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专家:秦国这些兵器,不该出现在2000年前

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专家:秦国这些兵器,不该出现在2000年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26 更新时间:2024/2/4 17:00:09

战国末期,秦国作为七大诸侯国之一,它地理位置偏僻,综合实力在七大国家之间并不突出,看过“芈月传”的小伙伴对芈姝出嫁到秦国的场景并不陌生。

楚国国力雄厚、财力斐然,芈姝费尽周折才到达物质匮乏的秦国。但原本并不起眼的秦国是如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反超其他六国的?看到秦国的这些兵器,或许你的内心就有了答案。

[var1]

秦国的这些兵器本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代,但它却以超前的姿态为秦兵所用,这些兵器是什么、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

一、秦弩的势不可挡

秦军曾叱咤六国,除了他们的强健体魄外,还得益于他们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来源于他们的武器:秦弩。

“弩者,怒也言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弩也。”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秦军的威武霸气,它的声势不容小觑,反观它的整个设计就能略知一二。

[var1]

秦弩的威力远远超过弓箭,战国时期,齐、韩、魏三国在战场上均使用过弩,尤其是魏国,更是制造名弩之地。秦国在看到了弩的力后,派人特意前去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此提升改进,实行“机械化生产”。

动植结合:相关专家通过在秦俑坑中的遗迹发现了多种不同的弩,虽然时隔千年,但这些弩在出土后依然能够灵活如初,这种技艺在当时极为难得,其他国家的弩在风雨侵之中早已腐烂消亡,但秦朝的青铜弩机却依然强劲。

秦弩并非个人设计,它是由国家统一监督制造,弩长为130厘米到145厘米,其弩芯使用桑木,弓干由皮条缠绕,这样的设计充分运用了动物弹力和植物弹力,其先进理念令人叹服。

[var1]

瞄准装置:秦弩贴臂设计有瞄准装置,这套装置由望山、悬刀、牛组成,是一套极为精密的青铜装置,望山是秦弩上的瞄准装置,通过望山可以精确判断敌人的所处位置。

悬刀是发射开关,类似于现在狙击枪的“扳机”,扣动“悬刀”就能发射弩箭;牛是连接“牙”和“悬刀”的枢纽,是最为精巧的物件。

这种精密设计运用了机械学,它的发射过程令人叹为观止:先上弦,弩手准备拉弦抵御望山,瞄准敌人后,松手发射,不仅可以减少发射的震动和冲击力,还极大提高了命中率。相对于没有瞄准装置的弩,秦弩这算是一马领先的装置。

[var1]

背负样式:秦弩属于背负式发射,它不像传统的三个人性化的设计,悬刀四周可以避免伤人的竹片、木臂下方的凹槽、全国统一的零件,这些设计像极了现代社会的玩具枪,其精密机械理论在秦朝时就已拥有,岂能不令人叹服。

按照正的额发展,这样的设计模式应该是近代社会才可能出现,秦朝不仅在弩的生产上开了“工业化”模式,在其设计上也运用物理学,如此强有力的输出,想不赢都难。

二、秦剑的领先技艺

接着就是秦剑,秦朝的剑有三大特点!

[var1]

①:特点就是“细长”,秦青铜长剑锋利坚韧,长度在95厘米之间,其他诸侯国的长剑也就只有55厘米左右,这远比其他剑长出30厘米,这样的长剑可以防身,在敌人还没有近身时就已经将敌击灭。

剑长并不是它的特色,剑利才是它的特点,青铜在商周时期较为盛行,发展到战国时期,铁兵器在其他六国较为盛行,但秦国铁矿资源稀少,想要用铁做兵器实在是奢侈至极,仅有的铁矿资源完全不够一半秦军的武器制造。

铜兵器完全比不上铁兵器,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秦朝想了一个使得“铜制长剑”都能削铁如泥的办法。

[var1]

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1937年被德国的先进工艺,德国人为他们自己率先发明了这种先进工艺,所以申请了专利、殊不知,春秋战国时期对秦国就已经掌握了铬盐氧化的处理方法。

使用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使剑身光滑如初,也能防止氧化,秦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锋利无比,这种铸剑方式领先世界上千年。

