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谥号“忠武”之名将:徐达没上榜,其中一位打残李自成

明朝谥号“忠武”之名将:徐达没上榜,其中一位打残李自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36 更新时间:2024/2/23 7:05:29

明朝276年国祚,享受谥号为“忠武”的名将有常遇春、张玉、薛禄、郭登、周遇吉、张庆臻,共六位。开国第一名将徐达,太祖朱元璋评价其:“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然而,徐达死后,谥号并不是“忠武”,而是“武宁”,这是为何呢?其实很简单,文官谥号以“文”字开头;武官谥号以“武”字开头,最高荣誉就是“武宁”。不过,文武官还有通谥,以“忠”字开头,后跟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但是,后人评价武官时,比较喜欢用“忠”字开头,所以“忠武”在潜意识当中就是武将最高荣誉了。就此而言,徐达没能上榜,因为称呼不同,并非实力不行。

常遇春——人称“常十万”,冲锋陷阵第一人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安徽凤阳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作战以勇猛著称,人送绰号“常士万”,因为他曾扬言只带10万精兵 就可以横行中原,可以将蒙古骑兵赶回草原放牧。投奔朱元璋时,曾放下狠话:“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相当霸气。1355年,大战采石矶,常遇春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元军溃散。1359年,常遇春出奇兵偷袭衢州,斩杀元军万余人。1360年初,常遇春率精兵万余大破陈友谅军,斩杀万余,活捉三千;5月,在南京龙湾再次击败陈友谅,救了朱元璋一命。1363年,鄱阳湖决战中,常遇春勇猛无敌,再次救了朱元璋一命。1367年,追随徐达北伐,攻破大都,灭亡元朝。1369年,北伐途中,暴毙而亡。朱元璋评价:“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死后谥号“忠武”,追封“开平王”。顺带说下,常遇春女儿是太子朱标老婆,与老朱算是亲家。

张玉——朱棣麾下大将,靖难第一功臣

张玉(1343年—1401年),此人本是元朝将领,还追随元顺帝逃亡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年),眼看元朝不行,改投明朝。1388年,张玉追随征虏大将军蓝玉北伐,追杀蒙古铁骑,在捕鱼儿海一战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千户。1390年,追随蓝玉征讨远顺、散毛诸洞。1391年,张玉自领一军,击败蒙古军,并将其追杀到鸦寒山。蓝玉死后,张玉改隶燕王朱棣麾下,屡屡追随朱棣出征塞外。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张玉率兵夺取北平九门,三日内控制全城,为朱棣开了个好局。在之后的征战中,张玉充任先锋,屡屡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大军。可惜,东昌一战,朱棣陷入盛庸军团围攻,张玉率军冲入敌阵救援,被盛庸包了饺子,力战而亡。朱棣继位后,追谥“忠显”,洪熙年间,该谥“忠武”。顺带说下,张玉儿子张辅也很厉害,率30万大军收复安南。

薛禄——朱棣麾下大将,靖难功臣排第三

薛禄(1358年—1430年),早年从军北平,归燕王朱棣麾下,与张玉、朱能等并称靖难三大名将。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张玉、薛禄两人一同率军夺取北平九门,为燕王开个好局面。1400年,朱棣战败东昌,南军追击,薛禄一一将其击败,确保朱棣安全。1401年,单家桥一战,薛禄被生擒,可他奋力挣扎,居然将绳索挣脱,而后继续作战,堪称勇猛。1408年,追随朱棣北伐,击败阿鲁台,升官右都督。1423年,再次追随朱棣北伐。1425年,薛禄镇守边塞,击败来犯蒙古骑兵。1426年,薛禄充任先锋,追随明宣宗征讨汉王朱高煦之乱。1427年,在开平击败瓦剌。1428年,追随明宣宗北征,于宽河击败敌军。1430年,薛禄病逝,谥号“忠武”。张廷玉评价:“禄有勇而好谋,谋定后战,战必胜。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善抚士卒,同甘苦,人乐为用。”

