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秦国是得蜀中得天下,为什么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

战国时秦国是得蜀中得天下,为什么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49 更新时间:2023/12/4 15:54:19

[var1]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虽说是蜀地,但是不可同日而语,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蜀中所面临的外界因素和内部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秦国当年占据蜀地的时候,蜀地还是一片荒芜,就相当于开拓荒地。那个时候那个地理位置几乎和平原地区就没有什么联系。而且秦国主要占据了蜀地最为富庶的成都,纵观整个巴蜀地区,唯有成都平原土地肥沃,这也是为什么当年都说蜀中富庶,因为蜀地就那么一块。

反观三国时期,益州作为蜀国的大本营,除了成都平原,四周皆为崇山峻岭。土地贫瘠也就算了,连块能种粮食的平地都难找,成都就是再富庶,支持整个蜀汉也是有点吃力的。

[var1]

而秦国国情就和蜀汉不同,秦国当年的国土覆盖了部分中原地区,也就是说蜀地对于秦国来说不是唯一的依靠点。因为他不缺肥沃的土地,只要把成都平原打造成粮仓,给前线的地区做补充粮草的工作 ,这样秦国就有了双重保险,如虎添翼。而且事实证明秦国的目光长远为他赚取了优势,在秦赵两国遭遇旱灾量收锐减的时候,秦国凭借蜀地囤积的粮草,成功获取了战争的胜利,所以秦国和蜀汉对于成都平原的索取都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两个时期蜀地的内部环境也大有不同。

我们先看秦国,在当时那个开化程度比较低的时期,人们面对山河之险还是比较头疼的。加上蜀中周围都是天堑地壑,几乎不会受到外族部落的入侵和骚扰,秦国只管顶住中原和北方的压力就行了,不至于分身乏术。

[var1]

反观三国时期,蜀汉的国土面积已经远远超出了成都平原,边境和外族接壤,隔三岔五就会受到骚扰和入侵。诸葛亮执政时期,为了给北伐做准备,把周围的隐患都排除了一个遍,即便如此蜀汉隔三岔五就要镇压一次叛乱,非牵扯精力。

不仅如此秦国当时政治生态要比蜀汉好的多,自己国内闹事的比较少,举国上下心思都在一条线上。而蜀汉可不一样,整个益州党派林立,矛盾重重,让本来就精力不足的蜀汉双脚和灌了铅一样,每前进一步都要累得气喘吁吁。蜀汉面对的内忧除了周边少数民族的反叛,还有朝堂上的各怀鬼胎。我们都知道蜀汉对比曹魏和孙吴来说已经占据下风了,严重的内耗也不支持诸葛亮能主持蜀汉像秦国那样逆袭。

[var1]

况且人口也是一个大问题,夷陵一战,蜀汉的大半军士覆没,元气大伤。诸葛亮虽然主持了几年稍有恢复,但是远远没有鼎盛时期兵强马壮,民少兵寡的现状也限制了蜀汉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用疲敝来形容当时蜀汉在我看来分量不太够,蜀汉凭借一州之力去行一国之事,能用的资源有限,处理的事务繁杂。所以诸葛亮所说的“益州疲敝”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组成的。不单单是说土地粮食不够,更多的是精力不足,元气难以恢复,不能全心思放到北伐大业上去。

总的来说蜀中对于秦国来说那是锦上添花,对于蜀汉来说那是雪中送炭,但是锦上无花尚且可行,雪中无炭那就得活活冻死。等到曹魏五路伐蜀,真正的凛冬来袭,蜀汉如同纸糊的一般,一触即溃,刘禅率领百官投降,哪有秦扫六合的气势?

[var1]

所以“疲弊”是诸葛亮安慰刘禅的话,我感觉用“凋敝”更合适。

更多文章

  • 孔子是极力维护礼教的,为何却说孔子父母,不守礼教而生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对父母的态度,孔子的家族观念,孔子有什么规矩

    但事实上,这是对“野合”两个字的误解。[var1]当时,叔梁纥已经66岁,颜徵在还不到20岁。两人结婚,按照当时的礼仪来说,是不恰当的。因为叔梁纥是鲁国贵族,颜徵在出生平民,地位不一样。再加上年纪太悬殊,所以没办法举行婚礼。于是,两个人在野外搞了一套房子居住。这种房子在现在可能叫做别墅,但是在古代,

  • 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专家:秦国这些兵器,不该出现在2000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使用什么兵器,秦始皇时期有兵器吗,秦始皇统一的兵器

