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国古代有八拜之交,那你知道廉颇与蔺相如,属于哪一交么?

我国古代有八拜之交,那你知道廉颇与蔺相如,属于哪一交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459 更新时间:2023/12/31 19:56:27

八拜之交第一交:知音之交。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讲的是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在出使楚国期间,因在汉阳江口遇到风浪,所以被迫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后,伯牙带着自己的琴在山上弹了起来。路过的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并说出了伯牙弹的曲子和他所使用的古琴。伯牙大为惊叹,将钟子期引为知己,二人结拜为兄弟。

[var1]

伯牙在离开时,与钟子期约好,次年中秋时分再次相聚。结果等时间到来后,伯牙却久等不到钟子期。伯牙向人一打听才知道,钟子期因染病身亡。伯牙因世间再无知音,在钟子期坟前弹完《高山》后,砸毁了自己的琴。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友情,便在他们相遇的地方修了一座古琴台。因此二人的友情被称为“知音之交”。

八拜之交第二交:刎颈之交。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廉颇与蔺相如了。当年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完璧归赵,又在渑池相会上保全了赵王的脸面,所以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官位为廉颇还高。廉颇为国家出生入死,心里自然不服气,所以便处处找蔺相如的麻烦。但蔺相如却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不与廉颇进行争斗。廉颇得知此事后,倍感惭愧,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二人也终于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var1]

八拜之交第三交:鸡黍之交。相传在东汉时期,山阳郡金乡县有一对至交好友,分别名为范式和张劭。二人在回家时约好了两年后会面的时间,范式说他会去京城拜访张劭的父母,看望张劭的孩子。张劭则表示到时会等他。等到日子快要来临时,张劭让母亲早早准备好酒食。母亲问:“都分别两年了,又相隔千里之外,你就这么相信他?”张劭说:“巨卿(范式的字)是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会遵守诺言。”后来范式果然如约赶来。

等到张劭病重即将过世时,一直想见范式一面,但因为范式公务繁忙未能如愿。在张劭下葬当天,棺椁一直不肯进坟墓。就在这时,范式从千里之外赶了过来。原来张劭已托梦给范式,希望能见最后一面。后来范式对张劭的灵柩进行了跪拜,并说:“元伯,你可以走了。”张劭的棺椁,这才被抬进了墓地。

八拜之交第四交:舍命之交。在西汉时期,燕人左伯桃与羊角哀,结伴去见楚元王刘交。结果行至半路时遇到了风雪天气。他们穿得都很单薄,粮食也快吃完了。为了让羊角哀活着走到楚国,左伯桃将自己的衣服和粮食都让给了羊角哀,他自己选择了自杀。羊角哀在楚国当上高官后,左伯桃给他托梦,说是希望给自己迁坟。羊角哀细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是荆轲的魂魄在欺负左伯桃。为了给兄长助阵,羊角哀毅然自尽于左伯桃坟前。

[var1]

八拜之交第五交:生死之交。此典故最早出现在元朝郑德辉的《绉梅香》中:“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八拜之交第六交: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都是齐国的政治家,他们虽然兴趣相投,但选择追随的主公却不同。管仲选的是齐僖公次子公子纠,而鲍叔牙选的时齐僖公三子公子小白。为了防止公子小白回国继承国君之位,管仲还曾射杀公子小白。后来公子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打算杀管仲泄愤。正是因为鲍叔牙的死命相谏,管仲才活了下来,而且还成为齐国的重臣。

[var1]

八拜之交第七交:忘年之交。这说的是三国时期祢衡孔融的故事。祢衡因文采斐然,所以养成了恃才傲物的性格。他谁都看不起,却与两个人相交。这两人,一个是孔融,另一个是杨修。当时孔融已经40多岁,而祢衡才年仅20岁,所以他们成为忘年交。孔融为帮助自己这位“小朋友”,曾多次向曹操举荐。但祢衡却因口不择言,最终被人所杀。

八拜之交第八交:胶膝之交。据《后汉书》记载,在东汉时期,豫章郡有两位品行高尚的君子,这两人名为陈重和雷义。两人十分要好,如胶似漆。雷义被举荐为秀才后,想把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他就假装发疯辞去功名。后来朝廷同时征召二人,他们才一同赴任。当雷义官司缠身后,陈重也辞去官职,进京面圣,为他辩解冤屈。因此当时的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更多文章

  • 长平一战,杀神白起杀了赵国45万人,那他最后是何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白起坑杀40万赵军后赵国的反应,长平之战后白起能打过赵国吗

