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人雅士缔造的休闲文化,对唐代各阶层乃至外族的影响都有哪些?

文人雅士缔造的休闲文化,对唐代各阶层乃至外族的影响都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38 更新时间:2023/12/14 7:29:25

休闲使得文士在放松身心、怡情养性的同时,丰富了精神世界,激发了创作灵感,休闲生活还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此之外,文士阶层休闲文化对其他社会阶层、对后世文士休闲文化乃至对整个唐代社会风气的嬗变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对其他社会阶层休闲风气之影响

有唐一代,自上而下,人们普遍崇尚文学,尊重文人,毫不夸张地说,唐代是一个文学化的社会。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一种人格典型,他们的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模范,他们的价值标准与审美取向则为人们争相仿效。普通市民如此,方外僧道、妓女等与文士过从甚密者更是如此。

1.游玩于天地之间

游宴之风正是从文士阶层兴起的,“旅游天地间,休闲野外”村的心态广泛对民众有着非凡的影响,每至节日及特殊时期,市民便会出门游玩,上元节踏青于曲江池,暮春三月到慈恩寺中观牡丹,重阳节结伴出游,登高望远,都是深受长安市民喜爱的休闲方式。

不仅如此,连仕女也深受文人影响,热衷于游玩。长安城内可供平民百姓游玩的地方极其有限,最为著名的就是作为大众游赏胜地的曲江池了,这里同时也是文士阶层时常游览之地,尤其是新科进士开宴之地,百姓目睹文士休闲之方式,争相仿效,几乎但凡为文人所推崇者皆可成一时风尚。

2.文士僧尼的交流

唐代文士闲暇之时与僧人道徒往来甚密。正是在与文人的交往过程中,原为方外的僧人道徒,出现了文人化的倾向,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旨趣多与文人相类。僧人能诗者,六朝已有,真正出现诗僧则是在唐代,著名者如皎然、法宣、灵彻、广宣、贯休等等,有些还俗者,成为著名的诗人,如无本还俗而为贾岛,清塞还俗为周贺等。诗僧与文人交往密切,迭相唱和。僧徒文士化的倾向,以新兴的禅宗最盛。禅宗初以“不立文字”为宗旨,但时常以诗歌吟咏论理证道。

六祖慧能时,偈诗尚缺少诗韵,而到了中唐,便开始注重词藻,到了晚唐,则充满了诗情,其后更是愈演愈烈,不能作诗,简直不像禅师。这种文士化的倾向,离不开文士好吟诗的影响,也使得禅宗很快为文士阶层所接受。道士女冠的文士化过程也一如僧人的文士化。吴筠、司马承祯、鱼玄机等都是文士化最为显著者,诗文琴棋诸种技艺无所不能。

唐代文士狎妓之风盛行,长安城的平康里,是娼妓云集之地,也是不少文士时常光临的地方。此处娼妓因时常与文士往来,文人化的程度很高,甚至出现了文艺素养越高者身价也越高的现象。娼妓与文人成为文学上的知己,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文人词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景观,在封建社会后半期一直延续下去。

3.女子思想解放

唐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且因统治者少数民族血统的缘故,对妇女较为尊重,妇女地位相对较高,生活也相对自由,甚至可自由出游。受到文士休闲文化的影响,她们积极参与休闲娱乐,成为盛唐文化的一大特色。唐人以女子丰腴健壮为美,上层社会的女子尤其如此。在文人诗词中,围棋、秋千、乐舞、蹴鞠、击鞠、拔河、竞渡等休闲娱乐活动中,都有女子身影。休闲活动又对于妇女的思想、个性解放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二、文士休闲与士风转变、国势盛衰之关系

唐代社会是古代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以‘安史之乱’为起点的中唐是我国古今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从中唐时期开始,士族地主文化渐次走向衰落,而庶族地主文化却逐渐形成,并至北宋中后期趋于稳固”。始终亲身参与其中的文士阶层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创造的文化,他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审美心理、人生态度等各方面都出现了大的变迁,士风之变对于社会文化的转型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文士阶层之休闲生活,受唐王朝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甚巨。唐初经济凋敝,制度未立,文士的闲暇时间并无保障,加之统治者提倡勤俭,文士休闲方式多沿袭前代固有之式,且摈弃了其中有奢侈之嫌者。之后,随着社会秩序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休假制度的完善,文士阶层在充分继承前代休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幵发创新,有意识地吸纳平民阶层休闲文化,逐渐形成了雅俗共赏的休闲生活模式。

