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杀一个废一个,第三个背景有点深

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杀一个废一个,第三个背景有点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52 更新时间:2024/1/17 4:54:52

曾国藩据说是星宿转世,出生之时,母亲梦见一条大青蟒钻入腹中,随后生下了曾国藩。曾国藩皮肤不好,身上有癣,发作之时,奇痒难忍,据说这是大青蟒投胎之时鳞片所化。当然这些只是奇闻异事,却暗示着曾国藩不是一个普通人。

曾国藩来到湖南老家组建湘军,他没有依靠朝廷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依靠朝廷的粮饷。当时的朝廷已经穷途末路,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绿营军虽然有人,但是骄奢淫逸,实在难以驱使。粮饷的钱财,朝廷更是没有,曾国藩只能靠自己。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能力,不仅招来了大批人组建湘军,还把新组建的湘军训练成了虎狼之师。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看着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攻陷了当时太平天国的军事重地安庆。安庆一旦被攻陷,太平天国的门户大开,之后直捣苏州,再接着就可以平定金陵。安庆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是一场恶仗,曾国藩特地命弟弟曾国荃前来攻打。

曾国荃的部队是湘军里面最精锐的,也是最具有杀气的虎狼之师。安庆这场仗打胜了的话,将会名留青史,也是太平天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场大仗。曾国藩为了能够成就弟弟曾国荃,将全部主力压在安庆这个地方,顶着上面巨大的压力,终于曾国荃不负众望,拿下安庆。

安庆刚刚拿下,清朝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咸丰皇帝驾崩,他的妃子慈禧执政。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时代要变,咸丰的离世也意味着曾国藩的靠山肃顺倒台。曾国藩利用敏锐的嗅觉来感知着这些气息的变化,然而他等来的是大功的嘉奖。

由于曾国藩大破安庆,为了能够使他结束这动荡十年的太平天国,慈禧的嘉奖非常丰厚。曾国藩原本就是江南和江西总督,又提升曾国藩兼领浙江的所有军务,将这么多省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于一个人,在整个历史当中也是非常罕见的。曾国藩能够获得这样的嘉奖,与他的为人处事有莫大的关系。

曾国藩是一个狠人,又是一个圆滑之人。他被称为官圣,在做官方面,他的技巧无人能敌。最可怕的人不是魔鬼,也不是神佛,而是披着神佛的外貌,却有着魔鬼手段的人,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

曾国藩刚刚被任命为总督时,第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将两江的重要岗位进行洗牌,以此来安排自己。人人都说任人唯亲是一个贬义词,曾国藩则不这么认为。不任人唯亲,难道任人为疏不成,让所有人都和他对着干?

浙江省是富饶之省,慈禧将浙江省交给曾国藩来管,一方面是为了嘉奖曾国藩,安定他的军心,另一方面也是在试探曾国藩,看曾国藩手握军政大权之后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如果曾国藩有异动,慈禧将会对曾国藩下杀手。因此,曾国藩兼任浙江总督之后,并不能够马上的洗牌,他需要悄悄地将重要岗位换成自己的人。想要实质性地控制两江以及浙江,曾国藩需要撤掉三个人。

曾国藩想要撤掉的有三个人,一个是浙江巡抚王有龄,一个是江苏巡抚薛焕,最后一个是他们两人的后台何桂清。曾国藩首先想要撤掉的一个人便是王有龄,王有龄这个人与曾国藩有仇,他们的仇是如何结下的呢?

王有龄

要想说清曾国藩与王有龄的恩怨情仇,要回到几年前。总督何桂清与浙江巡抚王有龄两个人是世交,颇有渊源。祖父辈上,何桂清的祖父竟然是王有龄家的家奴。有了这一层关系,当何桂清发达之后,特别想扶持王有龄。

王有龄也特别识趣,在何桂清的大力扶持之下,王有龄迅速坐上了布政司的职位,这是一个美差,也是一个富差,他也成了何桂清的钱口袋。何桂清当然愿意把这个位置交给他心腹的人,之后他还想让王有龄坐上浙江巡抚的位置,这样两个人可以更加美妙地配合。

可是曾国藩那时候被调任浙江军务,他也需要将自己的人安排到浙江巡抚的位置上,这样方便调配浙江省的财务来当做军饷。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最终曾国藩利用自己在朝中的靠山,争取下来了这个名额,并把浙江巡抚这个位子安排给了自己的人罗遵殿。

王有龄和何桂清两个人非常生气,但是面对曾国藩,他们无可奈何,曾国藩手上握有湘军,如果和曾国藩闹翻,两个人的实力是打不过曾国藩的。因此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寻找机会干掉浙江巡抚罗遵殿,他们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太平天国吃了好几场败仗,迫切需要反击,这时他们就发重兵来攻打重镇杭州。杭州城危急之时,罗遵殿派人去向曾国藩求救,曾国藩此时无法派他的湘军过来,因为此时太平天国的其他军队正在猛攻江南大营,他只好派手下张玉良前来救援。