郭登——镇守大同,土木堡之变后力撑危局

郭登,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大将郭英之孙。此人博闻强识,喜爱谈军事,对军旅之渴望非常强烈。1449年,明英宗受太监王辰蛊惑,只准备五天,便率20万大军征讨瓦剌,结果酿成土木堡之变,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有了英宗在手,也先太师便以此要挟,来到大同诱骗郭登开城门,可碰了一鼻子灰,吃力不讨好。1450年,瓦剌大军试图强攻大同,郭登亲率800骑兵设伏,大破瓦剌骑兵三千余人,斩首两百余级,夺回人畜、弓械数万,明军士气大振。同年6月,也先亲率骑兵六千余人,携带英宗,再次来犯大同,并以释放英宗为名,诱骗郭登开门。郭登早已识破也先计谋,于是设下伏兵,试图夹击瓦剌,也先无奈之下只能撤兵。明英宗复辟后,郭登被言官弹劾,被贬甘肃,宪宗继位后,郭登才得以洗刷冤屈。1472年,郭登病逝北京,宪宗为其停朝一日,谥号“忠武”。张廷玉评:“登仪观甚伟,髯垂过腹。为将兼智勇,纪律严明,料敌制胜,动合机宜。”

周遇吉——大战清军三天三夜,还曾打残李自成精锐,间接使其败亡

周遇吉(1600年—1644年),锦州人,明朝铁血战将,为大明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1642年夏,趁着明军主力与农民军大战之机,皇太极命令阿巴泰为大将军入关劫掠。11月,七万清兵携带大量青壮年人口、牲畜、物资北还,途中经过杨柳青,明均皆不敢战。此时,周遇吉本已奉命去山西任总兵,可听说清军要经过杨柳青,于是率骑兵回来设防,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击毙清军千余人,而后方才撤退。1644年,李自成率十余万大军东征北京,沿途明军望风而逃,周遇吉独自在代州设防,为北京建立屏障。李自成夺取太原后,急攻代州,周遇吉坚守数日,粮尽援绝,退保宁武关。

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与偏关、雁门关共称防伪鞑靼骑兵三大关,是代州通往大同之交通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对此,李自成势在必得,周遇吉又决定坚守不退,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爆发。当时,周遇吉手下仅剩五千残兵,可李自成麾下兵马十余万,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但是,周遇吉毫不畏惧,利用险要地势,顽强阻击农民军,杀伤李自成精锐三万余人。关破时,周遇吉被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肢解;夫人刘氏率几十兵马拒守公廨,登上屋顶向农民军放箭,全部被农民军烧死,堪称惨烈。周遇吉死后,谥号“忠武”,当之无愧。清朝顺治年间,地方官员重修其墓地,为其树碑立传。

周遇吉在宁武关一战击杀闯军精锐三万余,李自成也是元气大伤,所以到达北京时并未主动攻城。后来,在山海关一战中,李自成若是能多有三万精锐,估计战局就不一样了,可以在满清骑兵赶到之前击败吴三桂,夺取关门。换句话说,周遇吉宁武关一战,击杀闯军精锐众多,间接导致李自成败亡。

与常遇春、张玉、薛禄、郭登、周遇吉相比,张庆臻就没啥战绩可言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张庆臻自焚而死,且是举家自焚,南明追谥“忠武”。当然了,明朝名将很多,他们虽然没能获得“忠武”谥号,但也不差,如戚继光,谥号“武毅”。

更多文章

  • 李善长立下汗马功劳,且已到了垂暮之年,为何还被朱元璋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有明朝萧何美誉的文官李善长也在加封之列,成为晋丰列表中唯一一个文臣。由此可见,李善长为朱元璋的建国之路立下汗马功劳。李善长洪武三年退休,可在洪武二十三年,已是垂暮之年的他却被朱元璋杀掉了!为何朱元璋不念旧情,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呢?榴莲历史通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诚然,李善长为朱元璋的创业之路添砖加瓦

  •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东方六国为什么不互相支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是如何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东方六国是哪六国,秦始皇灭六国动画版

    [var1]奇怪的是,在整个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东方六国都是各自抵抗秦军的。不要说之前的六国合纵,就连邻近诸侯的互相支援都没有。那么东方六国在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为什么不互相支援呢?[var1]秦始皇开始统一天下的时候,东方六国的战略态势大体上分为是三种:第一种是勉强自保都困难,比如只剩两

  • 秦国谋士张仪,智激楚国郑夫人,化险为夷,为秦国换取了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张仪说的最有名一句话,秦国宰相排名张仪和孙膑,秦国与楚国之间的张仪

