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太子是什么地位?为什么整个清代300年只有一位正式的太子?

清朝太子是什么地位?为什么整个清代300年只有一位正式的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56 更新时间:2024/1/19 9:49:11

为此咱们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清朝太子”?什么样的人能当清朝太子?还有太子在清朝的爵位是什么等级,在朝堂上是什么官职?

首先什么是清朝太子?

太子,也可以称为“储君”,也就是明确规定的下一代君王。在中国古代,太子是封建王朝宗法思想的历史产物,是王朝最高统治者挑选出来的未来的继承人,从此会对他进行悉心的教育与培养,从而在将来能够胜任领导王朝的能力,所以太子在封建王朝更替中处在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因为不出意外的话,现任君王去世后,那么就是太子继任为新君王。

但是清朝不一样,清朝自始至终只有一位太子,即使雍正帝很看好乾隆帝,即使乾隆帝与富察皇后的两位儿子永琏和永琮,即使乾隆帝也很看好五阿哥,即使嘉庆帝很看好道光帝,但是他们都没有被立为太子。

有清一代268年,历经十二位皇帝,关于“立太子”这件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顺治帝之前的清朝初期,不设太子。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经模效仿过明朝,以后金大汗的身份确立了一位大汗继承人,那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但也是这个大汗继承人之位害死了褚英。褚英变成大汗继承人后开始飞扬跋扈,和最早的“五大臣”“四贝勒”有着极深的矛盾,最终褚英的大汗继承者之位被努尔哈赤废除,几年后被处死。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努尔哈赤确定下来了贝勒大臣共同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不设立大汗继承人,大汗之位由贝勒大臣议政会议共同推选出来。

清太宗皇太极就是贝勒大臣议政会议选举产生的,顺治帝也是贝勒大臣议政会议选举产生的。

康熙帝比较特殊。当时摄政王多尔衮大权独掌,贝勒大臣议政遭到极大的削弱,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夺回多尔衮的权力,顺治帝的权力大为增加,使得清朝皇权重新得到伸张,加上受到汉文明风俗的吸收,康熙帝就是顺治帝临终前亲自指定的皇位继承人。

第二个阶段,康熙朝,设立太子之位,但二度废立,最终九子夺嫡。到了康熙当政的时候,康熙帝决定仿照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册立了二皇子胤礽为太子(大皇子是庶出)。

谁知康熙帝太能活了,当政60年,胤礽当了33年的太子,依然还是继承皇位无望,眼看着有可能被自己老爹给熬死,胤礽脾气越来越暴躁,对康熙帝也的埋怨也越来越多。刚好康熙帝年纪大了,对什么都疑神疑鬼,自己儿子也不例外,总觉得太子要谋害自己,加上其他皇子煽风点火,最后还是把太子胤礽给废了。

哪知太子之位一空出来,众皇子们都对太子之位垂涎欲滴,各施手段,拉帮结派,搞的整个朝廷都人心惶惶,康熙帝无奈,只能又把胤礽拉出来当挡箭牌。但废太子哪有重新上位的,众皇子不甘心,最后依然被废,九子夺嫡皇室惨剧不可避免,最后还是被技高一筹的雍正帝胜出。

第三个阶段,雍正朝至咸丰朝,确立秘密立储制。雍正帝自己就是从极其惨烈的皇子夺嫡中杀出一条血路冲出来的,觉得康熙朝的太子之位就是一个祸害,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和后人重蹈覆辙,开创了著名的秘密立储制度。

现任君王在位期间,秘密定下继承人人选,不公开,秘密写下来,装到匣子里,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等现任君王死后,才能打开匣子,然后继承人继位。

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这四个皇帝都是这样产生的。

同治帝其实也算是秘密立储,但是咸丰帝只有同治帝一个儿子,所以有没有秘密立储,同治帝都是唯一的选择。

第四个阶段,慈禧太后权倾天下,再无太子。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开始掌权,那时候君王是自己亲儿子同治帝,加上还有一位正宫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比较安分。

当同治帝、慈安太后先后病逝之后,慈禧太后彻底没了约束,变成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不管是光绪帝还算宣统帝都是被她玩弄于手掌,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连子嗣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太子。

其次,再说一说太子的“等级”

我们按照“内廷”和“外朝”来分,内廷就是指君王家事,也就是皇族内部事务。外朝就是指军国民政大事。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将军等等,而太子一般是从亲王里产生,所以从爵位上来讲,太子肯定是居最高位的。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自始至终只有一位太子。

太子在皇宫里的亲人也有很多的,比如额娘(生母)、皇额娘(皇后),还有什么皇太后,皇太妃,这些人都是太子的长辈。所以从亲戚辈分上来讲,太子身份仅次于皇帝、皇后、生母、太后、太妃。至于君王的嫔妃们,太子是不需要太过于;理会的,因为清朝祖训就是后宫不能干政,妃子们给君王吹耳边风都很困难,太子不需要太关注她们。

太子是储君,那么也算是君,相对应的其他朝堂上的人全部是臣,包括皇族内的亲王、郡王等人,只要在朝廷上拿国家俸禄,那就算是臣,所以在朝堂上,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

综上所述

清朝太子地位还是很高的。清朝的太子,在外朝等级仅次于君王一人。在内朝,太子的地位则低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太上皇后、君王和皇后,有时候也低于一些特殊的皇贵妃,而与其他的后宫嫔妃,包括贵妃在内地位都比太子低。至于皇家宗族长辈,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太子等级高。

