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朱棣胜利,但却惨杀建文帝后妃

靖难之役,朱棣胜利,但却惨杀建文帝后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84 更新时间:2024/1/21 12:39:05

朱元璋在世期间,将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一网打尽,而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对当时还在人世的太子朱标表示,自己在为朱标清洗荆棘。而朱元璋清洗荆棘的同时,还把其他的儿子册封在边关做了诸侯——朱元璋这么做,目的有二:一方面,在边关封王,目的是防止北元残余势力反攻回来,而边关的诸侯国,可以为朝廷起到缓冲作用。二来,一旦朝廷被权臣控制,诸侯王可以发兵勤王。

建文帝登基以后,对北元并没有太多忌惮,倒是生怕诸侯王会危害到自己,于是,建文元年开始,建文帝就开始打压、迫害诸侯王们。

而燕王朱棣,也在建文帝的打压范围内。

正如《明朝那些事》里面提到的那样,朱棣的智商,足以让他知道,如果不是必死无疑,造反的成功率是不足以让他一个诸侯王,去冒那么大的风险的。

被迫无奈的燕王朱棣,只好起兵讨伐建文朝廷,由此,靖难之役拉开序幕。

靖难之役的最初,是燕王的三个府,对抗整个大明朝廷,而建文朝廷举全国之力,不能一举荡平朱棣,可见建文帝的无能。

而建文四年(西历1402年),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长驱直入、跋涉千里来到南京城外,并且一举攻陷南京——拥有千里之遥缓冲的建文帝,居然能让朱棣打到南京,也可以证明建文帝的无能。

就这样,无能的建文帝垮了。随后,皇宫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建文帝兵败后下落何方,这一历史未解之谜,迄今为止,已经争议六百多年,依旧没有定论。

而朱棣攻入南京后,第一时间宣布建文帝死于大火,随后不久,朱棣宣布大明朝廷不能一日无主,于是,登基称帝,史称永乐帝。

朱棣在宣布建文帝死讯以后,同时命人将建文帝后宫的嫔妃,悉数处决,这一行为,曾引起不少人质疑:朱棣这么做目的何在?

其一:朱棣的行为,是从法理上,对自己的称帝行为,进行补救。

从西周以来,中国就开始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此,当朱棣要求方孝孺为自己起草登基诏书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方孝孺:殿下,您不能当皇帝,因为建文帝即便死了,人家还有太子在,论法律,该由太子继位。

朱棣:太子还是个几岁小孩,能管好天下么?还是我辛苦点,我来。

方孝孺:然而即便太子不能继位,建文帝还有弟弟,兄终弟及可以,侄儿死了叔叔继位,没听说过。

方孝孺的顶撞,给自己换来了诛杀十族。不过,这也侧面反映了,朱棣需要弥补自己合法性问题。

而明朝朱元璋时代开始,奉行人殉制度——也就是皇帝死后,所有妃子都要陪葬。

而此时,不论是建文帝的儿子还是弟弟,都在自己手里控制,逼迫他们表示不愿意登基当皇帝,推举自己称帝很容易。唯独建文帝下落不明,这让自己的登基之路困难重重。

而如果以殉葬的名义杀掉建文帝的妃子,可以坐实建文帝已死、建文时代已经过去这件事,日后即便有人再以建文帝的名义起事,也可以说是冒名顶替。

其二:断绝言论,斩除后患。建文帝后宫妃子众多,如此多的妃子很多都是在朝廷中有后台的,一旦跟朝廷中的势力联合起来,四处散步流言肯定是对朱棣致命打击,本来就身不正,更怕影子斜了。

况且这些妃子肯定是有怀了建文帝孩子的,一旦这些后代子孙长大起来,更是对朱棣有着十分大的威胁,所以不管怎样,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他们直接赐死,以绝后患。

更多文章

  • 朱棣与徐皇后的嫡长女,生前嫁靖难功臣,死后打破明朝一惯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和徐皇后合葬,朱棣和徐皇后到底有多恩爱,朱棣徐皇后有几个子女

    永安公主是朱棣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朱棣嫡长子朱高炽的同母姐姐。永安公主的丈夫是靖难功臣,这也难怪,身为朱棣的女婿,自然是要帮朱棣的。另外,永安公主在去世之后,还打破了明朝一惯例。那么到底永安公主和她的丈夫都经历了些什么事,以及永安公主到底打破了什么惯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洪武十年六月十五日,燕王妃徐氏

  • 朱元璋封赏功臣,为何刘伯温位居倒数第一?只因他做过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放过晚年刘伯温,刘伯温让朱元璋杀功臣,朱元璋杀刘伯温真正原因是什么

