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救朱元璋他身负箭,朱元璋:吾不负卿!27年后却将其抄家灭族

为救朱元璋他身负箭,朱元璋:吾不负卿!27年后却将其抄家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2 更新时间:2024/1/21 10:21:48

三国时期曹魏的典韦许褚有万夫难挡之勇;刘蜀的赵云陈到,内可护君救主,外可杀敌建功;孙吴的周泰,随主公“小霸王”孙策开疆拓土......

这些历史牛人身边的侍卫,忠勇护卫,建功立业,在历史的长河里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而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名“超级保镖”陈德也是其中之一。

曾经,为了救朱元璋,陈德身负九箭,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朱元璋说:“朕决不负你”,可是,在27年后,陈德被抄了家,只剩一子活了下来。

起于士卒,成为保镖

说起陈德其人,不得不先聊一聊他的“老板”——朱元璋,那个被我们戏称:“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砍”的明朝开国皇帝,他以最低的起点(当过叫花子),一路“通关”,建立明朝,开洪武之治。

朱元璋一生戎马,历经八次北伐,驱除鞑虏,推翻蒙元的残暴统治;又在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的“三足鼎立”中笑到最后,统一全国,建立明朝。

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陈德便伴于朱元璋整个戎马生涯,英勇守护在朱元璋身侧,为他的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早在朱元璋起义的第二年,陈德就前来投奔,成为最早加入朱元璋起义队伍的人之一。看着这么一个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同乡小兵,朱元璋更加坚定了他内心的想法:

一定要带领这帮穷困潦倒饱受欺压的士卒逆天改命,驱除鞑虏,让他们摆脱蒙元的压迫,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不再挨饿受冻、任人宰割。

陈德听着朱元璋这位同乡领导亲切的乡音,看着朱元璋身先士卒的样子,他也暗自发奋,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战场,英勇杀敌,建立功勋。

在陈德加入朱元璋麾下之后,两人的命运便开始交织在了一起。朱元璋在账内运筹帷幄,在沙场挥斥方遒,陈德在沙场日夜苦练,在战场杀敌建功。

当时,陈德跟着其他的将星,如徐达、汤和等人攻城拔寨,所向无前,在战场上熠熠生辉。从至正十四年到至正十九年,陈德跟随朱元璋在皖浙大地大杀四方,攻克城池十余座。

而他本人也由一个寂寂无名的士卒成长为帐前都先锋,甚至在随常遇春攻克衢州之时升任帐前大元帅。

按照剧情的发展,陈德应该会成长为一名领兵有方,率部众在战场上过关斩将的统帅或将军,但是随着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朱元璋的人身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内有郭子兴无端刁难,制造险境;外有蒙元、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刺客伺机而发。从陈德入伍以来,短短几个春秋,危及朱元璋人生安全的事情就发生过多次。

因此,对于朱元璋的保护成为了他们军队中当务之急,众人开始为朱元璋谋筹一支护卫队,这也是明朝锦衣卫的前身。

陈德作为朱元璋同乡,又在短短几年屡获战功,个人能力十分出众,所以他便临危受命,和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一起成为保护朱元璋的中坚力量。

身负九箭,吾不负卿

朱明开国战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便是鄱阳湖之战,而陈德的人生巅峰也在这场战役中到来,其过程之跌宕,场面之惊险,文字难述其十分之一二。

至正二十三年,“汉王”陈友谅携水陆两师,号称6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朱文正(朱元璋子侄)所戍卫的洪都。此时城内仅有2万明军,朱文正率军死守,竟然奇迹般地防守住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

朱元璋在部署好后,并且在陈德的护卫下,率20万部众开向洪都,两军在鄱阳湖进行了一场决定存亡的生死大战。

水陆两大战场,20余万对阵60万,其场面之盛和三国的赤壁之战也不遑多让。战役伊始,朱元璋的兵力处于绝对的劣势,战局一度陷入极端被动。

到了至正二十三年二十一日,朱元璋甚至陷入了九死一生的绝境!“汉王”陈友谅麾下的第一猛将张定边,率领三艘战船从陈友谅水阵中悄然驶出,朝着朱元璋的旗舰径直冲来。

两军当时均认为这只是普通巡航,谁能料到此举乃是他“擒贼先擒王”之计。在此情况下,明水军毫无防备,张定携其艨艟如入无人之境,竟然杀的明水军节节败退。

等到朱元璋的护卫军反应过来前往抵挡,张定边已经冲破了朱元璋的中军防御,杀红了眼的张定边势不可挡,朱元璋的护卫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都先后战死。

