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害死范增刘表的背疽,到底是啥病,为何患上就无药可救?

古代害死范增刘表的背疽,到底是啥病,为何患上就无药可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645 更新时间:2024/1/25 6:16:18

范增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谋士,曾跟随项羽征战,为他出谋划策,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可是项羽这个人为人莽撞、孤傲自大,受人挑拨猜忌范增的忠诚,范增不得不找借口告老还乡,在返回家中的路上却因背疽而死。刘表是东汉末年的名师,据说长相英俊,还富有一身才华,孙坚就是死于他之手,还能与曹操匹敌,但是本人生性多疑,后来又过于宠溺续弦蔡氏,受到她的挑拨,逐渐厌恶起来自己的儿子刘琦,却被蔡氏的弟弟蔡瑁夺权,自己也因背疽病逝襄阳。

古代害死范增刘表的背疽,到底是啥病,为何患上就无药可救?按照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还有很多名人因为背疽而死,背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背上长疽,在一些古老医术中提到,这种病就相当于如今的疮,一种皮肤病,一般医生就会开点消炎药或是打一针抗生素,不要吃发物,过个几个月也就好了,无论怎样都不会死人的,但是在古代因为医疗技术还不够发达,也没有抗生素这种药物,对于医生来讲这就是不能根治的顽疾,只能通过好生静养、忌口等方式来防止死亡。

还有一位著名诗人就是因为患有背疽不忌口而亡,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孟浩然,他因为仕途不顺便归隐山林,所写下的田园诗篇被后人广为传诵,但是在50多岁的时候就逝世了,根据《孟浩然诗集》中的记载,他的背上长了两年的疽,找了不少有名的医生医治,却都说这个病不能根治,只能忌口和卧床静养,减少复发的概率,孟浩然不得不听医生的话,像个修行和尚一般在家呆了两年。孟浩然和王昌龄是很好的朋友,两人在年轻的时候就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740年的一天,王昌龄路过襄阳,听闻好友孟浩然生了大病,特地赶来看望他,好友多年未见必定要把酒言欢,孟浩然一时高兴便忘记了大夫的医嘱,吃了不少生冷海鲜,还喝了不少酒,可是没过几日就去世了。王昌龄在听到消息后除了难过以外,还十分愧疚,他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他去看望好友,孟浩然也不会病情加重,但是,这也是孟浩然自己控制不住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历史上却有一位开国名将是因为无奈而破了忌口。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将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后假如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对,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汉马功劳,还曾被任命为右丞相,太子少傅,史书中记载他是死于背疽,有民间传闻诱发背疽的原因正是因为朱元璋,徐达为人正直、能力突出,不仅在朝廷上能够说得上话,也深受黎明百姓的爱戴与尊重,而历朝皇帝最害怕的就是朝臣功高盖主,会产生逆反之心。于是,朱元璋就动了除掉徐达的念头。

但是,徐达在他的工作范围内尽职尽责,朱元璋便找不到借口下手,后来派人打听徐达有什么软肋时,得知他患有背疽,不能吃鹅肉,有一次徐达因献策有功,朱元璋趁此机会大摆全鹅宴,席间还一直催促徐达多吃这肥美的鹅肉,这是徐达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本就对皇帝忠心耿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徐达也就顺了朱元璋的心意,怀着心寒与悲哀的心情吃完了这顿全鹅宴,最终背疽发作而亡。

有人说这传闻是有心之人编造出来的,在古代,要是得了背疽都是无药可医,什么时候发作身亡,那也只是时间问题,正史中也没有记载徐达是因为吃了鹅肉而诱发的背疽,所以这种传闻听听就好,不可全信。我们通常见到致死的疽,一般都记载发于背部,那么这种病是怎么得来的呢?

得这种病的人大部分都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下床,也不能翻身,背部常年受到挤压和摩擦,一开始出现局部的小脓包不会受到重视,时间一久会逐渐遍布全身,还会变大化脓,伤口就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古代却没有西药可以消灭细菌,只能用中药内服外敷,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衣服都是麻织品,本就化脓破皮的背部,因受到粗糙的麻布摩擦,很容易引起伤口感染。

结语

因为一个痤疮就能危机生命,不得不说古代的医疗技术真的很落后,还有很多伤风感冒、禽流感都是不治之症,有的贫苦人家生了点小病就只能等死,所以以前的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很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了现代,除了像癌症这种绝症没找到医治办法以外,许多的病症都能得到有效治疗,中国人均寿命也已经达到了七十多岁,这都要靠祖辈积累的经验以及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的专家、学者也正在努力钻研攻克癌症的办法,希望能早日获取成功。

参考文献:

《赠孟浩然》

《孟浩然诗集》

更多文章

  • 刘邦临死前,张良5年不出门,3年不吃五谷,换来子孙千年的平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死前给陈平留下的棘手问题,刘邦死后张良三年不出门为什么,张良劝刘邦不要自立为王

