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598年,明朝最后一位能压制努尔哈赤的名将死了,清八旗再无顾忌

1598年,明朝最后一位能压制努尔哈赤的名将死了,清八旗再无顾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49 更新时间:2023/12/21 16:38:51

年,万历皇帝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尽起

11

万明军,令杨镐为主帅,北伐后金。制不住麾下各将的杨镐居然想出了“分进合击,四路会攻”的战略,让其各自为战。努尔哈赤则只回应了一句话“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将四路明军各个击破,后金以少胜多,取得大胜。

这场在萨尔浒进行的大战,对于明朝的打击是致命的,这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万历帝虽然怠政,却不糊涂,萨尔浒明军精锐尽失,从此难有一战之力,只能转入对后金的被动防御。一战功溃,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成为战场的主宰者。而此时坐视后金壮大,却无能为力的万历,一定会想起一个人,他叫李如松,一个曾经明朝用来压制努尔哈赤的“底牌”。

1598

年,辽东总兵李如松率军北抗侵犯辽东的鞑靼,取得大胜。率领

3000

骑兵追击鞑靼残部,却不料与数万鞑靼骑兵相遇。李如松部拼死一战,最终在抚顺浑河全部壮烈殉国。对于李如松的阵亡,万历万分悲痛,他失去了不仅仅是一位辽东总兵,而是整个北境防线的主帅。李如松不死,努尔哈赤绝不会越居台前,与明军争锋。

辽东李氏,养寇自重

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对于北境防线的部署,只有

12

个字“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明朝的辽东防线非常稳固,再加上当时的蒙古诸部内战不断,根本难成气候。万历元年,李成梁攻打建州女真部落王杲,打破其统一女真诸部的美梦和崛起的势头。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再次攻打女真取得大胜,女真一族损失惨重。

李成梁在辽东不仅数次遏制了女真的壮大势头,还推动马市,软硬兼施,北境诸部不敢南下窥探长城。但是李成梁却对一个人非常宽容,那就是努尔哈赤。李成梁数次大破女真各部,实际上是帮努尔哈赤有力地打击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1583

1591

8

年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而此时的李成梁却坐视其壮大,没有半点遏制。

李成梁是有私心的,他和努尔哈赤交情匪浅。他的如意算盘是以夷制夷,帮努尔哈赤来收拾捣乱的各部落,这恩情努尔哈赤自然要记,辽东的话语权就都握在李氏手中。当然,李成梁也为制约努尔哈赤留下了一张牌,那就是儿子李如松。只要李如松在,努尔哈赤就要记着李家的恩情,不敢南犯。

朝鲜之役,名震天下

如果只凭恩情就让志在天下的努尔哈赤放弃野心,并不现实。李如松的优势就在于,他比父亲李成梁更加出色,属于天生的军事奇才。他少年从军,南征北战,又得徐渭传授兵法,军事素养非常之高,深得万历赏识,可谓是武将中的当红炸子鸡。

万历二十年,鞑靼哱拜叛乱,明军大败。李如松临危受命,总督西北各镇兵马再战,引黄河之水尽淹叛军,平息叛乱。同年,李如松率领明朝东征大军转战朝鲜,收复平壤,血战碧蹄馆,彻底打破了丰臣秀吉想要占领朝鲜,进而称霸亚洲的美梦。

万历三大征,李如松作为主将参与前两次战役,都取得大胜,名扬天下。这位横空出世的名将,作战勇猛,深谙兵法,是难得的奇才。如果李如松不死,万历皇帝不至于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硬拉上杨镐这个屡战屡败的书生。

军中威信,无人能比

杨镐在萨尔浒兵败有一重要因素,就是他不能服众,刘铤、杜松等名将都不服他,导致杨镐不得不分兵。而这点,正是李如松的优势,萨尔浒明军的两路主将刘铤和李如柏,包括杨镐自己,都是李如松的旧部。李如松若在,明军绝不会成为一盘散沙,让后金一击即溃。

不仅如此,辽东名将祖承训和查大受都是李如松家将出身,官至辽东副总兵。整个辽东防线的明朝将领,几乎都对李如松惟命是从。这样一条拥有主心骨,万众一心的防线,无论是进攻征讨,还是固守防御,都是毫无破绽的。如果李如松不死,努尔哈赤和他的八旗士兵,面对的将是一支无比强大的明军。

更多文章

  •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为何只被封为末等伯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为什么只给刘伯温伯爵,朱元璋封刘伯温什么爵位,朱元璋封刘伯温了吗

    而洪武三年这一批获封的公侯伯爵应该是含金量最高的,毕竟国朝初立,这时候获封,是朝廷对过去大家浴血奋战功绩的一个总结。洪武三年封了6公爵。28个侯爵,2个伯爵,刘伯温侥幸上车,赶上了末班车。后来朱元璋又封了22个侯爵,2个伯爵,建文帝时,因为抵抗朱棣有功,建文帝又封了两个侯爵,越巂侯俞渊,澲城侯李坚。