千钧一发之际,旁边的陈德英勇冲出,面对敌军如潮一般攻势和如雨一般的箭弩,挺身横在朱元璋身前,誓死掩护朱元璋撤退。战斗中陈德身中九箭依然死战不退,死死地挡住了张定边等人的突袭。

等到常遇春、俞通海率军前来支援,杀退张定边,重伤的陈德才被士卒带走救治。在战斗结束后,朱元璋大赞陈德的英勇,并说“吾不负卿”。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最终以少胜多,笑到最后,“汉王”陈友谅也在战役中败亡,而朱元璋凭此一役奠定了其汉人之主的地位。最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现了改朝换代之盛举。

陈德在这场人生巅峰之战后更是所向披靡,英勇无敌,在往后的清剿陈友谅余孽、伐元、征明夏、讨北元等一系列征战中都立下赫赫战功。

其子陈镛更是浴血沙场,为朱明开国英勇献身,陈家父子用凡人之躯行战神之力,为朱元璋为明朝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

朱元璋在统一天下以后也兑现当初“吾不负卿”的诺言,封陈德为临江侯,和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列为开国24将。

死后追封,子孙蒙难

在鄱阳湖之战的第九个年头,陈德因为当时箭伤处理不当,旧疾复发。彼时,朱元璋遍请杏林高手为其诊治,奈何伤势过重,药石无医,回天乏术。

最终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陈德这位忠勇无敌,舍身护住的超级保镖,这个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英雄在自己的家乡凤阳,缓缓地闭上了他的眼睛,叶落归根。

朱元璋悲恸不已,停朝三日,感念其当初舍身护卫,为自己打下的江山立过不世之功,追封其为杞国公,谥号定襄,后代世袭其爵。然伴君如伴虎,陈德为自己赢得了生前生后名,其子孙却已悲惨收场。

朱元璋是个雄猜之主,好杀伐,开国之又后事必躬亲,嫉恶如仇,这于国于民而言是件幸事,但对于那些因为战功赫赫而封王拜侯的功臣而言却是一场灾难。

一统天下,建立明朝之后,面对那些恃战功而骄的王侯公爵,为了巩固自己朱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的屠刀开始挥向了这些开国功勋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

在位期间,朱元璋发动了震动朝野甚至震惊史册的洪武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而胡蓝两案朱元璋就屠戮了九个国公,二十余名侯爵和四万多名与此有关的人员,正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后世坊间,因朱元璋大兴牢狱,诛杀功臣,创作出“火烧庆功楼”这一戏剧来贬讽朱元璋。陈德一族也因胡惟庸一案,全族被牵连,其族被屠戮殆尽,只留得陈德一孙苟活于世。

可能是朱元璋挥斩屠刀时,耳畔回响起他当初在陈德为其身创九簇时,对其承诺的“吾不负卿”,才让陈德不至于断子绝孙。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个人和家族的命运是由君上不由己的。如果得遇良主比如唐太宗,生前不仅手握重兵,配享荣华富贵,还可赢得生后之名。

遇到稍微次一点的,像宋太祖,一个“杯酒释兵权”,虽能顾全功臣的生前生后名,但是想要手握权力地或者却也不能够。

最惨的是遇到汉祖洪武这样的“老板”,可共苦却无法同富贵,令人唏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朱元璋那么恨“蒲”姓?甚至下令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与蒲姓关系,蒲姓最厉害的人,朱元璋为什么不让蒲姓当官

    这是朱元璋所作的一首诗,从这首诗便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屈,从小穷困缭绕、饱受压迫,但却成就了一番伟业是有原因的。当然,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狠辣与铁血。元末明初,福建泉州一带有一个家族,朱元璋对他们非常痛恨。称帝之后,洪武皇帝便对这个家族下了手,一纸诏令:“此家族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不得登仕

  • 李少红高度还原宋朝历史,《大宋宫词》展现影视新视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宋宫词拍摄于哪一年,你读懂李少红和她的大宋宫词了吗,李少红为何拍大宋宫词