张玉良奉命前往杭州救援,可是到途中碰到了王有龄,王有龄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将他拦下,也没有说不让他驰援杭州,而是邀请他巡防军务,并请他喝酒,以这样的软刀子将他的时间耗尽。

等到张玉良到达杭州的时候,为时已晚,杭州城即将面对城破的危险。张玉良这时候再率军挺进,他自己的军队也要搭进去。因此他到达附近之时便按兵不动,最终杭州城破,罗遵殿自杀。

杭州城破,何桂清以总督的身份上奏朝廷,污蔑罗遵殿守城不利,导致罗遵殿连抚恤金都发不下来。曾国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没有手握大权,无法动他们,最终浙江巡抚由王有龄担任。

曾国藩没有轻举妄动,也没有表现出不满,他在等待时机,时机成熟之后再报此仇。果然时机被他等到了,不久之后何桂清弃城逃跑,被罢免总督,这时候清朝已经无人可用,曾国藩就是非常好的人选。因此他到达了总督的位置,攻陷了安庆之后,又提升他兼任浙江总督。这使得曾国藩的权力空前的强大,下一步他就要肃清自己的敌人。

曾国藩的时机来到了他的面前,太平天国命令军队攻打杭州,这一幕似曾相识。曾国藩决定用这一个契机来将王有龄除掉。面对大军压境,王有龄没有办法抵抗,他上书朝廷请兵来救,曾国藩那时候手握重兵,救援一个杭州,可谓是轻而易举,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故作困难,最后推荐左东堂前去救援杭州。

左宗棠在当时号称是当代的诸葛亮,他非常有计谋,与曾国藩齐名。如果他去救援杭州,杭州之围肯定被解。这时候曾国藩却拦住了左宗棠,他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年他们见死不救,这一次他也要让王有龄尝尝绝望之苦。

曾国藩保奏左宗棠当浙江巡抚,因此他对左宗棠说:如果你去救援杭州,那么你的浙江巡抚将要泡汤,等到王有龄城破身死,那么浙江巡抚的官职非你莫属。左宗棠听了曾国藩的话,迟迟不动兵,直到王有龄城破身亡,左宗棠的兵才开始救援。最终曾国藩将浙江巡抚的职位掌握在手中,并且杀了他的仇人王有龄。

干掉仇人之后,下一步曾国藩将要把江苏巡抚拿下。江苏巡抚薛焕原本就劣迹斑斑,根本不配当这个巡抚。恰逢太平天国猛攻上海,这也使得江苏危急。曾国藩已经是总督,在朝廷中说话极有分量。此时他直接上书要求撤换掉薛焕,并且推荐他的好徒弟李鸿章升任江苏巡抚。

为什么曾国藩说的话朝廷会听呢?就是因为其他的军队都无法与太平天国对抗,只有曾国藩可以,因此曾国藩才有这么大的底气。如果不是太平天国实在棘手,曾国藩也不可能在朝中有这么大的话语权。就这样,曾国藩轻而易举地又干掉了一个对手。

剩下的就是最后一个了,已经被罢免的何桂清。何桂清虽然被罢免了总督,没有了职权,但是这个家伙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势力,在地方上也还有自己的同党和羽翼,曾国藩想要将他打败确实不容易。但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了,曾国藩已经灭掉了他两个得力的助手,何桂清就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何桂清(右一)

何桂清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因此他苦心积虑地编造自己的谎言。他拉拢同党,游说各个关节的高官。谎称之所以弃城而逃,是为了保全力量。之后他又与朝廷中的亲王们攀上关系,希望到时朝中的这些大官可以为他说话。如果朝廷中有人力保,何桂清虽然不能官复原职,但肯定死不了,那曾国藩准备怎么办呢?

首先,他先联络了当时的租界巡捕房将何桂清抓起来,只要抓住他,他就无法运作,这时候再用其他权谋将他杀掉。曾国藩顺势将何桂清押解进京,果真如曾国藩所料,朝中重臣都开始进言,力保何桂清。

按照这个趋势,何桂清很有可能会被赦免无罪。而曾国藩还有最后一手,那就是将士们的军心。因此他上书说了一句话,边疆大吏应该以誓死守城为目的,而不应当以旁边幕僚的一句话就撤离城池。同样,君主治臣之罪的时候,应当观察他的心,而不是因为旁人两句话就要将他赦免。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赦免何桂清,那么将士们就会心寒,仗就打不胜,杀不杀何桂清你们看着办吧。皇帝当然明白曾国藩的言外之意,因此将何桂清杀死。

曾国藩是晚清的名臣,他所培育出来的湘军在当时如虎狼之师。手握重兵却能够全身而退,这在历史当中都是少见的,所以曾国藩被称为官圣。他能够步步为营,心思缜密,一点一点灭掉自己的对手。身披忠诚的外衣,却有着铁腕的手段,这是成大事者应该具备的。

更多文章

  • 满周岁婴儿抓周,那幼年雍正抓到的是什么?为什么康熙又惊又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一岁时抓周抓了什么,雍正vs康熙,康熙为什么立了雍正

