死沙场。从军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职业,许多士兵参军之后便再也没有退伍,家中有老小的士兵也不在少数。

[var1]

面对那些随军的女子,不免想起独守空闺的妻女,倘若哪一天自己战死沙场,遗留下的妻女又该如何自处?

卒妻制度自勾践创立以来,历经变化,统治者们治国理念也一变再变,哪怕到了以儒治世的朝代,卒妻制度也依然存在。

大儒们眼光只看着朝堂,顾着与武将争论,想着名垂青史,却没有人惦念着圣人之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之世,在儒家治世之时成为一句空谈,一直到现在才有几分雏形。

其实除了卒妻制度,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将领们还会有另外的方法发泄士兵的负面情绪。

攻破城池之后,相信大家都听过影视剧中的将领对军队说:莫伤城中老弱妇孺,禁止烧杀抢掠之类的话。

[var1]

实际上的情况不是如此,许多将领攻城略地之后第一件事是释放士兵的负面情绪,给士兵几天的自由处理权,城中一切皆可自取。

在休兵期间,有些将领还主动带着士兵去青楼,在此期间,青楼几乎就是军卒专场。

回首封建王朝的历史,女性的地位非常的低下,所以才会有这种制度的出现。卒妻制度的创立和推行,是对古代妇女人权的践踏,最可怕的是,这样的制度居然推行了一千八百年。

所幸随着时代进步,卒妻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在红旗的飘扬下,不论男女老幼,人人都有一个值得期盼的美好未来。

那些被儒生们遗忘在角落的大同之世,也会在这个时代以另一种姿态呈现。

更多文章

  • 士兵得了毒疮,吴起帮他吸了出来,士兵母亲听说后为何嚎啕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起给士兵吸脓血的故事,吴起毒疮讲的是什么,吴起刘天才视频完整版

    [var1]这位爱兵如子的将军便是名将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出身豪门,家累万金。为了能当官,他曾四处花钱找门路。结果找的人不靠谱,钱花了,事没办,吴起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当地人都讥笑他不自量力,吴起一气之下就杀掉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人。成了杀人犯后,吴起逃出卫国。临走前,他对母亲说:“不当卿相,决不

  • 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统一的预言,关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司马迁谈秦国历史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秦国会在战乱四起的战国时期,秦朝凭什么能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统一六国呢?其实秦朝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秦国国君秦穆公时,他就广纳贤士,采用"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的方法去看人,使当时的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var1]之后,又有秦孝公重用商鞅使秦国国力大

  • 大国争锋时,小国如何自保?看看春秋时期宋国牵线的“弭兵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国主导的弭兵之盟,弭兵会盟对春秋局势的影响,春秋时期郑国和宋军

    那商灭亡了吗?并没有,有人觉得这怎么回事?一个朝代建立了,另一个朝代怎么能没灭亡呢?是这样,商朝灭了,但商文明并没有灭绝,中国人习惯性的那种“改朝换代”的历史叙事逻辑其实是大一统王朝秦朝之后才有的。秦朝之前,所谓“华夏”更多是个文化地理概念,所谓“朝代”实际有点类似多部落的联盟。商部族衰落了,周人代

  • 一代贤相却并没有大肚量,事事睚眦必报,孔子后人都中了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四贤,孔子识人四法图解,孔子眼中的五个恶人

    [var1]王曾,字孝先,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他八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又才思敏捷,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才名。咸平五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由于他在之前的发解试和省试中也是第一名,所以便成为了传说中“连中三元”者。这种难度,比现在考博士还困难。中国科举1400多年

  • 长平之战战败只是因为赵括吗?其实最大责任在另外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长平之战赵括的真正实力

    [var1]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之子,将门氏族,身世显赫,自幼习读兵法,司马迁《史记》中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然而这位言兵事天下莫能当的狂傲少年却在长平战场中失败,四十万赵军遭秦军坑杀,赵国自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失去了与秦国争雄天下的资本。很多人谈论起赵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他

  • 孔子画像为何总露出两颗门牙?不是因为丑,背后有深刻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最真实的画像,孔子动态画像,孔子画像为什么露一个手指

    [var1]孔子出生于贵族家庭,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武王伐纣后,他的祖先在宋国当贵族。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则为躲避宋国战乱定居鲁国,在鲁国担任陬邑大夫一职。叔梁纥的正妻施氏一连为叔梁纥生了九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小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孟皮还有足疾,无法继承家业。于是叔梁纥又向鲁国颜氏一族求亲,希望颜

  • 孔子怒斥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学生后来怎样?成就让孔子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子弟子做了好事反而被孔子批评,孔子是怎样告诫弟子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训

    [var1]孔子共有三千弟子,但成才的只有72人,史称“七十二贤人”。在这些弟子中,最令孔子头疼的便是宰予。宰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据《大成通志》记载,宰予比孔子小29岁,最初因能言善辩,颇得孔子喜爱。他曾随孔子周游列国,还被孔子派遣出使齐国和楚国,可以说是很受孔子器重。那后来宰予为何又让孔子

  •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么概念,六国君主被他熬死了15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昭襄王实际掌权多少年,秦昭襄王是哪位皇帝,秦昭襄王时期的各国君主

    [var1]齐国:3个[var1]秦昭襄王继位的时候,齐国是齐宣王在位。齐宣王去世后齐闵王继位,齐闵王去世后齐襄王继位,齐襄王去世后齐废王继位。齐废王就是田健,就是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位君主。从齐宣王到齐废王,齐国有三个国君去世,换个四个国君。楚国:2个[var1]秦昭襄王继位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楚

  • 他在位3年,因举鼎而死成笑话,却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被鼎压死的秦国国君,秦国哪位君主举鼎死了,历史上秦国的功臣之死

    [var1]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君主,却没有以上这些人有名,他在位的时间也只有三年。更可笑的,他不是死于战争,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因举鼎力竭而死,他就是秦武王嬴荡。关于他的死亡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但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却也立下过一些功劳,具体他做了什么事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第一件事就是

  • 蔺相如将和氏璧完璧归赵,和氏璧后来去了哪?为何不再听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完璧归赵蔺相如获得了什么,蔺相如完璧归赵简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var1]据相关史料记载,和氏璧最早在历史上出现,是在东周春秋时期。当时楚人卞和在青山见凤凰落在青石之上,便赶快把这块青石献给了楚厉王。因为在古人的印象中,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既然凤凰在青石上栖息,那这块青石肯定是宝贝。楚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只是普通的石头,楚厉王便以欺君之罪砍了卞和的左脚。楚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