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一统六国,除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外,还有一隐形实力更关键

秦始皇一统六国,除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外,还有一隐形实力更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28 更新时间:2024/1/24 2:42:34

“六国的崩溃在于六国本身,而不是秦国。事实上,导致战国末期天下走向大一统的不是秦国或六国,而是对战争的厌倦。经过几个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人民痛恨混战,渴望统一。正是在如此强大的暗流之下,秦国赢得了巨大的优势,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统一的辉煌。这不仅仅是因为秦国地势险峻,军事实力雄厚,更重要的是当时全民意志的体现。”

[var1]

秦最初是一个遥远的西方部落,他们的先人擅长训练动物和驾驶马车,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虽然,他们后来相当强大,但是,在中原国家的眼里,秦国就是一个蛮夷之地,没有资格参加中原各国的联盟。正如历史学家柏杨所描述的:

“这个最落后、最不引人注目的偏远小国……就像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它闯入了主流社会,震惊了所有国家。”

战国初期,韩、赵、魏结成联盟,打败齐、秦、楚,成为强大繁荣的国家。后来,联盟发生了内部冲突,不仅使得联盟解体,还使得成员国之间互相残杀。魏国是战国早期的“老大哥”,在王国建立之前,它以霸主的身份出现,统治了当时的国际舞台60多年。

因为,魏国有地理优势,位于中国的心脏地带,中原地区,拥有最肥沃的农田,所以,国民收入处在所有国家之上。对此,开国君主魏斯非常自豪:“山川险峻,是魏国的瑰宝。”

[var1]

此外,魏国的力量得益于三位杰出人物。

首先、是丞相李俚,在他当政期间,颁布法律,调整税收,公共秩序长期稳定;

其次、是西门豹,他动水利工程,让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富裕;

最后、是一代战神吴起,他守卫着西河,像泰山一样压下秦国的北境。如果再给他十年时间,秦国极有可能会被他侵占。

不过,可惜的是,魏军的政治敏感度不够,眼光也不够长远。他们经常选择对其它国家进行攻击,却忽视了秦国,这不仅给了秦国扩张的机会,还毁了自己。当时,魏国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看上去最弱小的赵国。赵国国力的确比不上魏国,因此,找来了魏实力差不多的齐国帮忙,领头的正是著名军事家孙膑

魏国的军队将要攻破赵国国都,而孙膑没有直接带兵前往赵国,则是选择攻打魏国。魏军一听说有人在偷袭,连忙返回,正好遇上了齐国伏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其实,孙膑以前也是效忠魏国的。但是,他的才干却遭到了同门师兄庞涓的嫉妒,庞涓诬陷孙膑谋反,使得孙膑受刑,之后,他再虚情假意替他求情。后来,孙膑发现了庞涓的阴谋,便装疯卖傻逃到了齐国,帮助齐国打赢了魏国。

[var1]

魏国输给齐国两次之后,实力大不如从前了,之后,齐国成为了中原霸主。

于是,齐国打起了燕国的主意。当时,由于燕国国君糊涂,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臣子子之。而子之虽然得了王位,但却能力不够,不断有人起兵反抗。

因此,燕国内乱不断,死了好几万人。而此时,齐国趁乱攻打燕国,一路势如破竹。不过,燕国虽然是弹丸小国,可是,百姓的爱国心却极强。百姓自发组成民兵,合力击退了齐国。这次燕、齐之战持续了五年,大大消耗了齐国的国力。

此时,偏安一隅的秦国通过商鞅的政治改革,逐渐摆脱了半野蛮状态,从一个侏儒演变成了一个巨人。商鞅原名公孙鞅,是卫国人,但卫国却是一个小国家,不能满足他的志向,于是,他来到了当时比较强大的魏国。之后,公孙鞅遇到了慧眼识才的公叔痤,但是,公叔痤正准备把他推荐给魏王的时候却生病了。临死之前,公叔痤告诫魏王:“如果他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杀了他。”

但可惜,魏王只当公叔痤病糊涂了,对此事一笑了之。

[var1]

就这样,公孙鞅在魏国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秦国的招贤启事,于是,前往了秦国。

大约19年后,秦国比一向鄙视它的魏国强大了一倍。大批逃离战乱的农民和中原各国的有识、有术的仁人志士,在疲惫无助的混战中,转向了悄然兴盛的秦国。大家纷纷在这最后的安息之地落脚,而处于困境之中的人们也都渴望结束战争。秦国人口众多,人才众多,士兵充足,一瞬间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多年的杀戮让所有国家看起来“已经走到了一个用尽武力的尽头,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最终,在战国末期,其它六国竟然都不能单独抵抗秦国。之后,到了秦始皇继位时,南面秦国已吞并了巴、蜀、汉中,西南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

到了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山东淄博市东北)和琅邪郡(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

[var1]

由此,秦国从始皇帝十六年(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并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开始平定南方的百越。

自此,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进入到了帝国时代。

参考资料: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更多文章

  • 宋朝那么“弱”,为什么历史大佬们还愿意生活在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说宋朝“弱宋”,主要是因为“宁可花钱不打仗”的做派,使自己在对外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两宋年间,朝廷奉行着一项基本政策,那就是送“岁币”换和平。历来送岁币,不仅仅是面子的事,还要将绢、银等好东西拱手送给西夏、辽等国。如,《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交的岁币,每年是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数量不少,后期这个