    那么,张良或是陈平自然而然的就应该是刘伯温了,以刘伯温的才华当得起这个比喻,在某种程度上,刘伯温还就是朱元璋的陈平和张良!在朱元璋逐鹿天下的过程中,有刘伯温和没刘伯温,简直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面。可是,有着如此功劳的刘伯温,却似乎仍然是不太受朱元璋的待见,就连开国之初的授封大典,刘伯温的地位都是倒数

  • 从《水浒传》看宋朝司法活动,在权力高压下宋朝百姓毫无法律可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从水浒传看宋朝的时代悲哀,水浒传中宋朝的社会生活,水浒传宋朝真实情况

    《宋刑统》就有规定“凡强盗,不问有脏无脏,并处死”,“所定盗赃犹重于律三倍”。在如此的法律实践下,所谓礼教,所谓仁人君子一套,必得在百姓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然而,宋朝的刑事法律严酷,在实际运行中有时却又并非如此。在宋朝的表达是实践之间往往能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本文将以《水浒传》为实证材料来看宋朝的

  • 为救朱元璋他身负箭,朱元璋:吾不负卿!27年后却将其抄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曹魏的典韦许褚有万夫难挡之勇;刘蜀的赵云陈到,内可护君救主,外可杀敌建功;孙吴的周泰,随主公“小霸王”孙策开疆拓土......这些历史牛人身边的侍卫,忠勇护卫,建功立业,在历史的长河里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而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名“超级保镖”陈德也是其中之一。曾经,为了救朱元璋,陈德身负九箭

  • 为何朱元璋那么恨“蒲”姓?甚至下令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与蒲姓关系,蒲姓最厉害的人,朱元璋为什么不让蒲姓当官

    这是朱元璋所作的一首诗,从这首诗便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屈,从小穷困缭绕、饱受压迫,但却成就了一番伟业是有原因的。当然,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狠辣与铁血。元末明初,福建泉州一带有一个家族,朱元璋对他们非常痛恨。称帝之后,洪武皇帝便对这个家族下了手,一纸诏令:“此家族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不得登仕

  • 李少红高度还原宋朝历史,《大宋宫词》展现影视新视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宋宫词拍摄于哪一年,你读懂李少红和她的大宋宫词了吗,李少红为何拍大宋宫词

    不过很快,观众们得到了答案。这是一部以大宋朝为背景的故事,主人公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刘娥,一名在男权社会里得到认可的历史人物。当然,对于主人公刘娥的刻画也是非常到位的,下面,就让小编一一道来。这部剧让看过的观众不知不觉就将自己带入到了刘娥的角色中,仿佛自己就是刘娥。以刘娥的视角看诡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以

  • 临终前,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没懂,17年后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谋臣,他为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因为种种原因,民间流传的刘伯温多少还有一些“相师”的色彩,更有许多他的传奇故事。比如,刘伯温临死的时候,他曾嘱托儿子给朱元璋送“一筐鱼”。看到这一筐鱼后,朱元璋不知道其中的意思,17年后大明朝果然出现了“一筐鱼”的局

  • 不违农时、顺天应时——探析宋代河道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和影响,宋代防洪,明清河道治理与文献记载

    宋代河道治理与绿化管理1.河道的开凿修整理念宋政府十分重视对河道的治理,及时有效地开凿修整河道,是河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对河道的开凿修整有爱惜民力,不违农时、顺天应时、不违水性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宋代河役大致包括兵役和民役两种形式,民役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开凿修整河道,需要大量的劳

  • 60岁寿宴上,包拯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突然说:您还有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拯出生后为什么跟着哥哥和嫂子,包拯60岁才知道自己有儿子,包拯过60岁大寿感叹膝下无子

    提及包拯,脸黑月牙疤痕以及大公无私是其特有的标志。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他都是人民百姓心中有名的一个清官,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提及包拯,就很容易联想到其身边围绕着无数案子,但事实由包拯审理的案例流传下来的并没有很多,经过后世的研究考察,一共有13例案例被收录下来,流传至今。谈一谈包拯私事,这个人在他

  • 宋朝的三句“甩锅语录”:一句比一句荒诞,一个比一个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的霸气语录,宋朝历史上的经典语录,甩锅的段子经典语录

    (梦归秋辰:第370期)宋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爱历史的都骂它,说历史的都夸它,同时它又是第一个向少数民族政权赔款的王朝。这也是唯一一个从来不曾拥有幽云十六州的大一统王朝,当然北宋的建立得益于周世祖的英年早逝,这才留下孤儿寡母任赵匡胤欺凌。赵匡胤从历史上来说,北宋的江山来的是最容易的,因为它是篡夺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