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60岁寿宴上,包拯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突然说:您还有一个儿子

60岁寿宴上,包拯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突然说:您还有一个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28 更新时间:2023/12/8 7:54:21

提及包拯,脸黑月牙疤痕以及大公无私是其特有的标志。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他都是人民百姓心中有名的一个清官,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

提及包拯,就很容易联想到其身边围绕着无数案子,但事实由包拯审理的案例流传下来的并没有很多,经过后世的研究考察,一共有13例案例被收录下来,流传至今。

谈一谈包拯私事,这个人在他60岁的寿宴上感慨没有儿子承欢于膝下,儿媳却突然下跪,表示:其实包拯尚有一孩子。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包拯的个人生平

古代的人大多都有一个倾,便是学成文武艺,卖于皇帝家。这些文人饱经诗书,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天下知,去朝堂上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

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些文人雅客们,内心装着是整个天下百姓,渴望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包拯自然也怀着这样的一个抱负,希望通过科举进入庙堂,为天下的百姓伸张正义。包拯生于宋真宗时期,是庐州合肥人,现今为安徽合肥肥东人。

在包拯28岁时,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知县。在天元5年,正式开始了他一生的官场生涯。

“贫贱不能屈,富贵不能移”是对其很好的写照,在他任职期间,多次弹劾权贵,向皇帝秉公执言。包拯不仅是一个难得的好官,还特别孝顺父母。

当他出任知县时,考虑到父母过于年迈,与他们相伴的日子越来越短,请求去家乡祖籍附近任职。

后来,他更是充分考虑父母的想法,选择辞去官职,专门回家赡养自己的父母双亲,这样的孝心令当时的人纷纷钦佩不已。

谈起包拯一般都会说他是开封的包青天,事实上,他的一生在多个地方进行任职。在公元1056年的12月份,包拯被任官为权知开封府。

任职期间,他认为若要还冤屈者一个清白,需要改革原有官府的诉讼制度。过去,百姓若想进衙门申诉,必须先将冤情写成状子,交给官府的小吏。

然后,再由小吏向上传承,至于这个案子审查与否,审查时间为时,也是由衙门的小吏进行转告,这样一来其间的可操作性程度就很大。

小吏往往会借此向冤情者进行钱财上的敲诈,这让本来就贫穷的百姓更是雪上加霜,难以向上申诉。为此包拯改了这一弊端,允许有冤情的百姓直接进入公堂之上,当面向官员进行陈述冤屈。

办事公正,为人孝顺

正是包拯断案能力强,敢于伸张正义,他的事迹也被写为戏曲杂剧,广泛流传于民间。其中在元杂剧中就有近20多种,例如《元曲选》、《元曲选外编》等等。

而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是包公的“铡美案”,虽然这一案例有人认为不是史实,只不过是为了体现包拯清正廉洁,不畏权贵的美名而编纂的故事。

可是,从这个故事也能体现出包拯的铁面无私,办案一丝不苟,依照法律行事。包拯是否砍了公主驸马的头尚且不谈,但根据史料记载,包拯是敢于直接向皇帝问责的一个正直之人。

当时,在仁宗皇帝的亲信中,有一个官员在朝堂中势力极大又得到皇帝的信任。因此,他做事无法无天,鱼肉百姓甚至还激起了民怨。

只是,朝堂之人大多对此不管不问,反而使得这个官员继续嚣张行事,为此包拯选择了向皇帝上奏折,弹劾这一官员。

其中,最后一次更是在折子中直接说道:“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也正是这一大胆发言,震惊整个朝野上下,这名官员终被罢免。

包拯的个人小家

包拯是一个难得的清官,但清官难断家务事,身为一名官员,不仅要为君主做事,为百姓负责,还要记得兼顾自己的小家,上孝顺父母,下抚养孩子,爱护自己的妻子。

毕竟家事国事天下事,需要事事关心,包拯也成功做到了孝顺父母,正如孔子所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他恪守孝道,为照顾年迈的父母,甚至愿意放弃好不容易考上的官职。

在父母逝世后,包拯甚至在守满27个月后,仍然不舍得离开,还是父老乡亲多次劝告,才让包拯放弃继续守孝的想法。至于对待妻子,包拯与她也做到了举案齐眉。

古代大多男性是三妻四妾,虽然包拯没能做到当代的一夫一妻制,但也仅有两个妻子一名小妾。而且,还是在第一位妻子病逝之后,他才娶了第二任妻子,小妾也是一个“意外”。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包拯每天关心的是国家大事,家中的一切事宜还是需要一个女主人来操劳,而他的小妾也是由第二任妻子带来的一个丫鬟。

包拯的第一个儿子是由他和第二任妻子所生,在包拯的教育下,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父亲熏陶的包繶也是十分的优秀。但可惜英年早逝,在成婚后的第2年就去世。

而包拯的孙子也是过早地夭折,失去儿子和孙子,给了包拯一个痛苦的打击。毕竟,没了儿子又没了孙子,等于包拯的家族便断了后路,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拯一度痛苦,直到他举办60岁寿宴的当天,这种局面才发生转折。当时,包拯的儿媳妇对着他说:“你还有一个儿子,只是这个儿子一直被隐瞒在外。”

原来,这个儿子是包拯与当初那个小妾(陪嫁丫鬟)与自己所生,只不过当时那个小妾因为一些过错被赶出家门,但是后来却发现自己已经怀有身孕。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包拯非常的高兴,后来这个儿子取名为包诞,并且在包拯的教导下也成为了一个清官,受到了皇族、老百姓的称赞,但却没有包拯那么有名。