至开元、天宝年间,由于唐玄宗对休闲娱乐的髙度热情与提倡,文士休闲文化也达到了鼎盛。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地区社会经济严重受挫,此后战乱虽平息,但随之出现的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的混乱局面,使得整个长安的休闲娱乐文化发展大受打击,不少著名的乐师舞者流亡在外,连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原本最受长安民众喜爱的曲江探春都少人问津了,其它休闲娱乐活动开展的状况自不必谈。社会风气就此大变。与普通民众休闲文化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当社会动乱,政治生活黑暗之时,文士阶层反而更加热衷于休闲娱乐,与休闲紧密联系的士风便也随之转变。

很多学者认为中唐作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唐社会风气的急剧转变。“有唐中叶,为风气转变之会”,其原因归之于“久经离乱,略得一喘息之会,故亦趋于嬉娱游乐,因此上下相应,成为一种崇尚文词,矜诩风流之风气”。而至于这种风气兴起的原因,则应归结于士风之变。

统治者采取姑且苟安的政策,不敢对藩镇轻易用兵,造成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士人们没有复兴的希望,因而转向了侈靡放荡,车马游宴取代了弓刀征战”。文人本身就带有感性化的特点,初唐至盛唐间文士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对边塞生涯的向往自此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普遍沉溺于淫靡奢侈、放浪形骸的休闲生活,趋于世俗,陷于轻薄,文人们在精神上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哀愁与孤冷,士风就此大变。

三、对日本、朝鲜等地休闲文化之影响

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其博大精深离不开其它民族及地区传来的文化,同时也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文化史中有“汉字文化圈”之提法,指的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借用汉字,丰富了自己的文字,汉字作为一种纽带联结了东亚诸国,而汉字文化圈的确立,正是在隋唐五代。新罗、日本与中国交好已久,知识分子阶层自古便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影响。

到了唐代,学习中国文化的风气更盛,大批留学生入唐。留学生中有不少登唐科第、以文章名家者。不少留学生、遣唐使在学习中国优秀的科技文化之余,与文士往来密切,在起居饮食、衣冠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深受文士影响,文士的休闲文化对他们更是深有影响。尤为著名的是改名晁衡的阿倍仲麻吕,仕于唐,而与李白王维等交好,官至秘书监,殁于中国。

弈棋是极受留学生喜爱的休闲活动,新罗、日本时常选派弈棋高手与唐之棋手切磋棋艺。新罗棋艺高超的朴球,留唐期间,也与文士张乔往来甚多,常以对弈为乐。日本遣唐使的随员中也不乏知名棋手,如纪夏井、伴小胜雄、高僧辨正等,时常与唐代文士进行围棋交流活动。

相传吉备真备曾与围棋名手玄东对局,宣宗时,日本王子携名贵棋具来唐,与翰林待诏顾师言对弈,拼杀十分激烈。顾师言“惧辱君命,汗手死心,始敢落子”,王子则“凝目缩臂数四”方走,仍然落败,叹道,“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

留学生、遣唐使回国以后,往往热衷于传播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许多中国乐器如琴、笛、笙、竽、琵琶、箜篌等,都由遣唐使传回日本。在日本乐舞中,大唐乐是重要组成部分,《亲王破阵乐》、《兰陵王》、《苏莫者》等是宫廷乐舞的重要曲目。甚至日本的集歌舞、伎艺与滑稽表演于一体的“猿乐”,也是由唐代散乐演变而成的,后来又发展成为能乐与狂言。

日本的绘画、书法等艺术,皆吸收文士休闲文化之精髓。此外,踏歌、投壶等活动,都成为日本上层社会热衷的休闲方式。日本人热衷的花道、赏樱等,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唐代文士养花、插花、斗花之风以及游春赏花风尚的影响。总之,唐代文士的休闲文化,对于汉字文化圈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通过影响日本、新罗知识分子的生活观念,进而影响着两国的文化。

结论

我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绚丽多姿,很大程度上是文士阶层在休闲生活中创造的。辉煌的文学成就,百花齐放的艺术成果,丰富的休闲思想,多出自文士阶层,或由文士阶层所催动。如今,传统的精英教育方式已转变为大众教育,知识分子阶层较之古代大有扩展,对社会的影响也愈发重大。

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处于弱化或缺失的状态,与休闲文化的异化不无关系。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处在迷惘、找不到自我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相较之下,传统休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提倡以健康的休闲方式来修身养性,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沃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借鉴古人之经验,倡导健康的休闲方式,对于人文精神的重建,有着莫大的积极意义。

更多文章

  • 八王之乱与晋武帝之殇:严密的制度设计,为何全都失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史书上记载的八王之乱,后晋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对晋朝的评价

    1.世人对八王之乱原因存在重大误解,八王的权力本来很小。2.八王之乱的祸根并不是分封,而是傻皇帝司马衷。3.八王造反,有一个人本可以阻止。提及八王之乱,论者大多以为,西晋之所以毁于八王战乱,起始原因就在于西晋武帝不吸取历史教训,强行大封宗室诸王,最后导致宗王拥兵自重,问鼎洛阳。事实上这是一个偏离了历

