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昆阳之战就是这样,当时刘秀仅仅不到2万人的军队,居然直接将王莽43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关键关于这场战争的描述,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信就让我跟你分析一下。
昆阳之战在历史上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最典型战争,双方分别是号称“穿越者”的王莽,还有想要兴复汉室的刘秀,当时王莽率领号称百万(实际上只有43万)的大军去攻打刘秀,打算将其直接一举拿下,让刘秀再也无法与之抗衡。
这场战争的开始,还是十分有意思的,刘秀因为毕竟人员太少,十分担心自己会被王莽团灭,所以作战过程中十分害怕,畏手畏脚,能躲则躲,只要能保住小命即可,谁知道就在双方正大战之时,突然天象大变,天落陨石,陨石将王莽的士兵一部分打死,剩下的看到阵势也十分害怕,纷纷伏倒在地,再也不敢前进,害怕被陨石打死。
就在这时,刘秀看到机遇,马上抓住机会带领大军英勇前进,冲进王莽大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本来刘秀已经十分有希望,结果上天继续帮助他,忽然天上不仅下陨石,还狂风四起,电闪雷鸣,暴雨交加,让王莽军队根本看不到前进方向,彼时洪水骤起,将王莽军队冲散,让刘秀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胜利,实在诡异至极。
关于这场战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从史书记载来看,我们都觉得描述十分诡异,恰似明朝时期朱厚照与蒙古人数十万大军的战争一样,最后记载竟然是“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几十万大军激战十几个小时,最后死了68人,还吓得蒙古人再也不敢侵犯大明朝,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在冷兵器时代,我想只是战场上被踩死的人可能也不止那么多!
其实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从这些史料来看,我们可能很容易就会发现,在古代的时候特别讲究一种“君权神授”思想,人们都觉得皇帝代表的就是天意,因此后人在记录刘秀昆阳之战时,才会出现这样神奇并且感觉违背常识的场面。
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一下,要是当时真的天降陨石,那对于双方士兵而言,一定都是平等的处境,陨石不会因为人是刘秀的,就不伤害,既然刘秀的也可能被伤害,那么他仅仅17000多人,不到2万人的军队,要是陨石砸死几个,人数不是更少了,对于他们而言,显然更加不利,想要战胜王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场战争最后取得了完全胜利,为刘秀后来夺回江山奠定基础,但是过分神话这样的历史,确实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我觉得至少从客观意义来看,这种行为是不太合适的。
为什么我偏偏要讲这一场战争呢?因为我想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以及历史中的很多事情,其实我们都是可以结合起来一起分析的,很多事情,尤其是作为记录这些历史时刻,应该保持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做事情,这才是记录历史本身最重要的意义。
要是一个时代的文人,都变得逐渐失去了一些该有的担当与胆魄,我想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鲁迅先生当年因为要唤醒一些沉睡的人,一直写出很多优秀作品,从来没有妥协,我想那种精神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的。
时过境迁,随着世界发展变化,很多曾经似乎有过的影子在逐渐发现,很多人也逐渐背离了初心,我们喜欢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并不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思想,确实是很应该推崇的,所谓初心,何尝不就包含善良在内呢?
当面临灾难的时候,当面对利益或者威胁的时候,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不忘初心,这一点十分难得可贵,但是也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不断学习追求的东西,倘若想要世界变得更好,从自己做起不就是最好的么?倘若想让真实的东西记录下来,那么从此刻开始做一个不忘初心之人,不是更好么?
从来没有什么诡异的事情,大多数时候,诡异的只是人心而已,因为一些利益或者什么目的,从而就很容易产生诡异的事情,但是当潮水褪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原来那些所谓诡异的事情,不过是当初有人在裸泳而已。
昆阳之战,可以称之为诡异,因为其记录已经让人感觉不到真实性的存在,也因为这种不真实,才将一场仅仅不到2万人战胜43万大军的神奇战争,蒙上一层诡异面纱,以至于我们无法搞清楚真实的情况,让这场值得被后人学习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淹没在华丽辞藻之中,你说是他们的悲哀,还是一群人的悲哀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