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朱元璋那么恨“蒲”姓?甚至下令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

为何朱元璋那么恨“蒲”姓?甚至下令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57 更新时间:2024/2/9 8:14:04

这是朱元璋所作的一首诗,从这首诗便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屈,从小穷困缭绕、饱受压迫,但却成就了一番伟业是有原因的。

当然,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狠辣与铁血。元末明初,福建泉州一带有一个家族,朱元璋对他们非常痛恨。

称帝之后,洪武皇帝便对这个家族下了手,一纸诏令:“此家族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不得登仕籍”。

那么,这个家族是谁呢?他们又做了什么事情,朱元璋为何对他们这么残忍?

放牛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在元朝末年,因为家中贫穷,再加上天灾不断,所以他的父母很早便去世了,朱元璋也成为了一个孤儿。

为了生活,他曾当过一段时间的乞丐,也在皇觉寺当过和尚。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和尚期间,朱元璋曾以“云游化缘”的名义,游历过淮西之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游历三年后,他突然接到了好友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去参加濠州城郭子兴的义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便去了濠州,开始了自己传奇的军旅生涯。

在反元起义的战斗中,因为朱元璋表现出色,所以他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认可,认其为义子,还将自己的义女(马皇后)嫁给了他。

只是,随着地位的提高,朱元璋也看透了濠州城内部的尔我诈,这些军阀只为名、为利,根本没有太大的前途可言。

随后,他便带着自己的兄弟离开了濠州城,打造属于自己的权力班子。短短几年之后,朱元璋的军队便达到了上万人,至郭子兴去世时,他已经拥有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凭借着这股强大的实力,朱元璋在南方战场节节胜利,成功占据了南京城,并以此为根据地向四方扩充地盘。

同时,在刘伯温的建议下,他先后与陈友谅、张士诚展开了决战。最终,通过两场决定性的战役,他击败了这两位军阀,统一了中原的大片土地。

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城,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一个贫苦出身的放牛娃,完成了到洪武大帝的转变。

建国之后,或许因为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吧,他对自己的背景没有底气,总是害怕身边的武将会篡夺他老朱家的天下。

于是,他便开始大杀功臣,即使有免死金牌也不管用。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两个大案,朱元璋除掉了大部分的功勋,至今这两件事情都被人津津乐道。

其实,除了以上两件大案之外,朱元璋针对一个家族还制造了一场惨案。据记载,当时这个家族被判刑:“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

这个家族就是福建有名的富豪之家——蒲氏家族,只是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会遭到洪武大帝的“特殊照顾”呢?这件事情还要从南宋说起。

蒲氏家族的故事

南宋时期,有一个名为蒲寿庚的色目人,从中东来到中原经商。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便在福建泉州一带定居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蒲家的生意越来越大,成为了泉州有名的富商,称霸一方。南宋末年,蒙古骑兵南下,蒲氏家族根本就没有家国情怀,直接选择了投降元军。

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蒲氏投靠元军,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他后来的做法却让人发指。

投靠元军之后,蒲氏仗着自己在福建一带的势力和影响力,开始与元军合作,不断大家反对元朝的义军、家族等,做下了很多害国害民的事情。

可以说,在元朝歼灭南宋残余部队的时候,蒲氏家族出了很大的力量,甚至还造成了多个残剧,只是慑于蒲氏的权势,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元朝统治时期,蒲氏仗着早年的功勋,又快速发展了近一百年,家族影响力也一度达到巅峰。可惜的是,元朝覆灭之后,大明王朝应运而生。

没有靠山,朱元璋对待“汉奸”又不手软,蒲氏家族的厄运到来了。当时,朱元璋不仅杀了蒲氏很多人,而且还下令:“以后蒲氏家族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代代为娼”,惩罚不可谓不重。

朱元璋为何要那么做呢

回首往昔,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上,这种“汉奸”有很多,他们的下场也不都是如此。为何,朱元璋要这么针对蒲氏家族呢?只能说蒲氏撞到了刀口上。

其一,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从小对商人的奸诈耳濡目染,可以说是恨透了这一群体。因此,在建国之后,直接将天下的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

蒲氏家族是福建泉州有名的商人,而且他们在当地的口碑也不是太好,种种原因的交织之下,朱元璋不杀他们杀谁呢?

另外,大明王朝建立之初,虽然元朝的统治大部分被消灭,但依然有一些残余分子,这群人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复兴大元朝。

蒲氏家族作为当年大元朝的鼎力支持者,自然会被朱元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且这个家族在多次的反明活动中都有出现。

新仇旧恨之下,朱元璋便对蒲氏挥动了屠刀。另外,诛杀这个家族既可以震慑宵小,又可以收拢福建一带的民心,一举两得也是朱元璋想要的结果。

总的来说,朱元璋惩罚蒲氏家族,有这个家族自身“作恶”的原因,也有一些政治方面的客观需要,也应了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大明朝稳定之后,因为商人的地位低下,再加上蒲氏又曾做过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这个家族的背景很不好。