  • 突厥被唐朝打败后,不断向西迁移,建立一国家和俄国对抗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打过突厥了吗,唐朝与突厥的关系,突厥被唐朝彻底征服了吗

    东突厥和西突厥被唐朝灭亡之后,突厥剩下的部落一部分被汉人同化,还有一部分西迁。其中突厥的一个部落卡伊部落迁居到今天的阿姆河流域。此时他们臣服于花剌子模帝国。蒙古兴起后,卡伊部落不得不继续向西迁,在和拜占廷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90年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一世继位。

  • 司马衷如何在26个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司马炎的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衷简介,司马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司马衷,司马衷和司马炎是什么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度历史上嫡长子继承,不一定大家都遵守,但这是“名正言顺”的潜规则。要不说司马衷生的好。司马炎26个儿子,有八个未成年夭折。剩下18个,里面只有3个是嫡子(皇后生的)。嫡子里面,司马衷排老二。很不幸,老大夭折,老二司马衷就顺位成了嫡长子。◆皇后和外戚的影响很大司马衷九岁做太子。小的时候,

  • 南北朝互殴怪现状,北朝喜欢用步兵,刘裕建立了军人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裕在南北朝的地位,刘裕与南北朝历史,南北朝战争形势图

    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南北双方的国家形态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乃至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隋朝统一后的国家形态。那么,影响到底体现在哪里呢?一、南北战争的概略面貌南北战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晋灭吴和隋灭南陈两场大战。第一,看一下西晋灭吴的主要进程。三国时魏吴隔江对峙,魏军水军不占优势,只敢在冬春枯水季节进攻。进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不废除节度使制度,主要是优点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为什么不取消节度使,安史之乱为什么还要设立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朝如何处理节度使

    但事实上,安史之乱后,唐朝并没有废除节度使制度,反而继续使用。节度使制度一直使用到唐朝灭亡。唐朝之所以不废除节度使制度,主要是因为这个制度的优点太多。节度使制度和另一个制度可以说是一起的,就是藩镇制度。藩镇是唐朝行政区域的一个名称,而节度使掌控着藩镇。看起来和当时的郡县制或者行省制的长官一样,但事实

  • 各个王朝建立花了多久,秦朝花了五百多年,隋朝、唐朝只花了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与隋朝相隔多少年,唐朝和秦朝的发展,秦朝与唐朝对比

    秦朝:549年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国正式建立。而秦王朝一直到公元前221年才建立。当时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秦王朝的建立是花了时间最久的。西汉:7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起义队伍风起云涌。这时落草为寇的刘邦也开始起义

  • 唐朝和阿拉伯交战九次,只输一次,如果不是这场内战唐朝还能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与阿拉伯的几次交战,阿拉伯帝国vs唐朝,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唐朝建立于618年,在灭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之后,唐朝的势力进入中亚。当时唐朝主要是靠控制西域各国。西域从西汉开始一直是我国的疆域,这里对我国至关重要,是我国陆地上唯一一条对外交流通道。当时海上贸易不发达,这也是我国唯一一条对外交流通道。当时的西域诸侯林立,所以唐朝势力很容易进入到这里,并且控制了这里的

  • 唐太宗强占弟媳杨氏,为何长孙皇后不阻拦?多年后魏征说出了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征个人资料简介,长孙皇后魏征,长孙皇后与杨氏关系

    这等美好的景象就是乃至全世界,也极为少有,更何况其还创造了万国来朝的局面,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之中已然是天花板的存在。纵观唐朝历史,最为鼎盛的时期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建立贞观之治,让大唐更加昌盛,唐太宗也因为这一举动闻名天下。直到如今,他的事迹以及过往依旧广为流传,被世世代代的人们传颂。可是,就是

  • 我们只知道唐朝的辉煌与伟大,却不知道唐朝有封建王朝的所有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历史上是怎样评价唐朝的,如何评价唐朝的历史影响

    首先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最主要的就是谁控制谁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基本上解决了这个矛盾,就是中央牢牢掌控地方。不过唐朝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主要是节度使的问题。安史之乱后,唐朝再也无法有力地控制地方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拥兵自立,完全成为了一方军阀。这些在唐朝之后是没有这种问题出现的。其

  • 唐武宗为什么灭佛,其实和佛教无关,和国家利益有很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武宗为什么毁佛教,佛教评价唐武宗,唐武宗在佛教的地位

    佛教是在汉朝的时候开始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开始兴起。其实,如果了解历史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一件事。在战乱的时候佛教发展都是比较迅速,因为这代表着一种精神寄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就是当时佛教发展的状况。不过唐武宗即位之后却不管佛教发展如何,直接下令灭佛。为了灭佛,唐武宗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