也难怪秦军持有长剑进行弩手防护时,众人都忌惮不已,这如果被长剑刺到,那简直就是白送性命。

[var1]

②:特点就是它的“形态记忆合金”,这种设计在现代社会都是一大奇迹,谁也不会想到它竟然会在秦剑身上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在秦始皇兵马俑无意间看到一把又薄又尖的剑时,尝试将其弯曲,他们发现这把长剑,即使弯曲也不会断裂。

在确保不会损坏物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尝试将其弯曲为45度,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长剑没有断裂,反而在一瞬间恢复原状。

这把剑被称为“形态记忆合金剑”,符合了当代冶金学家对冶金长剑的所有想象,影视剧中那些将剑弯曲,瞬间复原的场景真实上演。

[var1]

在场所有人员不由得万分感慨:现代工艺都未必能达到如此境界,两千年前就有了合金技术,厉害了。

③:特点“神奇配方”。铜制铁剑并不是只有加入锡才能够锋利无比,这种锡的配比需要极为精确,锡或者铜的不和谐都会令剑过软或者过硬。

相关工作人员经过研究发现:秦剑的“铜锡配比“是恰到好处的比例,这种配比让秦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完美无缺。

[var1]

含铬保护层、含锡长剑身,这样的长剑想不锋利都难。但关于锡、铬元素是只有现代社会才有的金属元素。

三、弩剑的完美结合

秦弩和秦剑的铸造技艺虽然领先世界,但它们也是在相互配合中才得以将威力发挥到极致,“强弩在前,锬戈在后”是秦军常有的攻守方式,坚不可摧的防御、极为猛烈的进攻,秦军的作战可谓叱咤一时。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传统武器,这种领先世界的武器岂能不有摧枯拉朽的威力。秦军既有极为稳固的防守,也有勇猛无匹的进攻,他们在多年的方阵训练中练就了默契配合的能力。

[var1]

兵器是秦军统一六国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秦军士气以及秦军管理,“军功爵位制”让秦军上下一心吗,渴望战争,不惧死亡。

反观他们的崛起史,他们不仅有六国没有的士气,也有着六国没有的团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秦弩和秦剑都带有极大的人性化,统治者考虑战士的辛劳,战士效忠统治者的仁政,秦国想不兴都是难事。

[var1]

结语

古人的勤劳和智慧无可限量,在“科技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秦朝工匠都能够制造出领先千年的精锐兵器,由此可见他们的智慧程度。秦弩、秦剑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他们再次彰显了老祖宗的智慧。

在中国这片充满文化沉淀的热土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发掘,而秦朝统一六国的国之气魄,也是其它六国没有的,像曾经的大国楚国、齐国实力碾压秦国,但秦国能够超越他们的根源就是因为创新、突破。

秦国统一六国的事实也在诠释一个道理:任何安于现状的国家,只会被时代抛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三方面,浅析楚国服饰的形成及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楚国服饰颜色特点,楚国服饰图,楚汉时期楚国服饰颜色

    自古以来,服饰都被称为“历史的印记”,因为在不同的年代下,服饰都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是某一时间、某一地域的人们,审美、生活方式以及民族精神的表现。而楚国的服饰,也是楚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楚国服饰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情,也为后世服饰文化,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楚人的服饰等级观念体现在贵族与平民衣

  •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为孔子提匾,康熙祭拜孔子图片,康熙祭拜孔子不肯下跪

    当时恰逢春秋战国,变法图强才是王道,所以法家思想甚嚣尘上,孔子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不受当时的各国国君所重视。孔子无奈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直到晚年受到鲁国的邀约,才回到鲁国。回国后的孔子不问政事,专心著书,晚年修订六经留下著作。到了汉朝时期,皇室为了管控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至此儒家文化才

  • 六国被秦国攻取后,六国的末代国君,他们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被秦国灭的六国是哪六国,秦国灭六国后六国下场,秦国末代君王一览表