    不过很快,观众们得到了答案。这是一部以大宋朝为背景的故事,主人公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刘娥,一名在男权社会里得到认可的历史人物。当然,对于主人公刘娥的刻画也是非常到位的,下面,就让小编一一道来。这部剧让看过的观众不知不觉就将自己带入到了刘娥的角色中,仿佛自己就是刘娥。以刘娥的视角看诡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以

  • 临终前,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没懂,17年后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谋臣,他为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因为种种原因,民间流传的刘伯温多少还有一些“相师”的色彩,更有许多他的传奇故事。比如,刘伯温临死的时候,他曾嘱托儿子给朱元璋送“一筐鱼”。看到这一筐鱼后,朱元璋不知道其中的意思,17年后大明朝果然出现了“一筐鱼”的局

  • 不违农时、顺天应时——探析宋代河道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和影响,宋代防洪,明清河道治理与文献记载

    宋代河道治理与绿化管理1.河道的开凿修整理念宋政府十分重视对河道的治理,及时有效地开凿修整河道,是河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对河道的开凿修整有爱惜民力,不违农时、顺天应时、不违水性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宋代河役大致包括兵役和民役两种形式,民役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开凿修整河道,需要大量的劳

  • 60岁寿宴上,包拯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突然说:您还有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拯出生后为什么跟着哥哥和嫂子,包拯60岁才知道自己有儿子,包拯过60岁大寿感叹膝下无子

    提及包拯,脸黑月牙疤痕以及大公无私是其特有的标志。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他都是人民百姓心中有名的一个清官,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提及包拯,就很容易联想到其身边围绕着无数案子,但事实由包拯审理的案例流传下来的并没有很多,经过后世的研究考察,一共有13例案例被收录下来,流传至今。谈一谈包拯私事,这个人在他

  • 宋朝的三句“甩锅语录”:一句比一句荒诞,一个比一个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的霸气语录,宋朝历史上的经典语录,甩锅的段子经典语录

    (梦归秋辰:第370期)宋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爱历史的都骂它,说历史的都夸它,同时它又是第一个向少数民族政权赔款的王朝。这也是唯一一个从来不曾拥有幽云十六州的大一统王朝,当然北宋的建立得益于周世祖的英年早逝,这才留下孤儿寡母任赵匡胤欺凌。赵匡胤从历史上来说,北宋的江山来的是最容易的,因为它是篡夺了后

  • 五分钟揭秘赤壁之战这场实力悬殊的著名之战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赤壁之战历史讲解,揭秘赤壁之战的过程,赤壁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在历史书上,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描写,双方开战,某一方的将军运筹帷幄,轻轻松松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拿赤壁之战为例子好了,赤壁之战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曹操统一北方后,很快就带大军南下,刘备和孙权组成联军,和曹操隔江相对。曹操的军队由于容易晕船,用铁索把大船全部连起来了,联军主帅周瑜就用火攻,烧掉曹操的

  • 三国三位武将,大战一流猛将,不落下风,却未进二十四猛将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100名猛将排名,三国被埋没的三大猛将李进,三国十大未上榜的武将

    这里面,能上榜的,武力基本都是非常厉害的,属于超一流和一流猛将,基本没有二流猛将。值得注意的是,在演义中,有三位猛将,都挑战过一流猛将,毫不逊色,不落下风,但是,却没有进入这二十四猛将榜,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按照演义中单挑的顺序排列。第一位,文聘。文聘是刘表手下大将,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时,曾想让

  •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真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了吗,司马懿对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司马懿怎么识破诸葛亮空城计

    有人说空城计是虚构的。而据明代兵书《百战奇略》引用战例。却是真有的。只是当时城中并非仅有弱兵二千,而是有驻军一万余。兵书非野史,凡兵书引用战例,皆是有可信度的。而根据军事常识,凡主帅,则必有精锐亲军护卫。所以,兵弱是不可能的。同时主帅驻地,必亦是大军辎重屯集地。那么真实情况就是,城内有甲兵一万,军械

  • “赤壁之战”中,兵力占优的曹操,是如何败给孙刘联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赤壁之战曹操和孙刘联军兵力分析,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有百万大军吗,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与孙刘的军队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曹操)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