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晚年求长生,天竺妖僧炼药反而加重其病情

李世民晚年求长生,天竺妖僧炼药反而加重其病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11 更新时间:2024/1/21 16:45:21

唐太宗晚年,常年累月的操劳国事,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而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长孙皇后病逝、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黜,魏王李泰因觊觎储位被幽禁等),更是让他烦闷、抑郁不已。渐渐地,皇帝开始身患痈疽(急性化脓性毒疮),每每为此痛苦不已,不到50岁的年纪便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按照史料记载,在驾崩前的7年时间里,酷爱游猎的唐太宗仅外出游猎过1次,由此可以推测他的身体健康一定相当糟糕。

为了治愈痈疽、延年益寿,在方士的建议下,唐太宗开始服用金石药。金石药又名金丹,俗名又称“仙丹”,由道士通过丹炉烧炼矿物而成,而矿物中的成分主要包括汞、碳、锡、铅、铜、金、银等物质,毒性相当大。但是,在方士们的吹嘘下,这种毒性相当大的丹药却成了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特效药,而异常痴迷道教长生术的唐太宗对此竟然也是深信不疑。

尉迟融

服用金石药之初,唐太宗确实感到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因而心情甚是喜悦,并开始向臣下大力推荐、恩赐“仙丹”。据史料记载,宰相高季辅曾上疏陈述政事得失,因为颇具建设性,因而受到唐太宗的嘉奖,并获赐金石药。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亲自为金石药代言,臣子们自然欣然效仿,比如大功臣尉迟敬德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堪称唐太宗的“同道”。

然而金石药毕竟属于毒药,若长期、过量服用,最终只会导致一种结果:毒发身亡。不过,金石药的毒性并不剧烈,短时间内并不足以害人性命,譬如长期服药的尉迟敬德,一直活到74岁才病死。然而,几乎跟尉迟敬德同时服药的唐太宗却提前19年驾崩,这似乎不符合常理。其实,唐太宗之死并非是服用国产“仙丹”所致,而是死于一位印度妖僧的“仙丹”之下。

这件事还要从王玄策征服北印度说起。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身份出使天竺(印度)诸国,结果遭到中天竺军队的围攻、洗劫,王玄策众寡不敌,只身逃往吐蕃避难。事后,王玄策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名吐蕃兵、7000名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然后挥兵进攻中天竺,一战便悉数歼灭其主力,并俘获国王那伏帝阿罗那顺,从而创下“一人灭一国”的神话。

李世民

攻灭中天竺后,王玄策押解那伏帝阿罗那顺及王妃、王子、百官、降民等12000人返回长安,其中还包括一个名叫那迩娑婆寐的胡僧,自称寿命长达200岁,并有长生之术。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唐太宗对降服中天竺并不感兴趣,反而对自称能制造延年药的那迩娑婆寐另眼相看。因此,唐太宗对那迩娑婆寐极其礼遇,并特命他于金飚门内造延年药。

唐太宗对制造延年药一事非常上心,凡是那迩娑婆寐提出的要求无不应允,并派人赴各地采集奇药异石为其所用。1年多后,“天竺仙丹”终于研制成功,唐太宗闻讯后大喜,忙不迭拿来服用。然而,“天竺仙丹”非但没有起到祛病健身的功效,反而加重了唐太宗的病情,仅仅过了数月时间便不治而崩,时在贞观三十三年(649年)五月。

关于唐太宗因服用“天竺仙丹”而暴崩的说法,见于正史当中。例如,唐高宗在位时,东台侍郎郝处俊在上书言事时曾提到这段往事,称“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而在唐宪宗年间,大臣李藩也曾提到“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由此可见,直接害死唐太宗的正是印度妖僧那罗迩婆寐。

更多文章

  • 白江口之战唐朝能够大胜日本,对当时有什么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唐白江口之战,唐朝白江口之战日军多少人,白江口战役纪录片

    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分为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当中实力最强的是高句丽,最弱的是百济,三个国家都想实现统一,彼此之间不断爆发战争。而自隋朝,就开始了对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更是三征高句丽。可到了唐朝同样如此,这主要是因为高句丽对东北地区的威胁越来越大。可不管是隋炀帝还是李世民,对高句丽的战争效

  • 李渊反隋并非一帆风顺,其抢占关中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简历,李渊反隋真实历史,李渊为何起兵反隋