    秦国从秦献公开始,面对中原六国的咄咄逼人,便一直忍辱负重,一心寻求变法强国之道,至秦献公晚年时,秦国安抚国内之乱,为开辟崛起之路奠定坚实之基础。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张仪连横、魏冉立君、范睢远交、白起攻杀,秦国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三世君王的带领下,东出函谷,屡破六国合纵

  •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一对一单挑反被刺8剑,是他太菜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历史评价,荆轲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荆轲是战国的剑客吗

    [var1] 滞留在秦国的燕国太子丹内心对于秦始皇嬴政相当之恨,于是便偷偷的回到了燕国,一心想着如何将这秦始皇嬴政给杀掉。不过,如果想要光明正大的跟秦始皇嬴政进行对抗,很明显,燕国肯定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所以最后太子丹想出了一个办法,那边是刺杀秦始皇嬴政。 为了寻找适合的人进行这项计划,太子丹不惜将自

  • 千里楚国问鼎天下“不服周”,作茧自缚却为强秦织嫁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秦之间的成语典故,张仪诓楚助强秦的典故,齐国和楚国的成语典故

    周夷王的时候,齐哀公被夷王烹杀,诸侯与天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很多诸侯都不再来朝贡,相互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而不听天子号令。楚国君熊渠向北推进到了江汉一带,看到中原大乱,就说:“我们是蛮夷,不要和中原诸侯一个样儿!”于是将他三个儿都直接封了王,自己也称楚王。周厉王的时候,熊渠害怕厉王的暴虐,赶紧将

  • 中国古代史事: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军事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历史事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一、出谋划策乱世验方春秋战国时期是天下大乱、战争不断的时期,也是各种新力量、新思想蓬勃发展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各学派积极参政议政、创立各种学说的“百家争鸣”局面,但是仔细研究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没有提出治国的具体措施,或者有的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具备可操作性。虽然他们提出的以仁政王

  • 造成“三星堆文明”所在古蜀国的终结者居然是战国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星堆背后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是古蜀文明之源吗,从三星堆看古蜀国的辉煌

    [var1]而三星堆文明之所以如此悬疑难定的症结主要有两点,一则就在于出土文物之奇,无论是制造工艺和材料,完全不像是一个比五千年还久远,相对非常闭塞偏僻文明所能做到的。其次就是出土文物之多,但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文字的镌刻,一般来讲发达的文明都会拥有文字记载,哪怕是像华夏文明周边的民族那样直接假借汉文

  • 战国老伙计们相爱相杀数百年,最后成败得失转头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最后结局是什么,战国时期的恩怨情仇,战国真正转折点

    [var1]后来魏国向西开发了河西之土,又往东拓展了河南之地,拥有了大量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资源,老魏又地处天下之中心,交通之枢纽,四通八达,人才济济,魏国一时间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与齐、秦同时开战,长时间没让任何一国占他多少便宜,可魏的衰败在于人才的大量流失,战国时代人才输出量最大的也是魏国,再则就

  • 绝代战神白起军功到底有多大?才使得他骄狂到目无秦王自寻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起军事能力有多强,白起秦王对话完整版,白起最强战斗力

    白起是陕西郿县人(五百年后东汉董卓董太师在此建巨堡郿坞,号为万岁坞,意图造反),他极善用兵,是秦昭襄王最倚重的臣子。昭襄王十三年,白起作为左庶长(副防长),攻下韩国新城。第二年,白起又在伊阙关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人,天下诸侯无不震恐。白起因此而被提拔为国尉(防长)。同年,白起率军渡河突袭了韩

  • 荆轲刺杀秦王功败垂成,败在他不是一条英雄好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受谁的指使去刺杀秦王,荆轲刺杀秦王为什么没成功,荆轲为啥要刺杀秦王

    荆轲祖籍在齐国,后来迁居卫国,原为庆氏,流落到燕国之后,改姓为荆,因好为人打抱不平,远近都畏惧他的勇武,因而被燕人称之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和击剑,曾经毛遂自荐于卫元君,但是卫君不肯用他。荆轲就跑到了魏国榆次,与当时著名的剑客盖聂讨论剑术,结果盖聂发怒要拔剑与他比试,荆轲就赶紧跑了,这足以说明喜欢击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