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说的是,孙权派遣的都是陆逊孙桓这些个名将前来应战;而刘备派遣的都是些无名小卒。虽然在这之前他的二弟三弟张飞关羽都相继去世,但是按照当时蜀军的实力,并不缺少能征善战之人,比如马超等人。
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派遣这些知名大将前去应战呢?
当时刘备挥师南下攻打东吴,孙权见此时对自己毫无胜算,一度想跟刘备求和都遭到了刘备方面的拒绝。孙权见求和不成只得选择投奔曹操,一边派特使向曹操俯首称臣,一边派遣陆逊带兵应对刘备大军。陆逊带兵和刘备的人马前后纠缠了大半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在夷陵战败刘备大军,这就是三国中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
首先,在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马超是被任命为镖旗将军领凉州牧。在那个时候,虽然镖旗将军这个职位在军中还是次于大将军一职的武官,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关羽已经被杀,刘备本来预留大将军一职是给关羽的,关羽死后这个职位就再也没有启用。
那么就相当于马超已经就是蜀汉军中的头部将军了,按照道理是应该率军出征的。
但是从历史角度看,马超曾经是和张飞一同屯兵下辩的,因此马超一直在西凉一带很有军事威望。当时和曹操夺取汉中的时候,马超能够短时间内号召七万余人来帮着刘备抵抗曹操,足矣见证马超在西凉地区的号召力。
当然,这个也只能在西凉下辩地区表现出来,对于东吴,马超一直就没有过交战记录。
所以在小编看来,刘备当时即使把马超带在身边,对于威慑东吴将士这方面,马超也不见得能起到什么重要作用。更何况刘备对马超的信任度并没有那么高,毕竟马超身上也曾经有过污点。
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的时候,曹操进军关中,马超当时联合关中诸侯韩遂一行人等一起抵御曹操,也曾很大一段时间占据上风,后来曹操使用离间计吧马超击退。马超被击退后一度屈身于张鲁门下,但是后来马超又背叛了张鲁投奔了刘备。有了这样经历的马超,刘备能不防着点么。
其次,当年刘备受到刘璋之邀,进入川蜀帮助刘璋抵抗张鲁的军队。当时魏延就跟随刘备入川作战,年纪轻轻的魏延在多次战斗中,都表现非凡屡立战功,后来一路平步青云直至提拔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地区十多年。
魏延的这个成功案例,让刘备有了想法,需要多培养一些年轻的将领以供后期不时之需,也为自己以后的江山大业筹备一些基础。所以这次夷陵之战刘备带领了吴班和冯习这些不知名的小将前去应战,夺取峡口打入东吴境内。在刘备的心中,经过夷陵之战的锻炼,这些年轻的将士们,完全有机会成为他蜀汉王朝的下一批精兵良将。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夷陵之战的时候,马超已经是47岁了。虽然在现在看来47岁还不算老,甚至正值壮年,但是在当时的冷兵器战场上已经算是老兵了,更何况当时的马超已经身负重病,命不久矣,最后在同年十二月去世。
这件事让刘备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选拔年轻的将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眼前的夷陵之战也正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有了以上的理由,刘备没有选择战斗力相对成熟的马超前去夷陵是情有可原的,作为决策者,不仅仅要考虑今后的发展,也要顾及眼瞎的危机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