    这大胆揭露秘密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只有大胆揭秘,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揭秘更能让后来人透明而全面地通晓历史的另一面,从而更好地发展由过去的历史演变而来的今天。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说就是皇帝们掌握话语权的历史,所以启蒙思想学者梁启超在这样说中国的史书:“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 天京之战:太平军早已人心涣散,25万太平军都打不过3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平军攻破天京,湘军攻破天京后有多惨无人道,湘军攻破天京时的情况

    可就是这样一场实力绝对碾压的战争,最后居然以惨败而且将领李秀成被俘的结局而结束,实在是让人有些想不通,为何明明李秀成拥有绝对的优势,最后还会输给曾国荃呢?人心涣散,战争未开始就注定结局事实上此时的太平军,早已经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了,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残酷的打击,早在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就算是彻底人心涣

  • 清朝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的护照图片,清朝中国护照上都有什么,清朝时期的护照长什么样

    鼎盛时期的大清王朝有多厉害呢?已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大帝国,最大的疆土面积竟然达到了1380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今天国土面积的基础。这样的领土面积,在历史上唯有元朝可以较量。自明朝发布海禁政令后,清朝就吸取前代的教训,沿用优秀的,去其糟粕的,取长补

  • 清朝一青楼女与卖油郎一见钟情,成亲后发现公爹是常客,差点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真正的晚清青楼女子,青楼头牌和富家少爷一见钟情,青楼女子一见钟情

    那一年的某个早晨,温铁军和往常一样上街卖油,偶然遇到出门买胭脂的青楼女子薛翠,当时薛翠的随身荷包被一个小偷给偷走了,刚好这一幕被卖油郎温铁军看到了,他立马追了上去,及时抓住那个偷钱包的小偷,抢回了荷包。温铁军虽然相貌比不上那些公子哥,但是身强体壮,身姿挺拔,薛翠等到温铁军抢回来的荷包,不由得对温铁军

  • 1958年,李鸿章的尸骨被挖出,被挂在拖拉机上游街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鸿章尸骨被挖视频,李鸿章死后被人掘墓,历史上李鸿章尸骨

    虽人才辈出,但是历史总是客观的,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选择用更加客观的眼光去一分为二的看待。李鸿章其人在晚清可谓是名臣,他是一个褒贬不一之人,但是只要人们说起来他的劣迹,就一定会提到“辛丑各国合约”的签订。在这次合约的签订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谈判官们可以说是尊严尽失。在会议结束之后,全国人民义愤

  • 吴三桂60多岁了,举事成功也当不了几年皇帝,为何还要折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三桂真实的下场,吴三桂为何不自立为王,吴三桂多少年了

    同年11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正式起兵举事。很多学者认为吴三桂举事是被清朝逼的,因为吴三桂开始举事的时候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这个年纪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已经是很大的退休年纪了。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我们现代人更短,60几岁已经算得上“日暮西山”了。吴三桂虽然不至于老得走不了路,但是很显然

  • 要是清朝皇室是汉人,中国会不会和日、俄那样,走上近代化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果清朝是汉人王朝会怎样,清朝的近代化之路,清朝对汉族的态度的影响

    并且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曾经几次进行改革运动,比如洋务运动,比如戊戌变法,比如清末新政等等,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周围的两个国家却依靠变法改革走上了近代化,实现了强国之梦。它们就是沙俄和日本。有趣的是他们之所以改革成功,是因为统治阶级是属于同民族。而与清朝相对应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

  • 康熙用了什么心思将皇位传给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为什么选择雍正继承皇位,雍正为啥把康熙的皇位给雍正了,康熙为什么传皇位给雍正

    在康熙去世的时候,明明他都还没有正式公布继承人的名字,为何雍正会明白康熙打算将皇位传给自己呢?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康熙是否已经为雍正登基做过什么铺垫?九子夺嫡到最后胜负已经很明显事实上九子夺嫡,也就是在开始阶段比较激烈,到了后期结果早已经比较明显,胜负也很清楚了,为何这么说呢?且让我详细分析一番。参

  • 康熙到了孔子墓不愿跪拜,大臣遮住墓碑上一字,康熙即刻就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为孔子题字,康熙皇帝跪拜孔子,康熙皇帝对孔子的评价

    几乎臣民都要跪拜天子,很少有皇帝要出来拜什么人,但孔子是何等人也?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算得上是天下读书人的祖宗,所以孔子在老百姓心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分量。不少要考状元的才子都要去孔子庙去拜拜孔子,希望自己的考试顺利。康熙帝可谓是年轻有为的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年少时就

  • 满清四大家族是哪四大?佟氏家族先支持老八后支持雍正,值得细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佟家怎么衰落的,清朝四大家族排名,满族佟佳氏的历史

    比如清朝时期的四大家族,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历史发展结果,其中的佟氏家族,曾经被称之为“佟半朝”,足以见得在清朝时期影响多大,可是他们家族有一个很值得细品的事情,那就是在九子夺嫡之中,他们一开始是支持老八的,可是后来却变成支持老四雍正了,其中原因为何?我们细细道来。如果说到清朝大家族,那肯定毫无疑问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