明朝时期,科举取士达到了巅峰,贫苦人家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也多了。奈何,蒲氏因为早年的种种行为,无法参加这种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古语有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如果当年蒲氏没有投靠元朝,或者说没有“反戈一击”,或许这个家族也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文天祥曾经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一片丹心”才会让人流芳百世。

更多文章

  • 李少红高度还原宋朝历史,《大宋宫词》展现影视新视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宋宫词拍摄于哪一年,你读懂李少红和她的大宋宫词了吗,李少红为何拍大宋宫词

    不过很快,观众们得到了答案。这是一部以大宋朝为背景的故事,主人公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刘娥,一名在男权社会里得到认可的历史人物。当然,对于主人公刘娥的刻画也是非常到位的,下面,就让小编一一道来。这部剧让看过的观众不知不觉就将自己带入到了刘娥的角色中,仿佛自己就是刘娥。以刘娥的视角看诡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以

  • 临终前,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没懂,17年后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谋臣,他为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因为种种原因,民间流传的刘伯温多少还有一些“相师”的色彩,更有许多他的传奇故事。比如,刘伯温临死的时候,他曾嘱托儿子给朱元璋送“一筐鱼”。看到这一筐鱼后,朱元璋不知道其中的意思,17年后大明朝果然出现了“一筐鱼”的局

  • 不违农时、顺天应时——探析宋代河道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和影响,宋代防洪,明清河道治理与文献记载

    宋代河道治理与绿化管理1.河道的开凿修整理念宋政府十分重视对河道的治理,及时有效地开凿修整河道,是河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对河道的开凿修整有爱惜民力,不违农时、顺天应时、不违水性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宋代河役大致包括兵役和民役两种形式,民役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开凿修整河道,需要大量的劳

  • 60岁寿宴上,包拯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突然说:您还有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拯出生后为什么跟着哥哥和嫂子,包拯60岁才知道自己有儿子,包拯过60岁大寿感叹膝下无子

    提及包拯,脸黑月牙疤痕以及大公无私是其特有的标志。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他都是人民百姓心中有名的一个清官,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提及包拯,就很容易联想到其身边围绕着无数案子,但事实由包拯审理的案例流传下来的并没有很多,经过后世的研究考察,一共有13例案例被收录下来,流传至今。谈一谈包拯私事,这个人在他

  • 宋朝的三句“甩锅语录”:一句比一句荒诞,一个比一个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的霸气语录,宋朝历史上的经典语录,甩锅的段子经典语录

    (梦归秋辰:第370期)宋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爱历史的都骂它,说历史的都夸它,同时它又是第一个向少数民族政权赔款的王朝。这也是唯一一个从来不曾拥有幽云十六州的大一统王朝,当然北宋的建立得益于周世祖的英年早逝,这才留下孤儿寡母任赵匡胤欺凌。赵匡胤从历史上来说,北宋的江山来的是最容易的,因为它是篡夺了后

  • 五分钟揭秘赤壁之战这场实力悬殊的著名之战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赤壁之战历史讲解,揭秘赤壁之战的过程,赤壁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在历史书上,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描写,双方开战,某一方的将军运筹帷幄,轻轻松松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拿赤壁之战为例子好了,赤壁之战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曹操统一北方后,很快就带大军南下,刘备和孙权组成联军,和曹操隔江相对。曹操的军队由于容易晕船,用铁索把大船全部连起来了,联军主帅周瑜就用火攻,烧掉曹操的

  • 三国三位武将,大战一流猛将,不落下风,却未进二十四猛将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100名猛将排名,三国被埋没的三大猛将李进,三国十大未上榜的武将

    这里面,能上榜的,武力基本都是非常厉害的,属于超一流和一流猛将,基本没有二流猛将。值得注意的是,在演义中,有三位猛将,都挑战过一流猛将,毫不逊色,不落下风,但是,却没有进入这二十四猛将榜,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按照演义中单挑的顺序排列。第一位,文聘。文聘是刘表手下大将,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时,曾想让

  •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真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了吗,司马懿对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司马懿怎么识破诸葛亮空城计

    有人说空城计是虚构的。而据明代兵书《百战奇略》引用战例。却是真有的。只是当时城中并非仅有弱兵二千,而是有驻军一万余。兵书非野史,凡兵书引用战例,皆是有可信度的。而根据军事常识,凡主帅,则必有精锐亲军护卫。所以,兵弱是不可能的。同时主帅驻地,必亦是大军辎重屯集地。那么真实情况就是,城内有甲兵一万,军械

  • “赤壁之战”中,兵力占优的曹操,是如何败给孙刘联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壁之战曹操和孙刘联军兵力分析,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有百万大军吗,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与孙刘的军队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曹操)治水

  • 2000多年前,秦始皇射杀的“大蛟鱼”,到底是什么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十大巨鲨,秦始皇杀鲛鱼,秦始皇真实杀过人鱼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并且开创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先河,被学者李贽赞誉为“千古一帝”。只是,在人生晚年,秦始皇做了许多的“糊涂事”,比如寻找长生不老药,而在寻找不死药的过程中,他还曾斩杀过一条“蛟鱼”。那么,这条蛟鱼是“蛟”吗?如果不是,他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千古一帝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