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安,相信许多小伙伴们都能想到一个著名的历史古迹,那便是秦始皇陵。众所周知,据说当年秦始皇陵是秦始皇为了能够彰显自己尊贵的身份,特地历时近四十年的时间修建皇陵。我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首次对它进行了勘测,勘测后发现它的面积有72个故宫这么大,这一数据顿时就在世界考古届引起了轰动。后来秦始皇陵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凭借着巨大的规模、独特的修建工艺以及价值不菲的文物而让国内外人熟知,并且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历。
文物宝库,价值连城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首位皇帝,他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开创性,例如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货币等,除此之外他还开创了厚葬风气,这在后世的发展中留下了极大的影响。之所以说他掀起了厚葬风气,就是因为当他上位时他就下令开始修建皇陵,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耗时最长、耗费人力最多、规模最大的皇陵。不仅如此,皇陵内所陪葬的宝物价值更是人类考古史上前所未有的,但也就是价值如此高的考古发现竟然直到如今都未被打开,这不免让世人十分的疑惑。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夸赞秦始皇陵是世界上难得的一大文物宝库,除了陵墓里面放置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外,还有许多珍稀的宝物,光是这些无论是对我国还是对世界的考古事业都有着重大影响。何况还有震惊世界的兵马俑群,金筑的皇宫、以及秦始皇从其他各国收罗回来的奇珍异宝的价值更是难以估计。但是直到如今秦始皇陵仍未被打开,而是采用了在地下参观的形式。因为许多考古学家称秦始皇陵若是被打开,将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所以一直被尘封在地下,这其中到底是为何呢?
汞含量超标,皇陵难以打开
这主要原因还得从秦始皇陵的建造材料说起,其实我国对于秦始皇陵的发现并不同于其他的古墓发现,因为它不是通过挖掘发现的,而是通过地表成分的勘测发现的。通过对秦始皇陵附近的地质勘测发现它的汞含量严重超标,后来调查发现还类汞元素基本上来源于皇陵的地宫,并且其含量还十分的高。于是人们通过《秦始皇陵》得知,当年秦始皇想要追求长生不老,后来无法寻得仙丹时,他便想让自己死后尸身可以不腐化。而水银就是最好的材料,于是在修建皇陵时他就让工匠在地宫的四周建筑满水银。
尽管水银是很好的能够保证尸身不腐化的材料,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由于它的化学性质极其的不稳定,一旦与空气接触它就很容易发生氧化,到那时我们不能保证秦始皇尸体还会完好无损吗?所以考古人员十分害怕一旦将皇陵打开,但是由于缺乏保护的技术而因此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第二个是因为水银属于重金属物质,而重金属物质超标会对人体或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何况秦始皇陵中还含有难以估计的汞含量,如果将随意将它打开,必然会对西安地区的环境和人们产生威胁。
尸骨是否完整仍是个谜
汞过量的危害我们从秦始皇陵附近的地表植被生长情况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虽然皇陵附近生长着许多的植被,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很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生长缓慢。并且生长的高度普遍都低于同类型植被的高度,这主要就是汞含量超标,这严重地抑制了附近植被的生长。但是专家对于秦始皇的尸体能否被完整地保留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令人诧异的,因为由于考古技术的原因我们还不能对秦始皇陵进行全面的开挖,也就是说还无法确定墓中是否有他的尸骨,但好在还尚未发现有人对皇陵进行过开挖。
结语:从秦始皇对于自己身后事的重视程度不免让人佩服,毕竟活着就开始大肆的修建皇陵的人不多,并且还如此的耗费人力物力,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但或许这也正是秦始皇所要追求的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出自己尊贵的帝王身份。尽管对于秦始皇陵的修建遭到了许多人的谴责,因为这消耗了太多的资源。但对于现代而言,秦始皇陵更像是一座历史的宝库,对于人类考古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我们更应该尽全力保护好它,以便将它的历史价值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史记》
《秦始皇陵》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李四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