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禁酒令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谁喝了酒一律杀头,如果有知情不报的人也一块杀掉,如此简单粗暴的禁酒令可谓是历史上头一遭。
太平天国之所以会禁酒,与洪秀全本人有很大关系,早在他还在花县闭门搞创作时,就曾经在《原道救世歌》中写道:“即如好酒亦非正,成家宜戒败家汤;请观桀纣君天下,铁统江山为酒亡。”说白了就是喜欢喝酒不是什么好事情,容易败家坏事,哪怕是铁桶江山也会因为喝酒而亡。在拜上帝会的日常活动中,所有需要饮酒的事宜全部被茶替代。
电视剧《太平天国》中曾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用来展示太平天国对酒的禁令之严。当时是金田起义前夕,洪秀全为增强力量,急需拉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入伙。然而在罗大纲表示自己无酒不欢以后,洪秀全当即表示不能收罗大纲入会,以免坏了规矩,最后还是罗大纲为了戒酒甚至差点剁手指发誓才圆满解决这个事情。
太平天国举事初期,参加起义的大多是拜上帝会多年以来的信徒,革命意志都极为坚定,他们的目标全在建立“小天堂”上面,对于严酷的“禁酒令”也照样执行不误,这一时期的太平军将士也表现出了极为强大的战斗力,两年多时间就从广西打到了南京。
定都天京以后,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首的一批高层迅速的腐化,不少人已经开始找各种理由偷偷喝酒了。天京事变之后,以杨秀清为首的一大批曾经的老拜上帝会成员或死或出走,新入伙的太平军往往贪图享乐,“禁酒令”逐渐沦为的一种形式。太平天国后期曾长期掌权的洪仁本就是嗜酒之人,在他手里“禁酒令”自然更难以执行下去。
洪仁曾长期在香港等地生活,与外国洋人多有接触,也就是那时,他养成了吃西餐、喝洋酒的习惯。哪怕是到天京之后,洪仁也是每顿饭必定要喝上几杯葡萄酒。明目张胆喝酒自然难以向其他人交代,洪仁便创造性地宣布:“洋酒与中国酒不一样,不属于禁酒的行列。”太平天国其他人也上行下效,也跟着喝起了洋酒。
不过洋酒毕竟数量稀少,很多人也喝不惯洋酒,于是有人就发明了一种“天酒”,声称是天上的“皇上帝”赐下来的,那自然是不能禁了。所谓的“天酒”,其实不过是一种土烧的烈性酒而已,这种酒一经面世就大受欢迎,很多人都偷偷开始喝起了“天酒”,甚至在天京也有专门生产“天酒”的酿酒坊,城里的诸王都争相购买,甚至用来宴请客人。天京都已经这样了,外地的驻军就更加没人管得住了,不少人甚至连做礼拜时都吃酒喝肉,洪天王已经管不住这种事情了。
虽然“禁酒令”沦为了一纸空谈,但太平天国表面上却还是要装装禁酒的样子,欺骗欺骗下级士兵或者外来客人,而诸王们则早就已经将“禁酒令”看成了一张废纸。英国领事馆富礼赐曾经前往天京一行,在他的《天京游记》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件事,赞王蒙得恩的儿子赞嗣君蒙时雍在宴请他时,曾经不无遗憾地表示太平天国不允许喝酒,所以没有酒招待他,太平天国也没有人会喝酒。对此,富礼赐心中吐槽不已,因为他曾亲眼见过蒙时雍去买杜松子酒。
更好笑的是,李秀成的弟弟李明成此前宴请富礼赐时不光拿出了几瓶雪利酒,还有几坛“天酒”,都搞得这么明目张胆了还自欺欺人说禁酒,只能是惹人笑话。随着“禁酒”“禁烟”等规定逐渐被破坏,也意味着太平天国的腐化越来越严重,最终太平军再也找不到了以往的战斗力,各个战线上都被清军屡屡击败。
“禁酒令”只是太平天国诸多政策上的一个缩影,很多政策实际上一开始就只是针对下层士兵,对上层诸王根本没有一点约束,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