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铁律:贪污超过60两立斩,60两相当于如今的多少钱?

朱元璋铁律:贪污超过60两立斩,60两相当于如今的多少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80 更新时间:2024/1/15 17:18:41

“金钱是无底的大海,可以淹死人格、良心和真理。”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甚至能使磨推鬼。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为了金钱,泯灭了自己的良知,甚至到最后的人性。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多统治者十分痛恨贪财,他们采取了雷霆手段,但很多时候,也不能抑制罪恶滋生。但爱财,应该取之有道,不能为了钱失去自己的良心。

而明朝皇帝朱元璋就十分痛恨那些贪财的人,为此他使用了雷霆手段,颁布铁律:凡贪污60两就立斩。但是依旧有很多人为了钱而丧失自己的良知,在斩头的边缘疯狂试探。那么60两当于如今的多少钱?为何值得他们如此拼命?

白手起家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而且在历史上鼎鼎有名。当然,这种有名不仅是因为他当皇帝,而是他在当皇帝这条路上的奋斗经历,可谓是十分励志的草根逆袭之说了。

他跟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样,是少有的白手起家创业的人,相对于刘邦这个沛县的混子,朱元璋更惨。刘邦至少在吃的方面不用拘谨。但朱元璋不一样,他不仅葬不起自己那饿死的父母,甚至自己也差点饿死。

为了能活下去,在民不聊生的元朝末年,他乞讨过,当过和尚。但是在寺庙的时候,他也是被排斥的那个,所以他一气之下,出来想当草寇,挽救这些黎民百姓。

他虽然没有像陈胜吴广那样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作为草根,他是一无所有,只有乞讨的破碗,但是作为揭竿起义的一员,他有才能,可谓是天选之子。

在反对元朝暴政统治的路上,朱元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元朝统治者赶出北京,又与陈友谅最后决战于鄱阳湖,以他的胜利为结束。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北京称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铁血政策治贪污

虽然成为了皇帝,但是朱元璋是从最基层上来的,他深知百姓的不易,所以他并没有贪图享乐,甚至自己以身作则,成为一个兢兢业业工作的劳模。早期的时候,他直接取消了曾经帮皇帝处理政事的丞相,直接让六部受他垂直管辖。

而且为了管理好明朝,他每天勤于政务,不假手于他人,这种精神也被他的儿子朱棣继承了,明成祖朱棣俨然也是一个劳模,到朱瞻基的时代,才有了宦官帮忙处理政务的先例。这是后话,按下不说。

专心于政务,只是朱元璋的一个品质之一。因为他是从农民甚至难民里面出来的,所以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早期的他,就知道朝廷的一些官员喜欢贪污钱财,所以专门制定了铁律:贪污60两就得斩头。

开始时,或许有一些大臣还心存侥幸,觉得朱元璋不会为了区区60两,就斩杀朝廷的官员,所以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贪。再说,60两太低了,贪污的人比比皆是,人多了,皇帝也不会责罚这么多人的。

朱元璋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而且他没有法不责众的意识。所以,一旦有人贪了,那就是斩头。据相关的资料记载,朱元璋时期,因为贪污就杀了差不多十五万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数字只是一个笼统的看法,明朝的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就是典型的贪污案,为了惩治贪官,朱元璋把曾经跟着自己一起打江山的人都给灭了,固然有政治需要,但是这也能看出他治贪的决心。据悉,这个胡惟庸案中,一共斩杀了一万多人。

午门血流成河,朝廷人人自危。但是,贪官就像是飞蛾扑火一样,杀了一批又来一批,屡禁不止,屡禁屡犯。原因,到底是为何呢?

要命的60两白银

要想弄懂明朝官员们为何屡禁不止、屡禁屡犯的贪污行为,就得先盘点一下明朝的60两白银价值几何。

据后来的研究和相关资料记载,明朝的一文小铜钱大概能买上两个馒头,而一两银子差不多一千文大铜钱,一文大铜钱差不多等于十文小铜钱,所以60两银子差不多可以买到十二万个馒头。

按照现在的物价,人民币一块钱能买到一个馒头,所以差不多6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十二万。十二万,对于朝廷那些大官,以及一些商贾之人来说,确实比较少了,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毕竟,依照今天的收入水平,都有很多人年薪没有达到十二万,所以明朝那些官员们贪污60两,差不多就是贪污了普通人一年的工资收入。更何况,明朝的普通人远远没有今天的收入,因为他们的收入方式单一,一年最多也就不过三四两银子。

那么,这么一换算之后,那些贪官们眼里不值钱的60两相当于普通百姓的十多年生活费,朱元璋曾经就是普通百姓,他当然痛恨这些不知60两银两为几何的贪官了。

但是由于明朝的公务员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公务员,薪酬普遍低,而且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同职位来说,要管事情多,事情多,打点以及人手雇佣就多,花钱自然就多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海瑞,当官也自己搞小农经济,别人做不上他的生意。

所以这些贪官们就算是杀头,也要前仆后继的贪了。

结语

在明朝,60两的价值也不是很高,尤其是处在朝廷中枢位置的大臣来说,那60两虽然不说是不值得一提,但是至少是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是自古以来,人才财死的比比皆是,只要利益,都想沾一点,管他是60两还是600两,所以他们还是前仆后继的贪财,即便是掉脑袋也不怕。但是那钱都是百姓辛苦缴税交的,是百姓的辛苦钱,再贪再爱财,也应该取之有道。

可见,很多时候,钱财确实很重要,但是它跟我们的良知比起来,就不值钱了。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财的得来之处要符合法律,不要为了财,连最后的命都不要了,毕竟命跟财比起来,更是值钱。