    [var1]张仪得知这一消息,便主动向秦王提出要只身前往楚国。即使铤而走险,也要为秦国争取外交上的胜利。一到楚国,张仪首先偷偷地找到靳尚。靳尚是楚国的权臣,曾接受过张仪的贿赂。靳尚也很为张仪的安危担心。张仪便把自己的计谋告诉了靳尚,并请他帮忙。[var1]第二天,张仪拜见楚王,楚王一见到张仪,想到当

  • 刘禅想投降魏国吗?其实蜀汉有3点内乱,让后主不得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禅不投降蜀国会灭亡吗,刘禅死后蜀汉的下场,刘禅投降魏国东吴为什么不帮忙

    [var1]笔者想通过三个方面,和大家着重介绍,自从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政党之间发生的间隙。其一,诸葛亮尚在人世之际,后主刘禅对丞相所发动北伐,便是大力支持。然而诸葛亮死后,宦官黄皓受到恩宠。东汉与西汉之所以会灭亡,与外戚宦官专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宦官黄皓专拣好听的说,让后主刘禅受到蒙蔽,丞相诸葛亮

  • 秦国为什么重用张仪,而弃用了刚刚夺回河西之地的公孙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孙衍和张仪为什么被人鄙视,张仪为何取代公孙衍,张仪与公孙衍之间的恩怨

    [var1]虽然是魏国人,但是,公孙衍一开始却选择为秦国效力,并获得了秦惠文王的重用。作为秦国大良造,公孙衍多次率军秦军攻打魏国。最终,公孙衍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过公孙衍的努力,秦国终于从魏国手中夺回了河西之地。那么,问题来了,为秦国夺回河西之地的公孙衍,却被张仪取代,原因到底是什么?一首

  • 秦灭六国,秦始皇统一了不少后宫佳丽,为何不选择一个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灭亡六国全过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有哪些大臣,秦始皇用几年时间统一六国

    [var1]这里有几个东西,需要我们注意。第一,秦始皇是有后宫的秦始皇的后宫应该是伴随着灭六国而来。在古代女人是一种资源,尤其是美女更是稀有资源。尽管这种说法欠妥,但确确实实存在。古代战争的目的要么是攻占领土,夺取城池;要么是推翻现有统治,进行改朝换代;要么是大国争霸,统治者玩弄权力的游戏;要么是掠

  • 六国名臣武将那么多,秦始皇为何不招降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名将,秦始皇灭六国名将名单

    第一条、安稳民心,利用有名望的人管理被征服地区,减少该地区民众内心的抗拒程度。第二条、获得人才,协助管理天下。首先,因为吴起、庞涓并不和秦始皇同时代呢,故无法招降。其次,秦始皇本人对人才是非常重视的,他并不是不招揽效力其他国家的人才,而是有选择的招揽,秦始皇的一生中,始终处于一个很矛盾的状态,他对于

  • 秦灭巴蜀之战,是秦国统一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何时攻占巴蜀,秦国什么时候打下巴蜀的,秦国攻灭巴蜀的原因

    另外,随着秦国的崛起,山东六国都不约而同的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以图遏制秦国的发展。因此,此时的秦国看似风光,实际上面临的处境却十分凶险。就在秦国陷入进退两难之际,一个好机会悄然到来。[var1]当时,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天赐的良机。因为入蜀的道路太过艰难,没有

  • 秦国平巴蜀国力大涨,最终统一六国,为何相邻的楚国没有拿下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怎么打败楚国,秦国和楚国哪一个最强,秦国和巴蜀关系

    [var1]秦国后面能够统一天下,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就是蜀被秦拿下,变成了秦后方的经济和粮食的来源。那么有一个疑问就随之而生了。为什么和蜀国相邻的楚国,没有这样做,反而让秦获得这样难得的地方呢?[var1]从这么几个地方,进行这样的分析。第一,就是当时的所在的位置了。之前也说过,因为秦国比较偏

  • 灭掉赵国只是时间问题,王翦为何还是要用反间计除掉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翦为啥打不过李牧,王翦为什么拿李牧没办法,李牧有没有打赢过王翦

    [var1]秦两路进攻邯郸纵观秦灭六国,在灭赵国上面不说灭公子嘉残余势力,单说从公元前236起兵攻赵到公元前228年拿下邯郸秦国就用了8年时间。这中间国力倒退的赵国能抵抗从国力,经济,军事都强于自己的秦国来说,举世名将李牧可谓是功不可没。正因为有李牧的存在,秦将王翦在攻打大势已去的赵国时,与李牧在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