  • 古代武林高手为什么不敢上战场?明朝武学宗师用生命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十大武林高手,古人武功到底多厉害,中国古代最厉害的武林高手

    长久以来,武侠小说给我们一大错觉,那些武林高手跟古代将军一样,应该个个长得威风凛凛、英姿飒爽,他们一旦从军,很容易凭借高超的武艺轻松成为大将军,他们纵横驰骋于万军之中取上将头颅,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让人倾慕向往不已,但从古代著名将军画像来看,如项羽、韩信、关羽、张飞、许诸、尉迟恭、秦叔宝、岳飞、铁木真

  • 朱元璋想除掉沈万三,问桌上猪蹄叫什么,为了保命他回答了3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人被称为富可敌国。这样的人不是世家大族,必然会招致皇帝的猜忌。沈万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生于元朝死于明朝,是个经商奇才。他非常懂得经营之道,沈家据说有着明朝一半的财富。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招朱元璋的眼呢?对于沈万三这样的一个名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他也是有所耳闻的。明朝建国初期

  • 朱元璋亲手开创此项制度,将大明拖入毁灭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设置引锦衣卫。“卫”是明朝军队的编制名称,一“卫”可有五千六百人。锦衣卫是内廷亲军,皇帝的私人卫队,直接受命于皇帝,不隶属于都督府。锦衣卫下设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北镇抚司专治诏狱。锦衣卫的本职工作是守卫值宿,保护皇帝的安全。朱元璋就是利用锦衣卫,大杀功臣。把胡惟墉党、蓝玉党杀干净,他终于

  •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只是请将领吃顿饭就收回兵权了吗?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太祖解除兵权,宋太祖收回兵权的原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导致了什么

    北宋刚刚立国时,禁军势力十分大,这让禁军首领出身、后通过兵变称帝的赵匡胤倍感不安,深怕手下将领学他黄袍加身,再夺了赵家江山。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想办法将禁军兵权收回到自己手里。于是赵匡胤特地举办了一场酒宴,宴请石守信等禁军将领。赵匡胤名义上是想邀请大家一块喝酒吃饭,拉拉家常,实际上是想趁此机

  • 为何李世民反叛李渊能成功,朱棣儿子的反叛却不行?只因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能逼李渊让位朱棣为何不行,李世民当皇帝后是怎么对待李渊,朱棣和李世民谁的功绩最好

    朱高煦从小就性格凶悍,行为颇为轻浮。朱棣起兵时,朱高煦跟随其出征,并作为先锋,而世子朱高炽则留守北平。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曾多次面临危难的局面,都是在朱高煦的帮助之下,方能转危为安。朱棣也因此非常喜欢朱高煦,经常暗示朱高煦说世子朱高炽经常生病,以后会把皇位传给他。朱高煦也因此自负骄狂。朱棣登基继位之后

  • 赵匡胤的救命恩人,躲过了杯酒释兵权,没躲过谗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是如何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的功劳与过错

    要说起感恩这事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人,就是朱元璋,打仗时曾经有一个手下豁出性命救了他,他当上皇帝后为那个人的母亲安排好了以后的生活。但要是对待会威胁到自己的人,就不一样了。明朝著名商人沈万三和朱元璋识于微时,并且曾经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可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却对他处处提防,怕他财富过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其

  • 宋江为什么不是揭竿而起把皇帝拉下马,而是选择被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江是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才招安的,宋江为什么会被招安,宋江招安是九天玄女的旨意吗

    首先,《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并不愿意与朝廷作对。《水浒传》中有108位英雄不假,但是这108位英雄有多少真的愿意与朝廷做对?秦明?呼延灼?杨志?朱仝?还是林冲,武松,卢俊义?遍寻这些好汉,几乎没有一人愿意反抗朝廷的。他们之所义聚集梁山,不是他们愿意,而是不如此就不能够生存。当朝廷答应放过他们,给他们一

  • 为什么朱棣选择残疾长子为太子?为什么不选战功卓著的次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为什么朱棣选择残疾长子为太子,历史上朱棣死后传位给谁了,朱棣晚年真的要改立太子吗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拿下皇权后,天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初朱棣想把位子留给作战勇敢很像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熙的,但为什么后来还是选了身为残疾的朱高炽呢?朱棣喜欢朱高熙是因为他是能征惯战的勇将,在靖难之役中,战功卓著。不但如此,朱高熙还多次救过朱棣的性命,朱棣得救后非常感慨的说: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

  • 同样是削藩,为何汉景帝抗打,朱允炆却连叔叔都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自打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开始,为了奖励那些曾经跟随自己,对自己有功的人,或者自己的兄弟,按照功劳大小,亲疏远近,他把天下平分给了这些人,这些藩王,都管理着一定的土地,对于土地上的人口,经济,政治,军事,他们有独立的管理权限。从刘邦的角度出发,这样做既可以帮自己稳定天下,又可以获得各路藩王的支持,可是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