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真实史记记载的庞统,则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这么神气,无论是业绩还是贡献,都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他的能力不入诸葛亮,庞统从建安十五年左右投靠刘备,到建安十九年战死。前前后后仅仅在刘备手下效力4年。因时间极为短暂,他的才华未能充分施展,就已经撒手人寰,因此业绩不如诸葛亮也实属正常。即使是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庞统也展示出了他天下奇才的真面目。
刘备一生的奋斗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夺取荆州,夺取第一个根据地。第二个阶段是夺占益州,拥有第二个根据地。第三阶段是袭取汉中,拥有第三个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夺取荆州,是得益于诸葛亮的联吴抗曹。占有汉中,是得益于法正的妙策奇谋。而夺取益州,正是庞统的得意之作。
赤壁之战以后,益州军阀刘章派人联络刘备,邀约他入川共同抗拒汉中军阀张鲁。夺取益州,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已经拟定的战略计划,但事到临头,刘备却顾虑重重。关键时刻,正是庞统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刘备应该抓住这次机会,马上挥师入川。在刘备与益州军阀刘章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又是庞统殚精竭虑,献上益州三计。并亲自前往前线作战,结果中箭而死,成为拿下益州的头号功臣。
在庞统劝说刘备拿下益州时,曾经对天下大势做了一个分析,无意之中,庞统却指出了诸葛亮一生的最大错误。《九州春秋记载》,庞统曾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精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因此,他才动员刘备不惜一切代价,夺取益州,取代荆州。庞统的这句话,认为荆州当时河山残破,强敌环绕,不可以作为长久之计。这就与诸葛亮的看法背道而驰。
众所周知,诸葛亮为刘备量身定做的“隆中对”国策中,把荆州夸成了一朵花。诸葛亮把荆州看成是英雄的用武之地,堪称老天送给刘备的一块宝地。由此可见,庞统的看法相比诸葛亮的战略有很大的区别。庞统认为荆州在四战之地,形势险恶不可守,不建议刘备占据它。然而诸葛亮却把荆州作为刘备的第二个根据地,刘备必须保有之。那么两人的看法,到底谁对谁错呢?
诸葛亮的占据荆州地,到底是他的得意之作,还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误呢?事实胜于雄辩。刘备占领益州后,按照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占住荆州不撒手,派出能力最强的关羽镇守荆州,为了配合刘备的汉中攻势,也是为了实现“隆中对”的宏图,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出兵北伐曹魏。结果在北方曹操和南方孙权的前后夹攻下,威震华夏的大将关羽,最终兵败身死。荆州被孙权夺走,蜀汉最精锐的蜀汉军团片甲不留,全军覆没。
刘备人地两失,堪称蜀汉发展史上的一场浩劫。更为糟糕的是,因为荆州失守,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刘备兴师动众与孙权开战,事关蜀汉命脉的刘孙联盟破裂。大将张飞被害,夷陵之战,蜀汉再次遭受惨败,蜀汉数十年纠集的四方精锐毁于一旦,军事实力严重受损。荆州之战后,蜀汉即由盛转衰,不仅失去了夺取天下的可能性,连自保都岌岌可危。因此,,可以说为了一个保不住的荆州,刘备吃尽了苦头,蜀汉也因此走上了不归路。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占据荆州之计,完全是他一厢情愿的计策,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误,只可惜让刘备吃尽了苦头啊。刘备应该很后悔当时没有听庞统的话吧。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