    [var1]长平之战中,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虏了赵军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元气大伤。平原君写信给在魏国的小舅子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才没有过早的灭亡。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趁胜灭赵,秦便再次制定了平定上党的战略。当白起即将围攻邯郸时,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便重金贿赂了秦国丞相范雎,希望他能帮忙

  • 孟子因妻子坐姿豪放要离婚,孟母发出灵魂审问,将其怼到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孟子和孟母怎么相处,孟子的婚姻状况,孟子与孟母图片

    [var1]在《韩诗外传》中,有这么一则故事,名为“孟子欲休妻”。话说,孟子有一天回到家里,看到妻子一个人在家,岔开两条腿坐着,姿势很是“豪放”。孟子瞬间觉得脸上无光,便找到母亲说:“我妻子不讲礼仪,我要休了她。”孟母并未听儿子的片面之词,而是问道:“她如何不讲礼仪了?”孟子愤怒地说:“她岔开腿坐着

  • 春秋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十大完璧归赵,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故事,完璧归赵指春秋还是战国时期

    前言:完璧归赵,顾名思义就是把物品完整的归还物品主人,在当时的战国时期是指赵国使臣蔺相如依靠自己的胆识和智谋把和氏璧完整的归还回赵国,没有让他落到秦国的手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可见蔺相如已经做好了准备,完成这一秦国所出的难题,展现出了随时为赵国奉献的大

  • 为巩固统一,秦王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的统一,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措施,七年级历史秦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试想一下,如果我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统一中国的秦王嬴政,那我们现在的华夏民族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var1]秦兼并六国非一朝之功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贡献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秦自秦孝公以来,以一统天下为己任,历经六代明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

  • 当上齐国国君后姜子牙变得心狠手辣,对不为所用的人才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姜子牙在齐国传了多少代,姜子牙在齐国杀的谁,姜子牙八十多岁当了齐国国君

    (仙风道骨的蓝天野老师,我一直固执地相信历史上的姜子牙就是这个样子,慈祥,睿智)一说到姜子牙,我们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封神榜》里那个兴周灭商、代天封神的白胡子老头,作为《封神榜》的第一主角,姜子牙同志在神魔小说中堪称第一“窝囊废”。这位大爷在昆仑山修行几十年依然道术低微,最后还被师傅打发下山,好不容

  • 古代士兵打仗,是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勾践想出一个方法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勾践尝粪辨疾,古代士兵作战方式,越王勾践如何训练士兵

    在生产力尚且低下的先秦时期,军队出征,一去便是数月数年,常有入军尚且为少年,归来已是白叟翁的情况出现。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古代军队向来不征收女子参军,《木兰诗》中描写的花木兰,也是以男子身份混入军中。那么,在军中无女子的情况下,士兵们要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呢?曾经,越王勾践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那个办法着

  • 士兵得了毒疮,吴起帮他吸了出来,士兵母亲听说后为何嚎啕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起给士兵吸脓血的故事,吴起毒疮讲的是什么,吴起刘天才视频完整版

    [var1]这位爱兵如子的将军便是名将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出身豪门,家累万金。为了能当官,他曾四处花钱找门路。结果找的人不靠谱,钱花了,事没办,吴起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当地人都讥笑他不自量力,吴起一气之下就杀掉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人。成了杀人犯后,吴起逃出卫国。临走前,他对母亲说:“不当卿相,决不

  • 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4次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统一的预言,关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司马迁谈秦国历史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秦国会在战乱四起的战国时期,秦朝凭什么能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统一六国呢?其实秦朝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秦国国君秦穆公时,他就广纳贤士,采用"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的方法去看人,使当时的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var1]之后,又有秦孝公重用商鞅使秦国国力大

  • 大国争锋时,小国如何自保?看看春秋时期宋国牵线的“弭兵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国主导的弭兵之盟,弭兵会盟对春秋局势的影响,春秋时期郑国和宋军

    那商灭亡了吗?并没有,有人觉得这怎么回事?一个朝代建立了,另一个朝代怎么能没灭亡呢?是这样,商朝灭了,但商文明并没有灭绝,中国人习惯性的那种“改朝换代”的历史叙事逻辑其实是大一统王朝秦朝之后才有的。秦朝之前,所谓“华夏”更多是个文化地理概念,所谓“朝代”实际有点类似多部落的联盟。商部族衰落了,周人代

  • 一代贤相却并没有大肚量,事事睚眦必报,孔子后人都中了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四贤,孔子识人四法图解,孔子眼中的五个恶人

    [var1]王曾,字孝先,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他八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又才思敏捷,所以年纪轻轻就有了才名。咸平五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由于他在之前的发解试和省试中也是第一名,所以便成为了传说中“连中三元”者。这种难度,比现在考博士还困难。中国科举14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