    战国末期,秦国作为七大诸侯国之一,它地理位置偏僻,综合实力在七大国家之间并不突出,看过“芈月传”的小伙伴对芈姝出嫁到秦国的场景并不陌生。楚国国力雄厚、财力斐然,芈姝费尽周折才到达物质匮乏的秦国。但原本并不起眼的秦国是如何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反超其他六国的?看到秦国的这些兵器,或许你的内心就有了答案。[

  • 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三方面,浅析楚国服饰的形成及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楚国服饰颜色特点,楚国服饰图,楚汉时期楚国服饰颜色

    自古以来,服饰都被称为“历史的印记”,因为在不同的年代下,服饰都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是某一时间、某一地域的人们,审美、生活方式以及民族精神的表现。而楚国的服饰,也是楚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楚国服饰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情,也为后世服饰文化,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楚人的服饰等级观念体现在贵族与平民衣

  •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为孔子提匾,康熙祭拜孔子图片,康熙祭拜孔子不肯下跪

    当时恰逢春秋战国,变法图强才是王道,所以法家思想甚嚣尘上,孔子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不受当时的各国国君所重视。孔子无奈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直到晚年受到鲁国的邀约,才回到鲁国。回国后的孔子不问政事,专心著书,晚年修订六经留下著作。到了汉朝时期,皇室为了管控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至此儒家文化才

  • 六国被秦国攻取后,六国的末代国君,他们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被秦国灭的六国是哪六国,秦国灭六国后六国下场,秦国末代君王一览表

    秦国从秦献公开始,面对中原六国的咄咄逼人,便一直忍辱负重,一心寻求变法强国之道,至秦献公晚年时,秦国安抚国内之乱,为开辟崛起之路奠定坚实之基础。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张仪连横、魏冉立君、范睢远交、白起攻杀,秦国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三世君王的带领下,东出函谷,屡破六国合纵

  •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一对一单挑反被刺8剑,是他太菜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历史评价,荆轲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荆轲是战国的剑客吗

    [var1] 滞留在秦国的燕国太子丹内心对于秦始皇嬴政相当之恨,于是便偷偷的回到了燕国,一心想着如何将这秦始皇嬴政给杀掉。不过,如果想要光明正大的跟秦始皇嬴政进行对抗,很明显,燕国肯定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所以最后太子丹想出了一个办法,那边是刺杀秦始皇嬴政。 为了寻找适合的人进行这项计划,太子丹不惜将自

  • 千里楚国问鼎天下“不服周”,作茧自缚却为强秦织嫁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秦之间的成语典故,张仪诓楚助强秦的典故,齐国和楚国的成语典故

    周夷王的时候,齐哀公被夷王烹杀,诸侯与天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很多诸侯都不再来朝贡,相互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而不听天子号令。楚国君熊渠向北推进到了江汉一带,看到中原大乱,就说:“我们是蛮夷,不要和中原诸侯一个样儿!”于是将他三个儿都直接封了王,自己也称楚王。周厉王的时候,熊渠害怕厉王的暴虐,赶紧将

  • 中国古代史事: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军事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历史事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一、出谋划策乱世验方春秋战国时期是天下大乱、战争不断的时期,也是各种新力量、新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各学派积极参政议政、创立各种学说的“百家争鸣”局面,但是仔细研究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没有提出治国的具体措施,或者有的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具备可操作性。虽然他们提出的以仁政王

  • 造成“三星堆文明”所在古蜀国的终结者居然是战国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是古蜀文明之源吗,从三星堆看古蜀国的辉煌

    [var1]而三星堆文明之所以如此悬疑难定的症结主要有两点,一则就在于出土文物之奇,无论是制造工艺和材料,完全不像是一个比五千年还久远,相对非常闭塞偏僻文明所能做到的。其次就是出土文物之多,但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文字的镌刻,一般来讲发达的文明都会拥有文字记载,哪怕是像华夏文明周边的民族那样直接假借汉文

  • 战国老伙计们相爱相杀数百年,最后成败得失转头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最后结局是什么,战国时期的恩怨情仇,战国真正转折点

    [var1]后来魏国向西开发了河西之土,又往东拓展了河南之地,拥有了大量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资源,老魏又地处天下之中心,交通之枢纽,四通八达,人才济济,魏国一时间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与齐、秦同时开战,长时间没让任何一国占他多少便宜,可魏的衰败在于人才的大量流失,战国时代人才输出量最大的也是魏国,再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