包拯为官清廉且铁面无私,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判案都是一视同仁,秉公执法。正是由于包拯为人正直,不贪污受贿,敢于为平民百姓伸张正义。

因此,民间多有“包青天”和“包公”之名。后来他又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因此还被称为“包龙图”。

更多文章

  • 宋朝的三句“甩锅语录”:一句比一句荒诞,一个比一个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的霸气语录,宋朝历史上的经典语录,甩锅的段子经典语录

    (梦归秋辰:第370期)宋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爱历史的都骂它,说历史的都夸它,同时它又是第一个向少数民族政权赔款的王朝。这也是唯一一个从来不曾拥有幽云十六州的大一统王朝,当然北宋的建立得益于周世祖的英年早逝,这才留下孤儿寡母任赵匡胤欺凌。赵匡胤从历史上来说,北宋的江山来的是最容易的,因为它是篡夺了后

  • 五分钟揭秘赤壁之战这场实力悬殊的著名之战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赤壁之战历史讲解,揭秘赤壁之战的过程,赤壁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在历史书上,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描写,双方开战,某一方的将军运筹帷幄,轻轻松松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拿赤壁之战为例子好了,赤壁之战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曹操统一北方后,很快就带大军南下,刘备和孙权组成联军,和曹操隔江相对。曹操的军队由于容易晕船,用铁索把大船全部连起来了,联军主帅周瑜就用火攻,烧掉曹操的

  • 三国三位武将,大战一流猛将,不落下风,却未进二十四猛将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100名猛将排名,三国被埋没的三大猛将李进,三国十大未上榜的武将

    这里面,能上榜的,武力基本都是非常厉害的,属于超一流和一流猛将,基本没有二流猛将。值得注意的是,在演义中,有三位猛将,都挑战过一流猛将,毫不逊色,不落下风,但是,却没有进入这二十四猛将榜,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按照演义中单挑的顺序排列。第一位,文聘。文聘是刘表手下大将,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时,曾想让

  •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真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了吗,司马懿对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司马懿怎么识破诸葛亮空城计

    有人说空城计是虚构的。而据明代兵书《百战奇略》引用战例。却是真有的。只是当时城中并非仅有弱兵二千,而是有驻军一万余。兵书非野史,凡兵书引用战例,皆是有可信度的。而根据军事常识,凡主帅,则必有精锐亲军护卫。所以,兵弱是不可能的。同时主帅驻地,必亦是大军辎重屯集地。那么真实情况就是,城内有甲兵一万,军械

  • “赤壁之战”中,兵力占优的曹操,是如何败给孙刘联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壁之战曹操和孙刘联军兵力分析,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有百万大军吗,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与孙刘的军队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曹操)治水

  • 2000多年前,秦始皇射杀的“大蛟鱼”,到底是什么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十大巨鲨,秦始皇杀鲛鱼,秦始皇真实杀过人鱼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并且开创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先河,被学者李贽赞誉为“千古一帝”。只是,在人生晚年,秦始皇做了许多的“糊涂事”,比如寻找长生不老药,而在寻找不死药的过程中,他还曾斩杀过一条“蛟鱼”。那么,这条蛟鱼是“蛟”吗?如果不是,他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千古一帝秦始皇

  • 偷袭荆州之后,到夷陵之战前,孙权在谋划什么?别小看了他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夷陵之战孙权真的只有十万兵吗,夷陵之战孙权损失多大,夷陵之战孙权损失了多少兵马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一年很热闹。上半年,刘备在汉中跟曹操死磕,然后孙权又趁机进攻合肥,形成了刘备跟孙权轮番上场打曹操的局面。到了下半年,关羽发现樊城空虚,趁机发动北伐,一度打得曹操想迁都。随后,曹操不停调派军队援救樊城,并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下,联手孙权打关羽。孙权觊觎荆州久矣,既然关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遭诸侯攻击,那“挟天子”好处到底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实际作用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讲了什么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好还是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时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指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9月,曹操“请”汉献帝迁都许昌,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历史背景是这样的:董卓被杀后,政局混乱,中央最高权力频繁更迭,董卓旧将郭汜、李傕作乱,汉献帝仓皇出逃。后来几经周折,皇帝勉强回到洛阳,但洛阳已经被彻底破坏了,

  • 吕后一向刚硬,有仇必报,为何她会默默忍受匈奴单于的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后为什么被匈奴羞辱,吕后临终前犯了巨大的错误,吕后为什么那么凶狠残酷

    (冒顿剧照)冒顿单于的这个话,充满了挑衅和侮辱。说挑衅,是有“数至边境,愿游中国”这话。显然,冒顿单于并不是真的要到汉朝来旅游,而是有吞并汉朝的意思。说侮辱,表达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比如“愿以所有,易其所无”等等。尤其是最后一句,不仅仅是侮辱,简直就是耍流氓了。吕后当然读懂了

  • 26岁追杀曹操,29岁追杀刘备,46岁追杀孙权,这位猛将是何方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26岁追杀曹操29岁追杀刘备,曹操追杀刘备全过程,曹操杀刘备的历史故事

    然而,在三国时期同样还有一位骑兵猛将,他不仅曾追杀过曹操,甚至刘备、孙权也遭到过他的追杀,他就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前将军张辽。追杀乱世枭雄张辽,字文远,在他的辉煌一生中,曾经跟随过多位英雄好汉。张辽出生于东汉末年,从小在边境长大,饱受战乱之苦,张辽在战乱的环境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本领,练就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