而且从古至今,靠自己本事获得正义之财的人比比皆是,为何不做一个正确挣钱的君子,而要做一个朝不保夕的贪官呢?毕竟,正义君子钱财、良知都有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明朝谥号“忠武”之名将:徐达没上榜,其中一位打残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徐达死后谥号,明朝战神徐达有多厉害,徐达和李自成谁厉害

    明朝276年国祚,享受谥号为“忠武”的名将有常遇春、张玉、薛禄、郭登、周遇吉、张庆臻,共六位。开国第一名将徐达,太祖朱元璋评价其:“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

  • 李善长立下汗马功劳,且已到了垂暮之年,为何还被朱元璋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有明朝萧何美誉的文官李善长也在加封之列,成为晋丰列表中唯一一个文臣。由此可见,李善长为朱元璋的建国之路立下汗马功劳。李善长洪武三年退休,可在洪武二十三年,已是垂暮之年的他却被朱元璋杀掉了!为何朱元璋不念旧情,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呢?榴莲历史通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诚然,李善长为朱元璋的创业之路添砖加瓦

  •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东方六国为什么不互相支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是如何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东方六国是哪六国,秦始皇灭六国动画版

    [var1]奇怪的是,在整个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东方六国都是各自抵抗秦军的。不要说之前的六国合纵,就连邻近诸侯的互相支援都没有。那么东方六国在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为什么不互相支援呢?[var1]秦始皇开始统一天下的时候,东方六国的战略态势大体上分为是三种:第一种是勉强自保都困难,比如只剩两

  • 秦国谋士张仪,智激楚国郑夫人,化险为夷,为秦国换取了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张仪说的最有名一句话,秦国宰相排名张仪和孙膑,秦国与楚国之间的张仪

    [var1]张仪得知这一消息,便主动向秦王提出要只身前往楚国。即使铤而走险,也要为秦国争取外交上的胜利。一到楚国,张仪首先偷偷地找到靳尚。靳尚是楚国的权臣,曾接受过张仪的贿赂。靳尚也很为张仪的安危担心。张仪便把自己的计谋告诉了靳尚,并请他帮忙。[var1]第二天,张仪拜见楚王,楚王一见到张仪,想到当

  • 刘禅想投降魏国吗?其实蜀汉有3点内乱,让后主不得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禅不投降蜀国会灭亡吗,刘禅死后蜀汉的下场,刘禅投降魏国东吴为什么不帮忙

    [var1]笔者想通过三个方面,和大家着重介绍,自从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政党之间发生的间隙。其一,诸葛亮尚在人世之际,后主刘禅对丞相所发动北伐,便是大力支持。然而诸葛亮死后,宦官黄皓受到恩宠。东汉与西汉之所以会灭亡,与外戚宦官专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宦官黄皓专拣好听的说,让后主刘禅受到蒙蔽,丞相诸葛亮

  • 秦国为什么重用张仪,而弃用了刚刚夺回河西之地的公孙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孙衍和张仪为什么被人鄙视,张仪为何取代公孙衍,张仪与公孙衍之间的恩怨

    [var1]虽然是魏国人,但是,公孙衍一开始却选择为秦国效力,并获得了秦惠文王的重用。作为秦国大良造,公孙衍多次率军秦军攻打魏国。最终,公孙衍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过公孙衍的努力,秦国终于从魏国手中夺回了河西之地。那么,问题来了,为秦国夺回河西之地的公孙衍,却被张仪取代,原因到底是什么?一首

  • 秦灭六国,秦始皇统一了不少后宫佳丽,为何不选择一个立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灭亡六国全过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有哪些大臣,秦始皇用几年时间统一六国

    [var1]这里有几个东西,需要我们注意。第一,秦始皇是有后宫的秦始皇的后宫应该是伴随着灭六国而来。在古代女人是一种资源,尤其是美女更是稀有资源。尽管这种说法欠妥,但确确实实存在。古代战争的目的要么是攻占领土,夺取城池;要么是推翻现有统治,进行改朝换代;要么是大国争霸,统治者玩弄权力的游戏;要么是掠

  • 六国名臣武将那么多,秦始皇为何不招降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名将,秦始皇灭六国名将名单

    第一条、安稳民心,利用有名望的人管理被征服地区,减少该地区民众内心的抗拒程度。第二条、获得人才,协助管理天下。首先,因为吴起、庞涓并不和秦始皇同时代呢,故无法招降。其次,秦始皇本人对人才是非常重视的,他并不是不招揽效力其他国家的人才,而是有选择的招揽,秦始皇的一生中,始终处于一个很矛盾的状态,他对于

  • 秦灭巴蜀之战,是秦国统一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何时攻占巴蜀,秦国什么时候打下巴蜀的,秦国攻灭巴蜀的原因

    另外,随着秦国的崛起,山东六国都不约而同的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以图遏制秦国的发展。因此,此时的秦国看似风光,实际上面临的处境却十分凶险。就在秦国陷入进退两难之际,一个好机会悄然到来。[var1]当时,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天赐的良机。因为入蜀的道路太过艰难,没有

  • 秦国平巴蜀国力大涨,最终统一六国,为何相邻的楚国没有拿下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怎么打败楚国,秦国和楚国哪一个最强,秦国和巴蜀关系

    [var1]秦国后面能够统一天下,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就是蜀被秦拿下,变成了秦后方的经济和粮食的来源。那么有一个疑问就随之而生了。为什么和蜀国相邻的楚国,没有这样做,反而让秦获得这样难得的地方呢?[var1]从这么几个地方,进行这样的分析。第一,就是当时的所在的位置了。之前也说过,因为秦国比较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