但是很可惜,除了倒霉太子胤礽之外,清朝没有太子,就算乾隆帝、嘉庆帝、同治帝都不算太子,虽然在当时谁都知道他们是大清国的继承人,只要正大光明匾的密匣没打开,他们依然只是普通皇子。

更多文章

  • 民国嫁的最好的校花,两任丈夫都是黄埔高材生,却无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民国最漂亮的校花是谁,民国四大才女谁的感情最丰富,民国4大才女婚姻史

    马邦贞出生在南京的一个小康家庭,没有什么大悲大喜的事情,马邦贞顺利念到金陵大学求学,在学校,大家即是为了学习到更多的知道,但学校的美人帅哥也是学生所关注的,因为漂亮总是吸引人。马邦贞就是金陵大学的校花,人长得十分漂亮,而且性格活泼,笑起来跟前段时间火起来的“小甜甜”差不多,李守维虽出身并不富裕,但人

  • 晚清督抚是如何形成的?看湘军集团一步步蚕食清王朝地方上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湘军督抚大员简历,湘军将领担任地方督抚一览表,湘军督抚名单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地方势力开始崛起。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清王朝虽然根基遭到严重动摇,但是毕竟摆脱了自己的生存危机,国家的社会秩序重新走向稳定,清王朝的统治权威得以保持。但是,这些实际上都不过只是表象。在这个重新走向稳定的清王朝背后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阴影,那就是,随

  • 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杀一个废一个,第三个背景有点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事件,曾国藩杀了几个封疆将军,曾国藩的人物事迹

    曾国藩据说是星宿转世,出生之时,母亲梦见一条大青蟒钻入腹中,随后生下了曾国藩。曾国藩皮肤不好,身上有癣,发作之时,奇痒难忍,据说这是大青蟒投胎之时鳞片所化。当然这些只是奇闻异事,却暗示着曾国藩不是一个普通人。曾国藩来到湖南老家组建湘军,他没有依靠朝廷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依靠朝廷的粮饷。当时的朝廷已经穷

  • 满周岁婴儿抓周,那幼年雍正抓到的是什么?为什么康熙又惊又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一岁时抓周抓了什么,雍正vs康熙,康熙为什么立了雍正

    这大胆揭露秘密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只有大胆揭秘,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揭秘更能让后来人透明而全面地通晓历史的另一面,从而更好地发展由过去的历史演变而来的今天。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说就是皇帝们掌握话语权的历史,所以启蒙思想学者梁启超在这样说中国的史书:“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 天京之战:太平军早已人心涣散,25万太平军都打不过3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平军攻破天京,湘军攻破天京后有多惨无人道,湘军攻破天京时的情况

    可就是这样一场实力绝对碾压的战争,最后居然以惨败而且将领李秀成被俘的结局而结束,实在是让人有些想不通,为何明明李秀成拥有绝对的优势,最后还会输给曾国荃呢?人心涣散,战争未开始就注定结局事实上此时的太平军,早已经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了,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残酷的打击,早在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就算是彻底人心涣

  • 清朝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的护照图片,清朝中国护照上都有什么,清朝时期的护照长什么样

    鼎盛时期的大清王朝有多厉害呢?已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大帝国,最大的疆土面积竟然达到了1380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今天国土面积的基础。这样的领土面积,在历史上唯有元朝可以较量。自明朝发布海禁政令后,清朝就吸取前代的教训,沿用优秀的,去其糟粕的,取长补

  • 清朝一青楼女与卖油郎一见钟情,成亲后发现公爹是常客,差点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真正的晚清青楼女子,青楼头牌和富家少爷一见钟情,青楼女子一见钟情

    那一年的某个早晨,温铁军和往常一样上街卖油,偶然遇到出门买胭脂的青楼女子薛翠,当时薛翠的随身荷包被一个小偷给偷走了,刚好这一幕被卖油郎温铁军看到了,他立马追了上去,及时抓住那个偷钱包的小偷,抢回了荷包。温铁军虽然相貌比不上那些公子哥,但是身强体壮,身姿挺拔,薛翠等到温铁军抢回来的荷包,不由得对温铁军

  • 1958年,李鸿章的尸骨被挖出,被挂在拖拉机上游街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鸿章尸骨被挖视频,李鸿章死后被人掘墓,历史上李鸿章尸骨

    虽人才辈出,但是历史总是客观的,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选择用更加客观的眼光去一分为二的看待。李鸿章其人在晚清可谓是名臣,他是一个褒贬不一之人,但是只要人们说起来他的劣迹,就一定会提到“辛丑各国合约”的签订。在这次合约的签订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谈判官们可以说是尊严尽失。在会议结束之后,全国人民义愤

  • 吴三桂60多岁了,举事成功也当不了几年皇帝,为何还要折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三桂真实的下场,吴三桂为何不自立为王,吴三桂多少年了

    同年11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正式起兵举事。很多学者认为吴三桂举事是被清朝逼的,因为吴三桂开始举事的时候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这个年纪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已经是很大的退休年纪了。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我们现代人更短,60几岁已经算得上“日暮西山”了。吴三桂虽然不至于老得走不了路,但是很显然

  • 要是清朝皇室是汉人,中国会不会和日、俄那样,走上近代化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果清朝是汉人王朝会怎样,清朝的近代化之路,清朝对汉族的态度的影响

    并且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曾经几次进行改革运动,比如洋务运动,比如戊戌变法,比如清末新政等等,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周围的两个国家却依靠变法改革走上了近代化,实现了强国之梦。它们就是沙俄和日本。有趣的是他们之所以改革成功,是因为统治阶级是属于同民族。而与清朝相对应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