    第一难:太原起兵到闪击关中李渊出生贵族家庭,可以说无论谁最终取得天下都会优待他们家族。毕竟他们一家坐镇山西,朝廷获胜他有镇守之功,其他义军获胜,只要他能归顺新朝一样会受到重视。而冒着杀头的风险加入争夺天下的竞争,本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既然选择起兵,李渊在太原一带的经营以及李氏家族的势力自然要相对

  • 黑齿常之曾两度投降唐朝,仪凤年间刘仁轨将其调至西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仁轨个人简历,刘仁轨的墓,大唐宰相刘仁轨

    这方墓志铭高70厘米,宽73厘米,铭文41行,满行41字,1600余字。详细记载了大唐名将黑齿常之曲折的一生,同时也将《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列传中缺漏的历史细节一一补全,使人们得以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忠贞爱国的异族将领。黑齿常之(630年——689年)百济人,两唐书只简略记载,“其身长七尺有余,骁勇而

  • 李世民挂双刀,盘马弯弓,一箭射出,百步开外的宗罗睺应声栽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杀白马,李世民大战四大猛将,李世民单骑救主

    宗罗睺一脸坏笑地看着这一群坐以待毙的小羔羊。他早发现这并不是唐军的主力,有些失望,但,消灭眼前这一群,也是能解一些心头之恨的。他一步一步地靠近了,就要手起刀落……突然,“啊——啊——嚏!”仰天打了个气流量为0.1平方米每秒的喷嚏,跟着是个机伶伶的寒战。怎么啦?是谁在背后惦记我?我的背脊梁这么凉?猛回

  • 房玄龄稳居宰相二十二年不倒,有何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房玄龄当了多少年宰相,房玄龄轶事,唐朝有名的宰相房玄龄

    房玄龄名叫房乔,字玄龄,与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但杜如晦却英年早逝。之后,他辅佐贤君唐太宗李世民,使大唐一步步强盛起来,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开创者与执行者。李世民一辈子离不开房玄龄,进入暮年,房玄龄屡次请辞,李世民说:“国家久相任使,一着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在李世民的心

  • 唐朝趣事:写悯农诗的人,为何最后成了酷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最好的悯农诗,李绅什么时候写的悯农,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

    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六岁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中进士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司空公等职,册封赵国公。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

  • 突厥汗教育过武则天,再次求亲,武则天千依百顺,不敢稍有怠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突厥,武则天的铁腕手段,武则天对突厥的表现

    默啜引军退去,战乱暂时平息了,但他在祸乱河北的烂摊子还是让狄仁杰收拾了好一阵子。面对河北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首先制定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赋税,以鼓励和吸引逃难流散在各地的百姓回乡生产。二、积极筹划粮食以救济饥饿贫乏者。三、修路搭桥、方便军队通行。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该

  • 突厥汗不知武周代唐,欲结亲天朝,看到接亲的是武氏子弟,很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突厥在武周时期的状况,突厥和武周的战争,武周时突厥可汗

    面对强盛的突厥汗国,由西魏蜕变为的北周和取代了北魏的北齐双双向突厥纳贡,并以和亲的政策以示友好。突厥帝国在这一时期,通过政治或战争手段,获取大量经济利益。公元581年杨坚建隋代周,华北的平衡被打破,突厥不管不顾,从甘肃一带向新生的隋朝发起疯狂进攻,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在长城的屏障保

  • 唐太宗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约定来年行刑,有多少人遵守诺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唐太宗吸取了谁的教训,唐太宗处罚犯人

    作为唐朝宁静凋敝场合排场开创者的李世民,在政治上清正清廉、知人善任;在经济上薄赋尚俭、救灾恤贫;看待国民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对待外邦能够做到平等尊重。李世民开通精确的统治使他留名史册,他统治治理下的唐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刺眼璀璨的时期。贞观六年,他释放了死刑犯回国,赢得了大臣们的钦佩和人民的支持。一

  • 安史之乱关键一战唐军惨败,三位主要当事人,谁才是那个傻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安史之乱唐军下场,安史之乱唐军五大名将,安史之乱唐军全军覆没

    756年五月,唐朝军队和安禄山的叛军在潼关一带已对峙了近半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叛军形势越来越不利,唐朝从陇右、河西、朔方等藩镇撤下来的精锐部队相继赶至潼关,加上潼关原有守军及新招募的军队,总兵力达到了20万,远远超出了叛军人数。另一方面,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10万大军在安禄山的河北老巢也不