    自古英雄都不乏凌云壮志。有的为建功立业享荣华富贵,有的为了一朝越龙门福荫子孙后代。但却有一个人人辅佐帝王终定天下,在本该封爵,享尽世间美味佳肴之时选择隐退。帝王登基之时,他告病归隐,辟谷修道。甚至于君王直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卿。”这个人就是刘邦的得意将领,心腹之臣张良。一个连天子帝

  • 庞统的一句话,说出了诸葛亮一生最严重的失误,可惜刘备没有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庞统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诸葛亮死的时候说一声庞统救我,诸葛亮与庞统有什么关系

    而真实史记记载的庞统,则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这么神气,无论是业绩还是贡献,都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他的能力不入诸葛亮,庞统从建安十五年左右投靠刘备,到建安十九年战死。前前后后仅仅在刘备手下效力4年。因时间极为短暂,他的才华未能充分施展,就已经撒手人寰,因此业绩不如诸葛亮也实属正常。即

  • 窦漪房双目失明,汉文帝多次想要废了她的皇后之位,为何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帝废不了窦漪房吗,窦漪房怎么失明的,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窦漪房原来是吕太后的侍女,称为窦姬。后因汉高祖去世,吕太后欲将一批宫人遣散,赏赐给各位诸侯,窦姬便分到代国,给了代王。受诏去到代国的宫女除了窦漪房外还有四人,然而代王刘恒

  • 黄庭坚: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大宋才子黄庭坚,黄庭坚十大最美草书

    黄庭坚曾经参加编写《神宗实录》,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文字,讥笑神宗的治河措施。后来又因写了《江陵府承天禅寺院塔记》,被诬告为“幸灾谤国”。因此,他晚年的时候两次被贬官西南,最后死于西南被贬的地方。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

  • 在葡萄牙发现的两封信,揭开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内幕,颠覆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和葡萄牙的关系,明朝与葡萄牙之间的战争,1636年的明朝发生了什么

    随着人们对明朝史料了解得深入,关于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其实,明朝原本有机会自救的,可是却因为崇祯的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实在是太可惜了。在葡萄牙发现的两封信,揭开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内幕,更颠覆了历史。从这两封信的内容来看,崇祯皇帝说他不是亡国之君,实在是很难令人信服。嘉靖年间,葡萄牙人来到澳

  • 明朝梃击案,背后隐含三大宫斗毒计,他才是真正的权谋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明梃击案,一根棍子搅乱明末政局的三大奇案,万历年间梃击案

    太子朱常洛剧照“梃击案”的真实经过当时,万历帝的皇后没有子嗣,有一次万历去看望太后时一时兴起和太后宫女有了瓜葛,结果就生下来朱常洛,但是不久后他最宠爱的郑贵妃却又为他生了个儿子朱常洵。因郑贵妃比宫女身份高贵又非常得宠,万历一心想违背“嫡长子继承制”的祖训蓄意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引发国本之争,遭到朝中大

  • 陆绎在锦衣卫当差,其主要工作是什么,朱元璋为何要成立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靖时期的锦衣卫陆绎,陆绎成为锦衣卫的场景,朱元璋为什么设立锦衣卫

    最近被老婆拉着看陆绎陆大人,我觉得拉着我追剧娱乐是假,她明目张胆的看帅哥是真。里面的陆绎就是一名锦衣卫,他与六扇门女捕快袁今夏一起查案追凶,由一对欢喜冤家结成了一对亲密恋人,着实是让我吃了一嘴的狗粮。陆绎本身是锦衣卫老大陆炳的三儿子,标准的官二代,在锦衣卫基层当官,其实也是他父亲对他的历练吧。里面将

  • 明朝是怎么对待蒙古人遗留问题的?有人说这是不见血的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8月2日,元惠宗北遁弃大都,元作为全国性政权的统治结束,明朝定鼎天下、成为下一个全国性质的中原王朝已是势不可挡。元朝统治长城以南的地区的日子一去不返,昔日它所制定的政策也随之烟消云散。元朝是历代最不像封建国家的王朝。元朝蒙古人作为马上民族,最初一直是游牧部落制度,维系统治的是绝对的武力和适

  • 活在热带的大象,为何与元朝统治者“纠缠”,还生出“象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大象迁徙原因,历史上大象为什么大迁移,中国最早史料记载的大象

    到元朝更是成为蒙族人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忽必烈在位时更是把大象当作坐骑,骑着大象出行,尤其神气。这种“象文化”的形成也不是突然产生的,是跟元朝本身的文化背景和人们信仰密切相关的。一、元朝的统治者通过别国进贡和掠夺与大象“相遇”1、大部分大象来自别的国家送来的讨好品大象本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

  • 造纸行业的繁荣发展,间接推动了宋朝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造纸的真正发展史,古代造纸业发展的原因,宋朝繁荣的启示

    很多人都不了解“洛阳纸贵”一张纸能贵到哪里去?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展历程。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来讲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会晚于西汉初年,1933年,考古专家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发现了西汉古纸,年代不会晚于公元前49年。东汉元兴元年(105年)槽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的原料也仅仅只是树皮、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