  • 岳飞墓前原本跪着5个人,如今只剩4个,移走的是谁?为何不用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岳飞墓前跪着的都是谁,岳飞墓前为什么跪五个人,岳飞墓前跪着5个人后来怎么处理

    岳飞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栖霞岭南麓,最早修建在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历朝历代都对此有所维护与修缮,到了今天,它保存得也十分的完好。现代人都知道,在岳飞的墓前有着谋害岳飞的主犯跪像,包括秦桧夫妻。其实在一开始岳飞的墓前是没有跪像的,首次设立是在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 年),当时重修,并

  • 诗坛经典“王者带青铜”?苏轼和一庸才合作写了首诗,流传10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苏轼最经典的15首诗,苏轼的十大经典诗句,苏轼40首经典诗词赏析

    说起苏轼的一生,也算是坎坷又不失幸运。早在嘉祐二年,他就已经考中了进士,被宋神宗任用,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后来复被宋哲宗起用,晚年又再次被贬,幸得宋徽宗大赦,却病逝常州途中。苏轼曾经任职过的州县,多达数十处,颠沛流离的官宦生涯,却让他有机会得以一览大好河山,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又尝尽天下美食

  • 宋朝有多富有?酒具大多用金银制作,厨娘做一顿饭要价两三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著名酒具,宋朝厨娘,宋朝金银珠宝

    一个朝代富足,自然就会有奢侈的行为,这种风气是会传染的,当普通人也被这种“大世面”诱惑了,那么这个朝代的颓废就会接踵而来。图片:过着奢侈的生活剧照宋朝,经历了三百一十九年的统治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宋朝不仅在科学、文化发展上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时期,就连经济也是达到了最富庶的时期。当时宋朝有

  • 宋朝国防思想的内涵规律,打仗遵守了就十战九胜,否则就十战九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军事理论研究,宋朝的国防措施,宋代军事制度利与弊

    其实,分析一下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竟然比唐朝还要高,曾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对外战争中,宋朝胜率高达70%,而唐朝只有50%。先不说这数据是否准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外战争胜率方面,宋朝确实是超过了唐朝的。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是以防御战为主,而后者是以进攻战为主。也就是说,宋朝的

  • 同是农民军起义,为何李自成没有像刘邦,朱元璋一样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自成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朱元璋,李自成和刘邦的差距,历史上的李自成和朱元璋

    第一个原因就是个人能力,心胸气度问题。李自成是一个胸无大志,生性多疑,听不进去意见的人。李自成在攻打下北京后,没有整顿吏治,在北京称帝,反而把北京财富洗劫一空后,一把火烧掉紫荆城,更是在后来的战争中杀掉得力干将导致人心背离。同样农民起义的汉高祖刘邦却能说出:行军打仗,我不及韩信。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

  • 朱元璋放牛时偷吃地主的牛被报复,不借地葬父,这个地主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偷地主的牛吃,朱元璋如何对待前朝地主,朱元璋打地主后的下场

    很多皇帝都会有一些神奇的传闻,例如汉高祖刘邦醉斩白蛇,他成了赤帝子,做了皇帝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底层,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异象,例如幼时吃牛。说的是朱元璋小时候和汤河、徐达等八人放牛的时候,由于饥饿难忍,杀了一头小牛充饥,担心地主找麻烦,就把牛尾巴插到地上,说牛陷进去了,地主不信

  • 从明朝时期300万扩张到1453万平方公里国土,清朝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和明朝的领土变化,清朝与明朝版图,清朝政权是如何从明朝取得的

    例如明朝时国家领土仅有三百五十万平方千米,而在清朝国家领土已经有一千一百万平方千米。那么假如没有了清朝的领土增加,如今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会有所变化吗?在明朝开国的时候,国家的疆域和现在相比还是差不了多少的,不过开国时的疆域面积已经是明朝几百年中最大的时候了,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国家领土就开

  • 开国之君的庙号才能称祖,为何明朝会有两个祖,而清朝有三个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皇帝庙号对照表,明朝的各个皇帝及庙号,明朝皇帝为什么用庙号

    所谓庙号就是人家帝王死后在宗庙里面牌位名号,是由其后人评的。这个庙号分两个阶段,在唐朝以前评庙号是比较严谨的,非大功德,于国家有大贡献者不可得之。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皇帝都能有庙号的。像西汉一朝,历十二帝,有庙号的也就四位。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高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

  • 朱标共有五子,朱允炆是庶长子,朱元璋重礼法,最后却传位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允炆是朱标嫡子吗,朱标死因真相,吕大人是朱标老丈人吗

    朱允熥是嫡出,是常氏所生,他亲哥哥朱雄英去世之后,朱允熥就成为了嫡长子。按道理说朱元璋应该立朱允熥为皇太孙,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是朱允炆成为了皇太孙呢?先来看一下明朝当时的政治情况,明朝出现,淮西各勋贵互相联姻,导致朝廷内的关系盘根错节。蓝玉是勋贵的代表之一,他专横跋扈,不听朱元璋的劝告,甚至直接向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